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社交媒體時代的傳播模式研究論文(大學生網絡社交調查報告參考文獻有哪些?)

时间:2024-06-01 08:24:02 编辑: 来源:

博營銷之后新型網絡營銷手段如雨后春筍一般,所以加大力度研究微博營銷的發展狀態和存的問題,對微博營銷的穩定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二、微博營銷在網絡營銷中的發展現狀

(一)呈現多元化趨勢

目前,社交網絡服務(SNS)的商業運作模式日趨成熟,微博作為一種強有力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平臺,在文化交流、時事傳播、議政諫言、引領時尚潮流等起著巨大的作用。微博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多元化形式呈現在相對開放的公眾視野里,給人們單調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亮麗的色彩。隨著多元化網絡營銷形式的出現,微博營銷也進行了不斷的改革,以其能夠在網絡營銷的大舞臺上占有一席之地。

(二)微博用戶的高速增長

目前微博已進入千家萬戶,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微革命時代"即將迎來新的高潮,不斷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互動性成為其亮點之一。廣告商的創意營銷,跑馬圈地,紛紛搭建了自己品牌的官方微博,通過蓋樓、有獎問答,發起話題討論的方式,快速吸引消費者的關注。加之明星效應,由于明星的引流,話題的熱度,走進普通群眾的生活,也使得微博用戶的數量急速增長。在這樣一個人人可以評論和分享傳播信息的"自媒體"平臺上,人們通過微博熱搜,能夠及時準確地了解最新時事,成為人們酒足飯飽后談論的話題。

研究報告表明,中國的微博登記用戶從2009年的200萬增加到2018年的4億,10年來,微博用戶的數量跨越式的增長,成為人們快時代生活的必需品。

三、微博營銷在網絡營銷中存在的問題

(一)消費者缺乏對微博營銷的認識

微博營銷在我國起步相對較晚,人們對微博營銷的認識還不足。同時受到傳統消費觀念的影響,尤其是一部分上了年紀的中年消費群體,他們更愿意選擇到實體商超進行購物,認為網絡消費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人們認可到現實中買同類價格貴一些的產品,也不會在微博上買便宜的產品。同時新聞媒體市場播放一些不法網絡商家銷售假冒偽劣產品,更是增加消費者的不信任感,進而影響網絡消費行為。

(二)網絡誠信問題

電子商務的發展瞬息萬變,相關法律法規的建立和監督管理手段存在跟不上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使部分不法分子有機可乘,網上購物受騙的例子屢見不鮮,例如:一些"大V"的`微博中,有著百萬粉絲量,通過發布一些生活視頻、搞笑段子獲取粉絲量,當達到一定粉絲量時,就會轉發各類淘寶平臺鏈接,其標題都相當具有誘惑性:一折的UGG,三折的耐克鞋,100%專柜正品,假一賠十等等,但是產品的真假好壞,卻無法保證。一些粉絲處于信任和貪圖便宜的心理,會選擇進行購買,一旦出現,則很難進行維權行為,這也是制約我國微博營銷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營銷水平不高,市場競爭環境激烈

目前微博營銷手段和水平不高,無法向電視廣告一樣進行循環播報,難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微博營銷的廣告內容缺乏管理,創新度和精品意識不足,更有些商家了吸引眼球,選用一些不雅圖片,難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雖然成本低,但是效率回報卻有限。同時隨著網絡營銷的深入發展,目前除了微博營銷之外,買粉絲營銷、各直播平臺都嚴重地威脅著微博營銷的發展,特別是直播平臺,大眾可以看到營銷的商品,相對于微博營銷更愿意相信其的真實性。為微博營銷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阻礙。

