04 比亞迪海外市場成功案例分析(什么都能造,造什么都成功!為什么王傳福總能精準命中風口?)

时间:2024-06-12 00:39:53 编辑: 来源:

業;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比亞迪初創于1995年,是手機電池生產供應商出身,具備100%自主研發、設計和生產能力,其產品有3C電池、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等領域,鎳鎘電池、手機鋰電池出貨量全球第一,成為全球第一大充電電池生產商。目前比亞迪擁有完整的電池產業鏈:從原材料、研發、再到設計,從制造、應用以及回收。

不僅于此,比亞迪的手機代工業務也迅速發展,其手機按鍵出貨量全球排名第一,以及手機外殼出貨量全球排名第二。比亞迪的電子及代工產業的發展非常迅猛,于08年初,比亞迪電子順利拆分上市,成功打破了全球手機代工以富士康、偉創力兩家獨分市場的局面。目前,比亞迪的電池、電子客戶包括諾基亞、摩托羅拉、HTC、三星、索尼愛立信、京瓷、飛利浦、華為、中興、蘋果、小米等全球知名通訊業巨頭。

比亞迪進入 汽車 產業是在03年開始的,收購了西安秦川 汽車 有限責任公司后正式進入乘用車領域。直至08年,比亞迪進入新能源 汽車 領域,自主研發了全球第一款不依賴專業充電站的雙模電動車——比亞迪F3DM雙模電動車,并于同年12月15日在深圳正式上市。次年,比亞迪再次推出純電動 汽車 。2009年,比亞迪用6000萬元收購了長沙美的三湘客車,正式進入商用車領域。

2016年,比亞迪歷時5年,投資50億元所研發的跨座式單軌——“云軌”在深圳首發,并正式進入軌道交通領域。截止目前為止,國內有廣東汕頭、陜西西安、安徽蚌埠、四川廣安、吉林、天津濱海新區、廣西桂林、湖南衡陽、銀川等多地已投建,國外已有菲律賓、巴西等多個國家投建。

比亞迪主業還是造車,不管是電動大巴、SUV還是轎車、軌道交通或者新能源 汽車 ,都是和車有關系的主業內容。

當然這么大的企業不可能止步于一個領域的制造,所謂錢生錢,玩什么行業都玩得下,房地產、 科技 領域、電池、光伏等等比亞迪都有涉及。

但是另我意外的是比亞迪竟然做手機,而且還和小米合作,估計這個大家都不知道。比亞迪涉及的產業鏈有多寬,實際上我們不可能都知道。從網上能夠查到的,可能你只是的一部分產業而已,還有很多涉及的面不會都暴露出來,鮮為人知。

比亞迪是一家中國 汽車 品牌,創立于1995年,主要生產商務轎車和家用轎車和電池。

創立于1995年,2003年成長為全球第二大充電電池生產商,同年組建比亞迪 汽車 ,比亞迪 汽車 遵循自主研發、自主生產、自主品牌的發展路線。 2017年11月8日,比亞迪入選時代影響力·中國商業案例TOP30。

某些場合和地區(蘇北)方言中 BYD是句罵人的話。

電子和動力電池,新能源 汽車 ,軌道交通,電子代工,芯片設計(國內唯一車用IGBT制造者,手機指紋芯片占有65%的市場份額),儲能,光伏

看問題好像是水軍,比亞迪某些領域和口碑還是很牛逼很值得稱贊的,就是提出建議禁售燃油車這件事讓我覺得很不安,不想買比亞迪。

比亞迪現在主要是生產 汽車 領域,比亞迪起于生產電池,在生產電池領域,也有一定的成績,后來收購了一家陜西境內車企,后來進軍 汽車 產業,隨著 科技 的發展,比亞迪對電動 汽車 領域,也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比亞迪主要生產商務轎車和家用轎車及電池,電池產品有消費類3c電池和動力電池。

什么都能造,造什么都成功!為什么王傳福總能精準命中風口?

相信大家對“比亞迪”這個品牌都不太陌生,從電池、電子到汽車,再到新能源、軌道交通,還有半導體、口罩等等,這家企業什么都能造,且造什么都成功。有網友神評:“在比亞迪身上仿佛看到了前四次工業革命!”或許如此高的評價在旁人看來有些夸大,但在他的眼里,比亞迪每一次跨越和突破都非常不易。

2022年,他帶領比亞迪實現第3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成為首個達成這一里程碑的中國品牌。置身于汽車產業百年變局之中,他始終堅信“技術為王”。此后,時間不到9個月,他又帶領比亞迪實現第500萬輛新能源車下線,這一歷史性事件見證了近幾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瘋狂增速。守得云開見月明,相信此時此刻,大家都猜到了“他”的身份。沒錯,他就是比亞迪這艘“科技巨輪”的掌舵人——王傳福。

提到“王傳福”,即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他既有的事業成就和人生輝煌無一不讓人艷羨,相信很多人都好奇,“為什么他總能精準命中風口?”其實王傳福的創業故事也充滿了曲折,總結一段話可以完美形容:時勢造英雄,格局決定高度。

時勢造英雄

每一個成功案例的背后都有一段歷史背景,回顧王傳福和比亞迪發展經歷,每一步戰略布局都是經過大量數據分析、科學論證,并以社會需求為主,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去執行的。在他27歲的時候,他已經是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負責主持工作的301室副主任,是當時全國最年輕的處長。但他的夢想不止于此,他想將自己所研究的技術進行產業化,以更好的造福人類。

