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海外華人手抄報圖片(說普通話寫規范字手抄報資料)

时间:2024-06-01 15:59:06 编辑: 来源:

元宵節與春節的關系

正月十五元宵夜是農歷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傳統的過年,一般是到元宵節止,也就是說,元宵節既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也象征過年活動的結束,因此,我國很多地方至今仍把過元宵叫作“出節”。如果說春節是過年的開始,那么元宵節則是過年的結束。元宵節過后,人們就開始恢復正常的生產和生活了。

在中國歷史上,元宵節熱鬧非凡,歡樂氣氛超過春節。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百姓,不分尊卑,不分等級,不分男女老幼,出門賞月,燃燈放焰,舞龍燈,舞獅子,擊太平鼓,跳秧歌,踩高蹺,猜燈謎,飲酒行令,共吃元宵,普天同慶,其樂融融,元宵節可以說是中國的“狂歡節”。現在元宵節沒有單列出來,被當作春節的一部分,但這兩個節日的文化內涵有所區別,春節更注重家庭內部,元宵節則是社會化的,是全民的。

3元宵節是中國的狂歡節

世界上不少國家有狂歡節,元宵節具有西方狂歡節的基本特征:

一是全民同歡。《隋書·音樂志》記載,隋代元宵慶典甚為隆重,表演者達三萬余眾,奏樂者達一萬八千多人,游玩觀燈的百姓不計其數。唐代元宵節更是盛況空前,中唐以后,元宵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

二是沒有等級、尊卑之別。元宵節一切平常的規范均不存在,君民同樂,君臣同歡,臣民同慶,萬眾狂歡。

三是沒有女性禁忌。傳統社會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男女交誼的機會。北宋歐陽修有詩云:“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書;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四是寬容反常行為。如“偷盜”是恥辱和違法的行為,但廣東省文昌縣有元宵夜“偷青”的習俗,夜里到別人地里摘取青菜,偷中的以挨罵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則以不挨罵為吉兆。

4元宵節為什么點花燈

張燈觀燈是元宵節的一大盛事。梁簡文帝蕭綱(503-551年)曾寫過一篇《列燈賦》:“南油俱滿,西漆爭燃。蘇征安息,蠟出龍川。斜暉交映,倒影澄鮮。”描繪了當時宮廷在元宵張燈的盛況。

關于元宵節點燈習俗的起源,說法很多。一種看法認為該習俗起源于對火的崇拜,原始人發現火有驅散蟲蛇猛獸的神奇力量,于是有了在滿月之時燃燒篝火的祭儀,相沿成習就成了元宵的點燈習俗。今天,我國西南一些地區還有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谷場跳舞的習俗。也有觀點認為,元宵燃燈習俗源于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5元宵節為何吃元宵

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始于宋朝。意在祝福全家團圓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樂幸福。傳統節日的各種祭品和食物,均有特定的象征意義,從不少祭品和食品可以看到古代中國人祈求均衡和諧的理念。元宵與春節的餃子、端午的粽子、冬至的餛飩等食物有異曲同工之處,均為內肉外皮,象征陽內陰外、陰陽和合包裹之象,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

6元宵習俗的多樣化

首先,過節時間多樣化。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元宵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燈,整整十天。現在各地過節的時間也并不是固定在正月十五,像廣東客家地區一般是從初十開始過元宵節,直至正月十八,各姓氏、各村日期均不相同。

其次,節日娛樂習俗的多樣化。大多數地區過節都吃元宵,但一些地方不同,如河北靜海縣上元節以大饅頭為節食,廣東客家人則多以釀豆腐為主要的節食。有的地方舞龍燈、舞獅子,有的地方扭花鼓燈、踩高蹺,有的地方抬閣、劃旱船和獨竿橋等。

再次,信仰習俗的多樣性。元宵節關于祈求添丁生子的信仰十分明顯。因為“燈”與“丁”諧音,許多地區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祈求平安的習俗更為普遍。由于燈火具有驅魔降福、祈許光明的象征意義,所以燃燈又具有避邪平安的意義。一些地區元宵節期間放天燈(孔買粉絲),稱之為“祈福燈”或“平安燈”,上面寫滿各種祈愿,希望天燈能上達天庭,帶給人無限的希望和光明。

7今天如何傳承元宵文化

英國人類學家特納認為,正常的“社會結構”是一種有階層、地位、貧富差別的體制,“反結構”是沒有等級之分、貧富之別、男女之別的時空,具有消除不滿和發泄情緒的功能,很多重要節慶儀式都屬于這種“反結構”。中國古代元宵節是全民的狂歡節,它對促進社會和諧、化解各種矛盾具有一定的功能。在節日期間,人人盡興而樂,可以緩解平時身體上的疲勞和精神上的壓力,節日期間一些反常行為,有利于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和緊張,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節日期間,不分地位高低,不分富貴貧賤,不分年齡大小,君民同樂,有利于促進不同階層的和諧,保障社會穩定。

除以上功能外,元宵節還有傳承傳統文化、凝聚人心的功能。幾乎所有華人都過元宵節,元宵節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情感內涵,這使人們能夠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存在,感受到中華民族血脈的流動。海外華人身處異國他鄉,每年通過親身參與元宵節的各種活動,在文化心理上確證了自己是一個中國人。因此,元宵節與其他重要傳統節日一樣,有利于增強人們的民族歸屬感、國家認同感。

繼承和弘揚元宵文化,是復興和弘揚中華文明的重要一環。我們需要秉持恢復、保護和創新相結合的原則,發掘元宵節的文化內涵和民俗活動,恢復和擴大其教育、娛樂和凝聚功能;創新元宵節文化的內容和形式,使之適應現代社會,世代相傳,永葆特色。

說普通話寫規范字手抄報資料

說普通話、寫規范字是你的需要、是我的需要、更是時代的要求。

說普通話,迎四方賓客;用規范字,顯華夏文明。

說普通話從漢語拼音起步,寫規范字從點橫撇捺開始。

手抄報漢字的演變

作文一:《手抄報漢字的演變》1700字

2015年6月13日星期

本期1版第1期

主辦

通化師范學院分院14級高專中文

古代的“文”和“字”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你知道在古代“文”和“字”有什么區別嗎?

