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海外屬地化管理認識(中國公民在海外受到傷害怎么處理)

时间:2024-05-18 22:05:54 编辑: 来源:

國能源和其他重要礦產資源遠景調查與潛力評價,全國性、跨區域、海域基礎地質和環境地質的綜合調查與重大地質問題專項調查。省級政府主要負責為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基礎地質、礦產地質和環境地質調查。實施公益性地質調查,應當積極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優選項目承擔單位。中央和省級政府要按照部門預算管理要求,將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經常性支出等有關經費列為本級財政支出的重點內容,切實保障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的運行和工作的開展; 項目經費按實際工作量核定。

( 十一) 加強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建設。中國地質調查局統一部署、組織實施中央政府負責的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和戰略性礦產勘查工作,強化相關技術、質量、成果管理和社會化服務。以中國地質調查局直屬單位為基礎,按照人員精干、結構合理、裝備精良、能承擔重大任務的要求,抓緊建精建強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面向社會招聘專業技術骨干,充實野外地質調查技術力量,增強野外調查和科研能力。省級政府也要盡快建實建強地方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中國地質調查局應通過項目聯系對其進行業務指導。

( 十二) 建立礦產資源勘查投入良性循環機制。充分發揮中央、地方和企業等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多渠道投入地質勘查的機制。加大財政對礦產資源勘查的資金投入力度,注重發揮對社會資金的引導作用。國家建立地質勘查基金 ( 周轉金) ,著重用于重點礦種和重點成礦區帶的前期勘查,主要通過招投標的方式確定項目承擔單位,充分發揮各類地質勘查單位的人才和技術優勢。對地質勘查基金出資查明的礦產資源,除國家另有規定外,一律采用市場方式出讓礦業權 ( 包括探礦權、采礦權) ,所得收入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成,主要用于補充地質勘查基金,實現基金的滾動發展。完善資源稅、礦產資源補償費和礦業權使用費政策。合理劃分中央與地方礦產資源收益,按照取之于礦、用之于礦的原則,確定使用方向,規范資金管理。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分成所得的礦產資源補償費、礦業權使用費和礦業權價款等收益,主要用于礦產資源勘查。省級財政的資源稅收入,也應拿出一定比例用于礦產勘查。省級政府可以根據需要,建立省級地質勘查基金。允許礦業企業的礦產資源勘查支出按有關規定據實列支。

( 十三) 完善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機制。對可以由企業投資的商業性地質勘查項目,政府原則上不再出資,主要運用政策調控,改善市場環境,發揮引導和促進作用。對勘查風險大的能源和其他重要礦產資源,政府適當加大前期勘查力度,帶動商業性礦產勘查投資。鼓勵各類社會資本參與礦產資源勘查,培育壯大商業性勘查市場主體,確立企業在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中的主體地位。各類礦業企業新建礦山或采區,必須依法投資礦產資源勘查或有償取得礦業權,承擔投資風險,享受投資權益。鼓勵國有礦山企業實行探采結合、組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礦業公司或企業集團,增強在國內外參與礦產資源勘查開采的能力。鼓勵國有地質勘查單位與社會資本合資、合作,組建礦業公司或地質技術服務公司。鼓勵發展多種所有制的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公司和機制靈活的找礦企業。

( 十四) 培育礦產資源勘查市場。深化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礦業權有償取得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全國統一、競爭、開放、有序的礦業權市場。加強政策支持和信息引導,完善市場規則,建設交易平臺,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培育礦產資源勘查資本市場,支持符合條件的勘查開采企業在境內外上市融資。培育和規范地質勘查市場中介服務機構,完善礦業權、礦產儲量評估機制,健全礦業權評估師、礦產儲量評估師制度,建立注冊地質師執業準入資格制度。

