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我國木材進出口貿易分析(分析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的經濟發展狀況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时间:2024-05-18 13:29:24 编辑: 来源:

6];對外運輸職能即擔負進出口商品及過境人員的運輸任務;管理職能包括為維護國家主權和利益,對出入境客、貨流及運輸工具行使管理。監督、檢查職能和對口岸自身機構如海關、商檢衛檢、動植檢的管理等;服務職能包括口岸各種基礎設施如倉貯、郵電、通訊、銀行、保險等為進出口貿易服務業務等。

2.4 邊境口岸與腹地的經濟聯系

邊境口岸的腹地是指與邊境口岸保持密切聯系的經濟輻射地。腹地與邊境口岸的關系實質上是區域與樞紐的關系,口岸的實際價值取決于它們與腹地的這種關系,而這種關系的疏密程度又與地理距離、運輸方式及其能力相關。一般說來,地處經濟重心地理或交運干線上的口岸功能最強,腹地系統經濟實力越強,口岸城鎮的發展潛力越大;腹地系統的中心城市越發達,其作用范圍越大,對口岸城鎮的帶動能力也越強;口岸城鎮距腹地系統中心城市的距離越近,越容易接收到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目前,中國沿邊地區邊境口岸在其腹地系統已形成一批具有相當經濟實力且距離較近的中心城市。例如,哈爾濱、長春、沈陽、呼和浩特、烏魯木齊、昆明、南寧等。這些腹地中心城市以及其他一些工業城市,有力地支持和帶動了邊境口岸的建設和發展。

從宏觀上看,對邊境口岸產生影響的腹地系統應由國內外兩大腹地區域系統構成。與中國邊境口岸相對應的境外口岸與境外腹地系統的構成,在理論應與我國腹地系統相對應,依層次包括鄰國邊境口岸城鎮所在地區級區域構成的核心腹地;由口岸城鎮所在省(州、邊區)構成的近域腹地;由大經濟區或大區(如俄羅斯遠東經濟區)以及全國范圍構成的遠域腹地系統等。

3 邊境口岸體系的形成對區域經濟的影響

邊境口岸的設立,帶動了中國沿邊地區經濟和社會的超前發展,然而這種口岸超常規的發展,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特殊的政策環境,采取特定的貿易形式與方式等有利的國際地緣經濟環境下實現的。以中俄邊境口岸的吞吐能力為例,黑龍江省邊境口岸從1988年到1993年進出口總額增長了90倍,1993年達到21億美元,該指標使占該省外貿進出口總額的比例由1987年的2.4%增加到69%, 也使占中國對(蘇)俄外貿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由1987年的0.8%增加到27%,居中國各省邊貿之首[7]。產生這種形勢的特殊歷史環境條件是80年代中蘇剛剛恢復邊境貿易,口岸體系初步完善,蘇聯的解體與俄羅斯的獨立,因其產業結構不合理造成消費品嚴重短缺,鋼材、木材、水泥、化肥、機械設備等生產資料相對過剩。中俄雙方都存在外匯短缺、兩國都采取了特殊的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持邊境地方貿易發展,以特定的易貨方式進行商品交換,中國以其商品優勢即以日用工業品、農副產品換取俄方生產資料,形成了高額差價而獲得令人滿意的比較利益。然而時過境遷,中俄邊境貿易獲得的高額差價的特定歷史條件已不復存在,俄方可供易貨的長線商品貨源急劇減少,加之其它條件與因素的變化使中俄邊境貿易1994年出現急劇滑坡,邊境口岸的發展受到限制[8]。這種狀況迫使我們思考制約中國邊境口岸體系發展完善的復雜區域經濟因素,既有境內區域經濟因素又有境外因素,同時還存在著中外雙方共同的制約因素。

3.1 制約邊境口岸發展的境外因素

(1)邊境貿易風險性的存在使邊境口岸的發展受限。獨聯體國家國內政局動蕩、經濟狀況惡化使中國與獨聯體國家的邊境貿易存在著風險,這種風險主要集中表現在對改革措施、方法上的分歧。尤其是這些國家在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存在的風險,某些限制邊境貿易的政策或通貨膨脹,有可能將邊境貿易的利潤減少到所剩無幾,從而限制口岸的完善與發展。

