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福清海外華僑人數(福清華僑中學招生人數)

时间:2024-06-01 17:57:29 编辑: 来源:

習,而多數城鎮則生男育女都一樣操辦。

第三節 做壽

福清有女兒給上壽父母做壽誕的風俗。凡上壽(即年屆50以上)的老人,每年生日,其已出嫁的女兒均應在老人生日這天給父母送蛋、面、豬腳以及衣物等。還有男做九、女過十的習俗,逢十壽誕更是熱鬧。做壽主要由兒女操辦。壽誕前,凡已嫁的女兒都要做壽禮餅,分發給娘家親戚朋友,有幾個已嫁女兒就要分幾份。親友接到壽禮餅后,就備紅包、燭、炮、面等禮品,在做壽的那天前去賀拜。有的還送壽屏、壽軸等物。女婿、孫女婿須送壽桃,取蟠桃延年益壽、長命百歲之意。主人家要掛紅燈、貼壽聯。舊時,還要設置宴席,上壽的老人端坐廳堂接受子孫和親友拜賀。

第四節 喪葬

福清民間把喪事稱作白喜事(與婚事相對而言)。喪事從□喜壽到出殯、入葬、伏山,有許多獨特的風俗,并沿襲至今。

一、喜壽

福清鄉間多為土葬,因此制棺木是一件大事。老人上了壽,就有資格預制棺木,稱為□喜壽(有的□壽板)。□壽時,已出嫁的女兒要買蛋、面祝賀。

二、出廳

上壽的老人在彌留之際要從臥室里移到祖廳上,俗稱出廳。親屬要陪伴守護。在異鄉的親人,也盡可能趕回來與之見上最后一面,聆聽遺言。若老人在外面逝世,來不及趕在死前移到祖廳,一般也不能出廳。未上壽者逝世,則無資格上祖廳,只能在屋外搭一簡棚,置放遺體。

三、入殮

死者臨終時,親屬要為之梳頭、更衣、穿鞋、戴帽。死者穿的衣服叫壽衣,壽衣一般由已出嫁的女兒縫制。民間風俗穿單不穿雙,忌穿毛類。舊時有臉蒙白紙,眼蓋銅錢之俗,現已逐漸廢除。入殮時,長子抱頭,女、媳、孫等抱腰、膝、腳。入殮后,兒女子孫圍繞柩前哭泣,然后男先女后,各執蠟燭,向左繞棺三圈,再向右繞三圈,俗稱環棺。最后親屬再睹死者一面,然后蓋上棺材蓋。環棺是一種向遺體告別的形式,現仍沿襲。入殮后,要把死者生前睡過的草席和用過的東西放在路旁焚燒。

四、出殯

出殯在福清民間是件大事,多在中午舉行。出殯儀式由較有聲望的人主持。出殯前,家人親屬先在靈堂前哭祭,子女兒孫按俗規披麻戴孝,依次在靈柩前跪拜,親友行三鞠躬禮,然后起柩出門。有些地方還由親友中有聲望的人致祭文。親友等靈柩出門后在門前或路上致祭,叫路祭。出殯隊伍一般是白色靈旗為前導,接著是親友送的花圈、挽聯,還有札魂轎(內置遺照);接著是樂隊和親友族人。子女扶棺跟著送葬隊伍而行,靈柩后是死者其他親屬。送葬親友到大路口,接受了死者子女謝孝之禮后,便可散去。死者子女、親屬須送到墳山。路上過溝、圳、橋,死者子女都得哭喚一番,既表哀痛,又可提醒抬棺者注意路障。

五、安葬

子女親屬將靈柩送到墳山,放入已挖好的墓穴。接著由長子引路,率其他子孫親屬繞墓穴向左轉三圈,向右轉三圈,邊轉邊向靈柩上撒少許泥土。這種儀式也叫環棺,意在表示子女對死者的悼念,然后才覆土掩埋。

