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綠色貿易堡壘是指(APEC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6-02 13:55:48 编辑: 来源:

予了國外企業相對于中國企業的團隊競爭優勢。相形之下,先天不足又處于散兵游勇狀態的中國企業,如何能與實力強大且組織有序的外國企業軍團開展有效競爭呢?同時,國內行業協會發展緩慢,與國外貿易伙伴缺乏相對應的民間性溝通與對話,也是許多貿易摩擦產生的根源之一。

2001年12月,中日兩國政府通過談判達成協議,避免了一場農產品貿易戰。協議提到“通過政府和民間兩個渠道,探討并加強兩國農產品貿易合作”,并提出“雙方民間組織建立具有廣泛代表性的農產品貿易信息溝通和協商機制……引導兩國農產品種植、生產和貿易的良性發展”。至于這場爭端的起因,除了日本企業的“開發進口”之外,中日雙方專家和輿論都提到“無協調機制,無民間渠道”是重要原因。

因此,為應對貿易技術壁壘,在提高企業競爭力與改善政府職能的同時,必須充分發揮專業性行業協會的作用與職能,即立足于國際市場,針對各行業的生產規模、供求關系、價格水平、創新能力、技術標準、產品結構等一系列情況進行研究和對外交流,建立良好的貿易預警機制,及時向企業和有關政府部門提供國內外市場的動態數據和分析報告,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提供決策依據,協助政府在WTO規則范圍內與其他成員國協商解決各種貿易爭端。

APEC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APEC APEC由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簡稱亞太經合組織)的英文全稱Asia-Pacific E買粉絲nomicCooperation中的第一個字母拼寫而成

APEC是亞洲一太平洋地區級別最高,影響最大的區域性經濟組織

APEC的宗旨和目標 1991年《漢城宣言》正式確定了APEC的宗旨和目標為"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堅持開放的多邊貿易體制和減少區域貿易堡壘

" APEC的會標 APEC會標是呈綠,藍,白三色的地球狀,1991年開始采用

會標不僅代表APEC這一重要的地區經濟合作組織,也代表著亞太地區的希望和期待

會標的含義是:地球用太平洋這一半代表APEC經濟體,綠色和藍色表示亞太人民期待著繁榮,健康和福利的生活,白色代表著和平和穩定

邊緣陰影部分代表著亞太地區發展和增長富有活力的前景

中間是白色的APEC 4個英文字母

2001年中國APEC會議會標會標以中國特有的書法藝術字體"中國"兩字, 體現中國面對新世紀,新挑戰,積極參與世界經濟發展的信心與決心,折射出中國改革開放與世界經濟的互動

象征地球的紅色橢圓形展示了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戰略,以及APEC在其中所倡導的相互依存,共同繁榮的宗旨和目標,同時也預示了亞太地區在進人21世紀之際對未來世界經濟將發揮的重要作用和影響

APEC現有經濟體加入的日期 1989年11月6一7日 澳大利亞,美國,日本,加拿大,新西蘭,韓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文萊(12個) 1991年11月12一14日中國,中國香港,中國臺北(3個) 1993 +F 11月17一19日墨西哥,巴布亞新幾內亞(2個) 1994年11月11一12日智利(1個) 1998年11月14一15 e秘魯,俄羅斯,越南((3個) APEC 會議主辦經濟體一年內需要承擔舉辦的會議:外交和經貿部長會議,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高官會議,專業部長級會議,其他有關會議

APEC的部長級會議部長級會議是APEC決策機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一方面,它為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做準備:另一方面,又貫徹執行領導人會議通過的各項指示,討論區域內的重要經濟問題,決定APEC的APEC歷屆部長級年會概況合作方向和內容

部長級會議在 每年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前舉行,由各成員的外交部長和外貿部長〔中國香港,中國臺北除外)出席

APEC專業部長級會議由于APEC活動范圍和討論領域的擴大,需要召開負責專門相關領域的政府部長會議,討論各專業領域的合作,然后把會議結果通過高官會議和部長級年會向領導人會議報告

這類會議自1992年起開始舉行,迄今為止,已經涉及APEC成員經濟體許多領域的部長級會議,包括教育,能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財政,人力資源開發,科技合作,中小企業,電訊和信息產業,貿易和交通等部長級會議,大部分不定期召開

但是有些專業領域部長級會議已趨向定期化,如每年中期舉 行的貿易部長會議已成為專門討論貿易投資問題的固定機制

序號時間地點會議通過的主要文件 第一屆1989年11月6一7日澳大利亞堪培拉(APEC部長級會議聯合聲明撇簡稱《聯合聲明》),《會 議主席總結》 第二屆199

年7月29一31日}}新加坡《聯合聲明》,《關于烏拉圭回合的宣言》 第三屆1991年11月12一14日}}韓國漢城《聯合宣言》,《漢城宣言》 第四屆1992年9月10一11日泰國曼谷《聯合聲明》,《關于烏拉圭回合的聲明》,《關于APE( 機構安排的曼谷聲明》 第五屆1993年11月17一19日美國西雅圖《聯合聲明》,(APEC貿易和投資框架宣言》 第六屆1994年11月11一12日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聯合聲明》,(APEC人力資源開發框架宣言》,K APEC 非約束性投資原則》 第七屆1995年11月16一18日日本大阪《聯合聲明》,《執行茂物宣言的大阪行動議程》,《促進 伙伴關系》等 第八屆1996年11月22一23日菲律賓馬尼拉《聯合聲明》,(APEC加強經濟合作與發展框架宣言》 第九屆1997年11月21一22日加拿大溫哥華《聯合聲明》及附件:部門自愿提前自由化 第十屆1998年11月14一15日馬來西亞吉隆坡《聯合聲明》,《走向21世紀科技產業合作聯合議程》等 第十一屆1999年9月9一10日新西蘭奧克蘭《聯合聲明》帳APEC促進競爭和管理制度改革原則冷 第十二屆2000年11月文萊斯里巴加灣市《會議宣言》等

什么是有機認證?

