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社交媒體對大學生旅游消費的影響分析(大學生的消費調查報告)

时间:2024-05-15 17:21:46 编辑: 来源:

滿足自己的欲望,這些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存在因虛榮心的驅使而無休止的攀比心理。

(三) 職業學院學生的計算機水平有待于進一步的提高

經調查顯示職業學院學生每月的上網費用在10元以下的占41.09%,上網費用在10―20元的占35.66%,結果導致有的學生開學一學期了計算機水平還低得可憐。特別是對于那些占總人數63.2%的農村學生來說,在上大學之前有的幾乎從來沒有接觸過電腦。即使有些學生去上網,大部分男生在玩游戲,女生在聊天、看視頻,很少有學生去用心地學一些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需要的電腦知識。

(四)職業學院學生的消費結構存在多元化,但消費結構不合理

(五)職業學院學生的儲蓄觀念淡薄,財商需培養和加強

“財商一詞的提出者羅伯特曾經說過:“財商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系。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經調查顯示職業學院學生從來沒有理財計劃的占24.44%,偶爾有的占74.81,并且大部分學生不知道自己的錢花在哪里了,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可見,當前職業學院大學生的財商需要培養和加強。

三、 當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偏頗的原因分析

當前大學生在消費上出現無計劃消費、消費結構不合理、攀比等問題,既與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有關,也與家庭、學校教育缺乏正確引導不無關系。

大學生生活在“沒有圍墻”的校園里。全方位地與社會接觸,當某些大學生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容易形成心理趨同的傾向,當學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經濟上滿足較高的消費條件時,這些思想就會在他們的消費行為上得到充分體現。更糟糕的情況是,有些家庭經濟狀況不允許高消費的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欲望,不惜做出一些損人利己甚至喪失人格、法理不容的事情。

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費的原則立場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對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費觀念存在誤區,又何以正確指導自己的孩子呢?

學校教育環境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的重要影響作用。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不足。“兩課”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指導不夠。由于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以及課程設置等因素,與人生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沒有充分開展,從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指導目的。

校風建設范疇中倡導大學生勤儉節約生活消費觀的力度不夠。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除了在個人喜好、穿著打扮等較少方面比較注重突出個性以外,他們對于時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費用的額度等主要消費內容都具有群體從眾心理。高校校風主要體現的正是學生的群體心理和行為特征。在校風建設上注重塑造和強化學生良好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

四、結論與建議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總體上處于成長健全期,他們站在追求流行與時尚這個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適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過分的攀比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對于大學生在消費中產生的問題,我們特提出以下建議:

(一)鼓勵大學生多參加課外實踐活動,增強經濟獨立意識

學校應該多為學生提供勤工助學崗位,或者鼓勵他們到校外打工掙錢,讓他們依靠自己的雙手來養活自己,不向或者少向家里要錢,增強經濟獨立意識。

(二) 克服盲目攀比心理

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教育學生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學生的確需要競爭意識,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們都需要爭,生活上次于別人,并不可恥。在以寄生性消費為主的大學生中,培養獨立的理財能力、科學的價值觀應是當務之急。

(三) 學校營造相關環境

學校多為學生提供上機時間,不定期的對學生進行免費的培訓,另外多鼓勵學生考取一些相關方面的證書。學生自己也應該樹立自主學習的觀念。

(四)增強獨立意識。培養和加強理財能力

現今的大學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生存,獨立理財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財不是簡單的四則運算,不是簡單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長期的理性基奠,個人盲目的沖動不是獨立,是任性的表現,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腦中有獨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獨立的行動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

(五) 形成大學生良好消費風氣

大學生良好消費風氣應該成為良好校風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的有機組合。其中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高校校風建設應該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則,重視大學生為人處世每個環節的教育,重視培養和塑造大學生健康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以促進大學生學業的成功追求。一旦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和加強,就會對良好校風的塑造起促進作用,并形成校風助學風的良性循環。因此,學校應該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促進良好生活作風的形成,進而促進良好學風、校風的鞏固與發展。

大學生的消費調查報告3

一、研究背景:

隨著經濟社會的縱深發展,我們大學生作為社會特殊的消費群體,我們的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更為突出而直接地影響我們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對我們一生的品德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生活消費的'心理特征和行為導向,培養和提高我們的“財商”,在當前就成為我們當代大學生共同關注的課題。

二、研究目的:

了解大學生對消費的看法,通過比較從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消費心理。

三、研究過程:

大學生主要的消費方式:

消費結構的變動情況體現了人們的消費是否具有計劃性。從調查結果看,23%的大學生消費支出結構比較穩定,屬于有計劃型。33%的人表示能省就省,屬于節省型,43%的人表示隨意消費,屬于隨意型。相當多的同學對自身消費約束能力不強,在消費上呈現出隨意性甚至奢侈的傾向。多數大學生是第一次離家獨立生活,又是獨生子女,消費行為上表現出不成熟性。這主要表現在:盲目性消費、沖動性消費、從眾性消費、攀比性消費。一些學生從吃、穿、用到其他各方面都與人比排場、講闊氣,認為在同學、老鄉面前缺乏豪舉有失體面。這既給家庭加重了經濟負擔,也影響了順利完成學業,甚至會導致部分學生誤入歧途。

