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福州繁隆貿易有限公司(丁氏輩分)

时间:2024-06-02 21:28:08 编辑: 来源:

尖,桃紅色,表皮有絨毛,熟后質軟如腐狀,味極甘美,止渴消暑,且品種繁多,有雪里紅、雪花露、瓊漿蜜、紅蟠桃、玉香液、黃肉桃等。

5、對蝦

對蝦產于寧德、霞浦、福鼎、福安等沿海縣(市)。是海味中八大珍品之一,分人工養殖和海產兩種,肉質鮮,營養價值高,是出口的熱門貨。

6、牡蠣

牡蠣產于寧德、霞浦、福鼎、福安等沿海縣(市)。粒顆肥大,肉嫩味美,是國內外旅游者喜愛的海產品。

7、蟶

蟶產于寧德、霞浦、福鼎、福安等沿海縣(市)。蟶肉味鮮細嫩,蛋白質高,其中以霞浦縣沙江鎮沙塘村海灘繁殖的“劍蟶”(學名刻刀蟶)最為著名,是福建省沿海唯一品種。

8、泥蚶

泥蚶產于寧德、霞浦、福鼎、福安等沿海縣(市)。肉厚血紅,味道醇美。尤以寧德市二都珠蚶為最,它殼薄,大小適中,產品早在50年代就馳名東南亞。

福建特產在哪里買 篇5

1、安溪鐵觀音

安溪是中國烏龍茶的主產區,種茶歷史悠久,唐代已有茶葉出產。安溪境內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山巒重疊,林木繁多,終年云霧繚繞,山青水秀,適宜于茶樹生長,而且經過歷代茶人的辛勤勞動,選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樹良種,目前境內保存的良種有60多個,鐵觀音、黃旦、本山、毛蟹、大葉烏龍、梅占等都屬于全國知名良種,因此安溪有“茶樹良種寶庫”之稱。在眾多的茶樹良種中,品質最優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數“鐵觀音”了。茶樹良種“鐵觀音”樹勢不大,枝條披張,葉色深綠,葉質柔軟肥厚,芽葉肥壯。采用“鐵觀音”良種芽葉制成的烏龍茶也稱“鐵觀音”。

2、武夷巖茶

武夷巖茶產于福建省北部的武夷山地區,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武夷山多懸崖絕壁,茶農利用巖凹、石隙、石縫,沿邊砌筑石岸種茶,有“盆栽式”茶園之稱。因為有“巖巖有茶,非巖不茶”之說,巖茶因而得名。武夷巖茶主要分為兩個產區:名巖產區和丹巖產區。巖茶中以大紅袍、白雞冠、鐵羅漢、水金龜等著名,其它品種還有瓜子金、金鑰匙、半天腰等品種。產于武夷山的烏龍茶,通稱為武夷巖茶。因產茶地點不同,又分有正巖茶、半巖茶、洲茶。正巖茶指武夷巖中心地帶所產的茶葉,其品質 高味醇厚,巖韻特顯。半巖茶指武夷山邊緣地帶所產的茶葉,其巖韻略遜于正巖茶。洲茶泛指靠武夷巖兩岸所產的茶葉,品質又低一籌。武夷山坐落在福建武夷山脈北段東南麓,面積70平方公里,有“奇秀甲于東南”之譽。群峰相連,峽谷縱橫,九曲溪縈回其間,氣候溫和,冬暖夏涼,雨量充沛。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

3、永春老醋

永春老醋選用優質糯米、紅曲、芝麻、白糖為原料,按一定配方精心釀制,其釀造技術獨特。醋色棕黑,強酸不澀,酸而微甘,醇香爽口,回味生津,且久藏不腐。同江蘇鎮江香醋、四川保寧醋、山西老陳醋齊名媲美。 此醋舊時是民間富戶秘傳自釀食用,些許作為珍品饋贈親朋好友。家中一壇老醋往往經年不斷地添加陳釀,歷經百年,為吉祥如意之象征。作為商品的不多。 1954年,愛國華僑、全國歸僑聯合會副主席尤揚祖出資與縣人民政府合辦永春酒廠。1958年酒廠擴展為釀造廠。在吸收民間傳統釀醋技法的基礎上,改進配方和工藝,使老醋品質更佳,產量倍增。1960年正式命名為水仙花牌永春老醋,由外貿部門經營出口。 永春老醋曾獲輕工部優質產品稱號,被選送參加第四屆亞太地區國際貿易博覽會展出,在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上獲得金獎。

