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我國國際貿易的現狀和發展調查報告(國際貿易調查報告)

时间:2024-05-07 14:29:23 编辑: 来源:

務市場合規化進程明顯加速。

(來源:中紡聯產業經濟研究院)

 

 

跨境電子商務優勢分析

與傳統出口貿易相比,跨境電商具備中間環節少、價格低廉和利潤率高等優勢。一般而言,傳統外貿出口需要經由“國內工廠—國內出口商—國外進口商—國外批發商—國外零售商—國外消費者”等6個環節,這種模式下,外貿中最大份額的利潤都被流通的中間環節賺走。在跨境電子商務模式下,出口環節可以簡化為“國內工廠—國外零售商—國外消費者”,甚至可以進一步簡化為“國內工廠—國外消費者”,直接繞開許多中間商環節。一方面,出口商品的價格可進一步下降,進而提高我國商品在國外市場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出口商可以獲得大部分的利潤。

 

據了解,一直以來訂單流程繁瑣、周期長,地域局限,利潤低是傳統型外貿交易存在的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中小型企業的對外貿易的發展。而跨境電商新模式不僅打破了批發商、零售商、進口商的壟斷地位,突破了傳統型制約進出口貿易的發展模式,重塑了國際貿易結構,使零售商、批發商與企業直接接觸,有效地減少了中間環節,節約了流動資本,大大提高了貨物流通的效率。

 

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現狀

在全球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和中國電商全球化的大趨勢下,近年來,我國跨境電商行業發展迅猛,交易規模持續大幅增長。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就已達2.7萬億元,之后更是呈現逐年快速增長態勢。2015年交易規模突破5萬億元。到2017年這一規模迅速增長至7.6萬億元,同比增長20.63%。截至2018年底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已達到9.1萬億元,同比增長19.5%。預計2019年全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首次突破10萬億元大關,或將達到創紀錄的10.8萬億元。貿易鏈條不斷優化,大大拉近了中國優質產品與世界的距離。

 

1、國家政策助力跨境電商發展

梳理相關材料發現,自2004年起,我國便頒布了一系列扶持國內跨境電商行業發展的政策,使我國跨境電商保持穩定的增長勢頭。2004年-2008年,電商行業規范初步實施,在這段時間主要側重于行業的規范。2008年-2013年,10多項涉及物流、支付、管理等跨境電商的政策相繼頒布,使行業規范進一步得到完善。2014年之后,國家又相繼出臺了一系列跨境電商扶持政策,并分批次先后設定了80多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城市,為跨境電商行業迎來新一輪的快速增長奠定了基礎。

 

2、跨境電商交易平臺發展迅猛

跨境電商的大力發展與交易平臺的支持、推動密不可分。具有一定規模、實力雄厚的交易平臺不僅可以為跨國貿易提供良好的機會,還可以提升電商的品牌知名度,為企業獲得利益。

近年來,我國的跨境電商交易平臺迅速崛起。環球資源、敦煌、阿里巴巴等B2B網站是跨境電商發展成功的典范,在海外均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亞馬遜、全球速賣、絲路通商城等新型的B2C跨境電 商網站也正快速崛起,為跨境交易的進行提供了穩定、安全的平臺。

 

3、相關配套服務日趨完善

我國跨境電商行業的迅速發展帶動了與之相配套的相關周邊產業的發展。首先,與跨境電商相關的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其次,交易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激增;另外,物流、供應鏈、支付等技術的不斷突破支撐了交易的一些衍生服務業的大力發展,并帶動了快遞、海外倉等行業的協同發展。

 

我國跨境電商存在的問題

盡管跨境電子商務存在諸多優勢,且發展迅速,但行業依然還存在許多問題,阻礙和制約著跨境電商的進一步騰飛。

1、通關效率問題

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在交易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涉及到海關通關監管與征稅。大量的貨物通過快件渠道和郵遞渠道進境,對海關的監管方式與征稅帶來了更高的要求。而面對跨境獲取的郵遞與退換等問題,現行的海關監管模式仍不能很好地解決。一些電子商務企業在跨境貿易方面已經出現了一些問題,特別是難以快速通關與規范結匯。因此相關企業和社會均迫切期待海關進一步提高通關效率。

 

2、物流問題

物流通常包括倉儲、分揀、包裝和配送服務,其作為連通買家和賣家的一根紐帶,在電子商務交易中占據著重要位置。目前,我國跨境物流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首先,跨境物流成本偏高,跨境物流很多都依靠空運,這無疑增加了物流成本。其次,跨境物流尚未跟上跨境電商發展的步伐,存在一定的滯后性,而且體系建設尚不健全,基礎設施還不完善,滿足不了呈爆發式增長的跨境電子商務交易交易需求,某種程度上制約了跨境電商的發展。

3、電子支付問題

跨境電子支付涉及到交易雙方資金轉賬安全,是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的核心環節。目前,電子支付尚存在一定的風險。一方面,在信息傳輸過程中,因系統故障或信息故障而造成支付信息丟失;另一方面,存在一些外部人員非法利用計算機技術盜取支付信息,對交易的一方造成損失。

4、產品問題

跨境電商服務的核心是產品,產品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電商交易的成敗。目前,跨境電商產品存在的主要問題為種類有限,大多為簡單加工品和初級產品,主要集中于衣服、箱包、食品、電子產品等個人消費領域,高新技術產品、高附加值產品并不多。同時,我國的跨境電商產品的品類目前還不齊全,可供選擇的產品類型相對有限。