原來,古代人把獨體的,不可分解的象形字、指事字叫做“文”:合體的,可以分解的形聲字、會意字叫做“字”。《說文解字·敘》說:“倉頡乊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乊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乊字。文者,物象乊本:字者,言孶乳而浸多也。”意思是說,倉頡在開始造文字時,大都是依照事物的形象畫出它們的圖形,所以叫做“文”。后來,形旁聲旁相互結合,出現的形聲字、會意字就叫做“字”。“文”是事物的本相,“字”是由文孳生出來而逐漸增多的。換句話說依類象形,即獨體,也即“文”:形聲相益,即合體,即“字”。

“文字”連用始見秦始皇瑯琊臺刻石:“器械一量,同書文字”。“文字”,在現代漢語中,一義為記錄語言的符號,如漢字、拉丁字母等。一義為語言的書寫形式,如漢文、英文等。另有一義即指文章,多指形式方面,如說“文字清通”,意即文章清新流暢。

漢字演變的基本過程

漢字源進流長。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乊一,又是至今碩果僅存的一種方塊文字。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會晚期,漢民族先民就在各種器物上刻畫符號用來記事,以后漸漸演變成為漢字。漢字起源于圖畫,是可讀出來的圖畫,稱為“文字圖畫”或“圖畫文字”。后來圖畫越來越符號化,逐漸脫離圖畫,形成象形的漢字。

漢字在長期演變的過程中,經歷了從甲骨文到金文、篆書、隸書和楷書的發展過程,逐漸形成現代漢字。隸書的出現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嶺。

漢字的演變總趨勢是由繁到簡,漢字字形字體逐步觃范化、穩定化。漢字形體的演變過程可以分為古文字和今文字兩大階段。在古文字階段,漢字形體演變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書、秦隸。在今文字階段,漢字形體演變的序列是隸書和楷書。隸書盛行于漢代。魏晉時期是隸書向楷書的過渡階段。楷書盛行于隋唐。隸書、楷書是正式字體。今文字階段即隸楷階段,還出現了輔助書體——草書和行書。

小篆使每個字的筆畫數和字形固定下來。隸書構成了新的筆形系統,字形漸由圓變方,筆畫由曲變直。楷書誕生以后,漢字的字形字體就穩定下來了,筆形得到了迚一步的觃范,各個字的筆畫數和筆順也固定下來。隨著楷書的出現和漢字多行書寫整齊的要求,漢字方塊化定型了,漢字字形與筆畫的長短、粗細被約束在方框內,筆畫分布的部位和疏密也受到制約,字形結構講究平衡對稱。一千多年來楷書一直是漢字的標準字體。這是漢字字體演變的主流。輔助性字體草書和行書的發展過程是漢字字體演變的支流。形的漢字。

關于漢字的知識

一歷史

甲骨文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統乊一.其中,古埃及的圣書字、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已經失傳,僅有中國的漢字沿用至今.

傳說中,漢字起源于倉頡造字.黃帝的史官倉頡根據日月形狀、鳥獸足印創造了漢字,造字時天地震驚——“而天雨粟,鬼夜哭”.從歷史角度來看,復雜的漢字系統不可能由一個人發明,倉頡更可能在漢字的搜集、整理、統一上做出了突出貢獻,所以《荀子?解蔽》中記載“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

有觀點認為《周易》中的八卦對漢字形成有較大影響,但支持者甚少.

二原始文字

文字發明前的口頭知識在傳播和積累中有明顯缺點,原始人類使用了結繩、刻契、圖畫的方法輔助記事,后來用特征圖形來簡化、取代圖畫.當圖形符號簡化到一定程度,開形成與語言的特定對應時,原始文字形成.

1994年,湖北楊家灣大溪文化遺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其上170多種符號中,部分特征與甲骨文有較大類似乊處.這一發現將原始漢字的形成過程推定到距今6000年以前.此外,山東大汶口出土的陶器上的象形符號,西安半坡彩陶上的幾何符號等,都可能是原始文字形成中(或形成前)不同階段的表現.

但是,商朝以后的漢字和這些幾何符號是否一脈相承?這個問題還在爭議中.許多學者提出,這些符號不一定是漢字的前身,甚至不能絕對肯定是文字符號.

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

歸園田居其一

·

作文二:《漢字的演變手抄報》400字

漢字的構成

象形法

這是形成漢字的最早方法,因此創造了最原始的文字,例:“日”寫成,“月”寫成,“水”寫成,“牛”寫成等等。這些象形字經過逐漸的演變,到后來都改變了原字的形體,變成了后來方正的字體,有的筆畫減少了,有的筆畫增添了,由不規則變成了有規則的字體。會意法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