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美國二戰軍火貿易史(一戰和二戰的時候,美國是如何參戰的)

时间:2024-05-12 11:20:53 编辑: 来源:

界儲備的百分之四十[20]

由于傷亡少,物資消耗也少,所以美國統治者們在戰爭中撈到的利益比較大,戰爭給美國金融寡頭帶來了驚人的利潤。并開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財政資本輸出國,戰后美國在資本主義世界中所起的經濟作用顯著增強了,經濟中心由歐洲轉到了北美。從經濟角度來講,美國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所出現的經濟繁榮,從根本上說是因為“一戰”為美國創造了有利的國內外條件。戰爭完全改變了美國在世界的地位,除了日本外,其它歐洲列強國都被削弱了,美國不但未受損,反而強大了許多。從國際影響來看,“一戰”使美國的勢力開始伸入歐洲,并進而影響和控制歐洲,美國開始以領導者身份出現在歐洲的政壇上,是美國的勢力向世界進軍的重要一步,由此,成就了美國世界大國的地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借“租借法案”和民主國家兵工廠的作用仍大做軍火生意,并通過資本輸出來擴充自己的實力。先是軍火生意就獲得了一千一百多億美元的暴利,從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五年,美國的資產增加了一倍多,達到一千多億美元,戰后初期,美國擁有資本主義工業產量的百分之五十三點四,出口貿易的百分之三十二點四,黃金儲備的百分之七十四點五,世界谷物產量的三分之一[21]。“二戰”為美國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大戰爆發前,美國壟斷資本一直沒有消除一九二九年到一九三三年可怕的經濟危機,一九三九年美國工業產量為一九二九年的百分之九十八,加工工業設備的利用率只有百分之七十,戰爭一打響,美壟斷集團馬上利用軍火的巨大需求,展開商業活動積累了巨額的財富,奪取了世界經濟的統治地位。戰爭刺激了美工業的發展,一九三九年建設投資為一百一十九億美元,到一九四二年就上升到一百八十一億美元,軍品外貿從一九三九年的三十二億美元上升到一九四二年的一百三十億美元[22]。美國又通過“租借法案”向別國提供援助,使世界各國欠美國債務就超過了五百億美元,美國繼續成為世界經濟中心。

“二戰”給美國留下了深刻的影響,戰后美國崛起而成為世界超級大國,當上了世界霸主,戰爭期間,戰時經濟的繁榮使美國不僅未受到創傷,反而取得了重大進步,光是一九四八年美國的工業生產就是西歐和日本之和的兩倍多,黃金儲備的四倍多,使得一九四五年四月杜魯門宣稱:“美國已經取得了世界的領導地位,凱撒、成吉思汗、拿破侖或任何一個偉大的領袖所擔負的責任都不能同美國總統相比擬”[23]。美國通過“二戰”醞釀并發起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成為最先進是科技大國,也因此具備了這樣的物質基礎二繼續贏得了力量領先的優勢,直到今天,也因此成就了“美國世紀”的到來。

朝鮮戰爭對美國的影響在政治上是失敗的,在軍事上也沒有取得勝利,反而付出了戰死三萬多人,傷殘三十六萬多人的代價,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說美國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同錯誤的敵人進行錯誤的戰爭。在戰爭中大約花去了軍費五百多億美元。但從經濟的角度來說,朝鮮戰爭對美國是有利的。軍需的采購最終刺激了美國經濟在五十年代的繁榮。當時軍事撥款猛增,現代化的軍火工業已重新建立起來,在這些年代,軍費的增加確實擴大了國家的總需求,因而為經濟增長提供了一種動力。一九五零年到一九五三年間,美國壟斷組織獲得的利潤為七百二十七億美元,提供給外國的美式武器裝備就值七十五億美元,超過了一九四六年到一九五零年間該項費用的五倍。政府采購軍用品的數量從一九五零年的二百零七億美元增加到一九五三年的六百五十一億美元,一九五零年軍用品在國民生產總值中占百分之五點六,而一九五三年則上升到百分之十四點八,同期的國民生產總值則增長了百分之二十[24]。盡管這些刺激經濟的辦法,由于社會經濟和政治的原因,只是暫時的,但畢竟美國在朝鮮戰爭中,經濟沒有受到什么影響和損失。

