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戰略性貿易保護理論的理解(戰略貿易政策的戰略貿易政策的模型分析)

时间:2024-05-16 12:28:38 编辑: 来源:

更具決定性,使得發展中國家的產品更難進入發達國家的市場。

貿易管理

貿易管理是在新貿易理論基礎上提出的一種新的貿易政策理論,是基于不完全競爭市場理論而提出的一種政策分析,適用于發達國家對其戰略性產業發展的保護,通過政府對貿易活動的干預,達到改變市場結構或環境,提高本國企業的競爭能力。其政策主張上大多涉及自愿限制出口、補貼、國家貿易壟斷等。特別是反傾銷措施,具有很強的壁壘效應,是新貿易保護主義者極力主張的政策手段之一。此外,勞工標準、區域性協議、關稅升級保護、灰色區域、限制性援助或邊境稅調整等措施也都有很濃烈的貿易保護主義色彩。

新貿易保護主義盡管其歷史不長,但因其形式的多樣性、手段的有效性和技術法規的合理性而為各國政府所青睞。我國雖已初步建立起有自我特色的壁壘體系,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體系的系統性、規范性和差異性尚有待于完善和提高,政策的藝術性有待加強,技術手段的多樣性則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貿易保護主義的適度保護

貿易政策是符合中國現階段基本國情和對外開放政策的必然選擇

中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是,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水平低,經濟發展存在著地區和產業方面的不平衡。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經濟快速發展,但科技水平和科技轉換能力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很大,綜合國力還較弱。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實行自由貿易政策,無條件地全面地開放市場,讓發達國家的商品占領我國市場,對消費者來說暫時可以得"物美價廉"的商品,但從長遠看必然會沖擊中國的民族工業。那么,如何從中國基本國情和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現實出發,如何從中國經濟發展戰略和我國產品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力以及我國的科技水平、資源、產業結構等情況出發,把自由貿易和保護貿易兩種政策結合起來,制定更加科學的、符合國際慣例的對外貿易政策,面臨的一項任務。筆者認為,現階段及今后一段時期,中國的對外貿易政策應是對外開放的基礎上實行適度保護貿易政策。適度保護貿易政策對我國有關行業和企業實行一定程度的保護,使國際競爭限制在中國所能承受的范圍內,并逐步向WTO所要求的國際慣例接軌,這有利于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并與國際市場保持有機聯系。在現實經濟生活中,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各國包括發達國家在內都在一定時期和一定范圍內采取程度不同的貿易保護,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更有充分理由實行適度的保護貿易政策。

適度保護貿易政策,開放是前提,貿易保護是在開放基礎上的保護。隨著國際分工和國際交換的深化,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日益加強。從某種程度上說,一個國家參與世界經濟的程度和范圍,成為衡量該國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我國要想發展自己的經濟,就必須逐步開放市場,把中國的市場納入到整個世界市場經濟體系中去,而不能獨立于這個體系之外,并進一步提高中國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能力,培養它們在競爭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的本領。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對國內幼稚產業采取動態的保護措施,對在國外有發展潛力的產業和產品,實施鼓勵出口措施,促進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調整,推動國民經濟迅速發展。

把握好適度保護貿易政策的"度"

中國已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將是中國繼70年代末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以來的第二次對外開放,對中國今后的經濟發展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既要對外開放市場又要保護民族工業。開放型適度貿易政策是建立在對外開放基礎上的有目的、有選擇的保護,并不是什么都保護,更不能保護落后的產業或企業。這就要求掌握好開放和保護的適度性。其包括的內容有:如何選擇保護的對象;確定保護期限;保護要有高度的透明度和適當的保護高度。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國內已有相當雄厚的工業基礎,某些行業或企業已達到或接近同行業國際先進技術水平,并建立了較為科學的經營管理體系,初步具備了與國際大企業相競爭的一些條件,并且已進入或占領了國際市場。如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紡織業、家電業、機電設備制造業等,對這些行業沒必要進行過度保護,而應讓這些行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不斷提高競爭力。那么受到保護的應是哪些行業或產業呢?受保護的應是幼稚產業、支柱產業和主導產業。

所謂幼稚產業是指某一產業處于發展初期,基礎薄弱但經過適度保護能夠發展成為具有潛在比較優勢的新興產業。如何界定和選擇幼稚產業是一個關鍵,選擇不好就可能導致保護落后,保護需要大量的投入,付出一定的代價。關于幼稚產業的選擇標準國際上有三個:

(1)穆勒標準,如果某個產業由于缺乏技術方面的 經驗 ,生產率低下,生產成本高于國際市場價格而無法與外國企業競爭,在一定時期的保護下,該產業能夠提高效率,在自由貿易條件下存在下去,并取得利潤,該產業即為幼稚產業;

(2)巴斯塔布爾標準,受保護的產業在一定的保護期后能夠成長自立,為保護、扶植幼稚產業所需要的社會成本不能超過該產業未來利潤的現值總和,符合條件的即為幼稚產業;

(3)肯普標準,除了前兩個標準的內容外,應考慮產業在被保護時期的外部效應,如具有外部性,該技術可以為其他產業所獲得因而使得本產業的利潤無法增加,將來利潤無法補償投資成本,國家應該予以保護。對這三個標準要正確理解,在選擇幼稚產業時可用一個標準去衡量,也可以用兩個或三個標準綜合衡量。

綜上所述,中國的適度保護貿易政策體現了開放和保護的特點,這一政策是符合我國的客觀經濟形勢和基本國情的,也是我國加入WTO的必由之路。適度保護貿易政策可以建立一個龐大的國內市場,培養企業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力,讓其成長壯大后再去參與高水平的國際競爭;適度保護貿易政策有利于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資源配置,淘汰不合理和落后的產業。

