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浙江海外人口有多少(杭州海外人口查詢)

时间:2024-06-17 04:54:29 编辑: 来源:

亮寫了《又甲辰秋書》、《又乙巳春書》等第一系列給朱熹的信,獨樹一幟力倡事功,構建了以“事功”為核心的嶄新的思想體系-----永康學派。

乾道八年(1172),陳亮先后在十余年在小崆峒“保社”和壽山石室(今五峰書院)收徒講學,益力著書,著有《龍川文集》、《龍川詞》等。他所作的詞豪放有力,政論尖銳鋒利,富有愛國思想,不愧為“人中之龍,文中之虎”。

1975后7月23日,毛澤東作了白內障手術。為毛澤東作手術的兩位大夫唐由之、張淑芳談起了這件事。手術后有一天,毛澤東在的讀一首宋人的詩。讀著讀著,忽然大哭起來,真是涕淚滂沱,不能自抑。醫生勸慰后詢問原因,才知道毛主席讀的是陳亮的《念奴嬌.登多景樓》。毛主席時已年老力衰,終有如陳亮在這首詞里表現的那種不畏強敵、長驅破賊的英雄氣概,也是力不從心了。陳亮的一首詞,竟會引起毛澤東如此傷感,從中也可以看到陳亮的價值。

胡長孺(1240—1314),字汲仲,號石塘,永康適游(今山下村)人。父居仁,南宋淳_七年(1247)進士,知臺州軍州事,文辭政事俱著名。長孺自幼受其父影響,勤奮好學,博學多才。其從兄之綱、之純以文學揚名,人稱為“三胡”。咸淳年間,母舅徐道隆為荊湖四川宣撫參議官,長孺隨其入蜀,銓試第一,授迪功郎,監重慶府酒務。繼因薦兼總領湖廣軍馬錢糧所僉廳。與當時學者高彭、李_、梅應春等人號稱“南中八士”。宋亡后,回鄉隱居。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朝廷下詔求賢,被召入京,任集賢修撰。因與宰相意見不合,改揚州教授。秩滿升建昌錄事。時程文海貴顯,其家氣焰熏灼,違法人不敢問,建大門侵占官道,但長孺不畏權勢,亟命拆遷。后調任寧海縣主簿。任間善摘0伏,人稱神明,曾偽裝商人引行劫之惡少擒而伏法。浙東饑荒,民死者相枕,宣慰同知脫歡察斂民錢150萬以賑,取其中25萬囑長孺收藏。長孺發覺其意欲私吞,遂全散給饑民,造冊具報。晚年隱居杭州虎林山,以病終。師青田余學古,精于理學,慨然以孟子自許。晚年更慕陸九淵為人,注重克己修心,樂于栽培人才,造就青年,從者甚眾。曾被聘致庠序,敷繹經義,環聽者數百人。一生著述宏豐,為辭章有精魄,海內購之如獲拱璧。至元年間,與蘭溪金履祥并以學術為學者尊仰。門人私謚為純節先生。著作有《瓦缶編》、《建昌集》、《寧海漫鈔》、《顏樂齋稿》等。

王崇,字仲德,號麓泉,現浙江永康人。明嘉靖八年(1529)進士。以禮闈第二名(亞元)賜第。在吏科給事中任內,能直言進諫,評論朝政得失,著有名聲。時有謝駙馬與少數民族交換馬匹互市場所,并吞沒金、帛、茶、鹽等交換物資,中飽私囊。王崇巡視青州發現此事,據實揭發,奏聞皇上,詔令發還。由是朝廷中貴戚顯宦,心存戒懼,設法將他外調廣東僉事。任山西副使備兵井陘時,他諳熟井陘地當三關沖要。接篆視事后,就督飭部屬,嚴格士卒訓練。及期親臨檢閱、講評,以鼓勵士氣。賞罰嚴明,恩威并濟,所以他的部隊兵精氣盛,紀律嚴明,雄領諸鎮,敵人聞風遁跡。

在副都御史巡撫山西任內,蒙皇上恩遇害,授以節 ,總管諸軍兵馬,他慨然以保御地方為己任。每次敵寇來犯,總是一擊即潰,捷報頻傳。敘功加兵部侍郎,仍兼督撫。嘉靖三十六年,湖、廣、川、貴等省苗民起事,朝廷為綏靖邊疆,詔令王崇領兵馳赴坐鎮。

王崇戰功卓越,且以文章名世,著有《麓泉文集》、《池州府志》等若干卷。

歷史沿革

2000年,永康市轄15個鎮、7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557067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古麗鎮 178187 石柱鎮 23807 前倉鎮 14542 舟山鎮 10253 芝英鎮 51855 方巖鎮 21528 胡庫鎮 19196 古山鎮 30469 橋下鎮 19437 西溪鎮 14112 四路鎮 14437 唐先鎮 28478 清溪鎮 34203 象珠鎮 15636 花街鎮 22418 永祥鄉 6868 新店鄉 16066 新樓多 7578 柏巖鄉 6774 棠溪鄉 4038 中山鄉 7156 八字墻鄉 10029.