( 十五) 深化國有地質勘查單位改革。進一步落實國務院關于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的方案,按照企事分開的原則,推進國有地質勘查單位改革。省級政府和國務院相關部門要認真總結改革經驗,加大工作力度,因地制宜,區別對待,加強對改革的指導。各地區、各部門應從實際出發,積極探索有利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改革途徑。加強中央管理的地質勘查隊伍建設,提高礦產資源勘查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能力。按照事業單位改革的有關規定,盡快落實國有地質勘查單位離退休人員和在職職工社會保障政策。對實行屬地化管理的地質勘查單位,地方政府要按照當地統一政策,加快落實有關住房改革所需經費,解決職工住房和基礎設施建設欠賬過多等問題。對其中的原中央直屬地質勘查單位,在 “十一五”時期,國家繼續實行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主要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分離地質勘查單位辦社會職能的改革。對中央管理的煤炭、核工業、冶金、有色、武警黃金、化工、建材、鹽業地質勘查單位,比照上述有關政策執行。

( 十六) 擴大地質領域對外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全面提高礦產資源勘查開采效率和水平。進一步創造穩定、公平、透明的法制和政策環境,保障外商投資礦產資源勘查開采的合法權益。完善相關政策,加大鼓勵外商投資礦產資源勘查開采的力度,積極引進國外資本、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鼓勵國內有條件的企業到境外開展重要礦產資源勘查開采。廣泛開展地球科學和地質勘查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四、增強地質科技創新能力

( 十七) 推進地質科技進步。完善地質科技創新體系,編制全國地質科學和技術發展中長期規劃,建立健全鼓勵創新的機制,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積極開展重大地質問題科技攻關,突出重點礦種和重點成礦區帶地質問題研究,大力推進成礦理論、找礦方法和勘查開發關鍵技術的自主創新。積極開展非常規油氣資源、低品位資源、難利用資源以及尾礦資源的開發利用技術研究。加快推進地質工作信息化,繼續實施數字國土工程,在礦產資源勘查中廣泛應用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和遙感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加快對地觀測、深部探測和分析測試等高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實施地殼探測工程,提高地球認知、資源勘查和災害預警水平。提升地質裝備水平,提高現有地質裝備利用的效率,增強礦產資源勘查核心技術和關鍵裝備的自主研究開發能力。加強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野外長期觀測站網等科技平臺建設。充分發揮地質類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在地質科技領域的作用。建立多渠道的地質科技投入體系。國家逐步增加地質科技投入,并在相關地質專項中合理安排重大科技問題研究和新技術推廣的經費。

( 十八) 積極發展地質教育。大力發展地質高等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加強地質類學科建設,調整優化地質專業設置和教學內容。有關院校要增設地學綜合類課程。積極推進地質類高等院校與行業企業的合作和共建。加大對地質類教育的財政投入,加強地質類院校辦學條件建設。根據地質工作的實際需要,保持合理的地質類學生招生規模。國家獎學金和資助貧困學生政策進一步向地質類學生傾斜,鼓勵學生報考地質類專業。提倡高等院校地質類教師到地質勘查單位掛職,加強地質類院校野外實習教學,鼓勵學生畢業后到地質一線就業。在中小學教學中增加地球科學方面的內容。加大宣傳力度,普及地球科學、資源環境、地質災害等方面的知識。

( 十九) 加快地質人才開發。建立健全鼓勵創新的地質人才開發機制和管理體制。造就一大批品德優良、基礎厚實、知識廣博、專業精深的地學新人。以重大地質勘查和科技攻關項目為依托,大力培養創新型人才、復合型人才和科技領軍人才; 項目負責人中要有一定比例的中青年技術骨干。改善野外地質工作條件,對野外地質工作人員繼續實行工資傾斜政策,完善津貼補貼政策。逐步建立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按貢獻參與勘查開采項目收益分配的新機制,為穩定地質人才隊伍創造良好環境。

