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總體目標(3、 新形勢下,中國發展國際服務貿易的機遇與挑戰?)

时间:2024-06-02 13:56:15 编辑: 来源:

國家經濟實力的關鍵。

4.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尖銳。我國是個人口大國、資源小國,這對矛盾將長期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是缺水的大國,人均擁有量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國600個城市有400個缺水,110個嚴重缺水。我國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40%。從1996年至2003年底的7年間,我國減少耕地達1億畝。此外,石油人均儲量只有世界人均儲量的8.3%,天然氣只有4.1%,銅是25.5%,鋁是9.7%。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日趨嚴重。

5.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相當艱巨,是“重中之重”。我國人口近13億,農村人口占62.3%,農村中的赤字縣占35%,每縣平均負債約400多萬元,每村平均負債約20多萬元,全國貧困縣592個。近年來某些農村出現了不可忽視的“返貧”現象。十六大后黨中央鮮明地提出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對農民實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現在已經到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時候了,2005年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一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今后五年到十年,中國農業、農村和農民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6.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不協調的突出問題。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具備相應的物質基礎,然而,在經濟發展條件下,不能適時解決突出的社會發展問題,就會產生影響社會穩定和妨礙經濟發展的尖銳問題。近十多年來,黨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視突出問題的解決。但是,隨著社會轉型時期的激烈變動,產生的社會問題仍是層出不窮。當前最突出的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問題是:就業不足、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和分配不順三大問題。較深層次的是教育、文化和醫療三大問題。

7.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亟待解決。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起來,但是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仍未得到徹底解決,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要作長期的努力,當前全黨必須打好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攻堅戰。

第一,政府職能轉變還沒有從根本上實現。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尚未完成;要繼續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各級政府在社會管理的公共服務職能有待大力加強。應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和行政監督機制。

2006-7-25 16:25 jerry

第二,要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發揮主導作用;加快國有大型企業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探索和解決好建立現代企業的途徑;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加強非經營性資產、自然資源資產的監管制度。繼續深化集體企業改革,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所有制。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等非公有經濟、引導個體、私營企業制度創新,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進入金融服務、公用事業、基礎設施等領域。

第三,推進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推進現代市場體系建設。

第四,加快轉變對外貿易方式,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以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作者:陳雪薇(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教授)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