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新注冊facebook審核需要多長時間(抖音如何運營?)

时间:2024-06-06 17:59:18 编辑: 来源:

>在劇集里,主角 Kyle 沒有閱讀蘋果用戶協議就開始使用 iPad 。隨后,喬布斯(播出時還在世)把包括主角 Kyle 在內的三個沒有閱讀就同意 iTunes 用戶協議的用戶關押起來,進行可怕的人體實驗。

現實當中,雖然當然不存在因為簽 iTunes 協議被變成人體蜈蚣的情況,但也有極端的例子。

2011 年,訴訟纏身的互聯網探索者亞倫·斯瓦茨自殺了。他在自殺前被判 35 年監禁,因為他違反了學術期刊庫 JSTOR 的用戶協議,下載并對外公開只對學生和研究人員有限度開放的付費論文。

不過這些都是極端例子。這么多年來,互聯網公司通過冗長的協議拿到各種權利,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它并沒有直接讓你覺得有什么不便。

這不是說你的數據很安全。你大概可以相信 Google、騰訊這些大公司對于數據安全是謹慎的(或者,可以么?)。但你能信任一個隨時可能倒閉,屆時得變賣一切的創業公司么?

說實話泄漏信息很少對你產生可見的影響。大部分人說大部分的話、拍的大部分照片,對作者自己來說,并沒有變成錢的可能。

比較明顯的是內容被分析之后帶來的廣告。有時候你在京東搜索過的商品,出現在百度的廣告里。或者淘寶里看了沒買的東西出現在微博的推薦欄,會讓你覺得有點意外。

如果你在餐廳和朋友吃飯聊到酸奶,下樓路過沃爾瑪的時候店員過來說,聽說你要買酸奶,這里有……大概會嚇到不少人,但在互聯網上這樣的情況每一秒都在發生,而我們已經習慣了。

越來越便捷的數字生活正以一種看似荒謬但卻又合理的方式轉變著我們對于權利、隱私使用的態度。

大眾點評讓用戶再也不用冒險試錯。上傳地理位置信息,可以讓用戶快速使用地圖應用到達目的地。用戶再也不需要記住朋友的生日,因為無數服務會給提醒。

這些都是免費的。

你能想象每次用 Google 或者百度搜索,要交給它一塊錢么?或者買粉絲每個月收你 20 塊的功能使用費?微博幫你保存發出的照片,每月收 5 塊錢管理費?

這些公司雖然不像銀行那樣網點隨處可見,但在它們背后同樣有高昂的運作成本,數據中心、網絡帶寬、營銷費用和越來越多的員工都是成本。

百度 2016 年已經有 4.6 萬員工,構建起騰訊的服務背后是 4 萬多員工,阿里巴巴則有 3 萬 5 千人。

事實上,對比 1960 年全球市值前十的公司,和今天市值前十的公司。盡管今天這些公司過半做著互聯網生意,但雇傭的員工并不比幾十年前的制造業少。

為了免費和便利,用戶出讓了一個又一個權利和隱私。

什么隱私不適合讓互聯網公司獲取。這個領域范圍始終在變化,但不論怎么變,總是在收縮。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