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美國公布中國官員海外資產名單了嗎(世界500強排名2020第一名?)

时间:2024-05-19 16:09:24 编辑: 来源:

分,將會促進消費的進一步增長,但是我們認為,在新一年里,要確定關鍵性增長還是很難的,消費總額增長或許能比2006年高一些,但是不會太大。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穩定增長,其前提是要保持物價穩定。從調研的數據分析,2007年出現通貨膨脹的可能性也是比較小的。

四是政府支出重點轉向農業和農村的建設,是中國經濟增長新的突破口。十一五計劃中,農業和農村的建設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點,2006年,政府支付方面已經明顯向農村轉移,并已經取得初步成效。我們認為,2007年中國政府將會進一步加大力度向農村和農業建設的轉移,進一步推動農村消費市場的發展,但是由于農村基礎薄弱,在經濟中所占的比例微小,因此對整體經濟的促進作用不會很明顯。

產業經濟

在2007年宏觀經濟的樂觀預期下,中國不同產業發展趨勢如何?本次調查中,我們僅就金融、房地產、汽車、能源和旅游等少數幾個領域做了具體調查,調查結果顯示,52.17%的被訪者對2007年我國企業的總體利潤水平持樂觀態度,認為其增速基本穩定。就各行業而言,超過半數的專家認為房地產、金融和汽車將會是中國經濟的主導產業。此外,能源業也成為專家們普遍關注的焦點,而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日益臨近,旅游業也被專家普遍看好。

房地產是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2006年1至11月,全國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6416億元,同比增長24%,成為帶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重要力量。刺激房地產投資不斷激增的重要因素是房價的飆升。最新統計數字表明,2007年10月份,中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5.4%,而北京房屋銷售價格以10.7%的漲幅繼續領先全國。

令人憂慮的是,與房價的節節攀升相對應的并不是熱銷的局面,截至11月底,全國商品房空置面積為1235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7.9%。其中,空置商品住宅6723萬平方米,增長6.4%。房價與商品房空置面積的雙高顯示出房地產市場的風險正在日益積聚。

房地產開發是一個資本密集的行業,開發商的集資大部分來源于銀行貸款。針對房地產市場存在的不健康因素和隱患,從2005年以來,中央宏觀調控政策相繼出臺,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2006年12月10日,央行發布《2006年金融穩定報告》,對國內金融業現狀及貨幣政策的執行情況等進行闡述。報告指出,在房價攀升和房地產信貸規模較大的情況下,需關注房地產價格波動帶來的潛在風險。這是央行首次以專欄形式對房價下跌可能引發的金融風險做出預警。

2006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注意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合理引導和有效調控”、“要在政策落實上狠下功夫,確保中央各項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落到實處”。

那么,2007年房價走勢將會如何?參與此次調查的專家意見分歧明顯:30.43%的專家認為重點大城市和中小城市房價都將繼續上升,21.74%的專家認為重點大城市穩定、中小城市大幅上升,13.04%的專家認為重點大城市繼續上升,中小城市平穩。看來,2007年的房地產行業將會是不平靜的一年。

根據WTO的協議,2006年以后我國將取消所有對外資銀行的所有權、經營權的設立形式,包括所有制的限制,允許外資銀行向中國客戶提供人民幣業務服務,給予外資行國民待遇。

2006年12月11日正是這一大限的日子。

11月15日,國務院正式頒布《外資銀行管理條例》。11月28日,銀監會又頒布了《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下稱“細則”)。《細則》規定,希望從事人民幣業務的外資銀行,在滿足“開業三年、連續兩年盈利”的條件后,可以向中國銀監會提出申請,在獲得相關批準后,即可經營全面人民幣業務,包括允許外國銀行分行吸收中國境內公民每筆不少于100萬元人民幣的定期存款。

