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湖南勤碩貿易有限公司(商務口半年工作總結5篇)

时间:2024-05-19 16:47:45 编辑: 来源:

來,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預計開發收入可達2000多萬元。

2、穩步推進改革發展。公司按照實際情況逐步推進改革,關閉了一批虧損部門,興建了碩果房地產公司、湖南果協等新單位。在省內興建了17個鮮果基地、30多個省外銷售點,年銷售額達6000多萬元。 湖南商務職業學院2001年由國家級重點中專升格為高職學院,是湖南省供銷合作總社主辦的唯一一所以商貿、財經為主要特色的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職業院校。學院占地面積638余畝,建筑面積20多萬平方米。全日制在校學生近7000人,教職員工460余人,開辦了以財經貿易類和電子信息技術類為主的20余個專業,學院具有較強的職業教育能力,是湖南省職教學會商貿類專業教研聯組主持單位。

學院在長達50多年的辦學過程中,一直立足“三農”、為農產品生產與流通培養專業人才,服務于城鄉商業流通服務領域和湖南地方經濟。

學院經省政府批準升格為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后,自籌資金1.2億元收購了湖南政法專修學院,并新征土地300畝,完成了校區的整體搬遷和依托城市公共資源舉辦高等教育的宿愿,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學院依托行業夯實辦學基礎,特別重視內涵建設。專業設置和課程安排緊緊圍繞商業流通領域做文章,按商業流通領域的要求加強了對諸如市場營銷、國際貿易、財務會計、電子商務等傳統專業的建設,其它專業也按商業流通領域職業崗位的要求進行了課程改革。通過幾年的積累和發展,國際貿易實務、財務會計、計算機軟件、市場營銷等專業均有了很強的實力和很好的基礎。學院在省職業教育“十一五”重點建設項目評審中,有3個專業、3門課程、3名教師和1個專業教師培訓基地,分別被確認為精品專業、精品課程、專業帶頭人和示范性專業教師培訓基地,另外還有軟件技術專業實訓基地被確認為財政部重點支持的國家級實訓基地。

學院堅持“為學生的未來創造價值”的辦學理念,重視“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和職業技能培訓,現已分別開展報關、單證、會計、速錄、導游、電工、家電維修、農產品經紀人等20多個工種的職業技能培訓和等級鑒定工作,95%的學生在獲得畢業證的同時也能拿到與所學專業相對應的從業資格證書。學生動手能力強,就業情況好,被省教育廳評為“就業先進高校”。

為節約建設資金,整合社會資源,新校區實行后勤保障系統的完全社會化經營。2005年通過了省政府組織的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評估驗收,獲得“優秀”等級。學院的后勤改革模式被教育廳確定為“商務模式”,并在全省高校加以推廣。 湖南省財貿醫院前身是湖南省商業職工醫院,成立于1951年,距今有56年歷史。醫院位于坡子街名食名俗商業街52號,地處熱鬧繁華的黃興南路、解放西路商業圈,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3000平方米,開設病床300張,在職職工420名,離退休職工173人。近幾年來平均住院病人增長率為40%,平均業務收入增長率為19%,固定資產年平增長率為12%,2006年實現業務收入2863萬,是1997年的9倍,職工年收入水平是1997年的4倍。擁有各類中、高級專業人才近200余名,在長沙縣韶光擁有一家一級綜合性的分醫院,本部設有20多個臨床、醫技科室。擁有國內一流頂尖級的十六排螺旋CT、數字化照相系統(DR)、數字信息化成像系統(DSA)、電子胃腸鏡,世界頂級品牌多功能激光皮膚美容治療儀等一大批高端設備。擁有省、市(區)、商業保險等定點醫院資格。

隨著經濟領域的改革,市場經濟制度建立,醫院業務與經營一度陷入極為困難的境地,被列為省社直屬系統“特困單位”,設備陳舊、醫療手段極其落后。1998年,新一代領導班子挑起建設與發展的重擔,勵精圖治,大膽改革創新。通過合理調整業務布局、率先在省內事業單位中進行用人制度與分配制度的改革、引進與培養醫學人才、進行資本運作、加強硬件建設等一系列舉措,醫院煥發勃勃生機。通過引進外國政府貸款,近幾年投入硬件設備建設的資金達2800萬,病房條件在省內同級醫院中堪稱一流,實行信息化建設,病人從入院、住院到出院,全程實行信息化管理,實現了各類信息與上級單位的對接。

