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我國首個海外基地是哪里(清末中國丟失的外興安嶺、庫葉島、海參崴等地區,現在俄羅斯在那里的人口,經濟,政治等情況是怎么樣的?)

时间:2024-05-20 09:36:49 编辑: 来源:

地表江河縱橫,地下儲量可觀,大氣降水充盈,生長期達174天,擁有遠東地區最好的土壤氣候條件,極為適宜農業發展。自治州面積只有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的二十五分之一,但是耕地面積和牲畜總量卻超過整個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是整個遠東地區的大糧倉;這里有珍貴的礦產資源,煤、鐵、銅、錳、錫、黃金和鉆石、石油一應俱全,遠東已探明的鐵礦石儲量為44億噸,16%在猶太自治州,而自治州面積只有遠東地區的1%;這里還有極為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森林面積占總面積的44.3%,可供開采的木材有1.67億立方米(人均800立方米,中國人均不到8立方米),其中,珍貴的雪松占地17萬公頃,優美的冷杉林占地2.23萬公頃。山林中虎、熊、獐、鹿出沒其間,人參、猴頭、木耳、蘑菇等名貴山珍數不勝數。連綿的沼澤區丹頂鶴、天鵝自由翱翔,縱橫交錯的河湖中鰉魚、鱘魚、大馬哈魚、白魚縱情游蕩。猶太自治州草原遼闊無邊,如果有人沿大撒馬拉河谷走過,鮮花開滿了綠色的河岸,河畔上生長著茂密的椴樹林,每走過二、三里地就有一座養蜂場,羊群象白云飄蕩在碧野山岡......... 與干旱貧瘠、枯槁不毛的以色列相比,這里才真正是流淌著奶和蜜的土地,是猶太人夢寐以求的綠色天堂!

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木材儲備占遠東地區儲備的四分之一,是全俄總木材儲量的6%以上。 邊區森林覆蓋總面積為5250萬公頃(相當于全中國的一半),成材和過熟材儲備為31億4千萬立方米(超過全中國)。邊區林業樹種多樣,其中80%為針葉林,14%為白樺和黃樺。珍貴的硬質闊葉樹種 棗水曲柳、橡樹、楓樹等-也具備工業采伐儲量。

哈巴羅夫斯克邊區共有12萬多條大小河流,年總涇流量為450億立方米。河流總長54萬1千公里,其中大多屬阿穆爾水系。 湖泊的數量也很驚人棗5萬5 千余個。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魚類資源十分豐富。邊區境內有100多條河流是鮭魚和鱘魚的產卵地。阿穆爾河流域淡水魚種類之多足可稱奇。鯉魚、鳊魚、鰱魚、鯰魚、江鱈、紅鰭魚、白鯇與黑鯇、鰉魚……真是數不勝數!有的魚種,如特殊的"肥"狗魚和中國河鱸只生長在這一流域。此外,每年太平洋鮭魚都要沿阿穆爾河以及其他注入日本海與鄂霍次克海的河流上游到泰加林山溪產卵。

由于日本海與鄂霍次克海沿岸少有人煙,常可見到大大小小的海鳥"集市"和海豹聚棲地。夏季在鄂霍次克海近岸水域中有白鯨游弋。在尚塔爾群島可以從岸上觀賞到重達150噸的巨鯨(!!!)噴出的水注。

邊區沿海水域青魚、比目魚、秋瓜魚、明太魚、庸鰈魚、寬突鱈魚、海蟹儲備十分豐富,并常有海豹、海獅和海豚出沒。在北鄂霍次克海聚集著遠東最大的太平洋青魚群。寬突鱈魚、比目魚等魚類、海洋軟體動物以及一些海獸和海藻具有經濟捕撈價值。

哈巴羅夫斯克邊區是俄主要的錫精礦產地,其產量占全俄總產量的35%。邊區銅的開采量也十分可觀。已探明50多處各分布于鄂霍次克、圖古爾、瓦尼諾、蘇維埃港等地區的不同類型的銅礦層。

哈巴羅夫斯克邊區礦石產地的主要特點是原礦的多金屬性,除了錫,礦石中還含有銅、鋅、鉛、鉍、銀、鎘、金、銦及其他有色金屬和稀有金屬。現已進行開采的礦脈廢石比例極低。錫提取率為70-90%,銅提取率為75%。薩哈共和國和哈巴羅夫斯克邊區還有煉鋼所需要的錳,而且儲量巨大,達640萬噸;其它輔助原料也都齊全,這為建立強大的黑色冶金基地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哈巴羅夫斯克邊區是俄羅斯十大產金地區之一。已探明的350處砂金礦幾乎在邊區境內各地均有分布。專家們認為,金礦開采將在邊區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這一行業的收入已占邊區預算的6%。哈巴羅夫斯克邊區年產金量超過8噸,其中72%來自砂金礦開采,其余部份為山金開采。