(四)相關部門監管力度不夠

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帶來進步、科技變革和人們生產、生活便利的同時,也為少部分人利用非法手段獲利創造了條件。例如:前段時間的微博"大V"竟是騙子?警方破獲特大網絡詐騙案,涉案金額高達5000萬元的報道,新浪微博賬號為"看相禪師"的賬號,該賬號伙成立于2017年,擁有1000多萬的粉絲量,打著"中國風水文化研究院專家會員"、"徽派相學文化創始人"的幌子,騙取粉絲3000多人,涉案金額高達5000萬元之多,現實生活中類似的網絡詐騙案數不勝數,例如,各類形式的電信詐騙案,五花八門的詐騙手法讓人防不勝防。通過這樣網絡詐騙案人們不禁要問,為什么會有這么的人上當受騙,這么長的時間難道沒有人舉報嗎?為什么相關部門沒有及時查處?其中的主要原因除了消費者的防騙意識不強,缺乏網絡知識的了解之外,不健全的網絡監管力度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我國的網絡詐騙案的偵破率不高,及時成功偵破,但是處罰力度小,也是眾多網絡詐騙案盛行的主要原因。不安全的網絡營銷環境,嚴重地制約了微博銷售的發展。

四、微博營銷在網絡營銷中的提升策略

(一)提高消費者對微博營銷的認識,促進微博營銷發展

加大對微博營銷的宣傳力度,提高群眾對微博營銷的認識,宣傳微博營銷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捷和方便,使人們對微博營銷有一定的認識和理解,進而提高一部分消費者對微博營銷的認識。并且通過公眾的口口相傳,增加公眾對微博的認識,提高消費者對微博營銷的信任感,促進消費者在微博上的消費習慣。進而改變傳統的到實體店的消費行為,使消費者真正的接受微博營銷,以此促進微博營銷的可持續發展,促進消費者適應潮流接受新觀念。

(二)加強誠信建設,制定完善微博營銷流程

首先,建立完善的微博營銷制度,規范微博營銷流程,確保準入企業的資質,企業產品的合格性。對準入的企業進行嚴格的審查,目前微博都以進行實名制的注冊,就是保證誠信建設的重要舉措。其次,在會員進行網絡營銷時,微博官方應該加大對其產品的審核力度,以保證微博營銷的誠信制度。

(三)加強營銷手段的多元化,促進微博營銷的可持續發展

采取多元化的營銷手段,提高微博營銷的成功率,就要學會利用短短的140個字如何創新發布產品、品牌信息來吸引大家的眼球才是至關重要的。分析消費群體的消費行為,對不同類型的消費群體推送不同的產品。這就需要加大網絡營銷師的培育工作,通過網絡營銷師專業的分析和整理,對品牌故事進行創新、完整的敘述,提高營銷廣告的創意性,以此吸引有意向的消費的關注,促進消費行為的形成。

(四)加強網絡監管力度

加強網絡監管力度,要求網絡監管部門要制定嚴格的監管流程,對微博營銷進行時時監控,同時加強對網絡營銷的立法和監督,加強與準入企業的監管力度,同時簽訂具有法律效益的合同文本,合同要對銷售假貨、知識產品的保護、反欺騙行為進行規定,以法律手段切實保證企業產品的真實性。以此切實保證消費者的消費權益,樹立微博在公眾心中的良好形象,為微博可持續發展,建立一個公平規范的法律環境。

結語

隨著媒體時代的來臨,微博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是巨大的,由于微博門檻低、用戶參與度高、內容豐富、承載信息量多、自由化、傳播速度快、信息多元化等特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追捧。隨著微博營銷的深入發展,其存在的問題也接踵而至,影響了微博營銷的發展。本文對微博營銷的現狀進行分析,闡述微博營銷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存在的問題給出合理化的建議。期望能夠對微博營銷可持續發展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譚永杰.微博營銷模式及應用價值探析[J],東方企業文化,2013(04):21-24.

[2]譚林.企業微博營銷的價值研究及應用模式[J].經營管理者,2013(12):23-25.

[3]史光啟.微博營銷的十大技巧[J].銷售與市場(評論版),2011(03):2-4.