六、回龍

安葬完畢后,白靈旗換成紅彩旗,孝服換穿吉服,埋葬死者工具都貼一塊紅紙,列隊回返,俗稱回龍。回到廳堂后再祭靈,由長者領全家向死者遺像跪拜或鞠躬。晚上設酒席宴謝參加吊唁和出殯的親友,這餐酒席叫下山飯。

七、伏山

葬后第二天,喪家到墳地燒紙祭奠和培土,叫伏山。喪葬活動到此結束。

是年農歷除夕,喪家門上貼藍紙,寫守制兩字,不參加慶賀活動。

喪屬都要戴孝。兒子及媳婦必須服孝三年。女兒周年脫孝,換穿吉服。妻為夫亦服孝三年,夫為妻一年就可脫孝。兒子待百日后方可剃發,俗稱留百日。

福清還有拾骨之俗,即死人葬后若干年,因基建、水利等用地,或改選好風水的地方,遺族挖出祖宗骸骨,改葬另處。

現提倡喪事從簡和殯葬改革,一些迷信色彩的舊俗已漸廢除,逐步改成以追悼會等形式來悼念死者,火葬也開始取代土葬

第五節 分家

多數家庭或為發家致富,或為處理好妯娌、婆媳關系,到一定階段都行分家。分家由父、母主持,請舅父或族親中有聲望的長輩裁決,長孫按尾仔對待,亦分一份家產。80年代,《繼承法》公布后,城鎮按繼承法分家的漸多,長孫不享受尾仔待遇。分家后,親戚都送線面、蛋等禮品;兒媳娘家送一套廚具給女兒、女婿,俗叫辦壓賀。

歲時節俗

第一節 春 節

一、拜年

正月初一日,又稱元旦,午夜剛交,就有人放鞭炮。有初一起得早,全年都起早之意。初一這天的早飯,各家各戶都吃線面,還配上太平蛋一雙,希望一年中福壽綿長,太平如意。這餐第一口多吃面或蛋,不先喝湯,這也成了習慣。因而有出門便逢下雨是因喝面湯的說法。

飯后都出去拜年,主人或主婦留在家中接待客人。拜年時客人向主人作揖,祝主人萬事如意,合家平安。主人也要作揖回賀,然后請客人享用果品、瓜子。這一天,凡在路上遇到熟人,無論友善與否,均應點頭致意,還要互道恭喜,互祝平安、發財。

初一清早的禁忌很多,主要有:

(一)忌掃地。怕掃掉財氣。后來改成從大門口往里掃,垃圾不往外倒,等初三開假后倒。

(二)忌操刀。恐動刀不吉。這一禁忌是防止初一日不慎傷了手腳,破壞了節日的歡樂氣氛。

(三)忌說晦氣話。免

2021印尼富豪榜華裔企業家過半,閩粵居多,晉江籍二兄弟霸榜

東南亞的印尼,是世界上最多樣化的國家之一,每個地區獨一無二的文化與遺產吸引了很多的全球觀光客。奇妙的印尼,也是東南亞地區華人數量最多的國家,由于 歷史 原因,不可思議的是,華人在印尼多從商,華人經濟是印尼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有22位印尼富豪上榜,其中超一半是華人企業家,可見印尼華商之份量及影響力。

閩粵籍華商富豪最多,晉江籍二兄弟霸榜

黃惠祥

2021福布斯富豪榜上,有22位印尼富豪上榜,上榜最低門檻是11億美元,其中,祖籍晉江的印尼閩商黃惠忠(R. Budi Hartono),以205億美元身家為印尼首富,緊隨其后排名第二的是他的兄長黃惠祥(Michael Hartono),上榜財富為197億美元。、

黃惠祥、黃惠忠從父親手上繼承丁香煙生產企業針記集團(Djarum),不過,相對于煙草,印尼首富黃氏二兄弟最大的資產是銀行業,家族旗下的中亞銀行(Bank Central Asia),是印尼最大的私有銀行,該集團有兩家銀行Bank Hagakjta和Haga Bank,遍及印尼各地。

