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海外市場進入模式的影響因素有哪些(論述企業國際化經營的原因、特點及實現方式。)

时间:2024-05-23 23:41:13 编辑: 来源:

從而可以避開合資進人所必須面對的利益分配問題。 缺點:1投入資金多,因為得不到像合資伙伴那樣的當地合作者的幫助,在利用當地原材料、人力資源和銷售網絡方面不如合資那樣便利,且市場規模的擴大容易受到限制。2.. 可能遇到較大的政治與經濟風險,如貨幣貶值、外匯管制、政府沒收等。

7.契約進入模式包括哪些形式?各有何利弊? 答:第一,許可貿易。 優點:1.許可經營已經被證明是向國外市場滲透的一種有利可圖的手段。2.許可經營這種無須大量投入的進入模式,還有助于許可人繞過進口壁壘或進入完全對進口封閉的的市場。 缺點:1.許可經營所帶來的收入其他模式要少很多。2.被許可人可能對許可人的產品或技術沒有足夠的誠意。3.許可經營可能會培養出一個未來的競爭對手。 第二,國際特許經營。優點:1. 企業可以用最少的投資將盈利業務模式向海外擴張。2.被許可人的積極性很高。3.被特許人十分了解當地的民俗風情。 缺點:特許經營只是收入的一少部分。2.尋找合適的特許經營人十分困難。3.特許經營人很難控制被特許經營人。

8.試舉實例說明企業如何利用大營銷競爭戰略打開封閉的國際市場?

9.一個完整的國際市場營銷調研方案應包括哪些內容? 答:1.明確調研問題。2.進行調研設計。3.選擇調研方法。4.選擇抽樣方式。5.搜集數據。6.分析數據。7.結果報告。

10.舉一企業案例說明如何進行國際市場產品定位。

11.如何對國外分銷渠道進行控制?

答:第一,首先要了解渠道的長度、寬度、密度,渠道的協作以及渠道物流。第二,企業在打造自己的國際分銷渠道時,在合同關系、盈利潛力、信用風險、控制權、市場信息等等方面有不同的打算,應根據不同的目標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渠道。第三,國際市場營銷渠道開發的影響因素。(1)成本在分銷渠道戰略選擇中有重要作用。(2)控制(3)投入度(4)市場變化(5)文化(6)產品與服務特性

12.舉例說明廣告標準化策略與地方化策略的優缺點。

答:標準化策略 優點:決策簡單易行;降低企業廣告促銷活動成本;與企業總體目標保持一致,把統一的整體形象傳遞給目標市場;強化目標市場消費者對企業、場頻或品牌的形象。 缺點:不同國家或地區存在著不同的政治、文化、經濟、法律、消費者認知程度等市場環境,此時標準化策略玩兒法滿足這種不同的多元化市場。

13.綠色營銷與可持續發展戰略有何關系?

14.企業在選擇國外中間商時應遵循哪些步驟,考慮哪些基本條件?

15.試舉例說明產品標準化和差異化策略的適用條件。

答:

16. 如何選擇目標國際市場?

答:(1)對所有國家的市場進行初步篩選。這是為了盡量減少失誤,初步的篩選過程包括:a.選擇指標,搜集數據。b.確定國家指標的重要性。C.評價每個國家在每個指標上的得分數。D.為每個國家計算總分。(2)評估行業的市場潛力。

17. 如何正確對待反傾銷?

答:(1)設法使出口產品西歐那個表面上看與在國內市場銷售的產品有差別,即對實質上的同一產品,通過宣傳促銷使之差異化,在國內市場上也就沒有相應產品作價格比較的基礎,從而使傾銷行為被掩蓋。這種對策不可取。(2)采取多種國際營銷方式,變單純的出口為在東道國生產,其可以降低成本及價格銷售。這是一種積極地對策。反傾銷的最終補救措施是對傾銷產品征收反傾銷稅。征收反傾銷稅的數額可以等于傾銷幅度,也可以低于傾銷幅度。

18. 人員推銷的任務?