(2)周邊的政治經濟環境對沿邊口岸的發展直接影響也很大。 如東北地區的沿邊口岸的發展受俄羅斯、朝鮮、蒙古國的影響。俄羅斯的政治形勢不夠穩定,而遠東又是俄經濟的后進地區,原有的邊境管理體制變化緩慢,因而,在邊境口岸的建設方面缺乏規范化。朝鮮的羅津——先鋒地區早已開辟為自由經濟貿易區,為對外開放已制定了近30部法律,但是,由于多年來經濟的嚴重衰退和朝鮮半島的形勢仍不明朗,影響了口岸經濟的發展。蒙古國東北地區基本未開發,因而口岸的經貿活動還很有限[9]。

3.2 制約邊境口岸發展的境內因素

盲目開放新口岸,80年代末與90年代初,受國內對外開放大環境的影響在邊境地區形成了沿邊開放熱潮,許多新口岸應運而生,各種商品競相出口或進口,從而使沿邊口岸數量猛增,僅東北地區就達到40多個口岸,分散了建設資金,且各口岸相互爭腹地爭貨源,嚴重影響了口岸的整體效益。此外,口岸發展中的短期行為等因素也成為制約條件。

3.3 雙方共同的制約因素

雙邊貿易政策的調整和提高關稅稅率等嚴重制約了口岸的發展,琿春口岸禁止進口整車與鋼鐵和禁止出口糧食等限制了口岸規模的擴大。另外一些毗鄰國家因受各自特定的自然地理環境、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其生產要素稟賦存在著極大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在某種程度上構成了邊界線兩側產業結構的互補性,從而影響了口岸的規模和職能(見表2)。

表2 東北邊境毗鄰地區資源要素及產品優勢互補簡表 輸出方 中國東北 朝鮮 俄羅斯遠東 蒙古

吸納方

中國東北 B2B3B4 A2A3B2B3 B2

朝鮮 A1A2B2B4B5B6 A2A3B2B3 B2B5

俄羅斯遠東 A1A2B1B4B5B6 B1 B2B5

蒙古 A1A2A3B1B4B6 A2A3

資料來源:袁樹人,黃巖君,東北亞國際經濟合作與中國東北產業開發前景,東北師大學報,1995年。

表中符號為:A1資本,A2高技術,A3冶金、機械、化工產品等,B1勞動力,B2能源與礦物原料,B3建材與木材,B4以農畜產品為原料的輕工紡織工業產品,B5鮮活農畜產品,B6糧食。

從表2 中可以看出:賦存的資源要素以及以此為基礎形成的工農業產品在本區可大體分為兩類。其中,A類屬于資本和高技術資源要素及其工業制成品;B類包括勞動力和依托勞動力以及礦、林、草、土等自然資源要素而形成的初級產品。在東北邊境毗鄰的國家地區中,這兩大類的資源要素及其產品的賦存就總體而言,均相當豐富。各類資源要素的賦存及其比較優勢分布在各國各地區極不平衡,B類資源集中于朝鮮、蒙古,而中國東北和俄羅斯遠東兩種資源均豐富,但俄遠東以A類資源占優勢、中國東北以輕工業及糧食資源占優勢。形成了東北邊境兩側資源賦存的互補性[4]。

在政治、經濟及區位條件優越的地區組建跨國邊境自由經貿區,把邊境地區經濟納入雙向循環之中。區域經濟一體化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在亞太地區,由于各個國家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不同,不可能在大的范圍內形成區域經濟一體化[6]。但在某些邊境地區, 可利用邊境兩側互補的生產要素組建次區域性或雙邊跨國邊境自由貿易區。東南亞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的成長三角為多國邊境地區的經濟合作提供了一個發展模式。圖們江三角地區的合作正在積極的醞釀中。在西南地區由中、泰、老、緬四國的結合部構成的“金四角”跨國經濟貿易合作區也正在逐漸形成。

綜上所述,中國與鄰國的沿邊對外開放,為中國邊境口岸體系的形成創造了有利條件,而邊境口岸的形成、發展與不斷完善,推動了內陸邊境地區社會的發展與經濟的振興。通過邊境口岸體系的職能作用的發揮,更加密切了中國與鄰國的地緣經濟聯系,無疑會促進中國與鄰國邊境地區經濟一體化的進程。

木材三大類

通常講:木材可分為硬木、軟木、紅木三類。

木材分類方法很多,根據樹種、木材產品類別、加工過程和用途等生產、貿易具體情況,從不同的角度出發,采用不同的分類標志進行分門別類。木材常見的分類方法如下:

一、按樹種分類木材是來自森林的自然產品,樹木種類繁多。不同樹種的木材通常具有不同的構造、性質,從而也就決定了使用價值上的差異。因此,木材樹種名稱是評定木材品質和使用價值的重要依據。木材樹種的分類,沿用了植物分類學的分類標準,即根據樹木的花、果、葉等的形態特征和解剖構造等的異同所作的類別劃分。這種分類無疑是科學而系統的,能反映樹種類群之間的親緣關系。

二、木材樹種的植物分類:① 植物分類的單位:植物分類是根據植物外部的花、果、葉、莖、根等器官的形態和內部的組織結構、細胞染色體的異同等進行的歸類。它科學地揭示了植物間微妙的親緣關系及其演化過程。如此依據植物界自然發生和發展的法則,通過比較、分析和歸納的方法所編寫的植物界的家譜,使品目繁多的各種植物都可找到自己的位置。植物分類的最基本單位是“種”,最大單位是“界”,介于其間的劃分單位是“門、綱、目、科、屬”。與木材分類關系最重要,也是實際應用中最常見的單位是科、屬、種,其基本概念是:

種具有相似的的形態特征,表現一定的生物學特征、生存條件(自然分布),能夠產生遺傳性相似的后代,并在自然界中占有一定分布區的無數個體的總和。如銀杏、杉木、水曲柳、毛白楊等。

屬 這是生物分類學上常用而重要的一個級別,由若干親緣關系相近的種集合而成,其位置在科宇與種之間,屬與屬之間有比較明顯的間斷或區別。

科 也是生物分類學上常用的一個級別,由若干親緣關系相近的屬集合而成。

② 樹種的植物分類名稱:樹種名稱的命名是植物分類工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每種植物在全世界通用的名稱稱為學名,學名由拉丁文或拉丁化得其他外文組成,每一學名包括屬名和種名,即采用“雙名法”,種名后附命名人姓氏。屬名的首字母大寫。為簡便起見,常常舍去命名人姓氏。如銀杏的學名為Ginkgo biloba,屬名Ginkgo是我國廣東方言“銀果”的拉丁化拼寫,種名biloba為拉丁文,意指二裂的葉。③ 針葉材和闊葉材:裸子植物中的木本植物只有銀杏、松、杉、柏類屬于喬木,由于該類樹木通常葉形小,呈針狀或披針狀,習慣上稱針葉樹,來自針葉樹的木材即所謂的針葉材;由于針葉材材質一般較輕軟,又稱軟材。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針葉材材質都輕軟。被子植物的雙子葉植物中的木本植物,因樹木葉形寬大,習慣上稱為闊葉樹。來自闊葉樹的木材稱闊葉材;由于闊葉材一般材質較硬重,又稱硬材。同樣也有非常輕軟的闊葉材。由于闊葉材種類繁多,實際應用中亦有雜木之稱。

二、木材種類的商品材分類:

① 木材的樹種名稱:木材名稱有多種,大致可分為學名、中文標準明、商品名和俗名。同一樹種的木材,常常因地區不同而有不同的叫法,如學名為Pinus massoniana的樹種,其中文標準名為馬尾松,商品名為硬木松,而俗名有松木、叢樹、松柏和本松等。

學名 是每個樹種的全世界統一的通用名稱,或稱拉丁名。由于它的唯一性,在科學研究、國際貿易等方面有著實際意義。在木材貿易(尤其是進出口業務)中,采用木材樹種的學名(拉丁名)是很有必要的。中文標準名 由于學名采用拉丁文拼寫,在木材生產、貿易和使用等領域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我國每個樹種都要一個統一使用的中文名稱,它與學名一一對應,這就是中文標準名。商品名 在木材生產、貿易和利用等領域較廣泛使用的名稱。又稱商品材名稱。俗名 為非正式名稱,是木材種類的通俗叫法,往往具有地方性,故又稱地方名。

② 木材種類的商品材名稱:在木材商品的產生、貿易和利用等領域,按每個樹種的標準名稱進行分類,是行不通的。其主要原因是木材樹種繁雜,許多同科同屬的樹種,其外貌特征和材質十分相似,在現場木材檢驗過程中,憑肉眼看一看就確定到種,大多情況下是辦不到的。將原木外貌特征相似,木材構造和材性相似,使用價值相近的若干樹種劃歸一類,并定義一個“商品材名稱”,這便是商品材料樹種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