4、古田銀耳

銀耳作為傳統的保健食品,含有人體必需的7種氨基酸,其高蛋白低脂肪的營養結構符合現代人的消費潮流。目前,國內外市場上的銀耳80%以上產自食用菌之鄉福建省古田縣,1998年古田食用菌產量達1.8萬噸(干品),總產值近4.2億元,其中銀耳產量8000噸。 古田縣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改善了人們的食品結構,是對人類的重大貢獻。然而,為了使銀耳增白、變脆,延長保存期,90年代初,部分加工戶零星的對銀耳進行硫磺熏蒸,開始是在屋頂平臺,后來逐步轉移到農民自家責任田或租用的責任田上。在熏磺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硫等氣體,對周圍空氣造成一定污染,給周圍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一定影響。

5、永春蘆柑

永春蘆柑是福建省永春縣一帶傳統的名優特產之一,也是永春發展生產的當家品種。永春蘆柑具有果形碩大端正、色澤橙黃、果皮薄、果肉汁多、脆嫩香甜、風味獨特、富含維生素及其它成份等特點,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盛譽,蘆柑遠銷東南亞、港澳臺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稱為“東方佳果”。永春蘆柑始種于五十年代初,是愛國華僑尤揚祖先生出資率先引種的,僅三、四十年間,它已經成為一種遍植于千家萬戶的大宗產品,載譽于海內外的名優產品。現在全縣已種植柑桔10萬多畝,年社會產量100萬擔,面積、產量已經連續15年居全省第一位,被譽為“柑桔之鄉”。

6、柘榮太子參

太子參為石竹科植物孩兒參。干燥塊根。主要產于福建、江蘇、山東、安徽等地。其中以福建 柘榮縣產的太子參最為出名。一九八五年正式列收載到《中國藥典》。太子參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潤肺之功效,臨床常用脾虛體倦、食欲不振、病后體虛、氣陰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等癥狀,近年來隨著太子參功能性保健品的開發問世,民間太子參藥飲、藥膳的普遍使用,太子參作為功能食品市場需求在逐年增加。 “柘榮太子參”是全國聞名道地藥材,以色澤晶黃、塊根肥大、氣味濃厚而享譽國內外。各主要中藥材市場太子參價格以“柘榮太子參”價格為衡量標準,主導了國內藥材市場太子參價格。 柘榮素有“中國太子參之鄉”美稱,全縣太子參種植面積3.2萬畝,年產量4900多噸,產銷量占全國三分之二,“柘榮太子參”品質領先、質量優良,含有太子參多糖、太子參皂甙、多種微量元素及人體所需16種氨基酸。

;

隆繁體字

隆繁體字如下:

隆:lóng 繁體字還是(隆)。

隆字的拼音:long隆字的繁體字:隆隆字的筆畫:17隆字的五行屬性:火隆字的取名數理吉兇:吉隆字是否為姓氏:是隆字解釋:隆〈形〉(形聲。從生,降省聲。本義:高)豐大;高 [grand;high]隆,豐大也。--《說文》宛中隆。--《爾雅・釋山》。注:“山中央高。”雖隆薛之城。

《戰國策・齊策一》隆準而龍顏。--《史記・高祖紀》段干木之隆。--《呂氏春秋・秋期賢》降沖以攻。--《淮南子・泛論》德隆望尊。

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又如:隆窮(隆起的樣子);隆頹(高低不平的樣子);隆岳(高山);隆恩(皇帝給予的特大的恩典)國家逢勃發展;隆盛 [prosperous]陛下都洛陽,豈欲與周室比隆哉?--《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漢室之隆。--諸葛亮《出師表》又如:興隆(興盛);隆替(興廢);隆替無步(即好壞各不相關)豐厚 [rich;abundant]。

如:隆殺(指尊卑、厚薄之別);隆眄(即厚顧,器重);隆愛(厚愛);隆遇(優厚的待遇)指程度深 [deep]隆冬,貧者席地而臥。--方苞《獄中雜記》又如:隆情厚誼(情誼深厚);隆寒(嚴寒,酷寒);隆冬隆 〈動〉升高;增高 [rise]。

雖隆薛之城至于天,猶之無益也。--《戰國策》又如:隆平(升平)尊崇 [worship]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荀子》又如:隆禮(重用;重視);隆德(尊德,崇高的品德);隆貴(尊貴,顯貴)。

