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英國得自對外貿易的財富讀書筆記(讀書筆記–013《萬物靜觀皆自得》)

时间:2024-06-02 07:55:34 编辑: 来源:

任憑內部持續的腐敗加速其終結或者屈服于其他在經濟和人口方面更充滿活力的文明?

20世紀90年代中期,在西方出現了很多被奎格利確認為一個成熟文明瀕于衰敗的特征。在經濟方面,西方遠比其他任何文明都更富裕,但其經濟增長率、儲蓄率和投資率很低,特別是與東亞社會相比。人口自然出生率很低,特別是與伊斯蘭國家相比。但是,這些問題并不會不可避免地造成災難性的后果。

在西方,比經濟和人口遠為重要的問題是道德衰落、文化自絕和政治分裂。

經常被提及的道德衰落表現包括:

1.反社會行為的增長,諸如普遍的犯罪、吸毒和暴力行為;

2.家庭的衰敗,包括離婚、私生、未成年人懷孕和單親家庭的增加;

3.至少是在美國出現了“社會資本”的下降,即志愿組織成員的減少,以及與此相關的人與人相互間的信任程度的下降;

4.“職業道德”的普遍下降和自我放縱現象的增加;

5.對知識和學術活動投入減少,在美國表現為學術成果水平降低。

西方未來的健康及其對于其他社會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能否成功地應對上述趨勢。當然,這些趨勢增強了穆斯林和亞洲人對其道德力量的優越感。

西方文化受到了來自西方內部集團的挑戰。其中一種挑戰來自其他文明的移民,他們拒絕融入西方社會,繼續堅持和宣揚他們原有社會的價值觀、習俗和文化。這一現象在歐洲的穆斯林中最為顯著,不過他們人數不多。它在美國為數眾多的拉美裔少數民族中也很顯著,盡管程度較輕。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同化移民的努力歸于失敗,美國便會成為一個分裂的國家,并存在內部沖突和由此造成分裂的潛在可能。在歐洲,西方文明也會由于其主要組成部分基督教的衰弱而遭到破壞。歐洲人崇尚宗教信仰、遵守宗教習俗和參加宗教活動的人數比率正在下降。這一趨勢反映出的不是對宗教的敵視,而是對宗教的冷漠。然而在歐洲文明中,仍然滲透著基督教的理念、價值觀和實踐。

與歐洲人不同,絕大部分美國人都信仰上帝,自認為是宗教民族,許多人去教堂做禮拜。基督教在西方人心中的地位的下降,最多只會對西方文明的健康構成一種非常長遠的威脅。

美國面臨著一個較為直接和危險的挑戰。在歷史上,美國的民族認同在文化上是由西方文明的遺產所界定的,在政治上則是由美國信條的原則所界定的,即絕大多數美國人都贊同的自由、民主、個人主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憲政和私人產權。20世紀末,美國認同的這兩個組成部分受到了為數不多但極有影響的知識分子和國際法專家集中而持久的攻擊。他們以多元文化主義的名義攻擊美國對西方文化的認同,否認存在著一個共同的美國文化,提倡種族的、民族的和亞民族的文化認同和分類。

20世紀60年代民權法案通過后制定的各項立法也表現了多元文化的趨勢,而在90年代,克林頓政府把鼓勵多樣化作為其主要目標之一。這些做法與以往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美國的創始者將多樣性視為一個現實和一個問題,因而有了國家的座右銘“合眾為一”。這是大陸會議的一個由包括本杰明·富蘭克林、托馬斯·杰斐遜和約翰·亞當斯組成的委員會制定的。后來的政治領袖們也擔心種族的、地方的、民族的、經濟的和文化的多樣性構成的威脅(事實上它們也在1815-1914年間導致了美國最大的戰爭),并響應“讓我們團結起來”的號召,視促進國家的統一為其主要責任。西奧多·羅斯福警告說:“有一種情況絕對會導致國家的崩潰,并阻礙美國作為一個國家繼續存在的一切可能,那就是聽任美國成為一個充滿民族糾紛的國家”。然而,20世紀90年代的美國領導人卻不僅允許并且努力促進多樣化的發展,而不是促進他們所管理的人民的團結。