[4]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

人文旅游資源評價研究人文旅游資源評價研究論文

1.人文旅游資源評價研究論文

旅游地理學是研究人類旅游與地理環境關系的學科,又稱娛樂地理學。旅游地理是指觀光,娛樂地理包括游憩,是廣義的旅游地理。兩者都是人文地理學的分支。旅游學不僅與地理學的許多分支密切相關,而且與社會學、民俗學、考古學、歷史學、建筑學、園藝學和經濟學相互滲透,因而是一門邊緣學科。

旅游娛樂指的是人旅游、觀光、文化交流、增長知識、鍛煉身體、度假療養、休閑娛樂、探險、宗教朝圣、調查研究、購買紀念品、品嘗美食、走親訪友等非永久性臨時遷移過程。它也是一種以各種方式分配空間和利用時間的社會現象。一般來說,旅游僅指離家至少一夜的活動,而娛樂包括離家不超過一晝夜的活動。

旅游由三個要素構成:旅游主體(旅游者)、旅游客體(景點和娛樂活動等)。)和旅游手段或旅游媒體(旅游宣傳、組織、交通和接待設施)。旅游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旅游的起源和地理背景,旅游者的區域分布和運動規律,旅游資源的分類、評價、保護和開發利用論證,旅游區(點)的布局和建設規劃,旅游區劃和旅游線路的設計,旅游發展對區域經濟復合體形成的影響。

旅游是人類特殊的社會活動。它始于剩余勞動力的出現,并隨著社會生產水平的提高而發展。1986年,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人數達到40億,旅游業總收入超過1萬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部門。

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大量的游記出現在詩歌、散文、游記和專著中。如《水經注》,《佛國記》,《大唐西域記》,《徐霞客游記》等。中國地方志也包含了豐富的經典旅游資料。

20世紀40年代,艾塞林和德賽分析了旅游流。20世紀50年代,聯邦德國地理學家哈恩從游客方面劃分了聯邦德國的旅游目的地類型性質、停留時間和季節變化。但這一時期絕大多數的旅游地理學著作主要是描述一些旅游景點,或者局限于籠統地討論旅游的經濟意義,很少討論旅游地理學的基礎理論。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人們逐漸關注旅游地理學的學科屬性和理論問題。1964年,加拿大地理學家沃爾夫指出,旅游地理是從經濟地理中分離出來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研究。英國地理學家羅賓遜認為旅游地理學是一門應用地理學。20世紀70年代,Rupert等人以聯邦德國為例,對旅游市場和旅游區位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此期間,法國規劃和建設了地中海沿岸的沼澤地和沙丘地,并成功地建成了一個迷人的國際海濱度假勝地。與此同時,國際地理聯盟(IGU)和國際地理大會(年)開始討論旅游和娛樂地理。

旅游理論研究眾說紛紜。例如,1966年意大利的布魯諾提出了五個研究課題:旅游的基本驅動力;旅游環境和空間;對游客居住地的影響;旅游業的經營;旅游區規劃。《旅游地理學》年,羅賓遜重點研究了旅游業的發展,人類需求的演變,旅游的驅動力,國際游客的流動,旅游的衡量和范圍,旅游和旅游規劃的組織,交通,經濟和社會意義,旅游和環境,以及世界區域旅游的發展。

蘇聯地理學家科特利亞羅夫所著的《休憩與旅游地理》一書,主要闡述了游憩地域綜合體形成的理論基礎、游憩地域綜合體形成和發展的前提、游憩用地的分區和評價、游憩地域綜合體的布局、游憩用地的自然保護和改造。美國地理學家布里頓于1979年提出了休閑地理學的概念。他認為,休閑地理的研究包括國際旅游、國內旅游、休閑旅游、城市娛樂、體育等活動,旅游和娛樂只有功能上的區別。

目前,旅游地理學的研究已從傳統的定性描述轉向定量方法、系統工程和模型研究相結合,參與旅游區(點)的布局和發展規劃。

2.文化旅游資源論文

結論:現在的鄉村旅游越來越注重讓人放松在我們的村莊創造一個團結和諧的氛圍,幫助我們的村莊發展壯大,給農村經濟帶來一片繁榮景象。反而更有利于我所相信的經濟增長,幫助各村盡快脫貧致富!

3.簡述對人文旅游資源評價的內容

人文景觀又稱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