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第一季度歐盟對外貿易進口總額(2011年國際貿易現狀)

时间:2024-06-09 06:47:04 编辑: 来源:

幅跳低,上證指數和深證成指分別低開41.66點和149.35點,收盤時,上證指數和深證成指分別較11日下跌0.599%和2.098%。這與世界其他股市相比,算是非常之輕了,但也一改以往中國股市與世界脫節的情形,這說明中國正在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在以前發生的兩個“黑色星期一”——1987年10月19日和1997年10月27日, 道—瓊斯指數分別狂瀉508點和554點,但中國滬深股市卻一路飄紅。

中國經濟二十年來一直保持高速成長,但“9.11”發生的攻擊事件將加劇美國經濟疲軟之勢,因此中國經濟前景也存在變數。“9.11”事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主要包括七大方面:

第一,對我貿易增長的影響。這一突發事件經濟延長美國經濟衰退周期,且有可能使本次衰退加深,從而影響我國對美國的出口貿易,從明年上半年開始我國的出口難度會進一步加大。

第二,對我儲備增長的影響。由于我國出口貿易的阻力增大,貿易順差會加速減少,從而影響我國外匯儲備的增長。

第三,美國作為全球最安全投資場所的觀念受到挑戰,國際上一部分資金為逃避風險將撤離美國,而中國則有機會吸引到這筆龐大的外資,加上我國入世所形成的推動力,外國資本會順勢加快流入我國,有人大膽預測中國入世以后,每年流入的外資將達到1000億美元。在此之前,外經貿部公布,中國1-10月全國新批外商企業為20549個,比去年同期增長17.47%;實際外商直接投資為372.53億美元,同比增長18.63%。

第四,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9.11”事件的發生,使美元這一強勢貨幣一夜間轉弱,人民幣對美元聯系匯率保持不變,中國官方價格美元依然保持原有的水平,名義上也是貶值了,但外匯黑市上買進和賣出美元的價格下跌了,在北京,近期買入100美元由以前的825元人民幣下跌到815元,而賣出100美元則跌破官方價直落825元,這是國內首次出現美元黑市價格跌破官方價。如果美元繼續貶值,人民幣相對升值,則將進一步加劇我國出口企業的困難,使今年本已舉步維艱的外貿部門更是陰云籠罩。

第五,對我國利率水平的影響。由于“9.11”事件后,美國和歐盟已相繼調低了利率,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以減輕事件對本國經濟的負面影響,估計今年內全球的貨幣態勢將進一步松弛,這可能對我國利率的總體水平產生向下的壓力。

第六,同任何一次危機一樣,石油的價格和股價同樣最先應事態發展漲落。美國“9.11”危機后,世界原油價格一度沖高到31美元/桶。盡管最近由于歐佩克出面平抑油價,油價又回落到28美元。但鑒于美國對阿富汗出兵以及阿富汗的特殊地理位置,對石油市場帶來相當的沖擊,中國原油進口成本的加大將影響到中國內地下游化工企業的盈利程度 。

我國一直堅持進口多元化的戰略,其目的是降低風險。1999年,我國從中東地區進口的石油數量約占進口石油總量的46.2%,從亞太地區進口的石油數量約占總量的18.7%,從非洲的進口量占 19.8%。這次恐怖事件為美國提供了一個進入中亞地區的借口,原來相對單純的環境變得復雜起來,我國必須重新調整的石油戰略。

第七,我國海上運輸對美國經濟的依賴程度很大。目前大宗的外貿進出口業務,主要是通過集裝箱船來運輸。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外貿合作伙伴,中美航線也是運輸業務量最大的一條航線。每年廣州港直接或通過香港間接運輸到美國的貨物,要占總量的1/3以上,而亞洲輸美的出口箱有近一半是由中國港口(包括香港 )起運。

今年以來,由于美國經濟下滑,上海航運交易所的中國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也連連下跌。8月底運價指數開始止跌,專家預期9月運價指數可以有所回升,但一場爆炸,再次把市場的信心打入谷底。