越南戰爭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是雙重的。一方面由于軍需的旺盛而刺激了美國六十年代的經濟繁榮。從一九六一年到一九六九年,美國一直沒有發生經濟危機,成為戰后經濟最長的持續增長期。在一九六五年到一九六六年,隨著軍事采購的擴大,就業人數也相應增加,全國平均就業率一年增長了百分之五點六,而卷入軍事生產的勞動力就增長了百分之三十四點四,這說明國民經濟進一步軍事化。在整個戰爭期間,軍火企業雇傭了一百零四萬人,約占民用生產雇傭人數的百分之二十三[25]。這些數據證明,在戰爭升級初期軍工企業中就業的增長速度比就業總數的增長要快得多,在這段時間,軍工生產已成為擴大生產規模的一個重要刺激因素,在一九六五年工業產量雖然要高于前幾年,一九六六年的工業產量比一九六五年還要高百分之九,總之,國防需求的迅速增長是一九六六年經濟活動進程的最大因素。到一九七零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已接近一萬億美元。由于新興軍事工業主要集中于南部“陽光地帶”,國民經濟的軍事化使新興的加利福尼亞財團和德克薩斯財團崛起,使整個西部和南部的發展都有積極的影響,最終都推動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

但是,越南戰爭也給美國留下了隱患,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沉重的軍費開支消耗了大量可以投放在民用生產上的建設資金,軍工經濟的發展使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更加畸形,在整個戰爭期間直接的軍費開支高達三千五百億美元,比朝鮮戰爭還多一倍以上,在尼克松的第一個任期內,聯邦政府稅收中有百分之六十二是用于軍事或軍事有關的開支,聯邦政府用于所采購的商品和勞務常常占整采購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最終,龐大的軍用開支造成了嚴重的后果,給美國留下了嚴重通貨膨脹的后遺癥。長期大量的軍費開支使得美國長期處于國際收支逆差狀態,結果黃金儲備日益減少,一九五六年的黃金儲備是二百一十八億美元,到一九六七年已下降到一百一十億美元,一九六九年又下降到一百零三億美元,一九七一年再下降到九十億美元[26]。使得一九六九年十月爆發經濟危機后,又于一九七三年十二日到一九七五年四月再次爆發了戰后最為嚴重的一次經濟危機。一九七一年的外貿首次出現了逆差,加上歐洲、日本資本和商品打入美國,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面臨嚴重的挑戰,另外,越南戰爭對美國來說在政治上和社會影響上是失敗的。這實際上成了美國超級大國開始下坡的一個標志。美國為此付出了五萬五千多人死亡,三十多萬人殘廢和遠遠超過一千五百多億美元的代價。這場戰爭左右了美國的注意力,在國內它激起了日益增長的反對意見,在國外,使美國為適應變化的情況所作的努力搞復雜了。對整個美國的影響是深刻的,最終促使了美國在國際戰略上處于收縮階段,經濟上日本和歐洲崛起并超過美國,軍事上蘇聯則處于擴張階段,軍事實力超過美國,最終多種原因促使了美國走進中國,并進而使中美得以建交。

從這八次戰爭的具體分析可看出,美國經濟的發展同歷史上這八次重大戰爭的影響有著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聯系和影響。戰爭的經濟影響不僅受到戰爭規模、戰爭頻率、戰爭性質的制約,而且還和戰爭的勝敗有著密切的關系,對當時經濟的發展和其后所起的作用都有重要的影響。我們用辨證唯物主義觀點歷史地研究美國歷史上各次重大戰爭及對美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是我們研究歷史所應該值得重視的一個問題。

參閱:

買粉絲://210.40.132.140/informationdep/ReadNews.asp?NewsID=2155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戰和二戰的時候,美國是如何參戰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