說起王傳福和新能源產業的聯系,關系匪淺。他在大學時期所學的專業便是電化學和材料學,可謂是“電池技術專業戶”。抱著一腔熱情,彼時的他對電池產業充滿了憧憬和向往。上天不負有心人,1993年,一個讓他實現夢想的機會從天而降,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在深圳成立比格電池有限公司,他被委任為總經理。

來到深圳以后,王傳福發現,隨著移動電話的普及,電池產業成為了手機供應鏈體系中的“香餑餑”,而當時中國還沒有二次充電電池獨立知識產權的企業。因為沒有自主知識產權,所以當時國內很多電池生產廠商都采用外購電芯來組裝,在這種受制于海外技術的背景下,王傳福痛下決心:辭去比格電池總經理一職,扔掉“鐵飯碗”,打破國內二次充電電池的技術空白局面。

對于一般人來說,王傳福這個舉動未免太過“冒險”,畢竟創業有風險,遠不如體制內安逸輕松。但王傳福并不這么認為,他堅信一個道理:最燦爛的風景不在原野,而在懸崖峭壁之上,富貴險中求,不破不立。于是乎,1994年,王傳福帶領規模大約20多個人的創業團隊在深圳租來的冶金大院開始創業。次年,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注冊成立。

公司起步初期,比亞迪主要生產鎳鎘電池,一條自動生產線需要幾千萬元才能投入使用,王傳福當時帶著公司僅有的幾百萬去購買生產線,結果遭到了日本廠家的拒絕。面對資金和設備匱乏的難題,王傳福沒有放棄,提出一個想法:將日本人現有的全自動機器生產線分解為半自動人工生產線,把每一道工序分解為若干個工位,工位交由熟練工人完成,最后整個生產線只花費100多萬元就投入了運營,這樣的生產模式為公司賺到了第一桶金,也為比亞迪的成長打下了物質基礎。

經過夜以繼日的技術攻克,比亞迪填補了國內二次充電電池的技術空白,憑借著物美價廉的品質一度超越了全球電池巨頭三洋、索尼,成為摩托羅拉、諾基亞首個鋰離子電池供應商,將國際市場上8-10美元一塊的電池成本降到了2.5美元,徹底改變了世界上鋰離子電池市場格局。

后來,在王傳福精益求精、不斷尋求突破的技術理念領導下,比亞迪于2002年在香港主板上市,在當時由其生產的鎳鎘、鎳氫和鋰離子電池分別位列全球第二、三、四位,品牌在電池市場上的占有率居高。由此可見,掌握核心技術就有主動權。而早在20年前,王傳福便深諳個中道理。

超前戰略眼光

直到今天,比亞迪的手機電池業務依然如火如荼的發展著,在國際電池市場上占據關鍵技術地位。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雖然比亞迪電池打開了海外品牌的技術封鎖,但王傳福認為:真正的技術大廠,其技術發展路線是有跡可循的,是具備可持續性發展潛力的。

誰也沒想到,2003年1月,王傳福竟打算從電池產業跨行進入汽車制造領域。作為一家和汽車產業并無太大關聯的電池廠商,王傳福當時這一舉動嚇壞了投資人和媒體,甚至有很多基金經理打電話給他,勸他放棄不切實際的夢想。質疑和困惑紛至沓來,王傳福沒有絲毫動搖,只說了一句話:“技術可以讓人的思維更遠,眼光變得更遠。在變革的年代,技術可以起到決定性作用。”

這話聽上去很深奧,其實意思很簡單,曾經的“隔行如隔山”是局限于認知框架的狹隘,只要有完備的技術實力和富有遠見的發展眼光,跨行造什么都不是問題,“有技術什么都能造,造什么?對社會有價值的東西。”基于這種不服輸、敢拼的戰略思維邏輯,我們看到比亞迪不光是在做電池產業,也做了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儲能、云巴等新興技術產業。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上述產業都沒有離開王傳福的邏輯:用技術解決能源和環境問題。

如果我們能夠站在王傳福的思維認知考慮,也就能明白,為什么王傳福每一次都能精準命中風口。他靠的其實并不是信念,而是一顆想要為中國人爭一口氣,把產業做大做強的心。同時通過比亞迪整個戰略布局我們也能看到,王傳福非常強調閉環管理,即在一個鏈條上,實現從治污到治堵,到打造云巴等軌道交通產品,以問題為導向,哪里卡脖子就解決哪里,社會需要什么就造什么,形成解決問題的閉環。因此,現在看比亞迪跨界造口罩和熔噴布,或者做其它任何一種新產品,都不會讓人覺得太奇怪。

視野所及,心之所至

不是所有英雄都能造就時勢,任何英雄都無法拋離時勢而獨立存在,只有順應潮流才能發揮出其最大的才智和價值。縱觀古今中外,在時代變革浪潮的面前,機遇稍縱即逝,能夠真正把握住的人不多,王傳福是其一。透過解讀他對技術的執著來看,其成功秘訣離不開腳踏實地、敢于創新,更關鍵的是,他擁有極富前瞻性的戰略眼光。而這也印證了王傳福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我命中了所有的風口,并不是賭中的,而是戰略先行。”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每日車評,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