貿易保護主義的發展趨勢

規律性

(1)它經常出現在這些時候:當一國經濟比較落后或面臨經濟危機的時候;當一國原有的優勢面臨威脅或即將失去的時候;爆發戰爭期間。

(2)貿易保護和自由貿易基本是交替進行的,而且自由主義的歷史非常短暫。19世紀40年代之前西方工業國都在實行貿易保護措施,1846年英國廢除谷物法以后到19世紀70年代各國主要實行自由貿易政策;19世紀70年代各國又開始實行貿易保護政策,二戰以后至60年代末實施自由貿易;70年代以后新的貿易主義政策又被各國逐漸采用。

(3)誰變成強國誰就率先打破貿易保護而提出自由貿易。19世紀40年代的自由貿易政策由當時的強國英國率先提出和實施;20世紀40年代自由貿易政策由當時強大的美國率先提出和實施。

(4)世界經濟處于增長和繁榮階段易實施自由貿易政策,而世界經濟面臨或處于蕭條階段易實施貿易保護措施。

發展趨勢

(1)在未來很長的時間里貿易保護仍然是各國貿易政策的支撐點。不僅包括發展中國家,一些發達國家之間由于競爭的激烈會不斷實施貿易保護。

(2)保護的手段時而透明、極端化(關稅、政治、軍事等手段),時而隱蔽化(各種非關稅壁壘)。

(3)新的保護手段不斷應勢而生(各種技術和綠色壁壘)。

戰略性貿易理論所保護的對象是怎樣的

戰略性貿易理論所保護的對象是戰略性產業。戰略性產業指的是國家發展戰略和國家安全需要的關鍵領域和關鍵產業,例如能源、航空、通信、國防等領域。戰略性貿易理論認為,國家在保護自己的戰略性產業方面應該采取貿易限制措施,以避免外國競爭對該產業造成的威脅。

戰略性貿易理論的核心是“戰略性貿易保護”,即在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受到威脅時采取貿易限制措施。這種保護措施包括貿易壁壘、出口管制、技術轉移限制等。戰略性貿易保護的目的是保護國家的戰略性產業,防止外國企業通過低價傾銷、技術轉移、并購等方式侵犯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

實際上,戰略性貿易保護措施的實施需要權衡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一方面,貿易保護措施的實施會導致國際貿易的壁壘增加,給國際貿易和全球經濟帶來不利影響;另一方面,如果不采取貿易保護措施,戰略性產業可能受到外國企業的侵犯,對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造成威脅。

因此,國家應該在維護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的基礎上,合理采取貿易保護措施。例如,對于一些戰略性產業,可以采取技術保護措施,提高技術門檻,避免外國企業通過技術轉移侵犯國家利益;對于一些敏感產品,可以采取出口管制措施,避免產品流向敵對國家或恐怖主義組織。

總之,戰略性貿易理論所保護的對象是國家的戰略性產業,采取貿易保護措施的目的是保護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但是,貿易保護措施的實施需要權衡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合理采取貿易保護措施是保護國家利益的有效方式。

請簡述出口導向、進口替代、戰略性貿易保護政策、幼稚產業保護四者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定義]

①. 出口導向,是指國家采取種種措施促進面向出口的工業部門的發展,以非傳統的出日產品來代替傳統的初級產品的出口,擴大對外貿易,使出口產品多樣化,以推動工業和整個經濟的發展。

②. 進口替代,是指一國采取各種措施,限制某些外國工業品進口,促進國內有關工業品的生產,逐漸在國內市場上以本國產品替代進口品,為本國工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實現工業化。

③. 戰略性貿易保護政策,是把產業政策與出口貿易政策有機地結合起來的經濟政策。

④. 幼稚產業保護,是指政府以關稅,配額的手段對國內新興產業實施的保護政策。

[相同點]

4中政策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要提高國內產業競爭力。

[不同點]

達成目的的方法不一樣。

①給特定的國內產業優惠的出口政策,增強其價格優勢。讓國內產業的產品更容易賣到海外去。

例如,來料加工的出口退稅etc.

②是降低國外競爭對手的競爭力,間接提升國內產業競爭力。讓國外產業的產品更難賣到國內來。

例如,糧食產品的進口配額etc.

③是直接投入資本提高特定的產業水平,外加貿易政策。讓國內產業的產品以更高的性能優勢更容易賣出去,同時,國外產業的產品難以賣進來。

例如,高科技行業的研發補貼+該行業出口退稅etc.

④是提高海外發展相對成熟產業進入國內市場的成本,使國內產業有“時間”發展壯大。讓國內產業沒有發展壯大之前,國外產業的產品難以賣進來。

例如,提高相關產業關稅etc.

重商主義貿易思想、幼稚產業保護理論、超保護貿易理論、與戰略性貿易政策理論的異同點

1、美國漢繆爾頓的關稅保護論,詳見其發表的《美國制造業報告》,強調政府通過對外國商品征收高關稅的措施,來保護本國國內產品和市場

2、德國李斯特的幼稚工業保護論,主要強調政府應保護那些國內新建,在國外擁有強有力競爭對手的幼稚工業,通過扶持幼稚工業,使其發展壯大,增強國內企業或行業的競爭力

保護的時間以30年為限,保護的手段是關稅和禁止外國產品輸入

保護的對象是幼稚工業

3、凱恩斯的超保護貿易理論

強調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不僅要保護幼稚工業,還要保護壟斷行業的利益

通過對壟斷行業或國內衰落的大企業的保護,使其重新煥發競爭魅力,參與世界市場競爭

戰略貿易政策的戰略貿易政策的模型分析

一、布朗德——斯潘塞“以補貼促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