美國的多元文化主義者同樣拒絕接受本國的文化遺產。然而,他們并非要美國認同另一種文明,而是要建立一個擁有眾多文明的國家,即一個不屬于任何文明的、缺少一個文化核心的國家。歷史表明,如此構成的國家不可能作為一個具有內聚力的社會而長期存在。一個多文明的美國將不再是美利堅合眾國,而是聯合國。(笑噴)

多元文化主義者還通過以集體權利代替個人權利來對美國信條的中心內容提出挑戰,而集體權利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據種族、民族、性別和性別偏好來界定的。

在一個世界各國人民都以文化來界定自己的時代,一個沒有文化核心而僅僅以政治信條來界定自己的社會哪里會有立足之地?政治原則對于一個持久的共同體來說只是一個易變的基礎。在一個講求文化的多文明的世界里,美國可能不過是一個正在消失的講求意識形態的西方世界中殘留下來的最后一個不合時宜者。

摒棄美國信條和西方文明,就意味著我們所認識的美利堅合眾國的終結。實際上這也意味著西方文明的終結。如果美國非西方化了,那么西方就縮小到了只剩下歐洲和幾個歐洲移民人口不多的國家。沒有美國,西方便會成為世界人口中的一個微不足道的和衰落的部分,居住在歐亞大陸一端的一個小而無關緊要的半島之上。

多元文化主義者與西方文明和美國信條維護者之間的沖突,是西方文明美國部分之中的“一場真正的沖突”。美國和西方的未來取決于美國人再次確認他們對西方文明的責任。在美國國內,這意味著拒絕造成分裂的多元文化主義的誘人號召。在國際上,則意味著拒絕要求美國認同亞洲的令人難以理解的、虛幻的號召。不論亞洲和美國社會之間存在著怎樣的經濟聯系,根本的文化差異將使二者無法同居一室。在文化上,美國是西方大家庭中的一員;多元文化主義者可能損害甚至破壞這種關系,但卻不能替換它。美國人如果要尋找其文化根基,他們會在歐洲找到。

西方的發展和擴張經歷了持續幾個世紀之久的第一個階段,接著在20世紀又經歷了第二個階段美國階段。如果北美和歐洲能夠更新建立在文化共性基礎上的道德生活,并發展緊密的經濟和政治一體化形式來補充其在北約內的安全合作,它們就能夠創造出西方經濟富裕和政治影響擴大的第三個階段歐美階段。富有意義的政治一體化在某種程度上能夠抵消西方在世界人口、經濟生產和軍事能力中所占比率的相對下降,并使其他文明的領導人看到西方力量的恢復。但是,西方能否在政治和經濟上走到一起,主要取決于美國是否再次確認自己的西方認同,并把自己的全球作用確定為西方文明的領袖。

二、世界之中的西方

一個以文化認同——種族的、民族的、宗教的、文明的認同——為中心,按照文化的相似和差異來塑造聯盟、對抗關系和國家政策的世界,對于整個西方,特別是對于美國來說,有三個廣泛的含義:

首先,政治家只有承認和理解現實,才能建設性地改變現實。文化政治正在形成,非西方文明的力量正在上升,這些社會日益伸張自己的文化,已得到非西方世界的公認。歐洲領導人曾指出,文化的力量既可以使人團結,又可以使人分離,相反,美國的精英們在接受和把握這些正在形成的現實時卻反應遲鈍。美國政府在適應文化和文明潮流影響的全球政治的時代時遇到了非同一般的困難。

其次,美國的對外政策思考也因不情愿放棄、改變,有時甚至是重新思考那些適應冷戰需要的政策,而深受困擾。

第三,文化和文明的多樣性對西方,特別是對美國的西方文化普世信念形成挑戰。這一信念是以詮釋和規范的方式來表達的。用詮釋的方式說,它認為所有社會人民都想接受西方的價值觀、體制和時間;用規范方式說,西方的普世主義信念斷定全世界人民都應當信奉西方的價值觀、體制和文化,因為它包含了人類最高級、最進步、最自由、最理性、最現代和最文明的思想。