醫院堅持“平民化價格戰略、不斷校準的平衡發展戰略”,堅持開辦“移動醫院”,以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為已任。從1993年起就率先開始了農村扶貧醫療點的建設,現已成功援助了長沙縣的沙坪、安沙,望城縣的烏山,湘陰縣的關公潭、茶湖潭,瀏陽的焦溪、界頭鋪等7個農村鄉鎮衛生院,培訓業務骨干20多名,無償提供設備價值500余萬元,每年醫院的專項開支平均達100多萬元。通過無償的援助,使身居農村的患者得到了及時救治,被廣大農民朋友稱為“平民醫院”。 湖南省供銷儲運總公司是省供銷社直屬的大型第三方物流

企業。公司始建于1952年,在冊職工635人,庫區占地面積76.2畝,倉儲面積35000平方米,擁有雙股道鐵路專用線一條,長900米,月臺和貨棚面積10000多平方米。每年鐵路到卸和發送貨物車皮達9000千多個,年運輸量60多萬噸,貨物吞吐量100多萬噸,年主營業務收入1200萬元,上繳國家利稅120萬元。 湖南省食用菌開發總公司是我省唯一集食用菌科研生產、技術開發、加工銷售和行業管理于一體的農業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和湖南省高新技術企業,省食用菌協會被評為“湖南省十佳農民專業協會”、“湖南省先進民間組織”和“全國食(藥)用菌行業先進協會”。

公司堅持為農服務的方向,將我省食用菌技術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把食用菌發展成為全省農業的支柱產業,各項工作取得長足進展.

1、依托科技優勢,加大科技攻關。充分發揮高新技術企業的科技人才優勢和研究所品牌優勢,結合全省食用菌產業發展實際,積極開展科技攻關,在食用菌標準化育種、栽培、保鮮與加工及菌肥利用等方面進行科學試驗,承擔國家、省部級科技平臺建設、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農業綜合開發項目4個,下半年將組織成果鑒定2項。

2、高建設示范基地,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公司根據生產實際。新增投資220萬元,完成了長沙春華珍稀菌周年生產線的改造和配套設施的完善。同時,以春華鎮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鄉鎮,成立長沙縣珍稀菌專業合作社,組織、引導1000戶農戶發展珍稀菌1200畝,預計今年底可產杏鮑菇、秀珍菇、猴頭菇等珍稀菌1.5萬噸。同時,公司在全省建立的20個基地縣發展迅猛,共發展食用菌38.5萬畝,實現總產量33.8萬噸,總產值20.72億元,直接帶動13萬戶菇農戶均增收1.2萬元以上。 湖南省富安再生資源管理有限公司是由王立波等多位自然人股東和湖南省供銷合作總社共同注資800萬元組建的股份制企業,是我省再生資源行業的龍頭、省再生資源行業協會的會長單位和省報廢汽車回收利用協會的會長單位。

我公司按照現代企業要求,建立和健全了管理體系與市場化運行機制,利用計算機信息網絡技術從事報廢汽車回收管理,實行回收、拆解過程計算機監控,接受國家管理部門和社會公眾監督。

公司有員工300多人,其中擁有專科以上文憑的180多人,中級以上職稱的90多人。大多數員工都是再生資源和金屬回收方面的行家。2007年已完成廢鋼收購22165噸,廢鋁1185噸,銷售廢鋼22613 噸,廢鋁1160 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731.7萬元,實現利潤392.5萬元。

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的院屬科研機構

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成立于1975年,行政上棣屬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是一家以水稻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多學科綜合性省級科研機構。

