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社交媒體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論文(急求一篇有關大學生消費行為的論文,大概5000字左右,拜托了!!!)

时间:2024-06-02 17:09:35 编辑: 来源:

存在,比如儒家就提倡這種消費觀念,孔子就主張倡儉戒奢的思想,并以節儉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一生堅持,提出“節用而愛人”“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這種消費觀念認為人們要知足常樂,重點強調知足和節儉。體現了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節制和和諧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的良性互動。

國外的消費觀念也極為普遍,并且為很多的先賢所提倡,古希臘哲人德漠克利特提出:“節制使快樂增加并使享樂加強。”十九世紀中葉,空想社會主義學家馬布利認為社會應該降低生產發展的速度,使人的需求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內,進而提高人的思想品質。

節儉消費觀對于人類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對于當今迅猛發展的經濟形勢而言節儉消費觀已經不再完全適用。甚至這種觀念在某些方面阻礙了我國的經濟發展,對國民經濟起到了負面作用。

2.奢侈消費觀

在經濟發展逐漸豐富之后,一種完全區別于節儉消費觀的消費觀念悄然出現,這種消費觀念主張大量甚至沒有節制的占有并消耗物質和財富,從而滿足自己的需求或者說是欲望。這種消費觀念被稱為奢侈消費觀,而且這種消費觀對當前中國的消費觀的形成以及演變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在中國,管子最早提出這種奢侈消費觀即“傷心者不可以致功”也就是說,要是不能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就無法調動人們的生產積極性,進一步也不能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著名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認為他所處時代的資本主義失業嚴重、危機重重,并大力推行奢侈消費觀,以改善消費和投資不足的狀況,這些行為使得奢侈消費觀得到空前的發展,使越來越多的人們接受奢侈消費方式。奢侈消費消極作用遠大于其積極作用,不能作為主流的消費觀念,尤其對于大學生。

3.適度消費觀

適度消費觀是總結了節儉消費觀和奢侈消費觀之后提出的一種新的消費觀念,吸收兩者的積極因素,避免其存在的弊端。不贊成一味的節約吝惜,也不贊成對物質財富毫無節制的消耗濫用。這種消費觀認為消費時應該考慮自身的的效用最大化,保證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子孫后代的發展需求。這種適度消費觀體現了人類的理性和道德要求,同時能夠適合社會經濟發展,是一種非常理想的消費觀念。

二、大學生消費觀的理論基礎

1.大學生消費觀

大學生消費觀是指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對于社會的消費現狀的一種反映,體現了當代大學生最為消費的一大主體,在消費前后時的意識和價值取向。這也是社會經濟現狀尤其是消費現狀的一種集體反應,是大學生的對于消費的態度和和自身對于消費的觀點的集合,以及大學生在消費過程中所形成的認識和思想規范。大學生消費觀作為大學生生活價值觀的一部分它引導著引導大學生消費的價值理念。大學生消費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消費現實的發展而隨之發展,同時大學生消費觀總體來說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是保持一致的。

大學生消費觀體現的是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也有著自身的一些特征,大學生作為消費的主體,其人生觀和價值觀正處于形成時期,其消費的資源不完全獨立,其中大部分是由父母提供。如果消費觀念不合理,不僅僅會嚴重影響到大學生自己的發展,還會阻礙社會經濟的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

2.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了關于需求層次的理論,其中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系統的論述了關于人類發展中的行為和需求的某種關系。單獨人的人格發展所達到何種程度和境界是受動機中這些每一層次的需求和滿足決定的,那種由低等向高等發展的、多層次的、動態的需要是馬斯洛認定的人的需求。人本主義心理學馬斯洛提出人類關于層次需求的理論,認為人的最低需求是生理方面,其次是安全、社交、尊重方面的需求,最高層次的需求是自我實現。在滿足最低層次的需求后,才會自然地向高層次發展;如果想要高層次需求的出現,就必須適當的滿足低層次的需求。馬斯洛和其他的行為科學家都認為,一個國家多數人的需要層次結構,是同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科技發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關的。在不發達國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導的人數比例較大,而高級需要占主導的人數比例較小;在發達國家,則剛好相反。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類行為和心理活動的共同規律。

在馬斯洛提出的層次性需求理論中,生理需求是推動人類投身于社會實踐活動,達到較高層次需求的最基本要求。當滿足生理需求之后人類就要考慮在生理需求層次之上的安全需求了,對于安全感、自由、防御實力的欲望等是每一個在現實生活的人都會產生的。社交需求是一種無法度量,不易察覺的需求,它與一個人的性格、生活經歷、生長區域、民族習俗,生活習慣、信仰有關。關于消費者,大學生迫切需要社交需求。作為社會群體一份子的大學生們,為了能夠獲得社會的一種歸屬感,都盡力想要得到集體的關愛和注意。當今大學生一種重要的心理需求體現是通過消費者行為和消費觀來達到自己對尊重的需求。可以把大學生的這種由于對愛的需求和尊重而產生的行為當作是他們心理需求的表現。大學生要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就必須最大限度的挖掘自己的潛在能力,并按要求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這就是最高級別的需求,即自我實現需求,而且這也是一種需要的創造。對于那些竭盡所能讓自己接近完美的人,都是有自我實現需要的人。我們在生活中活躍、充分、忘我,聚精會神的感受生活帶來的樂趣,這些都是在自我實現。

3.馬克思主義消費觀

馬克思主義認為,消費即是人類生產直接目的,也是人類生存生活最基本方式。消費在人類社會中,是社會生產的一個環節,它不僅為人類自我解放和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而且為人類提供生存必須的生理需求。馬克思主義還為消費理論進行多個角度解釋:

(1)馬克思認為歷史應該存在于唯物主義之上,因為他發現人在人類生活的歷史前提是生產物質生活本身。人類之所以能夠創造歷史,是由于對生活的需要和滿足在不斷的提高。消費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人類對生活的需要和滿足自身。

(2)以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的嚴密邏輯分析為基礎,從而對資本主義的社會發展規律進行探索這就是馬克思主義消費理論。導致資本主義社會整體的消費都存在不公平性,是由于資本主義生產資料占有的不均衡引起的生活資料分配不均。馬克思認為,只有人們共同占有生產資料,集體控制生產能力,人的第一需要是勞動的時候,也就是進入人類的共產主義階段,人類社會才能在分配上達到真正的正義,從而消費才是完整的正義。

(3)人在全面發展狀態下的自由消費就是異化消費。當人與勞動,與勞動生產的產品,與人自身以及與人相互異化,這就是馬克思所揭示的異化勞動。工人與資本家處于人的勞動產品越多與自己擁有越少,勞動越多剝削越重的對立之中。在物質生產力極大豐富之后,勞動成為人的第一需要,人的能力也得到大大提升,社會生產和分配都是依照人的需要來共同調節和進行的,消費在生產環節中滿足人的需要并脫離了異己的本質,達到真真意義上的正義,這就是人在公有制條件下自由全面發展的完整消費。

參考文獻:

[1]陳新征,夏佑新.從生活帳看毛澤東的消費觀[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35-39.

[2]趙平鎮.淺論適度消費[J].北方經貿,2004,(12):13-15.

[3]張麗娜.社會轉型期和諧消費觀的構建[D].北京交通大學:刁志萍,2008.35-39.

[4]牛江紅.我國公共部門人力資源激勵機制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王知,2007.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