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海外回流文物展簽(我國現代古董鑒定大師都有誰)

时间:2024-05-20 02:09:07 编辑: 来源:

索文物的時候,須對追索的文物定性,看它們是屬于哪一類的,然后根據具體情況搜集足夠的證據資料,尋求法律依據,并與政府的外交手段相配合,以證明流失文物為非法出口,理應歸還。但由于時代久遠,很多文物什么時候流出去的,出境時的情況是怎樣,確切的證據資料很難搜集,這也成為法律技術上的瓶頸。

鑒于國際公約畢竟不像國內法那樣,有警察、司法機構等國家暴力機器為后盾,能夠推動國際公約得到踐行的仍是國家道義。如果從法律上考察,文物索還需服從法律的技術性規則,因而在現有國際法框架下,圓明園海外流失文物索還問題要付諸法律解決,依然具有相當大的局限性。

2002年12月9日,巴黎盧浮宮、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等19家歐美博物館、研究所又發表《關于環球博物館的價值的聲明》,表示拒絕將文物藝術品歸還原屬國,并故意模糊了一個重要事實:它們收藏的大量文物藝術品是在帝國主義侵略戰爭中依靠掠奪等非法手段獲取的。國際公約對此無異于形同虛設。

按照大英博物館方面拒絕歸還文物的說法:將一個國家產生的東西歸還給原地的承諾,將把大英博物館和世界上其他著名博物館掏空。早在1753年大英博物館建館之初,就確立了為世人收藏整個世界的原則。他們對收藏來自不同國家的稀世珍品的解釋是:將不同國家的藏品放在一處,是為了顯示各國人民的聯系。

對此,中國文物管理和法律專家李曉東認為:困難在于過去被侵略者掠奪走的東西,他不會承認是掠奪而來的,他要歸還就不得不首先承認這是掠奪所得。這點很難做到。西方國家很多博物館藏有大量的中國文物,如果這個頭開了,那么只需給他打一個電話,說他們博物館的東西就都要被拿回去了,對方顯然不會愿意。

國際上,流失文物回歸原屬國的問題,同樣困擾著埃及、希臘、意大利、秘魯等國。比較而言,埃及在追討、索還流失文物方面,頗見成效,其中的經驗,可為借鑒。

埃及十年追回3.1萬余件被盜文物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埃及擁有無數珍貴文物。但從18世紀開始,英國、法國、德國等列強大量竊掠埃及的珍貴文物,加之走私活動猖獗,埃及文物逐漸散落于世界各地,僅法國盧浮宮就有4.5萬件,其中不乏價值連城的極品。鑒于此,追索流失在外的古文物,成為埃及政府的一項重要任務。

埃及政府曾為追索一段獅身人面像的胡須,前后歷時百余年。1817年,一個殖民主義者掠奪下埃及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的部分胡須送給英國表示忠誠。這段長75厘米、直徑約40厘米、重量超過百斤的胡子,此后長期存放在英國的大英博物館里。

埃及一直向英國提出歸還這一文物,但英國執意拒絕,擔心這個先例一旦打開,以后的事就難辦了。1982年,埃及文化部長訪問英國時,再次正式提出追索要求,迫使英國于1983年將其歸還。埃及花費了166年的等待和努力,終于追索成功。

從上世紀80年代起,埃及成立了追索流失文物的專門機構,在全國各海關口岸設立反文物走私檢查機構,并與國外一些大博物館建立了穩定的聯系,隨時向他們通報埃及國內文物被盜事件和新發現的埃及文物流失的線索,舉行會談協商,尋求協作破案或結案。

此外,埃及文物歸還管理局對世界上約40家主要經營文物的網站進行追蹤,一旦發現有埃及文物參與拍賣、展覽等,會立即聯系擁有該文物的機構或個人,要求其出示擁有該文物的合法文件。如果對方非法持有埃及流失文物,埃及將通過外交手段施壓、追索。如果所在國拒絕合作,埃及將考慮終止與其在文物發掘、展出等方面的交流活動。

2006年,一個法國人在網上拍賣埃及著名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木乃伊的頭發。原來,30年前,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因受到真菌侵害而損壞,被送到法國修補。主持修補的人正是此拍賣者的父親。他在修補完后,順手把拉美西斯二世木乃伊的頭發私自留了下來。在得知頭發下落后,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下設的文物追討部門就一直與法國有關方面接洽,并通過埃及外交部與法國外交部進行交涉。起初法國方面不愿意歸還頭發,險些引起兩國間的外交風波。2007年4月,這綹頭發最終重新回到了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身上。

近年來,埃及在追討文物方面之所以一次次成功,離不開一位靈魂人物——扎希·哈瓦斯。他就任最高文物委員會主席近10年來,埃及已成功追回3.1萬余件被盜文物,這著實是一個令人驚訝的數字。