論述企業國際化經營的原因、特點及實現方式。

通常來講,企業國際化有以下三層含義:⑴指企業由國內經營向國際經營發展的漸進過程。此強調的一是過程,一是企業自身及其經營活動的跨越國界。⑵指企業有意識地追逐國際市場的行為體現。此處強調的是企業主動對國際的追求。⑶泛指企業的跨國經營活動。英國斯特拉思克萊德大(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國際商務學教授斯蒂芬? 楊(StephenYoung)等在《國際市場進入與發展》(International Market Entry and Development)一書中指出,國際化是“企業進行跨國經營的所有方式”。它不僅僅指企業經營行為的國際化(即企業的投資、融資、生產、銷售等方面的國際化),還包括企業制度的國際化(即企業機制應適應國際貿易和投資的需要),和對企業國際化經營行為進行宏觀管理的體制和職能的國際化。 一?企業國際化的形勢 (一)國際化的大背景 西方跨國公司開展國際化經營的時間較長、積累了豐富的國際化經驗,其經營特點可以為我國企業所借鑒。首先,讓我們先看看西方跨國公司開展國際化經營有哪些特點? 1、開展國際化經營的模式不拘一格所有權是跨國公司國際化經營的重要內容。七十年代以來,西方跨國公司出于緩和東道國的民族情緒,減少政治、經濟風險,擴大資金來源以及加強企業集團化的趨勢的要求,在國際市場開拓方面逐步改變了一味強調獨資的做法,采取了靈活多樣的模式。 2?分散經營與協調管理的決策體制 目前,西方跨國公司按集中與分權程度不同可分為三種不同的體制。第一種是“本國中心”體制,即以母公司為中心,權力高度集中于母公司。第二種是“多元中心”體制,即以分部或國外子公司為中心,決策權相當分散。第三種是介于上述二者之間的體制,即將管理權力的集中與分散結合起來,使母公司與子公司在決策權限的分配上得到妥協和折衷處理,這稱作“全球中心”體制。 3?由專業化經營向綜合化經營方向發展的趨勢 在七十年代以前,西方跨國公司以實行國際專業化經營為主,即根據世界先進的科技水平和專業分工來安排國外的投資。七十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西方跨國公司出現了從單一種類的經營向綜合化經營的方向發展。(二)中國企業國際化經營的現狀與問題經濟全球化給市場競爭帶來了明顯的變化,那就是國內市場競爭國際化和國際競爭國內化。中國企業進入國際市場,并不只是與當地公司爭奪市場,還要與其他國際公司搶占份額。產業、市場、顧客的全球化使企業面臨的不是要不要全球化經營的問題,而是如何進行全球化經營的問題。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的海外投資已初具規模,中國對外投資的領域主要是資源開發、生產加工、交通運輸、工程承包、旅游餐飲等。然而,在實踐上,與國際大型跨國公司相比,我國企業的跨國經營也存在不少問題。

1、我國對外投資的規模與我國整體的經濟實力是不相稱的

據商務部統計,2003年,經中國商務部批準和備案設立的境外非金融類中資企業510家,而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1081家。可見,與中國引進外商直接投資相比,中國企業跨國經營的力度不夠。以中國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來看,中國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金額僅占世界對外投資金額的0.15?。與中國經濟大國的身份很不相稱[4]。由此可見,中國資本流入與資本流出的嚴重失衡,這種強烈的反差即使在發展中國家也十分罕見。

2、 海外投資的資源導向性明顯,技術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在1990?2000年度,中國30家最大的跨國經營企業中,有23家屬于資源開發型企業。但這些產業跨國經營的技術含量不高。3、中國企業的跨國經營尚處不夠成熟的低級階段,比較優勢尚不突出,且投資方式比較單一

