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遼寧牧羊國際貿易商品城(會考地理題)

时间:2024-05-29 05:15:00 编辑: 来源:

部門

原料指向型工業

運輸原料成本較高(原料到產品重量大大減輕)原料不便于長距離運輸(易變質等)

甜菜、甘蔗制糖等水果、水產品加工

市場指向型工業

運輸原料成本較高(重量、體積減少不多或有增加)產品不便于長距離運輸(易變質、破碎等)

家具、印刷、啤酒部分食品

動力指向型工業

消耗大量電能的工業

煉鋁廠、冶金及化工等重工業

廉價勞力指向型

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應接近具有大量廉價勞力的地區

普通服裝、電子裝配、包帶、制鞋等

技術指向型工業

技術要求高,應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發達地區

集成電路、衛星、飛機、精密儀表等

④不同類型工業區的特點:P28~33

著名工業區

發展條件

發展特點

傳統工業區

德國魯爾區

(英國中部工業區、美國東北部工業區)

豐富的煤炭、離鐵礦區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陸交通、廣闊的市場

衰落的原因:生產結構單一,由于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鋼鐵過剩、新技術革命的沖擊。煤炭工業和鋼鐵工業是全區經濟的基礎(衰落最明顯)P29圖5.34

新興工業區(20世紀50年代)

意大利新興工業區P31圖5.38

以中小企業集聚的工業小區為獨特的發展模式

以中小企業為主;輕工業為主;生產過程分散;資本集中程度低;大多分散在小城鎮或農村

美國"硅谷"

(高技術工業)

P33圖5.4,硅谷以微電子工業為主導,是美國以至世界電子工業的中心。它是高技術工業發展的先驅和典范,是美國經濟增長最快、最富裕的地區。

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長速度快、產品更新換代周期短;研究開發費用比例高;產品面向世界市場

⑤歷史上三次技術革命對工業的影響

歷次技術革命

年代

主要標志

新出現的工業部門

第一次

18世紀60年代

蒸氣機的發明

棉紡織、鋼鐵

第二次

19世紀70年代

電氣化

電力、化學、石油、汽車、飛機

第三次

20世紀50年代

信息技術,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和微電子技術

微電子,核工業,航天,激光

⑥污染工業分布P23圖5.27

工業部門

污染類型

區位選擇

水泥廠,釀造廠

污染空氣

工廠設置在居民區最小風頻的上風向或常年盛行風的下風向,季風區的垂直郊外

印染長,造紙廠,電鍍廠,皮革廠

污染水源

污水排放口要遠離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化工廠,煉油廠

污染大氣,污染水源

綜合以上兩條

發電廠,鋼鐵廠

污染空氣,固體廢棄物污染

污染空氣綜合以上的,固體廢棄物污染要遠離居民區和農田

⑦原料地對工廠區位的影響逐漸減弱,市場對工廠區位的影響逐漸加強。沿海沿江港口、鐵路樞紐、高速公路沿線地區對工業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勞動力素質對工業區位的影響力在逐漸增強。

⑧工業聯系的方式:工序聯系、空間聯系、信息聯系。

工業集聚的表現:傳統的大批量標準化產品的生產集聚和新的小批量定制產品的生產集聚。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濟,主要集中在技術密集的專業化工業集聚區域內。跨國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尋找最優區位,或接近市場,或接近原料地,或接近勞動力豐富的地區。

⑨工業地域的兩種形成類型:自發形成的工業地域與規劃建設的工業地域。

工業地域按性質的兩種分類及其特點:發育程度高的工業地域與發育程度低的工業地域。

六、人類的居住地---聚落P41

1、聚落的形成:①鄉村是以農業活動和農業人口為主的聚落,規模小;城市是以非農業人口為主的聚落,規模大。分散的鄉村聚落形成于人類社會的第一次社會大分工。P41圖6.2~6.3②世界最早出現城市的地區:多數誕生在河流的中下游沖積平原上,如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尼羅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

2、城市的區位P43~49

①自然、經濟、社會等因素對城市區位的影響:(主要代表性的城市)

自然因素

影響的結果

影響原因

地形

平原

P43圖6.6

大多數城市分布在平原地區

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農耕,有利于交通聯系和節省建筑投資。美國的波士頓-紐約-華盛頓城市帶分布在大西洋沿岸平原;圣弗朗西斯科-圣迭戈城市帶分布在西部沿海平原;芝加哥-匹茲堡城市帶分布在中部平原;世界上三大城市密集地區:60°N以南的歐洲地區;東亞的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我國東部沿海和平原地區;美國的東北部地區。

高原

熱帶地區城市多分布在高原地區

熱帶地區,低地悶熱,居住條件不利,高原地區,氣候較涼爽,如巴西的城市多數分布在巴西高原

山區

城市多分布在沿河谷底和開闊地

例如:我國的西安就在渭河平原,太原在汾河谷地

我國特大城市最多的省區:遼寧、江蘇

氣候

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在氣候適中的中低緯度臨海地帶。我國特大城市位于年降水量大于400mm的東部濕潤、半濕潤地區。