五、提高地質工作管理水平

( 二十) 加強對地質工作的領導。各地區要進一步提高加強地質工作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將地質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強化對地方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實行屬地化管理的地質勘查隊伍的管理,落實和完善相關政策,指導各類地質隊伍的改革和發展。國務院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各自職責,研究制定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加強協作配合,共同做好地質工作。要建立健全地質勘查法規體系,嚴格依法行政,依法維護地質工作秩序,為地質調查和礦產資源勘查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

( 二十一) 科學編制和實施地質勘查規劃。通過規劃明確地質勘查的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統籌全國地質工作布局,引導地質勘查資源合理配置。國務院和省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充分利用現有工作基礎,科學編制地質勘查規劃,分別納入國家和省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與相關專項規劃搞好銜接,并通過年度計劃、勘查項目、專項措施等予以落實。省級地質勘查規劃要符合全國地質勘查規劃的要求,報國土資源部批準后實施。

( 二十二) 做好地質勘查行業管理工作。國務院和省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認真履行地質勘查行業管理職能。組織制定地質勘查政策措施,引導各類地質勘查企業健康發展,指導國有地質勘查單位改革和發展。完善地質勘查技術規范、行業標準,建立健全地質勘查單位資質管理制度,依法規范行業準入。建立統一的地質勘查行業統計制度,及時提供信息服務。規范和發展行業協會,發揮好行業自律、中介服務等作用。有關部門和單位要積極配合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做好行業管理工作。

( 二十三) 強化礦業權管理。按照分類分級管理的原則,調整礦業權審批權限,增強中央政府對重要礦產資源勘查開采的調控能力。根據國家礦產資源規劃,科學設置探礦權,并明確探礦權人的權利和義務。對發現有商業價值礦產地的探礦權人,依法維護其繼續勘查、探礦權轉讓、采礦權取得等權利。加強對礦產資源勘查活動的監督管理,依法禁止圈而不探或以采代探的行為。整頓規范礦產資源勘查開采秩序,規范礦業權出讓轉讓,依法查處礦產資源勘查開采違法行為。

( 二十四) 發揮地質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各級政府都要積極創造條件,改善環境,充分發揮現有地質隊伍和廣大地質工作者的作用。廣大地質工作者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主動面向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場,積極拓展為現代化建設服務的領域。要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強化業務培訓,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業務素質,增強服務能力。要大力弘揚 “熱愛祖國、追求真理、開拓創新、無私奉獻”的精神,繼承和發揚 “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以艱苦奮斗為榮、以找礦立功為榮”的優良傳統,在新時期地質工作中再創輝煌。

加強地質工作,任務光榮,責任重大。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貫徹本決定,抓緊制定有關配套政策措施,加強監督檢查,協調解決好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重大問題要及時向國務院報告。

國務院

二○○六年一月二十日

建筑企業如何提升區域經營能力?

建筑業是一個依賴于固定資產投資的行業,屬于十分典型的“需求側”依賴型產業。在如今國內基建投資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之下,建筑企業只有通過擴大市場區域、拓展企業價值鏈、鞏固自身核心能力等一系舉措來筑牢企業發展的基石。在此過程中,企業為了追求規模的增加而盲目地采用“大而全”的發展模式,導致頻頻出現“扎堆”“跟風”的現象。

大勞務在研究建筑企業優秀區域化經營實踐之后,可以發現企業在向外擴張的過程中,通常呈現“機會式散點經營-無序競爭的區域經營-有序規劃的區域布局”三段式發展階段,即從最初項目部因為項目存在較大機會性和不穩定性而擔任實施和經營主體,再到散點布局的經營網點逐步連點成線,由線成面,形成一片片區域情況下區域公司出現的交叉經營,再到最后區域公司形成合理高效的區域化經營體系。因此,在擴張市場區域方面,只有通過一步一個腳印,堅持穩中求進的原則,擁有本地市場作為基礎,科學遴選布局區域,構建合理完善的區域組織體系。

— 1 —

制定切實可行的區域布局策略

建筑企業不僅形成了全國化發展的共識,形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