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數字貿易示范區有哪些(中國最需要德國的什么產品,德國主要出口產品有哪些)

时间:2024-06-03 01:19:55 编辑: 来源:

7期發表文章《中國法定數字貨幣發展新機遇》稱,中國人民銀行2014年就開始了對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究,2017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正式成立。截至2020年4月,央行已為數字貨幣及其相關內容提交22件、65件、43件專利申請,涵蓋數字貨幣的發行、流通、應用的全流程,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已完成技術儲備,具備了落地條件。  

所謂數字貨幣就是數字化形態的現金。數字貨幣跟紙幣一樣,都有流通與支付職能,但同時具有可控匿名性、投融資功能。與支付寶、買粉絲等電子支付相比,數字貨幣在沒有聯網沒有信號的情況下也可以收付款。同時,在設備允許的情況下,收款方無故不能拒收數字貨幣。  

近日,商務部印發《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總體方案》,方案提到: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及中西部具備條件的試點地區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  

而在近日的服貿會上,數字貨幣也成為一個高頻詞,比如9月6日,在2020中國國際金融年度論壇上,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殷勇表示,要發揮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和國家金融管理中心的雙重優勢,突出數字經濟、數字金融、監管科技等重點,深入開展金融科技監管沙箱試點,利用冬奧會等場景,在數字貨幣等前沿領域先行先試,力爭取得引領性的突破。  

而僅在前一日,通州區區長趙磊亦曾在2020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亦談及數字貨幣。他指出,今年4月,北京市金融服務工作領導小組以一號文件印發《關于在城市副中心打造國際財富管理中心的工作方案》,明確賦予副中心“全球財富聚集地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財富管理中心”的定位,并將在副中心試點新型金融牌照、法定數字貨幣、資管產品個稅遞延等27項財富管理前沿領域的改革任務。  

業內分析稱,數字貨幣距離實際推出應該還有全面測試、試運行和正式運行三個階段。考慮到數字貨幣是下一代人民幣的全面數字化,影響程度深遠,因此央行應該會謹慎推出。針對數字貨幣的推出,央行透露的進展是:目前,數字人民幣研發工作遵循穩步、安全、可控、創新、實用原則,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未來的冬奧會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以檢驗理論可靠性、系統穩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場景適用性和風險可控性。針對何時正式推出,央行曾多次強調尚未有時間表。  

探索建設國際信息產業和數字貿易港  

方案指出,北京要增強數字貿易國際競爭力。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探索符合國情的數字貿易發展規則,加強跨境數據保護規制合作,促進數字證書和電子簽名的國際互認。探索制定信息技術安全、數據隱私保護、跨境數據流動等重點領域規則。探索創制數據確權、數據資產、數據服務等交易標準及數據交易流通的定價、結算、質量認證等服務體系,規范交易行為。探索開展數字貿易統計監測。  

同時,鼓勵發展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探索構建安全便利的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應用區塊鏈等數字技術系統規范跨境貿易、法律合規、技術標準的實施,保障跨境貿易多邊合作的無紙化、動態化、標準化。依托區塊鏈技術應用,整合高精尖制造業企業信息和信用數據,打造高效便捷的通關模式。探索建立允許相關機構在可控范圍內對新產品、新業務進行測試的監管機制。  

此外,探索建設國際信息產業和數字貿易港。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在軟件實名認證、數據產地標簽識別、數據產品進出口等方面先行先試。建設數字版權交易平臺,帶動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融資業務發展。對軟件和互聯網服務貿易進行高效、便利的數字進出口檢驗。積極探索針對企業的數據保護能力的第三方認證機制。探索建立適應海外客戶需求的網站備案制度。  

解讀:國務院近日批復的《深化北京市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工作方案》要求,立足中關村軟件園,推動數字證書、電子簽名等的國際互認,試點數據跨境流動,建設國際信息產業和數字貿易港。  

這一方案還透露,北京將向外資開放國內互聯網虛擬專用網業務(外資股比不超過50%),吸引海外電信運營商通過設立合資公司,為在京外商投資企業提供國內互聯網虛擬專用網業務。支持開展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和自動駕駛地圖應用,建設京滬車聯網公路。探索建立適應海外客戶需求的網站備案制度。  

數據跨境流動方面,北京市將針對數字服務貿易中商業存在、跨境交付、境外消費、自然人移動等形態涉及的數據跨境流動、數據保護能力認證等內容,研究推進數據跨境流動安全管理試點工作。  

李俊介紹,數據的跨境流動是必然趨勢,然而關于數據跨境流動的監管在全球都尚未成型,這需要考慮國家安全、個人隱私等諸多因素,對數據做分級分類管理,北京作為數字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率先探索數據跨境流動有望為世界提供一個“中國方案”。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根據新公布的《北京市促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行動綱要(2020-2022年)》,到2022年,北京市數字經濟增加值將占地區GDP比重達到55%,目前北京數字經濟占全市GDP比重超過了50%。  

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仲澤宇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指出,北京發展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服務貿易條件堪稱得天獨厚。首先,北京有全國最密集的科研院所和高素質人才,創新氛圍濃厚;其次,以中關村為代表的科技類企業在北京高度集聚,新業態、新經濟發展活躍;其三,北京金融、醫療、文化等服務業發達;其四,作為國際交往中心,北京有著大量的自然人流動,這為跨境服務貿易提供了便利。  

