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海南自由貿易港港口物流發展策略(有關香港的資料)

时间:2024-06-02 03:47:57 编辑: 来源:

p>

在統一市場內,如在中國國內,有統一的法律制度和市場機制,生產要素可以自由流動,有完善的物流條件,本土作業讓電子商務高效的優點可以充分發揮。也就是說,未來成熟的大電商平臺只能存在于統一大市場內!特別是經濟實力活躍,人口地域廣闊的國家。如美國,中國,俄羅斯都會產生。印度,日本也有很大可能,相比之下,其他國家產生大平臺機會就大大降低 了。

在線零售B2C有境內和跨境之分。我發現B2C嚴重受到地域的影響。能否本土化是能否順利開展B2C關鍵。一國境內生產要素自由流動,B2C當然沒有問題。在歐盟,美加墨北美自由貿易區內也還可以開展跨境B2C。如果國與國之間沒有實現統一大市場,沒有統一海關監管等條件,B2C就不能完全實現。更準確的說只能算是小額B2B.。

其實目前我們處于過渡狀態。跨境B2C還不能完全實現。主要問題在于立足中國,全球銷售模式不能和國外公司同等條件競爭。外貿B2C必須走出國門,提供本土化服務,才能做大做強。事實上國內各大外貿B2C,包括蘭亭,也很大程度上把google關鍵詞瞄準Wholesale。

數據和事實在說話

從中國海關這兩年來的新規來看,對小額外貿持非常謹慎的態度。短期內不僅沒有放開,而是趨向收緊的態勢。出口上,海關第33號令取消了樣品和廣告品特權;驗貨后再接,加強快遞監管力度。進口上,第43號公告,個人郵寄入境物品進口稅額起征點從500元降到50元。3月28日對用于海外代購的轉運公司進行打擊。

如此同時,雖然外貿形勢日益嚴峻,但今年外貿電商(主要指B2C第三方平臺賣家)呈現強勁增長態勢。大陸地區Ebay大賣家和Paypal大商家年銷售額分別增長了93%和48%,有84%大賣家計劃在未來一年內招募更多員工。2012年易寶實現營收14.16億港元,凈利潤1.31億港元。幾乎全行業盈利。

由此看來,外貿B2C是兩種路線的斗爭和對比,即跨境平臺和第三方平臺大賣家。從實際情況來看,前一種模式一般盤子比較大,以平臺為主,目前能盈利者屈指可數;后一種模式相比之下,更具靈活性,容易生存。雖然目前經濟蕭條下行,但是ebay大賣家依然增長強勁也說明了這一點。

2012年跨境電商銷售總額2萬億人民幣,包括B2B和B2C。中國跨境在線零售出口超百億規模,大約占中國外貿出口1.5%左右。而中國跨境在線零售進口2013年達351.9億美元,是出口電商三倍還要多:擁有18000萬消費者。到2018年消費者將增加到3590萬,在線采購1600億美元。其中目標市場美國84%,其次是香港58%,日本52%,英國43%,澳大利亞39%。

這些年來,和國內電商一樣,跨境在線零售也是飛速發展。但是要注意到,無論從發展規模還是發展速度,依然是內貿電商遙遙領先。淘寶早就超過了亞馬遜和Ebay銷售額總和!而外貿在線零售至今依然是百億美元規模。淘寶成立于2003年,京東成立于2004年,而敦煌成立于2004年,可見,內貿B2C和外貿B2C基本上處于同一起跑線上,并且2005年和2008年外貿B2C經歷了兩次大爆發,遠早于國內B2C。但是敦煌到現在還沒有爆發。這難道不說明什么問題嗎?

未來外貿電商格局設想---交叉共生模式

既然獨立的外貿大電商效果不行,那么未來外貿電商如何布局呢?我推論應該是各國國內成熟的大電商平臺走上國際化道路之后,互相配合,優勢互補,資源整合,交叉共生。說白一點,就是中國人做Ebay,亞馬遜(因為它們平臺國際化時間更早!);未來的美國人做淘寶天貓模式!