12月6日,銀監會銀行監管三部主任徐風在銀監會的《商業銀行金融創新指引》新聞發布會上透露說,目前已有超過10家的外資銀行明確表示,將轉制為在華注冊的法人銀行,銀監會將按照工作計劃在12月11日后,正式宣布首批獲受理的轉制銀行名單。

銀行業屬于金融服務性行業,服務性行業的核心是服務水平。可以肯定的是,隨著外資銀行以法人銀行的形式進行人民幣零售業務,會對銀行業整體格局帶來更加激烈的競爭,不排除短期內造成一些中資銀行經營成本的上升,但這種競爭也有利于提高中資銀行的經營水平,最終會達到共贏。

此次被調查的專家們對2007年銀行業的中外競爭看法明顯分為兩派,47.83%的專家認為外資銀行的介入對中資銀行沒有太大影響,而43.48%的專家認為將會有深刻的影響。

汽車業仍是中國經濟的一大亮點。中國加入WTO以來,當初預計的進口車價格大幅跳水的局面并沒有出現,相反,中國汽車業在歷史上第一次爆發性地進入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階段。數據顯示,2001年至2004年,中國汽車三年間產銷量翻了一番,復合年均增長率達到了30%。2004和2005年進入了理性回歸階段,產銷量增速從30%以上降到了12%,但是仍然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

汽車公司的發展和盈利主要驅動力量在于公司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而外部關鍵影響因素是市場需求、政府政策和行業競爭格局。調查結果顯示,47.83%的被訪者認為2007年汽車工業的熱點是“中國自主品牌迅速崛起”,26.09%的被訪者認為是“汽車價格再次大幅下降”,21.74%的被訪者認為是“國產品牌汽車快速兼并重組”(見表2)。

近年來不斷爆發的電荒、油荒、“煤電之爭”,已經嚴重制約了我國經濟的發展,能源問題是我們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此次參與調查的專家有47.83%認為2007年我國能源領域最突出的問題將是解決高能耗的問題,開源固然重要,但節流也必須引起重視。除此之外,有43.48%的被訪者認為現在是到了必須從體制上解決問題的時候了,能源定價必須市場化(見表3)。

自2004年12月11日中國零售業入世過渡期結束后,中國的零售市場已經全面向外資開放。2006年,先期進入中國的國際零售業巨頭百思買(Best Buy)終于不再觀望,宣布斥資1.8億美元控股五星電器,合資后百思買的持股比例高于50%。從此,中國家電零售業將打破內資獨霸的局面。2006年11月22日,國美、永樂合并而成的新國美電器集團在京正式成立。國內零售業市場風生水起。展望2007年,56.52%的被訪者認為中國零售業的并購將會成為一種趨勢,21.74%的被訪者認為國美兼并永樂只是個案,而17.39%的被訪者認為很難說。

國有壟斷性行業的改革一直是公眾關注的焦點。對電信、煙草等壟斷性行業的改革重點,調查結果顯示,專家們意見再次分化,39.13%的被訪者認為應該“定價市場化”,30.43%的被訪者堅持“繼續實行國家指導價”,還有部分專家認為應該將進入門檻降低和職員的薪酬改革(見圖10)。

社會與觀念

經濟增長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但是處在經濟高速增長與社會轉型中的中國社會,也在經歷著一系列社會問題的考驗與觀念的變遷。受訪對象對中國的醫療、教育、腐敗等受關注的社會問題發表了看法。調查結果顯示,專家、社會與媒體的主要意見趨同度較高。在社會問題上,被訪人群普遍認為,醫療、教育等問題出在體制的不健全上,該問題在2007年將不會有很大改變,中國的城鄉差距在未來一年將繼續擴大,被訪者對腐敗問題的改善保持謹慎態度。在社會觀念上,被訪者的普遍意見是,經濟上的全球化,將給中國的社會觀念帶來巨大變化,其中不少人也認為,民主理念將在2007年得到進一步強化。對此,有專家表示,現在解決問題的鑰匙應當從解決體制和政治體制來找。和諧社會的建設,應以分析中國社會的各個階層開始,調整不同階層的階級利益。同時,教育、醫療、住房、交通、通訊方面的行政管理一定要有較大幅度的改革。

