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我國的對外貿易政策的歷史演變(我國對外開放的發展戰略)

时间:2024-05-20 05:27:38 编辑: 来源:

關系——“全方位”外交的新戰略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國際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美蘇雙方由于各自經濟、軍事實力的消長變化,出現了互有攻守的戰略態勢。與此同時,西歐、日本、第三世界國家的力量發展迅速,從維護世界和平、促進發展的現實需要出發,在深入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我國的外交政策于80年代初進行了重大調整。

一是確立了戰爭與和平的新觀念。從當前世界總的形勢來看,世界和平是可以維護的,雖然戰爭的危險還存在,但是制約戰爭的力量有了可喜的發展,在較長時間內不發生大規模的世界戰爭有了可能。因此,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成為我國的國策。二是制定了全面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從對外關系來說,就是要進一步實行開放政策。幾十年的經驗告訴我們,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發展不起來”。這一政策的推行,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將繼續起到積極的作用。三是賦予了獨立自主原則于新的內容。具體的表現為不結盟的政策。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任何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共同為維護和平,促進發展而努力。四是提出“一國兩制”的新構想。“一國兩制” 不僅為世界各國以和平方式實現國家統一提供了一種嶄新的模式,而且也為以和平方式解決歷史遺留下來的國際爭端,發展不同社會制度國家和地區間的關系提供了一種新的經驗。上述政策的適時調整為我國外交工作開創了新的局面,從而使對外關系呈現出新的形勢。我國與周邊國家、第三世界國家以及西方各國的關系都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彼此在經濟、貿易、科技和文化等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都得到了加強。在國際舞臺上,中國正在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我國的對外開放,經歷了哪幾個步驟?

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

要經歷點,線,面的發展過程!首先在經濟基礎比較好的地方建立經濟特區,然后再建立沿海開放城市群,接著往內陸地區發展!前兩個階段發展的比較好,接下來就是第三個階段了!引進來最重要的就是引進國外現在的科技成果和先進的管理經驗!走出去就是要積極促進出口!保持進出口的總體平衡!

我國對外開放的發展戰略

1.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階段

第一個階段,這個階段我國對外開放理論主要是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1978年—1997年)。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是面向國際市場,建立出口產業結構,通過出口勞動密集層型產業的產品取得外匯,并以此支持內地的發展;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和水平,不斷增強國內企業的實力和水平;通過建立經濟特區,吸引國外的企業前來投資從而吸收國際資金促進內地的發展。

但是這一階段的開放不只是外向型經濟發展,而是以外向型經濟發展為主。這一階段仍有內向型經濟的影子,內向型經濟理論的理論基礎是阿根廷經濟學家勞爾的“中心一外圍”理論。所謂內向型戰略,就是指以國內生產和保護排斥進口,以內銷代替出口的貿易戰略。這種戰略通過減少進口,保護國內的企業的發展,鼓勵企業的內銷,幫助國內的企業實現工業化。由于我國建國后的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工業化體系,全面開放會直接打擊這種體系,所以采取適當的保護措施。這一點可以從我國的關稅看出來,對外開放初期,我國的關稅在一個較高的水平,限制外國商品的進口,但是之后慢慢降低,開放程度越來越高。

這一階段的特點也比較鮮明,主要有以下幾點:一.實驗性。因為對外開放實行于文化大革命的之后,人們的思想還有待解放,關于搞市場經濟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還在爭論之中,所以中央采取了經濟特區的辦法,先在少數的城市實行對外開放。通過積累經驗和教訓,來靈活對其他的地區施行對外開放的政策。這些經濟特區有很大的實驗性,就算是沒有成功影響也比較小,在可以控制的范圍之內。二.循序漸進。先開放沿海的幾個城市,再逐漸開放內地的各個城市,最后吸引國外資金到中西部進行投資。三.單向性。這一階段主要是以出口導向型經濟,主要是以出口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產品為主,而為了保護本國的企業,對于進口做了一定的限制。

2.開放型經濟發展戰略(1998年至今)

前一階段雖然我國的外匯數額不斷的增長,但是這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制造的產品獲得的,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不強,這些企業主要在產業鏈的最低端,而以農業和制造業為首的第一第二產業的經濟效益要遠小于第三產業,發達國家的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的比重有60%以上,而我國的第一第二產業所占的比重仍然很大,第三產業所占的比重不到40%

。所以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發展開放型經濟,增強國際競爭力,促進產業結構優化”。

從中國加入WTO開始,中國才算是真正融入了國際貿易,中國和世界的關系越來越密不可分。過去我們是通過輸出初級產品取得外匯,支持內地企業的發展,這只是利用了勞動力廉價的優勢,而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不強。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引進來”的同時“走出去”,鼓勵企業到國外投資,形成一批有實力的跨國企業和著名品牌,這樣才可以保持企業的競爭力,使得國內的企業得到長久的發展。這樣的發展從過去的量的發展到了質量效益的發展,從有限領域開放到全方位的開放,可以利用全球化的優勢,使企業真正受益。

這一階段的特點是:一.雙向性。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可以讓國內的企業在競爭的環境中優勝劣汰,促進國內的企業的綜合實力的提高。鼓勵國內的企業在國外投資,讓這些企業利用全世界各個地區的優勢,靈活的進行資源的調配,是公司的成本降低而競爭力提高。二.更加注重效益。過去我們國家的經濟增長方式主要是粗放型增長,為了吸收國外的資金投資,建立了一些公司,但是這些公司并沒有很好的利用內地的資源,浪費了資源。而現在,我們的雙向的投資更加注重效益。同樣出口的企業也從出口初級產品到出口技術密集型產業轉變。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