外貿零售依然保持高速增長,我相信大家都毫不懷疑。但是真正推進的動力來自于加入外國第三方平臺的賣家,他們才是外貿零售最大的推動力,而所謂跨境大電商居于補充地位。

早期的跨境電商作為一種跨境銷售平臺,的確有存在的價值和理由。但是我更相信,在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推動下,未來外貿將會發生重大演變。新舊外貿方式相互沖擊碰撞,最終將達到新的均衡,形成新的格局。

傳統外貿是由各個外貿公司獨自完成外貿全流。從詢盤,報價,訂單,生產,運輸,租船訂艙,報關商檢,收結匯,核銷等等。過程復雜,牽涉面廣,表現為以高素質人才(白領)的勞動密集型為主要特征的。現代外貿經過信息革命的網絡化,信息化,把傳統外貿公司繁瑣的外貿流程簡化,信息化,自動化,最終實現智能化;其次,現代物流的發展和建設,引進先進的信息技術,通訊技術,互聯網技術和運營理念,通過大倉儲,大物流,大電子商務模式,。通過集中和集成,將改變傳統外貿分散獨立操作模式,節約社會資源,提高外貿操作高效,降低成本,并實現規劃化管理。

由此可見,在現代物流的支撐下,現代外貿將呈現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和集成化的大外貿格局。而跨境電商平臺在這場演變當中將充當重要的角色,發揮更大的作用和價值!誰先占領這個制高點,其跨境電商平臺的價值才真正的體現出來!

我的一些推論:未來內貿大電商將主導跨境電商業務

綜上所述,我認為,未來3到5年內應該是中國電商走向世界的大發展時期。阿里巴巴,京東在國內站穩腳跟后,必然開始國際化進程。和亞馬遜,ebay爭奪國際市場。或許蘇寧易購會搶在京東的前面。無論如何,做好國內再服務于國外,而不是相反。這是唯一的現實選擇。由此可見,未來內貿電商將主導跨境電商業務,而不是如今的大外貿電商平臺。

和亞馬遜,阿里巴巴巨頭相比,蘭亭,敦煌,大龍,DX等優秀跨境電商還是顯得比較羸弱。如果沒有正確的戰略定位和抓住歷史發展機遇,發展可能受到嚴重阻礙。被收購可能是其中一條出路。一些優秀的垂直電商會被大電商收購,就像當年亞馬遜收購zappos,diaper一樣。當然,內貿電商和外貿電商也會發生大規模的兼并重組。前不久百年褲業收購環球易購就是典型的例子。傳統零售企業或者生產性企業通過收購,可以快速布局電商,加速電商發展進程,補充和豐富產品線,強化市場占有率和領導力。國內的淘品牌,垂直品牌,包括跨境電商龍頭企業都有被收購的可能。

北海的發展前景如何

創業前景由此可見前景廣闊,10年內會有巨大變化的

有關香港的資料

香港----國際商務中樞

地理位置優越(中國的南大門)

香港地處中國東南端,同時也位于迅速發展的東亞地區的中心地帶,位置優越。香港總面積約1,100平方公里,由香港島、一海之隔的九龍半島及新界組成,其中郊區多集中在新界。香港的235個離島也歸入新界范圍,最廣人為知的是大嶼山。大嶼山既是香港新機場的所在地,也是香港迪士尼樂園的選址。在中心駕車或乘搭鐵路,迅即便可直達,十分便捷。本港公司在亞洲區以至世界各地都建立了廣泛的業務聯系,而香港的企業家亦憑以業務觸覺敏銳兼具備「生意頭腦」而馳名海外。香港擁有一個深水港,人口達680萬,秉承中國人刻苦耐勞的精神,與中國有不可分割的深厚關系。香港人處事靈活、教育程度高,而且富創業精神,正是香港能爆發驚人生產力和創造力的原因。香港地理位置特殊,每當北美地區夜幕低垂,而歐洲各國晨曦初現時,香港則已日光照耀。換言之,只要跨國公司在北美與香港、或歐洲與香港同時設有辦事處,實際上便可利用兩地時差,全日廿四小時運作,處理不同項目。對于從事信息科技及金融服務行業的公司而言,無疑十分便利。

全球服務中心

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GDP)中逾80%來自服務業。服務業的經營范圍包羅萬象,由遍及世界各地的海空運輸以至承包生產、軟件設計,無一不達國際先進水平。鑒于競爭激烈,本港不少服務項目的收費都是全球最低廉的。近年國際長途電話市場開放,本港長途電話收費亦隨之顯著下降,現時由香港致電美國的收費,比起美國州與州之間的電話費還要廉宜。