全所在職人員16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8名,碩士研究生15名,在職人員中有研究員12名,副研究員26名。下設優質水稻育種室、雜交水稻育種室、專用水稻育種室、水稻種質資源研究室、水稻生理生態研究室、農業生物技術研究室、米質分析化驗室7個研究室;設勞動人事科、科研管理科、行政辦公室、離退休工作科、財務科5個行政后勤科室。注冊湖南農豐種業有限公司、長沙大禾科技開發中心、湖南農科院橡膠廠、湖南農科院精化公司4個經濟企業;擁有800畝高標準水稻試驗田、種質資源庫、人工氣候室、病蟲害及高溫抗逆栽培網室等科研設施和設備一流的遺傳育種、生理生態、品質檢測、生物技術四個實驗室。2000年以來,先后申報和建成了國家農作物改良中心長沙水稻改良分中心(一期、二期)、長江流域(長沙)水稻區域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大型商品糧生產基地(株洲、邵陽)育種科研體系、農業部優質稻原原種基地和有害生物防治重點野外科學觀測實驗站、湖南水稻種質資源平臺等國家級和省級科研平臺。

建所以來,全所獲科技成果123項,榮獲省部級以上獎勵70項,發表科技論文500余篇。培育水稻新品種59個,累計推廣面積4億畝以上,其中湘晚秈11號、湘晚秈13號等成為湖南省推廣面積最大的優質稻新品種。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近十年來,該所與巴西、烏拉圭、柬埔寨、文萊等國開展雜交水稻合作研究;與湖南金健米業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金霞糧食產業有限公司、湖南天龍米業公司、湖北宣恩縣糧食局等企業開展了優質稻產業化開發的技術合作,為省內外米業企業的品牌創立提供了強力的技術支撐。目前本所已擁有有形資產近5000萬元。具有較強的科研、生產和科技開發能力。

2006年農業部組織的全國“十五”農業科研機構綜合實力評估中,本所在全國1077個參評單位中名列第53位,居湖南省第1位。 湖南省作物研究所成立于1973年,其前身是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糧油系。現有在職職工88人,其中科技人員45人,研究員9人,副研究員13人,主要從事油菜、玉米、大豆、甘薯、馬鈴薯、棉花等作物種質資源、育種、生理、栽培,以及農產品加工等關鍵技術的研究。現擁有國家產業技術體系長沙油菜、甘薯綜合試驗站二個科研平臺,承擔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油菜、玉米、甘薯和大豆育種項目,國家“863”計劃“強優勢甘藍型油菜雜交種的創制與應用”,國家重大轉基因專項大豆專項,國家農業部行業科技專項玉米、甘薯和大豆栽培等項目。

建所以來,先后育成湘油5號等64個農作物新品種及6個不育系,據統計,這些品種年推廣面積在40萬公頃左右,累計推廣面積達1100萬多公頃,促進了湖南旱糧、油料生產的持續穩步發展,為農民增收40億元以上。獲省級以上獎勵30項,其中“甘藍型油菜三系配套研究”1978年獲全國科技大會獎,湘油5號獲農業部農業技術改進一等獎,湘雜油2號、湘春豆14號等的選育和油菜冬發高產栽培理論與技術研究等14項成果獲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湖南省茶葉研究所位于長沙市芙蓉區隆平高科技園內,東鄰黃花國際機場,西靠京珠高速,南、北緊接長沙市人民路、遠大路,環境優美,交通方便。

湖南省茶葉研究所現為正處級事業單位,主管部門為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實行院黨委領導下的所長負責制。現任所長包小村,書記張曙光,副所長譚正初、王沅江。

湖南省茶葉研究所(含高橋茶葉實驗茶場)占地面積63hm2,房屋建筑面積hm2,實驗茶園35hm2,良種茶苗繁育基地8 hm2,實驗茶廠兩座,面積6000m2。

全所現有在職職工152人,其中科技人員68人。科技人員中,研究員6人,副研究員17人;博士2人,碩士15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人。

目前下設辦公室、科研管理科、人事科、財務科、安全保衛科、開發管理科、離退休管理科及育種栽培研究室、加工利用研究室、名優茶研究室、茶文化研究室、科技推廣中心、茶葉檢測中心、實驗茶場、《茶葉通訊》編輯部及湖南天牌茶業有限公司。湖南省茶葉檢測中心掛靠本所。 湖南省農業生物資源利用研究所現有科技人員29人。其中,研究員4人,副研究員8人,助研及以下的17人;博士1人,碩士7人。有實驗室及試驗廠房5000平方米。設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