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我國對外貿易政策的演變階段(我國供給政策的形成和演變)

时间:2024-06-02 01:54:54 编辑: 来源:

越來越多的實施主動型貨幣政策的空間,央行也陸續創設了SLF(常備借貸便利)、SLO(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MLF(中期借貸便利)、PSL(抵押補充貸款)等新型市場調節工具,增加了基礎貨幣的投放渠道。此外,由于貨幣政策的滯后性,市場行情瞬息萬變,基于之前市場環境制定的貨幣政策很有可能不再適用,需要央行采取快速應對的措施。因此,在未來國內外經濟環境快速變化的背景下,央行應該進一步延續貨幣政策的靈活性,完善主動型貨幣政策體系,時刻確保經濟體系保持合理適度的流動性。

(二)擴大貨幣供給的統計口徑

(三)建立貨幣政策中介目標體系

(四)關注市場主體獲取流動性的差異

存款由不同市場主體持有,反映了貨幣創造后的市場流動性在不同市場主體之間分配后的特定狀態,也即每個主體所擁有的流動性水平。在貨幣政策實踐中,央行往往根據經濟形勢的現實狀況來預測貨幣的市場需求量,進而選擇執行寬松或緊縮的貨幣政策,也即投放或回收流動性。但是,央行投放基礎貨幣后,需要流動性的市場主體(比如小微企業)能否獲得足夠的流動性還是一個未知數,這會受到市場主體信用水平以及銀行等中介機構的經營方針制約。因此,央行在實施貨幣政策時,不僅要關注市場整體的流動性水平,還要關注市場主體獲取流動性的差異性,實施結構性的貨幣政策。去年以來,我國央行采取了定向將準、擴大MLF抵押品范圍等措施,引導商業銀行增加對小微企業和“三農”領域的貸款,發揮了積極引導效應。

(五)加快向價格型貨幣政策轉型

價格型貨幣政策的實施將有助于緩解數量型貨幣政策的種種弊端。從發達國家的實踐經驗看,各國基本都完成了利率市場化進程,并逐步建立了價格型貨幣政策調控體系。近年來,我國利率市場化工作有序進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存貸款利率的上下限已經取消,積極嘗試構建“利率走廊”。但是,我國目前的利率雙軌制尚未打破,公開市場利率還不能有效傳導至商業銀行的存貸款利率,價格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構建目標利率和利率走廊機制,推動貨幣政策由數量型為主向價格型為主轉變。”為我國未來貨幣政策改革制定了階段性目標。因此,央行應繼續完善公開市場運行機制,確定合理的政策目標利率,推進金融市場利率和存貸款利率并軌,疏通價格型貨幣政策的傳導路徑,加快實現貨幣政策的轉型。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