跨國公司的地區總部

在一九九九年,共有880家公司以香港作為亞洲區總部。美國公司設于本港的地區總部數目最多(205),其次是日本(114)和英國(82)。此外,約有 1,650個國家都選擇香港為其地區辦事處。這些地區總部主要從事的業務包括批發/零售、出入口貿易、其它商業服務(例如會計、廣告、法律等行業)、金融財經、制造、運輸及相關服務。

政府行政架構精簡

香港擁有一個架構精簡而效率高超的政府。公司及個人課稅率低,而且易于計算。香港政府亦以效率出眾、透明度高兼處事公正而知名,既樂于支持工商業的發展,卻又極少干預市場運作。在過去連續六年,香港都獲美國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列入「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系」。

香港的投資

香港信息開放,法治制度完備,政府開明廉潔,都是吸引企業選擇來港經營的主要因素。根據工業署的《海外公司駐香港地區代表調查1999》顯示,本港的外商企業達2,400家,其中840家為區域總部,另1,650家則為區域辦事處。受訪者表示,政府廉潔、信息開放、政治穩定、銀行及財務設施優良、地理位置及稅務制度等,都是他們作出投資決定時首要考慮的因素。絕大多數的受訪者都認 為香港信息發達,加上一流的銀行及財務設施、低稅率、簡單的稅制、完善的基礎建設,以及廉潔的政府,令香港獲得很高的評價。

香港是進出中國內地經商及投資的大門,同時也為內地經濟現代化提供所需的人才及資金。目前約有半數出口貨品仍然經香港轉運內地,而香港在內地的投資額亦占當地外商直接投資總額約五成。 每天約有800班渡船、100班航機、35班列車及 27,000部車輛穿梭中港兩地。 香港約有50,000家公司于華南地區自置生產設施,聘用員工約達500萬名。目前本港約有10萬人在內地工作,主要負責管理及培訓職務。

另一方面,中國內地也是香港經濟的主要投資者,國內約有2,000家企業在香港注冊,資產總值接近2,000億美元,是香港第三大外商直接投資者。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香港憑著本身的技術及與內地機構的聯系,定能加強在世界貿易市場的地位,香港經濟多個行業亦會有良好的前景。隨著金融業的開放,有興趣投資東亞地區的投資散戶及機構投資者將會陸續增加投資,中小型外資企業亦有可望進一步增加直接投資,鑒于香港一直扮演中介的經紀角色,這項發展將令香港受惠。

香港的電訊業亦可從中受惠,原因是企業及日見普及的互聯網服務將于未來數年對電訊造成需求,而國內亦訂立新例,準許外資電訊供貨商擁有50%股權的企業在國內經營。部分人士更預期,香港將會帶頭發展新互聯網軟件,研制特定軟件及互聯網素材,迎合國內用戶及世界各地華人社會的需求。對于這個行業而言,小型公司股票市場在香港及區內其它地區崛起,加上外國投資者及風險資金企業參與發展的途徑越來越多,定必有助業務發展 。

香港與外界的聯系

中港兩地的聯系許多專門論述在中國內地經商的著作都鼓勵企業預先打通關系,才好應付內地復雜的營商環境。國內有不少舉足輕重的人物可對公司的業務造成影響,因此,人際關系及聲望往往是企業在國內洽談商務時最重要的資產。

人際關系正是香港企業家的過人之處。香港代理商在內地交際廣闊,認識當地廠房、供貨商及散戶買家,可以輕易物色到分銷商,進行市場調查,并且熟悉不同地方掌管土地的機關,同時亦深諳與各省市政府打交道的竅門。與主要人物及機構建立關系,可令企業事半功倍。建立這些關系代價不菲,但香港代理商、顧問及企業家通常已掌握了一定關系。外商如有意到內地經商,不論是在內地銷售產品或者在當地從事生產,都可與香港企業合作或委托香港代理商經辦,以節省起步時間,使業務發展更為順利。香港總商會、本港各行業組織及管理顧問公司都可為您提供資料,物色具備國內營商經驗的合作伙伴。

香港的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