多元化經營,是海外華商的一大經營特色,黃惠祥、黃惠忠兄弟還經營房地產、酒店及購物中心等多元產業,家族旗下的PT Bukit Mulia,是印尼最大的商業集團之一。

在福布斯印尼富豪榜中排名第三的是印尼石化巨子普拉卡什·洛希亞(Sri Prakash Lohia),上榜身家65億美元,他持有在泰國曼谷上市石化企業Indorama Ventures相當多股份。

印尼“木材大王”彭云鵬及家人

印尼“木材大王”、印尼“膠合板大王”、巴里多太平洋集團董事長彭云鵬(Prajogo Pangestu),與普拉卡什·洛希亞在印尼富豪榜并列第3,也是65億美元身家。

彭云鵬,祖籍中國廣東省陸河縣東坑鎮小鄭村,他的父親彭瑞出身窮苦農家,早年漂洋過海南下印尼謀生,先是在橡膠園做割膠工,也做過裁縫。

上世紀60年代初,僅初中畢業的彭云鵬來到雅加達,在印尼木業巨子黃雙安旗下材源帝集團工作,1977年自主創業,開辦巴里多太平洋公司,如今這家企業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膠合板生產商及出口商。

彭云鵬及夫人張明聯,1993年曾回故鄉陸河東坑鎮福新村小鄭自然村探親謁祖,去年他捐出百萬美元支持中國抗疫。彭云鵬旗下的巴里多太平洋集團也是多元化綜合集團,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除了伐木、膠合板、造紙外,在銀行業、酒店及房地產投資等亦有建樹。

印尼CT集團創始人兼理事長凱魯•丹絨(Chairul Tanjung),排名第5,上榜身家48億美元。

翁俊民(左)與兒子翁大川及外孫陳冬亮在李文正博士祖屋

69歲的國信集團主席翁俊民及家族,上榜身家33億美元。獲馬來西亞蘇丹頒賜拿督斯里的翁俊民(Tahir),曾是被寄望出任印尼副總統的華族第一人,祖籍福建福清。

翁俊民,現任印尼國信集團董事局主席、印尼國信銀行主席、印尼華文報國際日報報業集團董事長及印尼翁俊民基金會創辦人等職務,也被被譽為“印尼大慈善家”。

翁俊民,1952年出生于印尼泗水,是印尼第二代華人,祖籍福建福清,畢業于新加坡南洋大學、美國San Francis買粉絲, Golden Gate大學。1988年,他從經營 汽車 銷售公司起步,創業失敗后轉向服裝制造業,后又進入金融業。國信銀行(MAYAPADA Bank),1990年在雅加達成立。目前,翁俊民是他所收購的印度尼西亞最大中文日報《國際日報》之主要股東,也是印度尼西亞《福布斯》雜志股東。此外,翁俊民旗下產業涵蓋金融、醫療、零售、地產和媒體等多個領域。

翁俊民祖籍福建省福清市新厝鎮漆林村,他的父親翁文英早年下南洋謀生。翁俊民,是莆田籍“印尼錢王”李文正的女婿,其岳父李文正祖籍莆田江口。

富豪榜上排名第七、第八的是Eddy Kusnadi Sariaatmadja與Jerry Ng,上榜身家分別為25億美元和20億美元。

吳笙福

福布斯印尼十大富豪里,吳笙福(Martua Sitorus)排名第9,他于1991年與“糖王”郭鶴年之侄子郭孔豐聯合創辦“豐益國際”,是世界五大糧商中唯一的華僑企業,也是新加坡交易所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吳笙福現為豐益國際(Wilmar International) 董事兼聯席首席運營官。

61歲的吳笙福,現有子女4人,祖籍福建晉江市磁灶鎮三吳村。在印尼棕櫚產業,吳笙福是行家之一,他在大學畢業后就跨入這個行業。

排名第10的71歲郭桂和(Dj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