大學生消費支出項目中比重最高的是伙食,高達33.33%,其次是購物方面的支出占20.33%,再次是交通、通訊開支占14.63%,而交際,學習方面、娛樂方面、方面分別以13.01%、8.94%、9.76%緊隨,可見,在大學生的消費支出結構中,食物方面的支出占據了絕對地位,大學生的消費主要是解決溫飽問題。

調查中還發現,電話費、娛樂費用、交際費用和戀愛費用隨生活費的變化而變化,而絕大多數大學生每月購買學習用品、書籍等消費支出卻不足50元。而且,許多大學生并沒有在意自己的消費結構是否合理,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學生尚沒有明確的消費觀念和理財意識。

大學里現在流行五大件的說法。這五大件就是手機、電腦、數碼相機、MP3、錄音筆。

手機,理所當然地成為高校學生“五大件”中最為普及的一件。隨著高校學生中手機用戶的急劇增多,校園里的通訊業務市場成了一個巨大“蛋糕”,各大通訊運營商為了切割最大的那份“蛋糕”,不僅把營業廳搬進了高校,還紛紛推出了針對高校學生的校園優惠套餐。學生應該鍛煉自己的理財能力,不光是電話費也好,或者其他生活費用也好,都要注意支出必須跟自己的支付能力成正比。在現代社會,打電話、上網都是大學生必要的、正常的生活方式,但是必須注意節約,不要給家庭帶來不必要的經濟負擔。另外,要多花些精力在學習上,上課時間發短信是不對的。很多學生剛離開家庭進入社會,對家庭的依賴性比較重,在自我克制的能力方面比較差,因此學校也應在這方面加大宣傳和教育的力度。

目前大學生在校大多都屬于享樂主義,經歷過高考那緊張的生活之后,到了大學就一下就輕松起來。突然間離開了父母,再也沒有老師和家長的絮叨。這樣的生活對于剛從高中走不來的學生是非常不適應,以至于如此輕松的生活導致很多學生找不到了方向,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大學生沒有了學習負擔,自由自在的生活終于到來,這樣的生活是很多學生在高中時就夢寐以求的。這樣,娛樂便了大學生的“生活必需品”.中國的應試教育使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能力與習慣極差,大學生無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生和娛樂的時間,使大學生們無限制的放縱自己,從此遠離了學習。

大學生交際消費的支出大多涉及同學朋友聚會。交際活動可以增進感情,可以交流溝通,可以認識新朋友擴大交際圈,給自己多條出路。

一方面,交際活動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必要性,學生可以適當參加與朋友溝通感情;而另一方面,交際消費多了,家庭的開銷增大了,對學習也會有影響,社交太頻繁,人會比較浮躁,學習上的認真刻苦勁兒也會削弱。部分清醒的學生真正認識了這種所謂人脈費用危害。求人不如求己,與其花金錢、時間去搞人脈交際,還不如努力學習,學業有成,打造一番事業,不比把理想寄托在他人身上更有把握。

大學生畢竟還沒有獨立的經濟能力,對于“面子”和“應酬”上的開銷應該適當節制。同學們完全可以在學習之余靠自己的能力賺取生活費,而對于父母給的生活費應學會算著花,而不是大肆揮霍。

大學生消費狀況存在著若干問題:

1.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過個別調查和訪談,我們得知:為了擁有一款手機或換一款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愿節衣縮食,不惜犧牲其他必要開支;有些同學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別人借錢以滿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虛榮心的驅使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

2.人際交往消費過度,主要體現為通訊支出和戀愛支出。通訊開支大,擁有手機的同學占被調查總人數的三分之二強,月消費高于80元的占40.3%,將近被調查人數的一半。說明學生手機消費不理性、高開銷的情況存在而且頗為嚴重。16.2%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們大多承認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

3.經濟獨立意識較弱,理財觀念淡薄。在被調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沒有作過家教或兼職,而那些作過家教或兼職的同學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學生是為增長社會經驗,14.2%的學生以渴望獨立為目的,以“補貼日用”為目的的比例占到23.2%,如果把“渴望獨立”看作是主動的獨立意識的話,那么“補貼日用”則可以看作是被動的獨立意識。把前兩者合計到一起來看擁有獨立意識的學生比例也只占到被調查者總數的1/3強。當然也有12.5%的學生是抱著閑著沒事的態度。顯然,大家這方面的意識比起歐美發達國家的同齡人16歲就要求經濟獨立來說,差距較為明顯。

四、感想與體會:

大學生要控制欲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