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社交媒體歷史發展歷程(社交網絡的起源,發展歷程及未來的發展趨勢。越詳細越好啊,多謝了各位)

时间:2024-05-19 10:18:11 编辑: 来源:

,諾基亞、摩托羅拉也相繼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智能上網能手機。隨后,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相繼宣布開通WAP業務,幾乎所有網站先后推出WAP服務,例如新浪于2000年5月推出新浪WAP站,2005年2月在新浪WAP站的基礎上,推出3G時代WAP門戶網站——手機新浪網,搜狐也于2005年1月推出了手機搜狐網站,但是WAP并沒有真正帶動無線上網的大規模應用。

2007年以后這種形勢得到了根本的改變。2007年,蘋果公司推出第一代iPhone,從此改變了智能手機的市場格局,也改變了門戶網站的發展歷史。由于外觀簡潔、觸摸屏上網簡單、操作系統流暢,極大地方便了手機上網,iPhone受到廣大用戶的極度歡迎。手機網民成為門戶網站重要的訪問客戶,各大門戶網站更加重視手機門戶,手機門戶成為了門戶網站搶占手機網民的重要渠道。2009年4月,網易推出手機版網站,手機網易網整合網易旗下新聞資訊和優勢產品,向手機用戶全面提供資訊、評論、搜索、郵箱、游戲資訊等服務。

借力微博突圍

繼博客、視頻、SNS之后,微博客成為2009年互聯網上最熱門的話題。微博憑借短小、快捷的傳播特點,以及網頁、手機端多種多樣、隨時隨地的發布形式,迅速成為互聯網最熱門應用,中國互聯網從博客時代正式進入了微博時代,借力微博突圍成為門戶網站應對Web2.0沖擊的重要手段。

微博客的始祖是Twitter,創辦于2006年。在國內,Twitter有著為數眾多的追隨者,起初多為創業型公司,如飯否、嘀咕、做啥、嘰歪等。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營,因為多種原因,這類網站或被關停、或艱難維持。四大門戶最依賴廣告收入的就是新浪,對于轉型最有渴求的也是新浪。2009年8月,新浪率先推出了新浪微博,并啟用t.sina.買粉絲.買粉絲作為主域名。借助其慣用的名人效應迅速擁有了大量用戶,其產品特點也是大氣、求全。新浪微博擁有相對雄厚的技術和運營團隊,一時間風生水起,難遇對手。

面對新浪微博的一時間風生水起,各大門戶豪賭微博經濟,2010年網易、搜狐、騰訊也相繼推出了微博服務。一時間,微博領域大有群雄并起,逐鹿中原之勢,成為門戶網站貼身肉搏的戰場。

微博作為一種分享和交流平臺,其注重時效性和隨意性,能表達出每時每刻的思想和最新動態,受到了極大的歡迎。根據新浪微博官方統計的數據顯示,2013年3月,新浪微博用戶規模達5.365億,同比增長65.5%左右;活躍用戶規模為6020萬,一年半時間里接近翻番。由于外界期望不斷提升,2013年4月,阿里巴巴集團以5.86億美元收購新浪微博18%的股份。當時新浪微博的估價為33億美元,此后新浪股價上漲了三分之一。2014年4月17日,新浪微博正式登陸納斯達克,成為全球范圍內首家上市的中文社交媒體。

個性化信息生產組織方式

在Web 1.0時代,信息傳播的主流是各大門戶網站,其擁有最大的話語權和信息資源,雖然BBS的出現實現了公眾有限的話語權,但并未形成氣候。

自媒體、社會性媒體、社交網絡……新概念層出不窮,徹底改變了媒體和信息傳播的方式,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利用社會化媒體來實時傳播身邊的第一手信息,這直接顛覆了過去由主流媒體一統天下的格局。傳統的傳播者——接受者涇渭分明的界限被徹底打破,“話語平權”成為一種可能性,傳統大眾媒體在傳統社會中所擁有的風光在社會化網絡時代已經不復存在。