哈巴羅夫斯克邊區是俄羅斯遠東地區重要的工業基地,我國花費巨額美金購買的聲名遐邇的蘇---27戰斗機和基洛級潛艇就產自哈巴羅夫斯克邊區第二大城市- ------阿穆爾河畔共青城。哈巴羅夫斯克邊區還管轄著著名的《尼布楚條約》規定的中俄待議地區------壯美遼闊的烏第河流域。這里是如此的壯美遼闊,一個丘米坎狩獵合作社竟然占地96000平方公里,幾乎相當于一個江蘇省!在急流湍湍的的烏第河岸上,在覆蓋整個烏第河流域的濃密高大的云杉林中,鄂倫春獵人滑雪板的印跡通向遙遠的地方!

“ 國家欲富強,不可置海洋于不顧,財富取之于海,危險亦來自海上.”這句話出自哪里?

買粉絲://blog.163.買粉絲/cstlb/blog/static/119525482200963152912852/

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于不顧

——鄭和海洋戰略思想研究 作者:王詩成 文章來源:海洋財富網

鄭和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航海家和外交家,他率領的下西洋船隊規模之大、人數之多、時間之久、航程之長,都是當時世界上絕無僅有的。鄭和航海給后世留下了許多寶貴遺產,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研究,但現存記載鄭和海洋思想方面的資料很少,國內外的幾十種專著和數百篇論文多以專門研究鄭和航海活動為主,系統深入地研究鄭和航海思想的不多。鄭和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把海洋與國家富強、與國家命運聯系在一起的偉人,從這一角度來看,鄭和既是一個偉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同時又是一位偉大的海洋戰略思想家。在此,僅就鄭和海洋戰略思想作一家之言,以期引起對鄭和航海思想的深入研究。

一、鄭和海洋戰略思想的主要內容及其歷史地位

鄭一鈞先生在《論鄭和下西洋》①一書中兩次引用了法國學者朗索瓦·德勃雷在《海外華人》一書中記載的鄭和為說服明仁宗朱高熾保留寶船隊時的一段話:“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于不顧。財富取之海洋,危險亦來自海上……一旦他國之君奪得南洋,華夏危矣。我國船隊戰無不勝,可用之擴大經商,制服異域,使其不敢覬覦南洋也……”鄭和的話語雖不多,但字字千鈞,句句精辟。他把海洋與國家的富強、海洋與國家的安危聯系在一起,鮮明地揭示了海洋與國家政治、經濟、軍事之間的密切關系,深刻地闡述了發展海軍船隊、控制海洋對國家安全和貿易的極端重要性。這是鄭和積一生航海經驗的高度概括,是其海洋思想升華的結晶。這段話對于研究鄭和的海洋戰略思想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

縱觀鄭和的海洋戰略思想可概括為:海洋開放意識,海洋財富意識,海洋主權意識和海洋憂患意識。其核心是海權思想。

其一,海洋開放意識。主要表現在鄭和走向海洋的強烈愿望,不怕冒風險的征服意識和自強不息、不辱使命的奮斗精神。從1405年到l433年的29年間,鄭和以“造大船、馳騁海洋、協和萬邦、天下太平”的泱泱大國雄風和“耀兵異域和示國家富強”的政治使命感,作為永樂皇帝的使臣,率領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海軍寶船隊,七下西洋,歷時29載,遍訪了亞、非37個國家和地區。活躍在從今東南亞諸國到印度洋、波斯灣和紅海沿岸,直至非洲東海岸的廣闊海域上。“觀夫海洋,洪濤接天,巨浪如山”,“我之云帆高張,晝夜星弛,涉彼狂瀾,若歷通衢”的壯觀景象是鄭和熱愛航海和征服海洋的英雄氣概的真實寫照。直到晚年他仍然心系海洋,情系航海,關心寶船隊的命運和祖國海疆的安危。l433年7月,鄭和結束最后一次航海,橫渡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回到祖國。鄭和把自己的一生完全獻給了祖國的航海事業,在人類走向海洋的莊嚴史詩中譜寫了空前輝煌的篇章。