河流

河流下游城市最密集

河運起點

貨物在此轉運,如我國江西的贛州

河流匯合處

大量人流和物流在這里集中和轉運,如我國宜賓(岷江和長江);重慶(嘉陵江和長江);武漢(漢水和長江)

河口

河海交匯處,人流和物流在這里轉運和中轉,如我國上海和廣州

河流曲線處

利用天然河流防衛,如瑞士的伯爾尼(在阿勒河上)

河心島

利用天然河流防衛,如法國的巴黎(在賽納河上)

自然資源

以煤炭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有:英國的伯明翰、曼徹斯特,美國的匹茲堡,我國的大同、鶴崗、撫順、開灤;以石油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英國的阿伯丁與北海油田有關,我國的大慶、玉門、克拉瑪依等;南非的約翰內斯堡與金礦有關;我國的鞍山、包頭、攀枝花等在鐵礦石產地發展起來的

交通

南方城市多數在河流的匯合處(沿河設城),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匯合處;城市分布的趨勢是向交通方便的位置集中。沿海、沿江、沿鐵路干線、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軸線。如京廣線的石家莊、鄭州。P48圖6.14(理解)

政治

軍事

宗教

古代的首都,現代的政治中心和省級行政中心,例如我國的合肥就是被定為省級行政中心而發展起來的,有一些國家專門新建一座城市作為首都,例如巴西的巴西利亞、美國的首都華盛頓、巴基斯坦的伊斯蘭堡等;宗教因素建立起來的城市:沙特阿拉伯的麥加和麥地那、我國的拉薩、梵蒂岡

其他因素

因科技而興起的日本筑波,因旅游興起的張家界,黃山等

②軍事、宗教對城市區位的影響已經很弱,交通、自然資源一直對城市區位產生著巨大的影響。

3、城市化P51

含義:人口向城市地區集聚和鄉村地區轉變為城市地區的過程。

①城市化標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上升、用地規模擴大。其中城市人口占總人口中的百分比是最重要的指標。

18世紀中葉產業革命后,城市化加速發展。P51 圖6.17

英國是世界上最先開始產業革命,也是城市化發展得最早的國家。

P51圖6.17目前世界城市總人口60%分布在發展中國家。

②不同類型國家城市化的不同進程:

發達國家

特點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70年代后期達到了70%);出現逆城市化現象(出現的原因:70年代后期,由于人們對環境質量要求的提高,以及鄉村地區和小城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表現:城市人口向鄉村居民點和小城鎮回流,大城市中心區萎縮,中小城鎮發展迅速,鄉村人口數量增多)

發展中國家特點

起步晚,發展快;城市化水平低(2000年44%);城市發展不合理(主要是由于城市經濟畸形發展以及人口增長過快,農村勞動力過剩造成的,城市化和經濟發展水平不適應;表現:少數大城市迅速發展,中小城市發展緩慢,人口集中于少數大城市)中國39.10%

③城市化過程中產生的問題:P54

環境質量下降

大氣污染

城市居民燃燒產生的煙塵,工礦企業排放的煙氣,各類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氣,危害人們健康

水污染

城市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危害人體健康

噪音污染

妨礙人們休息、工作、學習和交談,甚至損害人體健康

固體廢棄物

危害人體健康和環境

交通擁擠,居住條件差

交通堵塞,導致時間、能源浪費;住宅表現為住房缺少、質量低劣

增加就業難度,失業人數增多

影響社會治安,還會帶來貧困、內城衰落等問題。

城市是人類作用于環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區域,也是環境污染最嚴重的區域。

④城市化問題解決途徑(保護和改善城市環境措施)a.建立衛星城,開發新區;b.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條件;c.保護和治理城市環境;

七、人類活動的地域聯系P63

1、人類活動地域聯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

①人類活動地域聯系的主要方式(交通運輸、通信、商業、服務業等)

主要方式

作用

運輸業

實現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亞歐大陸橋(P64 圖7.2);世界主要航海線和主要海港 (圖7.3 )

郵電通信

包括郵政通信和電信通信。郵政通信即利用交通運輸工具,傳遞信函和包裹。具有點多、線長、面廣的特點;郵政網絡是由郵局和郵路組成的郵件傳遞系統。電信通信的概念。

商業

P66圖7.7

2、交通運輸和通信

①主要運輸方式及其特點:

運輸方式

優點

缺點

鐵路運輸

當代最重要的運輸方式之一。運量大,速度快,運費較低,受自然因素影響小,連續性好

修筑鐵路造價高,消耗金屬材料多,占地面積廣,短途運輸成本高

公路運輸

發展最快、應用最廣、地位日趨重要的運輸方式。機動靈活,周轉速度快,裝卸方便,對各種自然條件適應性強

運量小,耗能多,成本高,運費較貴

水路運輸

歷史最悠久的運輸方式,運量大,投資少,成本低

速度慢,靈活性和連續性差,受航道水文狀況和氣象等自然影響大

航空運輸

速度快,運輸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現代化運輸方式

運量小,能耗大,運費高,且設備投資大,技術要求嚴格。

管道運輸

運具和線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