出路:移動互聯來襲,門戶網站路在何方

隨著3G與WiFi網絡覆蓋面的不斷擴大,通過傳統2G網絡接入網絡一直呈下降趨勢,而2013年底4G牌照的發放以及移動終端設備的逐漸普及都為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注入巨大的能量。到2014年4月,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達8.48億戶,在移動電話用戶中的滲透率達67.8%;手機網民規模達5億,占總網民數的八成多,手機保持第一大上網終端地位,我國移動互聯網發展進入全民時代。

隨著移動新媒體的發展,用戶進入互聯網的方式越來越便捷、多樣,移動客戶端、微博、買粉絲、傳統的桌面彈出窗口、搜索引擎及其自動推介消息等看似雜亂無章的方式,成了人們進入互聯網、獲取網上信息和服務的主要入口,基于傳統互聯網發展起來的門戶網站的境遇變得尷尬起來。過去十幾年不斷滿足數億用戶資訊需求的門戶網站不知不覺從新媒體淪落成了“舊媒體”。

手機新聞客戶端發力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使用,手機新聞客戶端不再像傳統門戶網站那樣“龐雜”和“笨重”,變得更加“精準”、“輕巧”和“智能”;也不再像傳統門戶網站以海量信息自詡,而是走“個性化”路線,即針對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滿足用戶對某部分信息的需求,按照用戶的點擊行為、瀏覽行為、地理位置等綜合的分析,對用戶實行個性化的信息定制。

專業垂直化競爭

隨著互聯網進入Web2.0時代,更加專業、細分的垂直門戶網站迅速地利用Web2.0的技術提升自身的吸引力,異軍突起,大有顛覆傳統網站格局的架勢。在規模比較大的垂直市場,如旅行、招聘、證券、汽車、房地產,或已有公司上市,如汽車之家、易車網等,或已經吸引大量風險投資,如金融界、硅谷動力等,對門戶網站大而全的模式形成了直接挑戰,這種挑戰在用戶規模、廣告收入上都有表現。以廣告為例,2014年二季度汽車之家廣告收入5900萬美元,雖然遠低于新浪的1.558億美元,但后者的體量、所背負的運營成本壓力也是前者的數倍。加速推進垂直化轉型,正是門戶網站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2013年4月新浪將門戶的頻道明確劃分為媒體頻道、綜合頻道和商業頻道,后兩者都要承擔銷售任務。在越來越多的垂直領域,傳統的內容生產模式開始相對弱化,商業模式的挑戰比內容運營更大。

內容不再是唯一“王者”

隨著移動新媒體的發展,用戶獲取新聞的入口和方式都發生了變化。一方面用戶可以通過新聞客戶端、微博和買粉絲等社交產品獲取信息,而不必依賴門戶網站和搜索引擎。另一方面編輯在信息篩選中的作用被弱化,因為用戶可以通過自己的社交關系鏈直接獲取資訊。這種變化之下,內容已經不再是稀缺資源。

相對于內容運營,傳統門戶在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上或許感受到了更明顯的壓力。特別是在商業模式上,目前的新聞客戶端大多數還是以展示廣告為主,而在手機成為用戶接入互聯網的第一終端之后,傳統廣告既對用戶體驗造成了傷害,也無法滿足廣告主對效果的要求,和門戶在廣告主資源上又呈現“左右互搏”之勢。擁有微博的新浪或許還能在社交廣告上有所突破,而其他新聞客戶端則面臨更大的挑戰。“今日頭條”幾乎一夜之間打破了門戶網站多年沉淀所獲得的行業壟斷地位,憑借的只是“技術+社交”。