有機農業的基本知識

1. 有機農業的概念

有機農業是在作物種植、畜禽養殖與農產品加工過程中,不施用人工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化學物質,及基因工程生物及產物,而是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與養殖業的平衡,采取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產體系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

有機農業的原則是生產足夠量的、營養品質高的食品;以建設性的、有助于改善生命質量的方式與自然系統及其循環協調共生;考慮有機種植和加工過程廣泛的社會和生態影響;在農業系統內,鼓勵和改善包括微生物、土壤生物、植物、動物在內的生物循環;開發有價值的、可持續的水產養殖系統;長期保持并提高土壤肥力;維持生產系統及其周圍環境的基因多樣性,包括保護植物和野生棲息地;促進對水體、水資源及水體中生命的健康、適度利用;在當地組織的生產系統內盡可能利用可再生資源;創造作物生產和畜禽養殖之間融洽的平衡;給牲畜提供所有必須的生活條件,使其能夠按照本來的行為方式生活;盡量減少各種形式的污染;利用可再生資源加工有機產品;生產完全可以生物降解的有機產品;生產持久的、高質量的紡織產品;允許有機農業生產和加工的所有從事者享有基本的生活條件,包括滿足基本需求,獲得足夠收入,對工作環境滿意等;向社會公正、生態負責的全生產、加工和分配鏈努力。

有機農業完全禁止或限制使用化學合成物質;禁止使用轉基因、胚胎移植和輻射技術;強調生產操作對生態環境無不良影響;強調通過第三方認證,產品需符合政府對產品的質量要求。

2. 有機農業的基本原理

有機農業以生物學、生態學為理論指導,以實現環境、經濟、社會三大

效益完美結合為目標,其基本原理可概括為以下8個方面:

A. 建立相對封閉的作物營養循環體系

B. 培育充滿生物活力的土壤

C. 保護自然資源

D. 作物病蟲害的生態防治和健康栽培

E. 根據土地面積適量飼養畜禽

F. 按照家畜自然習性進行飼料管理

G. 生產高品質的食品

H. 禁止使用基因工程品種及其產品

3. 有機產品的種類

有機產品是來自于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根據國際有機農業生產要求和相應的標準生產加工的,并經獨立的有機農產品認證機構認證的一切農副產品,包括農作物(大田作物)、蔬菜、水果、天然產品、食用菌、畜禽產品、水產品、蜂產品、乳制品、調味品、飲料、酒類、中藥材、花卉、林木、肥料、生物農藥、飼料、添加劑、紡織品、化妝品、土特產品、包裝品等初級、高級農產品及其加工產品。

4. 有機產品生產條件

為保證有機產品的品質與安全,有機產品的生產必須符合以下5個條件:

A. 原料必須來自已經建立的或正在建立的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或采用有機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產品;

B. 產品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嚴格遵循有機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包裝、貯藏、運輸標準;

C. 生產者在有機農產品生產和流通過程中,有完善的質量跟蹤審查體系和完整的生產及銷售紀錄檔案;

D. 要求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生態破壞影響最小;

E. 必須通過獨立的有機農產品認證機構的認證。

5. 推動有機產品事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1) 消費者的健康和環保意識日益加強,對食品安全和營養問題的關注;

2) 人們對于有機產品的概念和發展的認識趨于一致,對于較高的銷售價格的吸引力。國際市場對有機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3) 食品安全事故的接連發生;

4) 新聞媒體的大力宣傳;

5) 政府的優惠鼓勵政策。

6. 我國有機產品發展情況及前景

中國作為古老的農業大國,是有機農業的發源地,但是現代有機農業起源于西方發達國家。自90年代以來,我國已經向日本、美國、歐盟等國家出口了大量的有機農產品。與常規產品相比,有機產品的利潤要比常規產品高15-20個百分點。同時,隨著國際、國內生產者、加工者、貿易商和消費者對常規農業生產方式給環境和農產品本身帶來的負效應的認識提高,人們對安全農產品、環境保護的要求日益增長,有機農產品的國內消費需求也在不斷增長。有機市場對于中國的農產品企業具有特別重要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意義。

有機產品認證的經濟效益

有機產品不同于“無公害食品”,更高于“綠色食品”。開展有機產品的認證、生產與銷售,既符合環保要求,又順應國際市場需求,是一條走可持續性發展的道路,其國際市場價格也是常規產品所無法比擬的,尤其值得提出的,有機產品生產者是在環境保護的狀態下,創造出比常規產品(包括綠色食品)更高的經濟價值,他順應了社會發展需要。

產品質量檔次、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使企業生產實現多元化。有機食品在國際市場上發展空間廣闊,而且企業進行了有機食品認證,可促進生產者和經營者自覺了解和掌握有機食品的相關知識和要求,在整個生產、供應、銷售中自覺遵守有機食標準,使生產者和經營者的努力,轉化成可觀的經濟效益!企業(或基地)通過有機產品認證后,將在以下幾方面獲得巨大的效益和回報:

1. 向社會提供環保安全的食品,保障人體健康

目前,食品的安全問題已成為老百姓關注的焦點,而食品的安全性主要由農產品的安全性來保證的。農產品不安全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