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貿易公司還是供應鏈公司好(公司注冊商貿好還是貿易好?)

时间:2024-05-18 07:38:26 编辑: 来源:

自然人股東身份證及其復印件;

4、董事、監事和經理的任職文件及身份證復印件;

5、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證明;

6、代理人身份證及其復印件;

7、住所使用證明。

注:住所使用證明材料的準備,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1)若是自己房產,需要房產證復印件,自己的身份證復印件;

(2)若是租房,需要房東簽字的房產證復印件,房東的身份證復印件,雙方簽字蓋章的租賃合同,和租金發票;

(3)若是租的某個公司名下的寫字樓,需要該公司加蓋公章的房產證復印件,該公司營業執照復印件,雙方簽字蓋章的租賃合同,還有租金發票。

注冊流程

第一步 核準名稱

時間:1—3個工作日

操作:確定公司類型、名字、注冊資本、股東及出資比例后,可以去工商局現場或線上提交核名申請。

結果:核名通過,失敗則需重新核名。

第二步 提交材料

時間:5—15個工作日

操作:核名通過后,確認地址信息、高管信息、經營范圍,在線提交預申請。在線預審通過之后,按照預約時間去工商局遞交申請材料。

結果:收到準予設立登記通知書。

第三步 領取執照

時間:預約當天

操作:攜帶準予設立登記通知書、辦理人身份證原件,到工商局領取營業執照正、副本。

結果:領取營業執照。

第四步 刻章等事項

時間:1—2個工作日

操作:憑營業執照,到公安局指定刻章點辦理:公司公章、財務章、合同章、法人代表章、發票章;至此,一個公司注冊完成。

供應鏈公司是什么意思?

不知道你是在哪里看到的“供應鏈公司”

供應鏈是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材料開始,制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

[1] 形象一點,我們可以把供應鏈描繪成一棵枝葉茂盛的大樹:生產企業構成樹根;獨家代理商則是主桿;分銷商是樹枝和樹梢;滿樹的綠葉紅花是最終用戶;在根與主桿、枝與桿的一個個結點,蘊藏著一次次的流通,遍體相通的脈絡便是信息管理系統。

供應鏈上各企業之間的關系與生物學中的食物鏈類似。

在“草一兔子一狼一獅子”這樣一個簡單的食物鏈中(為便于論述,假設在這一自然環境中只生存這四種生物),如果我們把兔子全部殺掉,那么草就會瘋長起來,狼也會因兔子的滅絕而餓死,連最厲害的獅子也會因狼的死亡而慢慢餓死。可見,食物鏈中的每一種生物之間是相互依存的,破壞食物鏈中的任何一種生物,勢必導致這條食物鏈失去平衡,最終破壞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

同樣道理,在供應鏈 “企業A—企業B一企業C”中,企業A是企業B的原材料供應商,企業C是企業B的產品銷售商。如果企業B忽視了供應鏈中各要素的相互依存關系,而過分注重自身的內部發展,生產產品的能力不斷提高,但如果企業A不能及時向他提供生產原材料,或者企業C的銷售能力跟不上企業B產品生產能力的發展,那么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企業B生產力的發展不適應這條供應鏈的整體效率。

注:“價值鏈”,它與供應鏈是同一個觀念。還有提到的所謂全球運籌管理,實際上也跟供應鏈是相通的,所講的范疇都是一樣。

國家標準《物流術語》將其定義為生產與流通過程中所涉及將產品或服務提供給最終用戶的上游與下游企業所形成的網鏈結構!

供應鏈的分類

1、內部供應鏈

內部供應鏈是指企業內部產品生產和流通過程中所涉及的采購部門、生產部門、倉儲部門、銷售部門等組成的供需網絡。

2、外部供應鏈

外部供應鏈則是指企業外部的,與企業相關的產品生產和流通過程中涉及的原材料供應商、生產廠商、儲運商、零售商以及最終消費者組成的供需網絡。

內部供應鏈和外部供應鏈的關系:二者共同組成了企業產品從原材料到成品到消費者的供應鏈。可以說,內部供應鏈是外部供應鏈的縮小化。如對于制造廠商,其采購部門就可看作外部供應鏈中的供應商。它們的區別只在于外部供應鏈范圍大,涉及企業眾多,企業間的協調更困難。

供應鏈的基本結構

一般來說,構成供應鏈的基本要素包括:

1、供應商

供應商指給生產廠家提供原材料或零、部件的企業。

2、廠家

廠家即產品制造業。產品生產的最重要環節,負責產品生產、開發和售后服務等。

3、分銷企業

分銷企業為實現將產品送到經營地理范圍每一角落而設的產品流通代理企業。

4、零售企業

零售企業將產品銷售給消費者的企業。

5、物流企業

物流企業即上述企業之外專門提供物流服務的企業。其中批發、零售、物流業也可以統稱為流通業。

供應鏈的四個流程

供應鏈一般包括物資流通、商業流通、信息流通、資金流通四個流程。四個流程有各自不同的功能以及不同的流通方向。

1、物資流通

這個流程主要是物資(商品)的流通過程,這是一個發送貨物的程序。該流程的方向是由供貨商經由廠家、批發與物流、零售商等指向消費者。由于長期以來企業理論都是圍繞產品實物展開的,因此目前物資流程被人們廣泛重視。許多物流理論都涉及如何在物資流通過程中在短時間內以低成本將貨物送出去。

2、商業流通

這個流程主要是買賣的流通過程,這是接受訂貨、簽訂合同等的商業流程。該流程的方向是在供貨商與消費者之間雙向流動的。目前商業流通形式趨于多元化:既有傳統的店鋪銷售、上門銷售、郵購的方式,又有通過互聯網等新興媒體進行購物的電子商務形式。