5、法律問題

跨境電商是商業模式的變革,這種新型商業模式的出現對我國傳統法律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從當前跨境電商的法律問題看,最突出的仍然是涉及商品質量的監督和維權問題,由于法律體系不健全往往導致跨境消費者權益保護不足,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電商平臺進行欺詐、非法交易、虛假宣傳、侵害消費者權益等違法行為,使得顧客的支付信息等隱私被非法泄露,跨境交易活動的安全性無法得到保障。與此相關的跨境法律還不完善,相關的管理還存在漏洞,這也使得不法行為得不到及時和有效的懲治。

6、人才缺口問題

據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發布的《中國電子商務報告》顯示,目前,中國跨境電商人才缺口已接近450萬,并仍以每年30%的增速擴大。

報告指出,由于跨境電商新業態的快速發展,市場上現有的跨境電商從業者,主要還是原來傳統外貿人才在摸索中轉變而來,我國高校并沒有極度相匹配的人才培養專業,以致于跨境電商行業此前并沒有充足的人才儲備。

國際貿易與國家經濟發展的關系

當代國際服務貿易迅速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經濟結構發生了歷史性 的變化。20 世紀 60 年代起步的新科技革命加速了這種歷史演變的進程,從 而導致世界貿易結構和人們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具體來說,當代國際服務 貿易的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世界產業結構的重心向服務業偏移。 按照發展經濟學的經濟增長階段論的說法,隨著國家經濟能力的增長,

該國的產業結構將依次提升,逐步由農業經濟過渡到工業經濟,再由工業經 濟發展到服務經濟。本世紀 60 年代初,主要西方工業化國家都已完成了本國 的工業化進程,開始步入后工業化的發展階段,即國內經濟重心向服務業偏 移。新科技革命的介入為這種經濟結構的轉型提供了杠桿,從而加速了這一 進程。

根據統計,1960—1985 年間,西方主要國家的服務業就業人數占整個就 業人口的比重由 51.6%上升到 60.7%,其中美國從 57.2%上升到 65.8

%,歐共體國家從 43.4%上升到 56.8%,日本從 40.9%上升到 54.4%。

甚至在西方發達國家之后才發展起來的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如亞洲“四 小龍”等,也都自本世紀 80 年代以來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產業結構,把國內加 工制造業等勞動和資本密集型的基礎產業轉移至發展中國家從事跨國經營, 利用這些國家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另外,從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來看,

1994 年服務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美國已高達 69%,法國為 67%,

英國為 62%,德國 59%,日本 56%。這些比例清楚表明,西方國家為適應

21 世紀的發展,已經大幅度地調整自己經濟的產業結構,由工業經濟轉變為 服務經濟,如美國僅金融業一項就占其國民總產值的 25%。

由各國經濟能力增長所帶動的產業升級使得世界產業結構發生大規模的

調整。在這一過程中所形成的新的世界經濟結構不平衡,導致了對國際服務 的更大規模的需求。與此相適應,全球服務性產業的貿易總額才有了高速增 長的潛力。另外,服務產業的發展也越來越專業化,規模也趨于擴大。規模 的擴大和專業化程度的提高提升了服務業的生產率,從而刺激向國外輸出, 增加了國際市場的服務的供給。

(2)商品貿易和國際投資增長的帶動。 同國際貨物貿易直接關聯的傳統服務貿易會隨著世界商品貿易的增長和

自由化而在規模上擴大并在數量上增加,而國際投資的迅速擴大和形式多樣 化,同樣會使得廣義服務貿易項目的投資收益(股息、利息、利潤)流量加 大。

在戰后關貿總協定組織的貿易自由化原則的帶動下,世界各國通過雙邊 和多邊的國際協調和談判,逐步形成了有序運行的國際商貿體系,為各國的 商品貿易和投資提供了良好的國際市場環境,推動了貿易和投資的迅速增 長。

戰后半個多世紀以來,除了最初的幾年各國都處于戰后經濟恢復狀態之 外,自 50 年代起,國際商品貿易流量就開始不斷擴大。以世界貨物貿易出口

總值為例,1950 年總計為 611 億美元,1960 年為 1280 億美元,1970 年為 3120 億美元,1980 年為 19946.68 億美元,1990 年則達到 33949 億美元,40 年 時間增長了近 56 倍,遠遠超過了世界工業生產和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 在商品貿易高速增長的帶動下,同貨物進出口直接關聯的傳統服務貿易項目 如國際運輸服務(海運、陸運和空運)、國際貨物保險、國際結算服務等, 都相應地在規模上、數量上成倍地增長。

國際投資帶動國際服務貿易的迅速增長可以從 4 個方面說明:1)速度帶 動。國際直接投資自 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快速增長,到 80 年代達到高潮,從

1983 年到 1990 年這類投資的增長速度是世界生產總值增長速度的 4 倍,是 全球國際貿易增長速度的 3 倍。這種增長勢頭在 90 年代初因世界性經濟衰退 而有所減慢,但自 1993 年起又開始恢復。2)國際直接投資帶動國際間接投 資和國際貿易(貨物和服務)額的增長。因為國際直接投資的主要形式是跨 國公司,而世界貿易額的約 1/3 是跨國公司的內部貿易。3)國際投資收益 作為要素服務項目,其迅速擴張本身就構成海外服務貿易流量的擴大。4)國 際直接投資的產業向服務業傾斜。1975 年到 1990 年間,西方國家在第一產 業和第二產業的國際投資比重都有所下降,而對服務業投資的比重卻從 31.4

%上升到 48.4%。由于服務的生產和消費是同時進行的,因此服務業的跨 國直接投資必然驅動國際服務貿易的進一步國際滲透。

(3)新科技革命的有力推動。

新科技革命,特別是 20 世紀 60 年代以來的信息技術革命,有力地推動 了國際服務貿易的迅猛發展。首先,高新技術的發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