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我國國際貿易的政策和措施(分析中國當前的貿易條件及改進措施)

时间:2024-06-10 06:58:18 编辑: 来源:

上應有自己的特點

筆者認為,①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強化職能部門的管理職能,利用其在人才,技術和信息上的優勢,加強理論研究,力使自己的思想脈絡與國際思潮保持一致;②及時歸納、總結和提升過去50多年來我國在工業化進程中在控制管理方面所出現的好的經驗和好的做法,在與國際慣例相融的基礎上,力使其上升到理論,并指導實踐;③在明確指導思想的基礎上,整合現有的資源,理清職責,分頭把關,共同維護市場的經濟秩序

x0a2

加強宏觀調控,強化進出口企業的分類與指導x0a設立壁壘機制的目的有二,即“一是確保商品質量,促進商品出口;二是對特定商品的進口實行控制和變相控制,以達到國家的政治目的和經濟目的”

不同商業背景的進出口企業對此會有不同的反應

如何使政策效用最大化是我們致力于壁壘體系建設的目標之一

針對我國的實際情況,在遵循貿易基本原則 的基礎上,加強對進出口企業的分類與指導便有了現實的意義,有利于相關的職能部門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

x0a3

洋為中用,古為今用,加強對貿易規則技術創新體制的建設x0a新貿易保護主義盡管其歷史不長,但為各國政府所青睞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形式的多樣性,手段的有效性和技術法規的合理性,其政策對經濟福利損失的影響往往難以估量

我國雖已初步地建立起了有自我特色的壁壘體系,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體系的系統性、規范性和差異性有待完善和提高,政策的藝術性有待加強,技術手段的多樣性則有待進一步地提高

就我國目前而言,應著眼于未來,在尊重、理解和吸收國外有益經驗的基礎上,加快我國貿易規則技術創新體制的建設步伐

通過規則的不斷創新,使不同的政策能有效地疊加,從而達到維持市場秩序之目的,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

x0a4

夯實認證、認可體系,力促國民經濟健康、有序、快速地發展x0a在經濟全球化,貿易區域一體化的背景下,用技術性的共同語言 來維持世界經濟的共同發展成了各國政府的必然選擇

技術上的認證與認可在維持市場秩序,推動經濟發展等方面有其獨特的市場效應而備受各國政府的青睞

它以產品的安全、衛生和健康為目標,涉及產品的認證(如,UL或CE)、標識的認可(如,綠色標志)、以及生產體系(ISO9000)或環境體系(ISO14000)的認證、認可幾方面,具有很強的市場壁壘效應,對一國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x0a目前,我國的經濟正處于轉型期,正面臨來自多方的壓力

這些壓力既有來自市場方面的,也有來自花樣不斷翻新貿易壁壘方面的,更有自身競爭力缺陷等方面的

針對我國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強化認證、認可體系的建設,夯實其基礎是舒緩上述壓力,有效抵御外來風險,規范貿易行為,提高自身競爭力,維持經濟秩序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確保我國經濟安全的重要前提與保證

x0a5

重視市場機制的自發調節作用x0a市場運作,政府主導是我國市場壁壘體系建設的前提與保障,也是依照“關鍵的少數,次要的多數”之技術經濟原理 而做出的必然選擇

惟有有所為,才能有所不為,才能集中必要的優勢資源于重要的少數,以最小的代價發揮最大的效用

目前,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但現實的問題是如何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雖然在市場壁壘體系建設方面,中國政府在遵循國際慣例的基礎上已經,正在或將會發揮主導作用,但是在經濟全球化、貿易一體化的背景下,僅有政府的主導是不夠的,還需要相應的市場機制與之相配套,發揮政府、市場或政府與市場的梯度效應

無數的實踐證明,政府與市場是互為而非獨占的關系

惟有處理好兩者的關系,才能實現政策壁壘效用的最大化,因此,時刻牢記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的名句,即 “無論結果是好,還是壞,政府的當務之急,不是要去做那些人們已經在做的事,而是要去做那些迄今為止還根本不曾為人們付諸行動的事情 ”就顯得很重要了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