3、信息流通

這個流程是商品及交易信息的流程。該流程的方向也是在供貨商與消費者之間雙向流動的。過去人們往往把重點放在看得到的實物上,因而信息流通一直被忽視。甚至有人認為,國家的物流落后同它們把資金過分投入物質流程而延誤對信息的把握不無關系。

4、資金流通

這個流程就是貨幣的流通,為了保障企業的正常運作,必須確保資金的及時回收,否則企業就無法建立完善的經營體系。該流程的方向是由消費者經由零售商、批發與物流、廠家等指向供貨商。

供應鏈的主要活動

根據供應鏈的概念,它涵蓋著從原材料的供應商開始,經過工廠的開發、加工、生產至批 發、零售等過程,最后到達用戶之間有關最終產品或服務的形成和交付的每一項業務活動。因此供應鏈的內容也涵蓋了生產理論、物流理論和營銷理論等三大理論。供應鏈的主要活動包括:

1、商品的開發和制造

■商品的規劃、設計、商品化;

■需求預測和生產計劃;

■商品生產和質量管理。

2、商品的配送

■確保銷售途徑;

■按時配送;

■降低物流成本。

3、商品的銷售和售后服務

■銷售;

■品種齊全、及時的商品補充;

■銷售數據和銷售額的管理,了解問題,確定活動方針。

供應鏈與縱向一體化

1、二者的區別

縱向一體化一般指上游供應商與下游顧客之間擁有產權關系,而供應鏈上的企業集合一般不具備產權關系,它們一般是建立在共同的理念基礎上的默契關系或通常的契約關系。

2、供應鏈將取代縱向一體化

這里涉及到企業的組織理論中企業的組織成本和交易成本的演變過程。傳統上,企業是以一種小規模、單一組織形態而存在的,企業之間會發生大量的交易,這就產生了巨大的交易成本。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一些實力較強的企業就以產權投資的形式控制其上、下游企業,在其擴大規模的同時,達到了市場內部化,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這就是縱向一體化產生和迅速發展的原因。

但隨著企業集團規模的迅速擴張,使得企業的組織成本變得越來越驚人。表現在:企業的效率也越來越低;企業越來越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企業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越來越低。到后來,市場需求向小批量、多品種、多規格方向發展,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另一方面,電子商務和物流無論是硬件方面還是軟件方面都有了根本的發展,這就使得企業原來的市場交易成本大幅度降低。這二方面的因素使得供應鏈取代縱向一體化將成為一種必然。

典型完整的供應鏈

它從供貨商向制造工廠供貨開始。每個工廠都可能負責不同的部分,即不同區域的工廠,生產的是不同型號的產品,或者生產產品里面的某一個部分,最后匯集到制造總部。制造總部做完之后,轉給行銷總部,行銷總部會把產品送給分公司,分公司經過經銷商再賣給客戶。

我們一般會把供應鏈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制造,另一個是配銷。這兩個部分的管理手法不一樣,不能互換。另外一種分法,是把它分成“供應”和“需求”,這是在供應鏈管理里面兩個非常重要的詞。最近一兩年,又提出一個新的名詞叫“需求鏈”,它跟“供應鏈”有明顯的區隔。不過,我覺得可以把“供應鏈” 看作一個比較廣泛的定義,包括“需求鏈”的部分,這就是我們講的供需平衡的問題。

供應鏈有很多種,比如紡織供應鏈、制造供應鏈、IC供應鏈、食品供應鏈、IT供應鏈等。但是在這么多不同的供應鏈底下,不管你是哪一類的供應鏈,有一個問題你一定要去解決,我們叫“Bullwhip”,翻譯成“牛鞭效應”。一個鞭子你稍微一甩,尖的那個地方的波動就會比較大。市場是消費者的天下,當市場發生微小的變化時,你就可以看到,越往上游走,發生的變化越大,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牛鞭效應。 2000年,某國際知名網絡廠商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稱其因為這個效應一年就損失了20億美金。

至于上述現象產生的原因,簡單例子就可以說明。假如我是生產商,我需要100個產品,我可能給三家外包商各下100個訂單,看他們誰先做完。等到哪一家做完了,我就把另外兩家的訂單取消掉,這是一般的做法,因為要保護自己,庫存壓力就可以轉嫁給供貨商。這樣,供貨商們總共拿到300個訂單,而實際需要的只有100個訂單。供貨商們拿到這300個訂單之后,也是用同樣的做法,又找他上一層的供貨商,各給他們300個訂單。越往上游走,訂單數目就越大。雖然實際上真正需要的只是100個訂單,到了第三層以上時,就變成10000個訂單,這是可怕的放大效應。

供應鏈(Supply Chain)是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材料開始,制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模式。

供應鏈的概念是從擴大的生產(Extended Proction)概念發展來的,它將企業 的生產活動進行了前伸和后延。譬如,日本豐田公司的精益協作方式中就將供應商的活動視為生產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而加以控制和協調。這就是向前延伸。后延是指將生產活動延伸至產品的銷售和服務階段。因此,供應鏈就是通過計劃(Plan)、獲得(Obtain)、存儲(Store)、分銷(Distribute)、服務(Serve)等這樣一些活動而在顧客和供應商之間形成的一種銜接(Interface), 從而使企業能滿足內外部顧客的需求。供應鏈與市場學中銷售渠道的概念有聯系也有區別。

供應鏈包括產品到達顧客手中之前所有參與供應、生產、分配 和銷售的公司和企業,因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