在當今正在呈現的存在民族沖突和文明沖突的世界中,西方普世觀念遇到三個問題:它是錯誤的;它是不道德的;它是危險的。它是錯誤的,這是本書的中心論題。

認為非西方國家的人民應當接受西方的價值觀、體制和文化,是不道德的,因為實現這一目標是不道德的。權力的擴大帶來文化的傳播,如果非西方社會再次受到西方文化的塑造,那只能是西方權力擴大、部署和影響的結果。帝國主義是普世主義的必然邏輯結果。作為一個成熟的文明,西方已不再具有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其他社會所需的經濟動力或者人口動力,而且以此為目的的任何努力都有悖于西方的自決和民主的價值觀。

西方的普世主義對于世界來說是危險的,因為它可能導致重大文明間(各文明核心國家之間)的戰爭;它對西方來說也是危險的,因為它可能導致西方的失敗。對于西方來說,明智之舉不是試圖制止權力的轉移,而是學會在淺水中航行,忍受痛苦、減少冒險和捍衛自己的文化。

所有的文明都經歷了形成、上升和衰落的類似過程。西方文明與其他文明的不同之處,不在于發展方式的不同,而在于它的價值觀和體制的獨特性。這些特性包括最為顯著的基督教、多元主義、個人主義和法制,它們使得西方能夠創造現代性,在全球范圍內擴張,并成為其他社會羨慕的目標。這些特性作為一個整體是西方所獨有的。正如小阿瑟·施萊辛格 [5] 所言,歐洲是“個人自由、政治民主、法制、人權和文化自由思想的發源地,是唯一的源泉”。“這些特性是歐洲思想,而不是亞洲、非洲或者中東的思想,除非被它們所接受”。這些特性使得西方文明成為獨一無二的文明。西方文明的價值不在于它是普遍的,而在于它是獨特的。因此,西方領導人的主要責任,不是試圖按照西方的形象重塑其他文明,這是西方正在衰弱的力量所不能及的,而是保存、維護和復興西方文明獨一無二的特性。由于美國是最強大的西方國家,這個責任就不可推卸地主要落在了美利堅合眾國的肩上。

面對西方力量的衰落,保護西方文明對于美國和歐洲國家是有利的,為達到這個目的,它們需要:

1.加強政治、經濟和軍事一體化,協調政策、以防止屬于其他文明的國家利用它們之間的分歧;

2.把中歐的西方國家,納入歐洲聯盟和北約;

3.鼓勵拉丁美洲的“西方化”,并盡可能地使得拉丁美洲國家與西方緊密聯盟;

4.抑制伊斯蘭和華人國家常規和非常規軍事力量的發展;

5.延緩日本脫離西方而順應中國;

6.承認俄羅斯是東正教的核心國家和一個區域大國,承認確保南部邊界的安全是俄羅斯的合法利益;

7.保持西方技術和軍事力量相對于其他文明的優勢;

8.最為重要的是,認識到西方對其他文明事物的干預,可能是造成多文明世界中的不穩定和潛在全球沖突的唯一最危險的因素。

在這樣的一個時代,美國既不能統治世界也無法逃避世界。不論是國際主義還是孤立主義,不論是多邊主義還是單邊主義,都不能很好地為美國的利益服務。只有避免這些極端的做法,采取與歐洲伙伴緊密合作的大西洋主義政策,保護和促進大家共同擁有的、獨一無二的文明的利益和價值觀,才能夠最有力地促進美國的利益。

三、文明間戰爭與秩序

引發文明間全球戰爭的一個更為危險的因素,就是各文明之間及其核心國家之間均勢的變化。如果中國的崛起和這個“人類歷史上最大角色”的日益自我伸張繼續下去,就將在21世紀初給世界的穩定造成巨大的壓力。

在即將到來的時代,要避免文明間大戰,各核心國家就應避免干涉其他文明的沖突。但事實是,一些國家,特別是美國,毫無疑問會認為這一點是難以接受的。“避免原則”,即核心國家避免干涉其他文明的沖突,是在多文明、多極世界中維持和平的首要條件。第二個條件是“共同調解原則”,即核心國家相互談判遏制或制止這些文明國家間或集團間的斷層線戰爭。

對于西方以及那些旨在補充或取代西方主導作用的文明而言,接受這些原則和各文明之間更加平等相待的世界,并非易事。例如,在這樣的世界里,核心國家可能會把擁有核武器視為它們的特權,而不允許本文明的其他國家所擁有;在缺少核心國家的文明中,為爭奪領導地位展開的競爭亦會激發為擁有核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