2001年7月13日,(1)撤銷舟山鎮、前倉鎮、新店鄉建制,與石柱鎮合并。石柱鎮轄105村、5居,駐石柱村(原址)。(2)撤銷胡庫鎮、方巖鎮、新樓鄉建制,與古山鎮合并。古山鎮轄113村、4居,鎮0駐世雅下街。(3)撤銷唐先鎮、清溪鎮、中山鄉建制,將原唐先鎮、中山鄉及清溪鎮一部分與象珠鎮合并。象珠鎮轄113村、4居,駐荷沅村。(4)撤銷橋下鎮、四路鎮、西溪鎮、柏巖鄉、棠溪鄉建制,合并設立龍山鎮。龍山鎮轄82村、5居,駐龍山大道。(5)撤銷花街鎮、八字墻鄉建制,原八字墻鄉和原花街鎮一部分合并設立新的花街鎮。新的花街鎮轄62村、2居,駐倪宅村(原花街鎮址)。(6)撤銷古麗鎮、芝英鎮、永祥鄉建制,與原清溪鎮、花街鎮其余部分改由永康市直轄并設4個街道辦事處:東城街道辦事處:管理直轄區中部,轄44村、12居,駐望春東路;西城街道辦事處:管理直轄區西北部,轄70村、12居,駐城西路;江南街道辦事處:管理直轄區西南部,轄49村、11居,駐廣場路4號(原古麗鎮0駐地);芝英街道辦事處:管理直轄區東部,轄78村、6居,駐后城大街149號(原芝英鎮0駐地)。調整后,永康市轄石柱鎮、古山鎮、龍山鎮、象珠鎮、花街鎮5鎮,城區設東城、西城、江南、芝英4街道。

2001年7月22日永康市舉行行政區劃調整動員大會:將原有22個鄉鎮撤并為5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風景區管理處,分別是古山鎮、象珠鎮、花街鎮、石柱鎮、龍山鎮,東城街道、西城街道、江南街道和芝英街道及方巖風景區管理處。

2002年,永康市轄4個街道、5個鎮,27個社區、34個居民區、717個行政村:東城街道、西城街道、江南街道、芝英街道、 花街鎮、石柱鎮、古山鎮、象珠鎮、龍山鎮.

2004年底,永康市轄4個街道、5個鎮,17個社區居委會、26個居委會、715個村委會,面積1049平方千米,人口密度518人/平方千米。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永康市轄4個街道、5個鎮:東城街道、西城街道、江南街道、芝英街道;花街鎮、石柱鎮、古山鎮、象珠鎮、龍山鎮。

2006年5月26日,《浙江省人民0關于永康市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浙政函[2006]59號)同意:設立前倉鎮建制。將石柱鎮前倉、館頭、麻車店、璋川、善塘、羅橋、楓林、小王元、川塘、世彰、朝川、宅樹下、溪坦、法蓮、石角、白巖、斗潭、和樂、光瑤、大坑、麻塘、新下、榭垛、大處、界牌、金斗、大塢、石塘、本扎、豆嶺、后鄭、荊州、后吳、大陳、歷山、塘頭、石雅、楊橫坑等38個行政村、前倉居民區劃歸前倉鎮管轄,鎮0駐前倉村。設立舟山鎮建制。將石柱鎮舟山一、舟山二、舟山三、坦鄭、端頭、臺門、白巖下、沅口、石塘徐、洪茂、楊溪王、下東橋、陸宅、上橋、前村、申亭、白沙、花古、大塔、溪塘、后畈、清源、道坦、馬關等24個行政村、舟山居民區和古山鎮大路任、下丁、銅山、陳山頭、方山口、高寮、方丘、凌宅、上溪里、上丁、西岸、槐花、新樓、高下楊、渠口、山塢、里木坦、外木坦、洋溪等19個行政村、新樓居民區劃歸舟山鎮管轄,共轄43個行政村、2個居民區,鎮0駐舟山二村。設立方巖鎮建制。將古山鎮巖上、巖下、橙麓、巖后、杏桐園、西村、井頭、靈巖寺前、可投胡、大園、金竹降上、金竹降下、后山頭、長坑、可投應、下邵、古竹畈、仙巖、兩頭門、派溪、戈陽、葩陌、先盆、銅坑、柘嶺下、定塘、廟口、象鳴畈、象瑚里、堂慈、獨松、上胡坑、下宅、雙瑤、文樓、上里葉、高峰、后淺、橙里王等39個行政村、方巖、派溪2個居民區劃歸方巖鎮管轄,鎮0駐橙麓村。設立西溪鎮建制。將龍山鎮西溪、下里、桐塘、上塘頭、寺口、西山、石江、玉川、馬塢、金園、上壇、西塘、青山口、丁坑、蓮屋、洪塘、潘坑、大川、寨口、柏東、柏西、上盧、下趙、下徐、董坑、孔村、賈處、黃溪灘、壺坑洞、上馬橫沿、樓山坑、柘溪、棠溪、上弄口、道門、上徐、尚黃橋、義門、百念秤、上馬、上蔣、后崗頭等42個行政村、西溪、柏巖、棠溪等3個居民區劃歸西溪鎮管轄,鎮0駐西溪村。設立唐先鎮建制。將象珠鎮唐先一、唐先二、唐先三、唐先四、石湖坑、諫莊、桐溪、巖前、唐東、清塘莊、金畈、新村、上仁、石橋頭、前溪、石湖口、唐下舒、上孝、龍山、前山、塔兒頭、格山沿、云路、新河、上新屋、巖洞口、巖渡里、大后、下田、澤塘、唐上、三兒頭、汪村、葉宅、橫洋、鳳山寺口、官英堂、仁壇、夏杜曹、雅堂、上廳、象牙里、白蓮塘、長塘頭、前渡金、后力坑、中山、安坑、山端頭、箬嶺下、下位、金坑、周坑、長川、里嶺腳、明星、泮川、古竹城等58個行政村、唐先 中山2個居民區劃歸唐先鎮管轄,鎮0駐唐先三村。調整后,石柱鎮轄43個行政村、2個居民區,鎮0駐地不變(石柱村);古山鎮轄55個行政村、2個居民區,鎮0駐地不變(世雅下街村);龍山鎮轄39個行政村、2個居民區,鎮0駐地不變(橋下一村);象珠鎮轄54個行政村、2個居民區,鎮0駐地不變(清渭街村)。永康市轄石柱、前倉、舟山、古山、方巖、龍山、西溪、象珠、唐先、花街等10個鎮,城區設東城、西城、江南、芝英等4個街道。