高出;高起 [stand above; above the average]圓徑八尺,合蓋隆起。--《后漢書・張衡傳》使成長 [grow]臣莽夙夜養育隆就孺子。--《漢書》使興盛 [prosper]隆國保家。--房玄齡《晉書》克定天下,以隆王室。--曹操《褒棗祗令》假借為“降”。下,落 [drop;fall]天命融隆火。

《墨子・非攻下》云者為雨乎?雨者為云乎?孰隆施是?--《莊子・天運》毋犯天之隆。--《管子・輕重己》隆 〈象〉常用于雷聲或炮聲 [rumbling]槍聲隆然。--《清稗類鈔・戰事類》。

11月份去上海!~ 周五下午從福州出發坐動車 周日下午回福州 然后請當地高手制定下計劃!~ 如何游上海!~

第一站-----------------露香園

第二站------德興館或上海老飯店

第三站-------------張愛玲故居

第四站-------------上海城隍廟

第五站------------------嘉定

第六站------------------南翔

第七站-----上海老街-----豫園

露香園

中國的刺繡工藝已有幾千年歷史,但對后來陳設性刺繡起推動作用確當推明朝的上海露香園顧繡。明嘉靖三十八年,官至尚寶司司丞的顧名世退回故里,在其兄顧名儒萬竹山居相鄰東面購進一塊空地營造私人花園,傳說建園挖池時,得元字畫家趙孟(兆+頁)所題篆書“露香池”,顧名世大喜,故將花園命名為“露香園”。顧氏女眷均擅刺繡,特別是顧名世的孫媳顧韓希孟,善畫工繡,她摹繡宋、元名畫,將字畫篆融于一體,自成一派,人稱之為顧繡,也稱“露香園顧繡”。顧繡精品 ———顧韓希孟仿趙孟(兆+頁)的《洗馬圖》,令人百看不厭:畫中老者一手持韁繩,一手伸過馬背洗馬,水紋波動,柳枝輕拂,逼真動人。初看似國畫,細看乃繡畫。此畫用料用針不拘成規,細膩平服的散套針和富有肌理紋路的施毛針交織應用,用針的“借色”,夸大了層次的過渡和變化,繡成后再用顏色“補色”點綴,其立體效果更顯神韻。明代畫家董其昌極為欣賞,曰:“技至此乎,非人力也。”顧韓希孟的顧繡除故宮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館略有收躲之外,社會上已極少流傳。隨歷史的變遷,這門獨特的技藝也早已在露香園盡跡。

也叫露香園顧繡或顧繡。明代嘉靖進士顧名世家的閨閣繡及其仿制品,因顧家居上海露香園,故名。其中以顧名世孫媳韓希孟的繡品最為珍貴,有“韓媛繡”之稱。顧家繡品原為家用或饋贈親友;后收徒傳藝,從家庭女紅向商品過渡。由于顧繡著名,清代晚期蘇、滬等地經銷刺繡的商店多冠以“顧繡”或“顧繡莊”之名。顧繡在風格上承繼宋代繡畫傳統,用線代筆,以摹?**蓯隆S惺被掛曰娌剮澹諭及婦植渴┮緣試穩盡?

私人花園露香園,與豫園、日涉園合稱為“明代上海三大名園”。明嘉靖年間卸任道州太守顧名儒,購城北黑山橋地筑萬竹山房,其弟顧名世在萬竹山房東西開辟空地,鑿池得石,上有“露香池”三字,據說還是趙頫的手跡,便稱此園“露香園”。

顧氏建園歷時十年,耗資數萬兩。花園占地約40畝。園以“露香池”為中心,四周有露香閣、碧漪堂、阜春山館、積翠岡、分鷗亭、獨管軒、大士庵、青蓮池等。顧名世建園時引進北方優良桃樹種,露香園水蜜桃一時成為上海名產;顧名世孫媳韓希孟善于繪畫、刺繡,其繡法出版內宮,她將絲線劈成單股,再分別染色,所刺繡品與畫相近,被叫作“畫繡”,因出自顧莢冬又被叫作“顧繡”,為當時全國具有特色的幾大刺繡之一。

德興館或上海老飯店

德興館創建于清光緒九年(1883年),最早的店主姓萬,展面開設在十六展洋行街(今陽朔路)四周。德興館設在這一地段,采購菜肴的原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