完善免稅店相關政策,調整海外文物回流關稅  

方案指出,要助力國際交往中心建設。著眼于服務國家總體外交,持續提升重大國事活動服務保障能力。鼓勵國際組織集聚。探索開展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試點,支持符合條件的跨國企業集團在境內外成員之間集中開展本外幣資金余缺調劑和歸集業務,對跨境資金流動實行雙向宏觀審慎管理。探索消費、預辦登機一體化試點。鼓勵適度競爭,完善免稅店相關政策。  

方案表示,將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周邊打造功能完善的組團式會展綜合體。提升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規格和能級,將其打造成為國際服務貿易主平臺。推動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和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聯動發展,建設世界級航空樞紐。  

此外,要滿足高品質文化消費需求。打造國際影視動漫版權貿易平臺,探索開展文化知識產權保險業務,開展寶玉石交易業務,做強“一帶一路”文化展示交易館。允許符合條件的外資企業開展面向全球的文化藝術品(非文物)展示、拍賣、交易業務。鼓勵海外文物回流,積極研究調整現行進口稅收政策,進一步給予支持。探索創新綜合保稅區內國際高端藝術展品擔保監管模式。  

解讀:國務院近日批復的《深化北京市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工作方案》要求,支持王府井步行街在營造國際化消費環境和優質營商環境、打造國際化消費區域等方面先行先試。優化市內免稅店布局,統籌協調在機場隔離區內為市內免稅店設置離境提貨點,落實免稅店相關政策。  

9月18日,在王府井集團召開的“65周年媒體溝通會”上,王府井集團董事長杜寶祥透露,公司計劃在北京環球度假區開設集免稅、奧萊、購物中心為一體的商業綜合體,杜寶祥透露,目前公司正在首都國際機場和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推動機場免稅店落地,具體開店位置在磋商當中。其北京市內免稅店也在布局中。  

上述工作方案還指出,將推動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和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聯動發展。探索飛機維修企業航空器材包修轉包修理業務口岸便利化措施,支持企業提升國際航空器材維修市場競爭力。鼓勵中外航空公司運營國際航線,允許外國航空公司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和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兩場”運營。建設國際航空貨運體系,制定促進北京航空貨運發展政策,支持擴大貨運航權。優化完善貨運基礎設施設備,鼓勵航空公司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投放貨運機隊。完善航空口岸功能,提升高端物流能力,擴展整車、平行進口汽車等進口功能。  

降低文物進口環節稅率,有利于海外文物的回流。國家文物局去年底明確表示,將適時爭取進一步降低文物進口環節稅率,進一步推動降低100年以內文物關稅,并適時推動降低文物進口環節行郵稅與增值稅率。稅收政策的數次調整,降低了文物藝術品進口稅負,有利于鼓勵個人和企業攜帶文物進境收藏、展示和交易。  

近年我國已經多次對進口環節稅率進行調整。在行郵稅方面,2018年以來兩次下調稅率,郵票、藝術品、收藏品稅率即從25%降至20%。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率也連續下調,油畫、粉畫及其他手繪畫原件,雕版畫、印制畫、石印畫原件,各種材料的雕塑原件,關稅稅率從12%降至1%,文物進口環節增值稅標準稅率從16%降為13%。

中國最需要德國的什么產品,德國主要出口產品有哪些

每一個國家都存在很多的核心技術,也會向很多國家借鑒,除此之外,也會從很多國家吸收優秀的產品。德國就是一個科技大國,中國有很多的產品都是從德國引進的,中國和德國之間也是貿易往來的關系。那么,中國最需要德國的什么產品?德國主要出口產品有哪些?

中國最需要德國的什么產品

中國需要德國制造玻璃的效果,依靠德國巨頭肖特。

肖特是特種玻璃的發明者,也是新冠疫苗玻璃瓶原材料藥用中性硼硅玻璃的制造商,目前為全球90%獲批新冠疫苗項目提供中性硼硅玻璃包裝,而據媒體報道,中國目前所有獲批新冠疫苗,疫苗瓶材料均采用肖特生產的中性硼硅藥用玻管,其中部分項目直接選用肖特制造的疫苗瓶。

德國主要出口產品有哪些

1:車輛及附件;

2:航天器及其零件;

3:鋼鐵制品;

4:有機化學品;

5:橡膠及其制品;

6:家具類;

7:珠寶首飾類貴金屬;

8:木及木制品;

9:玻璃及其制品;

10:玩具、游戲或運動用品等。

德國主要向中國、東南亞等地區出口商品,主要得益于他的工藝水平的精湛

而對中國而言,進口德國的商品已是很多外貿朋友的選擇之一。

中德國際重點合作項目

中德國際合作產業園是國內首個也是唯一一個以經濟技術合作為主題的中德產業園,是推進國際產業創新開放合作的重要平臺。產業園規劃20平方公里,以起步區、拓展區兩區為核心,聯動首都機場、新國展、中央別墅區、祥云小鎮、空港B區等生活生產配套多點發展,實現兩區多點、業態協同、空間聯動、產城融合。未來輻射100平方公里的北京創新產業集群示范區(順義)全域。聚焦新能源智能汽車、智能裝備、工業互聯網、科技服務、商務會展、數字貿易等重點領域。

順義區經信局局長蘭雄景介紹,在推進產業合作方面,已先后組織中德智能制造產業論壇、中德隱形冠軍高峰論壇、HICOOL全球創業者峰會德國專場等活動,與德國大使館、德國商會、德國中心、德中經濟聯合會、德國汽車工業協會等30余家專業機構建立了有效對接機制,促進優質資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