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促進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跨境貿易便利化若干政策措施發布)

时间:2024-05-19 19:51:22 编辑: 来源:

經濟特區、1982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確立、1984年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提出、1988年“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提出、1993年建立現代企業制度、1999年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等,介紹如下:

1、1979年設立經濟特區,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廣東省委、福建省委關于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的報告,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試辦特區。

2、1982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確立,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轉《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指出農村實行的各種責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額計酬,專業承包聯產計酬,聯產到勞,包產到戶、到組,等等,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制。

3、1984年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提出,1984年10月20日,中國共產黨十二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會議一致通過《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提出:進一步貫徹執行對內搞活經濟、對外實行開放的方針。

4、1988年“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提出,1988年9月5日鄧小平在會見捷克斯洛伐克總統胡薩克時,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198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作出《關于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如何轉變政府的職能和市場的作用,進一步深化市場化改革,加快建立現代市場體系,完善市場機制,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具體來說,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包括:

1、改革國有企業和金融體系:逐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優化國有資產管理,增強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推進銀行、證券、保險等各類金融機構的市場化改革,完善金融監管機制。

2、建立現代市場體系: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性的市場體系,擴大市場準入,盡快實現市場主體平等、市場監管規范、市場秩序有序的目標,以提高市場效率和公平。

3、加快轉型升級:改變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單一依賴資源和勞動力導致的低效率、低產出、低品質的特征,加快發展新經濟,提高產業競爭力和創新能力,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高端產業集群。

4、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積極參與全球經濟合作,加強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改革,推動形成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積極推進國際投資、跨境貿易、技術轉移等領域的合作。

5、改革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全民參保的社會保障體系,為全體居民提供公平可及的保障,擴大社會保障覆蓋范圍,提高保障水平和質量,推動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制度的綜合改革。

6、深化基層治理改革:加強基層政權組織建設,推進城市和農村基層治理體系改革,激發基層動力,提高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推進政府職能向基層轉移,加強社區和居民自治建設。

7、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基本國策,嚴格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培育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動能和新產業,加強環保宣傳教育和環境監測評價,提高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水平和質量。

8、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基本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必須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把全黨建設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推動全體人民團結奮斗,在探索實踐中不斷推動中國特色現代化建設向前發展。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涉及到多個領域和方面,包括政府職能轉變、市場化改革、轉型升級、自由化便利化、社會保障、基層治理、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方面的改革進程,需要逐步推進,并取得實質性的進展,以推動我國現代化建設向縱深發展。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需要做好的工作

1、深化改革,提高市場化程度:加速改革步伐,進一步完善市場機制,尤其是物價、財稅、金融、監管等方面的市場化改革,加強市場監管和反壟斷工作,推進國企改革和混改,促進創新,提高市場經濟的發展質量和效益。

2、穩定經濟增長,促進就業:加大宏觀調節力度,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調,加強項目投資管理,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支持中小企業等新動能發展,促進就業。

3、加強風險防范:加強風險監測和預警,完善各類風險管理機制,加強金融風險管理和監管,防范各類金融風險。

4、加強人才引進和創新能力提升:支持高技術產業、文化產業等新興產業和重點領域的創新,擴大人才引進和培養規模,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和合作,提高我國創新能力和競爭力。

5、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加強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利用,改善生態環境,強化環保設施建設和監管執法,加快節能減排、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等方面的工作。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在于如何改變原有的計劃經濟體制,推動經濟體制持續創新和升級,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和條件。經濟體制改革需要在多個領域開展工作,依靠市場營造發展活力、建設公正、整合資源,以創新和轉型升級推動經濟發展,加快構建現代市場體系,從而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2021年我國貨幣政策是什么?

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落實和發揮好再貸款、再貼現和直達實體經濟貨幣政策工具的牽引帶動作用。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進一步推進金融機構改革,不斷完善公司治理,優化金融供給。

拓展資料:

1、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完善央行政策利率體系,繼續深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釋放改革促進降低貸款利率的潛力,優化存款利率監管,推動實際貸款利率進一步降低,繼續引導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穩步深化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作用。引導社會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加快發展外匯市場,引導企業和金融機構堅持“風險中性”理念,為基于實需原則的進出口企業提供匯率風險管理服務。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完善人民幣跨境使用的政策框架和基礎設施,提高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使用中的便利化程度。

2、加強債券市場制度建設,增強債券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壓實中介機構職責,落實公司信用類債券信息披露要求,完善信用評級制度。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完善債券違約風險防范和處置機制,堅決打擊逃廢債。完善相關政策制度安排,持續推動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繼續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更好保護投資者利益,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3、全力做好存量風險化解工作,堅決遏制各類風險反彈回潮。進一步明確和壓實各方責任,形成風險處置合力。加大銀行體系不良資產核銷力度,分類施策補充中小銀行資本。抓緊補齊監管制度短板,加快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加強監管協調。健全金融風險問責機制,建立地方黨政主要領導負責的財政金融風險處置機制,對重大金融風險嚴肅追責問責,有效防范道德風險。有效發揮存款保險制度的作用,聚焦早期糾正,進一步完善存款保險專業化、市場化風險處置機制。提升金融風險防控的前瞻性、全局性和主動性,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