其二,海洋財富意識。鄭和的海洋財富意識就是有效地開發利用海洋,擴大經商和對外開放,繁榮貿易,使國家走上繁榮昌盛之路。鄭和通過幾十年的航悔生涯,認識到海洋是聯系世界各國的交通大道,是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橋梁和紐帶,一個國家的富強離不開海外貿易的發展,這是中華民族“興漁鹽之利、行舟楫之便”的傳統海洋觀的一次重大變革。盡管當時的明政府為了維持自己對這種貿易的壟斷,排斥競爭,禁止移民和私人貿易。朝貢貿易有它的局限性,但畢竟通過這一貿易形式,使中國展開了大規模的與海外的經濟貿易往來。隨著所有國家和貿易次數的增加,由此誘發公平貿易也就不可避免。鄭和把“擴大經商”、實行開放貿易作為下西洋的重要內容,始終在海外進行廣泛的貿易活動,并逐步將以納貢和皇帝賞賜為主要內容的朝貢貿易轉變成持久均衡的貿易往來,與所到國公平貿易、互通有無,促進了海外貿易的發展,并獲得了巨大利潤②。“自永樂改元,遣使四出,詔諭海番,貢獻畢至,奇貨重寶,前代計希,充溢庫市,貧民承先博買,或多致富,而國用亦羨裕矣”,自此記載不難看出,海洋貿易的蓬勃發展,既適應統治階層對“舶來品”的追求,又滿足下西洋官兵贏利的欲望,還使一部分百姓富足起來,對沿海地區的市場繁榮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正是基于此,鄭和晚年才有了“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于不顧……財富取之海洋……”的疾呼。

其三,海洋主權意識。鄭和通過航海實踐,其海洋主權意識逐漸增強,海洋思想也日趨成熟。鄭和進一步認識到了海洋與國家昌盛和國家安危息息相關。要實現耀兵示富、威制四夷的政治目的,必須憑借實力,“統率官校旗軍數萬人,乘巨舶百余艘”巡弋異域,“懾服”敢與中國抗衡者,“其蠻王之梗化不恭者,生擒之;其寇兵之肆暴掠者,殄滅之”。這樣外邦諸國才能聽從詔諭,俯首臣服③。當時中國作為東方頭號海上強國大約歷時30年,這盡管是由于這一時期國家的富強,但直接是依仗了當時海軍船隊的強大。正是由于鄭和帶領了世界上最龐大的海軍寶船隊西征,許多外交使節隨行,宣揚中國的富強,才確保了中國在東方的權威地位,才有20多個國家的使節和7位國王,攜帶貢品前來向明朝皇帝表示敬意。鄭和在幾十年的異域戰爭和外交生涯中,看到海洋的重要戰略地位,南洋局勢對國家安危影響甚大。當明仁宗朱高熾要拆散寶船隊時,鄭和站在國家安危的戰略高度疾呼保留寶船隊,重視南洋海權。“一旦他國之君奪得南洋,華夏危矣。我國船隊戰無不勝,可用之擴大經商,制服異域,使其不敢覬覦南洋也……”鄭和那鏗鏘有力、落地有聲的吶喊清楚地告訴當時的統治者:海軍船隊是海權的基礎,是海洋商貿的保障,誰擁有強大的海軍船隊,誰就能控制海洋,發展經商,安民興邦;喪失海軍船隊就會失去海洋控制權,不但海洋經商無保障,國家也面臨危險。

其四,海洋憂患意識。幾十年的航海實踐和伴隨其間的對異域的斗爭使鄭和對海洋的特殊地位有一種超出常人的理解,他既看到海洋在經商、擴大外交方面的作用,更看到海洋對國家安全所構成的潛在威脅。尤其是當明政府決定解散寶船隊、停止航海活動時,鄭和以極富洞察力的目光和憂心忡忡的心情向明皇陳述了放棄海洋將給國家安全帶來不堪想像的嚴重后果。“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于不顧,財富取之海洋,危險亦來自海上”。這里鄭和講的國家富強,不但包括國家經濟強大,也包括國家軍事的強大、海權的強大。鄭和居安思危,告誡明仁宗,也是告誡后人,誰想躋身于世界大國之林,誰就必須控制海洋通道,海洋既可給國家帶來財富,同時海洋也會給國家安全帶來巨大威脅,失去海洋控制權,將給國家帶來災難。可惜的是鄭和的吶喊沒有被當時的統治者所接受,否則的話中國的海洋史將會重新書寫。

綜上所述,正是鄭和在實踐中形成的海權思想,建立了“超過所有歐洲國家海軍總和”的無敵艦隊,將南中國海和印度洋全部置于控制之下,使明帝國的旗幟飄揚在南洋和西洋各處,將航海事業推向鼎盛,為世界航海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以鄭和的海洋開放意識、海洋財富意識、海洋主權意識利海洋憂患意識的基本形成為標志,奠定了鄭和是我國早期的海洋戰略思想家的歷史地位。鄭和有關海權方面的論述要比我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海權論述早480多年,比世界著名海權論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