如果說搜索引擎、社交網站、電子商務網站等新貴的興起,新浪、網易、搜狐等門戶網站利用實施多元化的戰略,通過發展博客、微博、網絡視頻、網絡教育、瀏覽器、輸入法等應用,似乎在夾縫中求得了一絲的生存契機,但隨著2011年買粉絲襲來,騰訊通過買粉絲這個連接器連接了所有的一切,并且重構了連接時代強有力的商業模式。新浪、搜狐、網易等門戶網站曾經作為一股新銳力量給傳統媒體帶來沖擊一樣,門戶網站所擁有的傳播網絡新聞、推送網絡廣告、進行互動交流、發展電子商務等一些傳統功能,在買粉絲面前似乎不僅失去了忠實的用戶,也失去了未來。2014年10月,新浪總編輯陳彤的離職,被看做是向門戶時代的告別。

在移動互聯網大潮席卷之下,傳統門戶網站的轉型已是勢在必行。未來的門戶網站轉型發展道路遠在何方,目前還難以看清楚。中國門戶網站進化方向在哪里,還需要中國的門戶人繼續探索。

(聯系郵箱:mellowmelon@163.買粉絲)

計算機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計算機的發展歷程:從初創到人工智能

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道路,從早期的電子管計算機到現代的人工智能計算機,其技術進步已經經歷了多個階段。本文將詳細介紹計算機的發展歷程,主要包含以下六個方面:早期計算機、集成電路、個人計算機、互聯網時代、云計算與大數據和人工智能。

早期計算機

20世紀早期,人們開始嘗試制造能夠執行計算的機器。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這臺計算機使用了17000多個電子管,重達30噸,耗能大且運算速度慢。然而,它標志著計算機時代的開始。在ENIAC之后,人們開始探索更小、更快、更節能的計算機。

集成電路

20世紀60年代,集成電路的出現使計算機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集成電路可以將多個電子元件(如晶體管、電阻和電容)集成在一塊微小的半導體芯片上。這使得計算機體積更小、能耗更低、運算速度更快。隨著集成電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逐漸從小型化走向微型化,進而催生了個人計算機的普及。

個人計算機

20世紀70年代,個人計算機的時代開始到來。1971年,Intel公司推出了第一塊微處理器“Intel 4004”,這標志著大規模生產個人計算機的開始。個人計算機體積小、價格便宜,很快在各行各業得到廣泛應用。到了20世紀90年代,隨著Windows操作系統的出現,個人計算機開始普及到千家萬戶。

互聯網時代

20世紀90年代起,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計算機的應用范圍更加廣泛。萬維網(World Wide Web)的發明使得信息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共享和訪問。在這個時代,人們可以通過瀏覽器訪問網站,使用電子郵件、即時通訊等應用進行交流。此外,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也在互聯網時代得到了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

云計算與大數據

云計算是一種將計算資源和服務通過互聯網提供給用戶使用的模式。它允許用戶按需使用計算資源,并可以在任何設備上訪問數據和應用程序。大數據則是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件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這些數據包括結構化數據(如數據庫中的表格)和非結構化數據(如社交媒體帖子、視頻和音頻)。

在互聯網時代,大數據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例如,商家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客戶行為,從而更好地定位產品和服務;城市管理者可以通過大數據來優化城市資源配置和交通管理。同時,云計算和大數據的發展也為人工智能的應用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旨在讓計算機模擬人類智能的各種表現形式,如學習、推理、理解語言等。人工智能的應用已經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語音助手、圖像識別、智能推薦等。機器學習是人工智能的一種重要分支,它利用大量數據訓練模型,讓機器自己學習如何處理任務。深度學習則是機器學習的一種技術,通過構建多層神經網絡來模擬人腦的學習方式。

在云計算和大數據的支持下,人工智能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例如,人工智能可以幫助企業自動化生產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在醫療領域,人工智能可以幫助醫生進行疾病診斷和治療計劃的制定;在自動駕駛領域,人工智能可以實現車輛的自動駕駛和安全駕駛。

總之,從早期計算機到集成電路,再到個人計算機和互聯網時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不斷取得突破。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使得計算機越來越貼近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在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

詩歌的發展史

一、先秦詩歌

(一)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詩經》共三百零五篇,故又稱《詩三百》,包括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約五百多年的歷史。全集分風、雅、頌,其中風包括十五“國風”,雅分“大雅”、“小雅”,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表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