2006年5月30日,《金華市人民0關于永康市行政區劃調整的通知》(金政發[2006]88號):根據《浙江省人民0關于永康市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浙政函〔2006〕59號)精神,現將永康市行政區劃調整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設立前倉鎮建制。將石柱鎮前倉、館頭、麻車店、璋川、善塘、羅橋、楓林、小王元、川塘、世彰、朝川、宅樹下、溪坦、法蓮、石角、白巖、斗潭、和樂、光瑤、大坑、麻塘、新下、榭垛、大處、界牌、金斗、大塢、石塘、本扎、豆嶺、后鄭、荊州、后吳、大陳、歷山、塘頭、石雅、楊橫坑等38個行政村和前倉居民區劃歸前倉鎮管轄,鎮0駐前倉村。

二、設立舟山鎮建制。將石柱鎮舟山一、舟山二、舟山三、坦鄭、端頭、臺門、白巖下、沅口、石塘徐、洪茂、楊溪王、下東橋、陸宅、上橋、前村、申亭、白沙、花古、大塔、溪塘、后畈、清源、道坦、馬關等24個行政村、舟山居民區和古山鎮大路任、下丁、銅山、陳山頭、方山口、高寮、方丘、凌宅、上溪里、上丁、西岸、槐花、新樓、高下楊、渠口、山塢、里木坦、外木坦、洋溪等19個行政村、新樓居民區劃歸舟山鎮管轄,共轄43個行政村、2個居民區,鎮0駐舟山二村。

三、設立方巖鎮建制。將古山鎮巖上、巖下、橙麓、巖后、杏桐園、西村、井頭、靈巖寺前、可投胡、大園、金竹降上、金竹降下、后山頭、長坑、可投應、下邵、古竹畈、仙巖、兩頭門、派溪、戈陽、葩陌、先盆、銅坑、柘嶺下、定塘、廟口、象鳴畈、象瑚里、堂慈、獨松、上胡坑、下宅、雙瑤、文樓、上里葉、高峰、后淺、橙里王等39個行政村和方巖、派溪2個居民區劃歸方巖鎮管轄,鎮0駐橙麓村。

四、設立西溪鎮建制。將龍山鎮西溪、下里、桐塘、上塘頭、寺口、西山、石江、玉川、馬塢、金園、上壇、西塘、青山口、丁坑、蓮屋、洪塘、潘坑、大川、寨口、柏東、柏西、上盧、下趙、下徐、董坑、孔村、賈處、黃溪灘、壺坑洞、上馬橫沿、樓山坑、柘溪、棠溪、上弄口、道門、上徐、尚黃橋、義門、百念秤、上馬、上蔣、后崗頭等42個行政村和西溪、柏巖、棠溪等3個居民區劃歸西溪鎮管轄,鎮0駐西溪村。

五、設立唐先鎮建制。將象珠鎮唐先一、唐先二、唐先三、唐先四、石湖坑、諫莊、桐溪、巖前、唐東、清塘莊、金畈、新村、上仁、石橋頭、前溪、石湖口、唐下舒、上孝、龍山、前山、塔兒頭、格山沿、云路、新河、上新屋、巖洞口、巖渡里、大后、下田、澤塘、唐上、三兒頭、汪村、葉宅、橫洋、鳳山寺口、官英堂、仁壇、夏杜曹、雅堂、上廳、象牙里、白蓮塘、長塘頭、前渡金、后力坑、中山、安坑、山端頭、箬嶺下、下位、金坑、周坑、長川、里嶺腳、明星、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