近幾年來,中國企業的跨國經營區域分布已擴大到五大洲。但從總體上來看,投資的區域仍舊相對集中。從投資總量上看,中國企業對外投資主要集中在北美(僅指美、加、墨三國)、大洋洲、亞洲(東南亞、西亞)等地區,有明顯的地區集中性。從對外投資國別上看,投資主要集中在一些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過的少數石油,礦產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且投資方式比較單一,主要采取投資新建方式 。這種方式盡管有其優點,但其耗時長,難以快捷地進入市場。

4、在經營管理上實行的是異地化經營 ,難以科學決策

由于受我國政府的國內資金配套和外匯等計劃管理的限制,跨國經營企業不能完全依據國外市場情況進行決策。

由此看來,我國企業跨國經營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為改變這種狀況,我國政府近年出臺了相關政策,鼓勵能夠發揮我國比較優勢的對外直接投資,即鼓勵中國企業的跨國經營。二、企業國際化經營的影響因素 影響企業國際化經營的應訴很多,其中主要的有經濟環境、政治和法律環境、文化環境、市場規模、航運成本、國內因素等。1、經濟環境 經濟環境包括很多方面,如經濟規模(用國民生產總值來衡量)、絕對經濟水平(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及各經濟部門的相對重要性(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此外,經濟環境還包括一些與國家的經濟活力有關的投資率、物價狀況、市場體系的完善程度、市場的運作。及個人所得的增長率、就業率的變化等,影響著市場進入模式的選擇。2、政治和法律環境 如果在目標市場的政治不穩定,將增加企業的投資風險。目標市場的法律制度,如進口法規等,也直接影響進入模式的選擇。3、文化環境文化的范圍很大,一個國家的文化往往與另外一個國家的文化有很大的差別,同時人們對文化評判的標準不同,所以就對企業進入也有一定的影響。 如果個人所處環境中的道德觀念與本民族的道德觀念相差甚遠,那么他的內心將會產生沖突,在這種情況下,公司的管理者可能會對在異國他鄉開展業務的能力失去信心。另一方面,文化的相似性可以增強經理們的信心,他們從而會鼓勵進行投資,從而影響選擇目標國家的時間順序。4、市場規模 目標國家現時和預期的市場容量是影響進入模式的一個重要因素。較小的市場適于盈虧平衡、銷售額較低的進入模式,反過來,銷售潛力大的市場適于盈虧平衡、銷售額較高的進入模式。目標市場的另一個要素是競爭結構。市場可分為自由競爭市場(由眾多不具備統治地位的競爭者組成)、寡頭市場(由少數占統治地位的競爭者組成)、壟斷市場(獨家公司)。自由競爭市場一般比寡頭和壟斷市場更適合出口進入模式。寡頭市場或壟斷市場則常常要求采用投資進入模式,在目標國生產。在競爭十分激烈、出口進人模式與投資進入模式均不宜采用的市場,企業可以采用許可合同或其他契約進入模式。5、航運因素 地理距離也是一個環境因素。如果距離遙遠,貨物運費方面的因素會使得某些出口產品無法與目標國家的當地產品競爭。由此可見,運費高會阻止出口進入模式,鼓勵不涉及運費的進入模式。如果貿易的運輸成本太高,出口企業有可能在目標國家設立裝配工廠,并以此展開競爭,這也是向投資進入模式的一定程度的轉化。6、國內因素 國內影響企業海外進入模式選擇的因素很多,其中又以國內市場容量與競爭態勢、生產要素與成本狀況以及政府外向經濟政策導向尤為突出。 一般來講,如果國內市場容量大,則企業在國內市場上有很大的發展余地。這時,多數企業往往更傾向于先在國內求發展,待到其感覺規模受制于或將受制于國內市場時,再求海外擴張。反之相反。 政府的外向經濟政策對企業進入模式的選擇依具體情況而定一般而言,政府出口鼓勵政策會刺激出口或契約進入模式,相應抑制投資模式。相反,海外投資鼓勵政策則會刺激企業的海外投資活動。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