在追討文物過程中,哈瓦斯向來以強硬著稱,他似乎永遠都在為埃及的文化主權而戰,為此不惜與世界上最有聲望的博物館之一盧浮宮大動干戈。

2009年10月,埃及方面宣布,中止與法國盧浮宮博物館的一切合作關系,直到該博物館歸還4件流失的古埃及文物。哈瓦斯在一份聲明中說,這4件被盜文物原本位于埃及南方盧克索著名的帝王谷內,是古埃及法老陵墓中用作裝飾的壁畫。1980年,這4幅壁畫被運出埃及。隨后,盧浮宮在明知其為被盜文物的情況下仍然購買了這些壁畫,并且拒絕埃及提出的歸還要求。

根據哈瓦斯的聲明,由盧浮宮資助的開羅南部吉薩地區考古發掘工作將不再被允許,同時埃及也將退出盧浮宮組織的各項會議。哈瓦斯強調說:我在一年前就向盧浮宮去信,要求歸還29年前被盜運出埃及的這些文物。他表示,埃及決定與盧浮宮斷絕合作關系,只是希望促使法國方面歸還埃及流失的文物。

在埃及方面的強大壓力下,10月9日,法國文化和通信部長弗雷德里克·密特朗表示,法國將歸還這幾件文物。為此,一些西方媒體把哈瓦斯稱為埃及考古界的法老,哈瓦斯則怒斥某些不懷好意的人是金字塔白癡。

繼成功索回法國盧浮宮數件法老時期的壁畫后,嘗到甜頭的埃及人在文物戰中愈戰愈勇——他們再次把目光對準了收藏在德國新柏林博物館的納芙蒂蒂半身像,這位古埃及第18王朝法老阿肯那頓的妻子被認為是古代埃及最美麗的王后。大英博物館所藏鎮館之寶——羅塞塔石碑,因是解開埃及象形文字之謎的鑰匙,埃及方面就石碑回歸事宜也一直在斡旋。

被劫文物只能追討,決不能買

通常來說,流失文物回流原屬國,大致有依法追索、國家或民間回購、捐贈交換等方式,其中以追索難度最大。近年來,不時可聽到圓明園國寶回流的消息,大多是在某場拍賣會上花高價購回。如保利數千萬元競拍圓明園12生肖中的牛首、猴首、虎首等。但是,與數以萬計的流失文物相比,這些只是冰山一角。

2002年,國家文物局設立國家重點珍貴文物征集專項經費,每年撥款5000萬元人民幣,用以購買具有代表性、文物藝術價值極高的珍品。一件北宋書法家米芾的《研山銘》手卷,就花去2999萬元人民幣。事實證明,如果只憑借高價回購方式追還圓明園文物,這將是一項不堪重負的工程。

隨著中國私人收藏家興起,中國修訂了《文物保護法》,允許私人收藏藝術品,這一藏寶于民的政策,促使了海外文物回流潮流。與此同時,中國第一家以搶救流失海外文物為主的民間機構——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會也于2002年宣告成立,并啟動了國寶工程,希望能夠協助政府,動員社會力量,通過回贈、回購、討還等方式,多渠道促成流失海外的國寶早日回歸。

促進并推動建立國際文化財產維權組織,乃至聯合埃及、希臘、秘魯、柬埔寨等世界流失文物主要受害國,建立流失文物回歸國家組織,形成追討流失文物的國際力量與國際氛圍,對圓明園流失文物的追討來說,也是可行之舉。

為更好掌握圓明園流失文物情況,2009年10月18日,圓明園管理處聯合清華大學等單位,共同發起了尋找流失海外圓明園文物系列活動,遠赴歐美尋訪圓明園流失海外文物,搜集、整理相關資料。

對于文物追索這一任重道遠的工程,中國圓明園學會的顧問、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謝辰生表示:對于那些明火執仗搶的文物,只能在國際公約的框架底下通過法律、通過正常的渠道去追索,絕對不能買,如果要買了的話,反而變非法為合法。流失的文物也不是一定非得全拿回來,比如有些藝術價值一般的文物,就沒有必要勞民傷財追討,追索的重點在于那些珍貴的文物,或者是被掠奪的文物。因外國博物館不可能把所有掠奪文物歸還中國,謝辰生認為:在國外博物館借展可以,但所有權的回歸什么時候也不能放棄追索。而近些年來被偷盜、走私流散出去的文物,同樣觸目驚心,一邊在不停地追討,一邊又偷偷地走私,這更需要加強法制懲罰和群眾監督的力度。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面對那些流失在外的文物,痛心傷懷之余,國人也漸漸認識到,多關注當下愈演愈烈的文物走私風潮,似乎更具建設性意義。有些東西,只有失去后才懂得珍貴,時間,文物,莫不如此。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