中國經濟的發展一直依靠政府投資、刺激消費、外貿出口三個方面,今年以來全球經濟衰退,外貿出口增幅縮減,經濟增長更主要依靠內需,現在中國正朝內需型經濟發展,所以中國受美國“9.11”事件的直接影響有限,間接影響一時也看不出來。今年前三個季度年,國內的投資穩定增長,消費也有所上漲。今年1至10月份,全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8424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17.4%,全國消費品銷售額為3136.90億元人民幣,比八月份增長8%,與去年同期增長9.9%。美國“9.11”事件和對阿富汗的戰爭將會對中國的外貿產生一定的影響,但對整個國民經濟影響不大。中國加大西部大開發的力度以及中國順利加入WTO,將抵消一部分不利影響并加快經濟的發展。 據預測,今年中國GDP增長仍將保持在7.3%以上的經濟的快速增長速度。

那么,中國在能利用這次危機做些什么呢?

受“9.11”事件重創的首推航空業。今年以來世界范圍經濟增長的放緩,本已使全球航空運輸市場出現萎縮,而美國“9.11”事件的連鎖效應,更讓歐美航空業雪上加霜,航空公司客座率急劇下降,現金流量出現危機,航空器市場需求縮水,各大公司大幅裁員。隨著歐美民航業漸入低迷,各大航空公司和航空工業集團紛紛把目光投向中國,希望藉這個世界上發展最迅速的市場擺脫不景氣的陰影。

據權威部門預計,中國的空中交通增長在今后一年中將超過7.5%。在當今,航空業已成為中國工業、貿易和旅游業的命脈。為確保中國民航業不斷發展,中國政府正致力于打破壟斷,積極推進國內外競爭,這些措施增強了世界航空業對中國的信心。而境內假日經濟的興起、西部大開發政策等因素使中國對飛機數量的需求持續增長。在近期,中國將購買二十一架德國仙童多尼爾公司的飛機和三十架波音飛機,這無疑為受到嚴重沖擊的美國乃至世界航空業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在9月18日開冪的北京國際航空展鑒會上,生產飛機發動機的羅爾斯·羅伊斯公司亞非總裁彼得·勃特說,中國國內市場相當不錯,且頗具潛力。波音公司則發表預測報告稱,中國在2001—2020年間需要1764架飛機,總值1440億美元,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商業航空市場。

美國“9.11”事件之后,通用、福特、克萊斯勒、豐田、本田的北美工廠均一度停產。未來10年之內,中國將成為世界制造業中心,世界工業從而實現在海外開發研究,在中國進行制造的戰略轉移。羅蘭·貝格國際管理買粉絲公司認為:未來 10年之內,汽車生產廠家將隨著世界制造業的中心轉移到中國而轉移,將不斷會有新的“汽車廠商”出現在大眾面前。“9.11”事件的發生,造成美國汽車廠的停產,這無疑將加快包括汽車生產在內的制造業中心向中國轉移的進程。

美國發生的“9.11”沒有影響中國加入WTO的進程,11月10日23時20分,中國順利進入WTO。中國人口眾多、市場潛力巨大,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將使該組織成為真正的全球性組織,必將促進貿易自由化的進程,加入WTO后的中國必將對全球經濟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而包括跨國企業在內的外部世界和中國本身都會從中獲益。另外,國際投資者要為他的資本找到新的投資渠道,會看好入世后的中國,中國經濟有可能成為國際投資者的一個避風港。

保持人民幣不貶值,人民幣匯率應當相對穩定的理由是:周邊國家和地區經濟危機,我國的出口將可能萎縮,在這種形勢下,靠調低人民幣匯率維系出口貿易的增長很難奏效,人民幣貶值就沒有意義。但是人民幣升值將有利于中國以低成本引資,將使中國形成更強大的、更現代化的生產力,可在未來大大提高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對中國是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使中國的工業化與現代化提前實現。

對中國的影響:

美國對中國的影響可以分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兩個部分。

直接影響比較容易著手,就是美中之間的直接經貿往來,可以分別從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來看,不過這兩個并不是完全分離的,也有其他的分類方法。

實體經濟的內容包括中國出口、制造業就業、投資、大宗商品影響(美國經濟走弱->大宗商品價格波動->中國經濟受到影響)等等。

金融經濟方面,比如兩國的貨幣政策,美國經濟走弱,必然要采取相應的貨幣政策,或者試圖影響他國的貨幣政策。中國目前嚴格控制資本流動,但是不可能不受到這個影響(比如前段時間為什么央行加息非常謹慎,所考慮的因素之一就是對中美息差反轉的擔心)。

間接影響就非常復雜,總體的思路是:美國經濟走弱 -> 波及歐元區和日澳加經濟(注意:美+日+歐的GDP占全球的70%左右) -> 影響這些區域和中國之間的經濟往來。關于間接影響部分的論文可能會比較復雜。

以上是一個框架性的建議,你可以在參考這個的基礎上,看看前人的工作,然后梳理出自己的結構。

中美貿易逆差產生原因

1.根本因素是中美市場的需求因素

(1) 中美市場需求結構不同。人們的消費選擇和其收人水平密切相關,兩國經濟發展的巨大差異導致兩國居民的需求結構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2) 中國生產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大多是生活必需品,而美國生產的高技術產品卻屬于高檔產品。由于中國居民的收人水平比較低,中國市場能夠形成購買力的有效需求不足。

2.重要原因是美對華實行歧視性出口管制對華出口管制是一把“雙刃劍”,出口管制政策在對美國工業產生危害的同時,也在許多方面削弱了其出口競爭力,導致對中國出口下降。

3.直接因素是全球化產業轉移所導致 自20 世紀80 年代中期以來,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進行產業結構的升級和調整,把其在國內已經喪失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中國,由此形成了中國從這些國家和地區進口原材料及零配件等,在國內進行加工組裝然后出口到美國和歐洲國家的加工貿易格局。

亞太地區經濟結構調整帶來的國際分工格局的變化使得美國減少了對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進口,增加了從中國的進口,從而韓、日等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呈下降態勢,中美順差連年攀升。

4.中美貿易逆差具有較強的互補性 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為勞動密集型產品,中國對美國的大量順差來自貨物貿易。而美國在服務貿易方面具有比較優勢,是世界服務貿易最發達的國家,提供的服務以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產業為主。

5.對華的直接投資掩蓋中美貿易逆差 隨著美國對華市場投資的不斷向縱深發展,通過在華投資的子公司的出口而不是由美國直接對華出口將會造成美國對華出口數額的進一步減少。

美國跨國公司把原本由本國生產或出口的大量商品及服務轉化為海外子公司的巨額生產與出口,并相應地增加美國公司從其海外子公司對美國的進口,從而擴大了美國的“逆差”。 

6.統計方式的不同夸大雙邊貿易的不平衡 在統計原則和統計方法上,中美雙方應該基本是一致的。然而中美雙方在貿易統計數據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美國統計的來自中國的貿易逆差要遠遠大于中國統計的對美國的貿易順差,而且之間的差額呈現不斷擴大的態勢。

擴展資料:

歐盟對外貿易的特點誰知道?謝謝了,急用```

歐盟是當今世界上最發達的區域經濟集團,同時又構成了我國出口貿易三個主要的區域市場之一歐洲市場的主體。世紀之交,美國經濟的減緩,日本經濟的下滑,使得與歐盟貿易成為關系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本課題研究試圖從戰略高度對中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關系做一探討,以把握其長期發展的脈絡。

一、中國與歐盟的雙邊貿易政策

(一)中國與歐盟貿易的總量分析。

第一,中國對歐盟貿易的發展。中國與作為一個區域性經濟集團的歐共體及歐盟的貿易關系,經歷了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雙邊貿易有了長足的發展,見表1。

21年中,我國對歐盟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