醫療體制改革一直是大眾關心的焦點,近年來,一直存在公共衛生狀況惡化、衛生公平性缺失、醫院職能異化的現象。被訪群體普遍認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核心在于醫療體制存在問題,持有這一觀點的專家比例達到80%,社會和媒體的比例達到78.26%。在對醫療體制的看法上,60.81%的專家認為2007年“看病難”的問題不會有太大變化,而公眾和媒體則相對樂觀,40%的被訪人群認為“看病難”不會有變化,35%的人則認為會有所好轉(見圖11)。

健康是基本人權。現行憲法第45條可視為我國公民健康權的憲法淵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國家發展為公民享受這些權利所需要的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和醫療衛生事業。”近幾年的醫療改革經驗表明,不能用成本收益來衡量醫院的效益,而應該以公民的健康水平來衡量。需要加大力氣改變以藥養醫的現有體制,提高醫院的社會責任感,弱化其“企業”的定位。有跡象顯示,政府主導醫療體制改革正在成為主流看法,健全監管體系,強調多元化經營,加大政府投入特別是地方政府投入,在基層建立低成本合作醫療機構,將成為未來醫療體制改革的主要方向。

職能部門監督不力、法律法規不健全已經成為被訪者對食品醫藥安全事件原因的普遍共識。同時,對未來一年該問題的解決及改善程度,被訪群體也持保守態度。

城鄉差距,已經成為當前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突出矛盾。調查顯示,60%的被訪專家認為,在未來一年城鄉差距會擴大,30%的專家則認為與2006年相比不會發生變化。而75%的社會及媒體人士則認為該差距會擴大,25%的人則認為未來一年城鄉差距會縮小(圖12)。

雖然截至2006年3季度我國農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經下降到11%,但還有近60%的農村人口、50%的勞動力以農為主,城鄉二元結構并沒有根本改變。中國非農業人口占少數,非農產業效率低,短時期不可能用很大力量“反哺”農業。城鄉差距將會在比較長的時期內存在,如果出現各種預料不到的波動,城鄉差距仍有繼續擴大的可能。這些問題,都必須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從土地上獲得的公共收入要更大比例安排農村建設,逐步消除人口流動方面的障礙、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醫療制度,或許是2007年及未來的數年內改善城鄉差距,切實提高農民生存、生活水平工作中所必須重視的。

同樣,對于社會保障問題,被訪專家及社會和媒體人士都把目光放在了農民身上,44%的被訪專家和65%的社會和媒體人士都認為農村人口的社會保障問題急需解決,22%的專家認為社保資金缺口是需要首要注意的,這個比例在社會和媒體人士中達到40%,39%的專家和25%的社會和媒體人士則將目光放到了城市低收入人口(圖13)。有專家建議,應把社保基金落實到個人。

根據2006年2月中國老齡委的《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中國從1999年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目前正處于快速老齡化階段。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而老齡化水平將達到17.17%。人口快速老齡化的趨勢對整個社會的經濟結構、科技進步、文化生活和社會保障體系等各個領域都有著重大的影響。勞動力比例的下降、社保體系壓力的增大都是我們現在面臨的重大問題。在即將到來的2007年,人口的快速老齡化對中國的影響將會呈現什么趨勢呢?

在所有接受問卷調查的專家中,有69.57%的人認為老齡化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在未來1年中不會有太大的變化,8.7%的人認為影響是非常嚴重的,只有4.35%的人認為這種人口結構的改變對社會還沒造成什么嚴重影響。網絡調查中大眾看法與專家的觀點基本一致,只是認為老齡化對社會影響非常嚴重的人數比例略高,為15%。

經濟增長模式的改變、人口的增長以及經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