美國參戰。1914年大戰爆發后,美國宣布中立,向交戰雙方出售軍火物資,大發橫財。1917年3月,美國政府借口德國宣布恢復“無限制潛艇戰”和德國密電墨西哥企圖結成德墨聯盟反美,在國內掀起反德浪潮。同年4月6日美國對德宣戰。1917年隨美國之后對德宣戰的有巴西、古巴、巴拿馬、危地馬拉、尼加拉瓜、海地、洪都拉斯、哥斯達黎加、利比里亞、暹羅(泰國)、漢志(今沙特阿拉伯西部)等國家。到大戰結束時,陸續派往前線的美國軍隊達200萬人。在財政和軍需方面,美國成了協約國的支柱和主要基地。大戰期間,美國供給協約國集團的軍火和各種物資及直接貸款總額將近100億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的“中立”與參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參戰是隨著戰爭發展到一定階段才出現的偶然性,但從本質上講,從后起的帝國主義大國的地位看,美國卷入這場重新分割世界的帝國主義大戰是必然的。

那么,美國為什么在大戰初期宣布“中立”,而遲遲至1917年春天才參戰呢?美國決定其“中立”和參戰的“利益線”是什么?什么原因促成美國正式參戰、軍事卷入?美國為什么參加協約國一方?

這就是本文試圖探討的一些問題。

大戰初期美國為何“中立”

美國是“中立”還是參戰,何時參戰,以何種形式參戰,取決于它本身的利益。

1914年8月4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威爾遜總統當天就聲明中立。8月19日他又號召美國人民“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同樣做到不偏不倚”。其實威爾遜的真正目的是在等待時機,撈取實利。美國駐英大使佩奇在同年10月11日致總統顧問豪斯的信中即預見到,戰后“差不多所有歐洲國家都快要破產了。海上將不再有德國。而十年以后,……整個世界前途就將會落在我們手中,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

“中立”給美國帶來經濟上和政治上的實利。

兩年半的“中立”使美國在國際貿易中獨占鰲頭,成為協約國的軍需和消費品主要供應國,從下表可以看出美國主要商品出口增長的情況:

買粉絲://買粉絲.jshlzx.買粉絲/klh/5/51046/text/Image11126.gif

美國不僅輸出額逐年增加,而且工業品的出口比重大量增加。外貿的增長,刺激了國內工農業的發展。美國工業總產值1914年為二百四十九億二千萬美元,1919年為六百三十九億七千一百萬美元,增長156.7%。在大戰期間,美國百萬富翁增加了一萬七千人。

英法等國由于巨額逆差,不得不付給美國大量黃金。美國借機還收回了外國握有的證券二十億美元以上。美國從債務國變成了債權國。迄1919年,美國借給協約國的戰債約一百億美元,成了二十個國家的債主。它還把世界黃金儲備的40%掌握到了手里。

美國趁大戰之機鞏固了自己在拉美和遠東的市場,攫取了新的市場。美國對拉美的進出口總值從1914年的七億九千八百萬美元增長為1920年的三十三億九千三百萬美元。到1917年,美國已控制了墨西哥的石油、橡膠、玻利維亞的錫礦、智利的硝石、巴西的咖啡。美國還加強了在中國和中近東市場的地位。美國的私人資本輸出從1914年的三十五億美元增長為1919年的七十億美元。在政治上,它占領了海地和多米尼加,兩次武裝干涉墨西哥,控制了古巴、尼加拉瓜和加勒比海地區的其他國家。

美國統治集團對“中立”,帶來的好處頗為得意。豪斯顧問曾說,同一個時期里,美國越來越強,交戰國越來越弱,就等于美國力量在成倍增長。1916年7月10日,威爾遜總統在底特律工商實業家大會的演說中說:“我們必須在財政上大量支援世界,但誰支援它,就應該認識它,了解它,并應善于依照自己的知識和見解來管理它。”

當時美國國內孤立主義、和平主義很強烈,人民反戰。孤立主義是美國傳統的歐洲政策。華盛頓總統早在1783年的“告別演說”中就提出卷入歐洲沖突是“不明智的”。告誡美國人。“避免同外部世界的任何部分永久結盟”。雖然真正的孤立主義是不可能的,但歐洲每有戰事,美國總要宣布中立。

一次大戰剛爆發,美國國內就展開了反戰運動。在各種色彩的和平組織中,有限制軍備同盟、反對軍國主義同盟、和平協會、中立同盟、婦女和平會等等。在送到國會的請愿書中,有一份“長達半哩,并附有百萬以上的婦女和男子的簽名”。參加和平團體的有知識分子、工農和教會人士等各階層代表人物。中西部各州主要利益在拉美和亞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