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浙江出口貿易現狀分析(浙江五金產業集群出口現狀及對策研究)

时间:2024-05-19 03:31:26 编辑: 来源:

來降低成本,從而造成低質低價之惡性循環

此種狀況,與當前茶業經濟質量效益型發展要求有著較大反差

三、幾點思考3

1 關于進一步調整優化出口茶類產品的結構問題

與其它農業部門一樣,茶葉屬于弱質行業,這是由產品的特性所決定的

農產品普遍具有的易腐性和易損性使得其生產經營活動帶有極強時效性,生產者很難通過“待價而沽”而得到利益上的保護,一旦市場供過于求,就容易導致恐慌性的虧本甩賣,市場風險較大

出 口茶 與 內銷茶相比,這種弱質性的特點更為明顯

因出口茶大多生產過程復雜,生產周期長,出口企業難以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隨時調節產量和花色等級構成

此外,隨著國內茶葉需求趨于高檔化,傳統的大路貨產品早已失去國內市場,出口茶廠是專門為出口而生產的,一旦形成庫存積壓,就難以通過“出口轉內銷”加以消化

我國出口茶花色品種多,雖然這有利于提高出口的總體規模,但對貿易條件的改善,未必有利

以浙江出口的綠茶為例,珠茶、蒸青茶等花色品種,在初制環節就已定型,不能改制,其出口市場又有很大局限性,珠茶銷日本不對路,而蒸青茶也進不了西北非市場

因此,就某一種特定的出口品種而言,其主銷市場較為狹窄,市場適應性不強,一旦市場需求不足,惡性競爭、削價競銷的現象就較難避免

由此可見 ,進一步調整優化出口茶類產品的結構是改善出口茶貿易條件之重要途徑

當然 ,改 善貿易條件也可以從制度創新的角度,按國外農業支持體系中的通行做法,建立出口茶風險擔保制度

一旦因不可控因素導致市場價大幅下跌,行業協會或其它相關組織對因庫存積壓遭受損失的茶葉出口企業給予一定的補償,以防范恐慌性殺跌現象,穩定市場秩序

3

2 關于完善茶葉出口部門的產業組織結構問題我國茶葉經營分散,企業生產規模小,生產方式落后,浙江省也不例外

當前茶葉出口企業一頭連著國際市場,一頭連著提供加工原料的為數眾多的家庭生產主體,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十分突出,并帶來一系列問題

其一,按目前茶葉生產鏈源頭環節之小農經營方式,茶鮮葉中的“農殘”含量很難有效監控

一旦因衛生質量不合格遭到退貨,難以追究“污染責任”,出口公司承擔全部由此而造成的經濟損失,這在無形中大大提高了出口成本;其二,出口公司削價競銷之同時,為了降低成本,只得對茶葉加工廠壓價,而加工廠又對茶農壓價

作為小生產主體,茶農既無獲得價格保護的權利,同時也無需承擔出口茶農殘超標的責任,這種責、權、利關系嚴重扭曲的市場關系,必然降低生產經營效率

由此可 見 ,提高茶葉基層生產主體的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推動茶葉產業化進程,其意義十分深遠

浙江省的茶葉產業化試點對于跨越“綠色壁壘”已經初顯成效,省內最大的茶葉出口企業— 浙江省茶葉進出口公司通過“公司十基地+農戶”的經營運作模式,實現從鮮葉到成品茶的全程質量監控,在2002年上半年全省對歐盟出口大幅滑坡的情況下,該公司向歐盟出口綠茶1166噸,僅比上年同期減少3

2%

3

3 關于進一步完善出口茶葉交易制度問題出口茶的貿易條件之惡化,與交易方式和交易制度的不盡合理有著一定關系

目前 ,肯 尼亞、斯里蘭卡等以拍賣方式出口的紅碎茶生產國,在出口量穩定增長的同時,出口價總體保持堅挺,且明顯高于我國

這固然有多方面因素但交易方式可能是重要原因

與我國茶葉出口長期以來一直采用的單純合同訂購方式相比,拍賣交易有其固有的優點

其一,作為公平交易的平臺,拍賣市場沒有進人壁壘,國外中小客商都可參與交易

對出口企業而言,因交易渠道被一些國外大公司壟斷所造成的價格上任人擺布的現象,就可得到較好的避免;其二,拍賣市場信息公開,具有價格導向功能,可較好地防范因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殺價”行為;其三,拍賣市場的起拍價這一操作工具,能為出口產品提供最低的價格保護

上述幾點,幾乎都觸及到當前我國茶葉出口經營機制之癥結

由此 可 見 ,建立合同訂購和拍賣相結合的“雙軌制”出口交易制度,這是改善我國出口茶貿易條件的一條非常值得探索的途徑

浙江省作為全國茶葉出口的龍頭,有必要也有條件開展茶葉拍賣市場的試點工作

只有大膽嘗試,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才能不斷完善茶葉出口交易制度,并在全國作出示范

參考文獻1 衛龍寶

中國加人WTO對浙江農業發展的影響與對策

浙江省茶葉 學會第九次代表大會論文集,2001:54^5 72 陳宗愁等

加人WTO對中國茶業的影響與對策,茶葉科學,20 02 ,2 2(1):1 63 屠水根

淺談余杭燕青茶出口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中國茶葉加工,20 02

4:18^ 20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