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湖南財盛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營業執照(天津力驊燃氣公司是私企嗎)

时间:2024-06-17 04:09:03 编辑: 来源:

訓令,包括太平保險公司在內的64家華商保險公司和42家外商保險公司獲準恢復營業。

此后十余年間,人民政府對保險市場進行了大刀闊斧地改革,太平保險公司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解放之初,大部分保險公司資力薄弱,承保能力有限。為緩解華商保險公司的分保問題,在軍管會的領導和中國保險公司的支持下,1949年7月20日,47家華商私營保險公司聯合組成民聯分保交換處,太平保險公司協理丁雪農被公推為主任委員,民聯的辦事機構也設在太平保險公司內。

民聯分保交換處是解放后上海工商業中最早成立的一個聯營機構,它的創辦,改變了華商保險公司依賴外商的心理,大大增強了華商保險業的信心,同時為私營保險公司的進一步聯營奠定了基礎。

在人民政府對私營保險公司“限制、利用、改造”的政策主導下,1951年下半年,上海25家私營華商產物保險公司開始醞釀合并問題。同時,天津的3家私營保險公司也派代表赴上海聯系,表示愿意合并。經過緊張籌備,這28家私營保險公司分別組成太平和新豐兩家保險公司,由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投入一半以上的資金,走上了國家資本主義的道路。

公私合營的太平保險公司由15家公司組成,其中上海12家,即太平、安平、中國天一、太安豐、華商聯合、福安、寶隆、建國、大豐、大信、裕民、揚子;天津3家,即大昌、中安、中國平安。公司資本總額定為人民幣100億元(舊人民幣,下同),其中參加合并的公司以其凈資產作為投資,總額定為45億元,其余55億元悉由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投資。合并協議于1951年10月22日正式簽定,11月1日,公私合營太平保險公司正式開業。

太平保險公司設立19人組成的董事會,并設立監察7人。經董事會推選確認,周作民等7人為常務董事,周作民任董事長,謝壽天任副董事長,林震峰為總經理,李祖模、金瑞麒為副總經理。

公私合營新豐保險公司由上海的13家私營保險公司組成,資本總額60億元人民幣,公司于1952年1月1日宣告開業。

1953年4月,作為國家保險公司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開始考慮太平、新豐兩公司進一步合并的計劃,打算通過兩公司的合并,逐步做到國內保險業務由國家專營,而以合并后的合營公司加強其國外機構,進一步發展國外保險業務。1955年,在社會主義改造運動的洪流中,全保險行業的公私合營終于由設想變為現實。1955年11月11日,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由其上海分公司提出了《關于公私合營太平、新豐保險公司合并的方案》,建議:兩公司合并后的業務重點將放在國外,成為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領導下的一個專業性保險公司,加強對國外業務的領導,進一步發揮其助手作用,分擔起促進國際貿易、吸收外匯資金的光榮任務。考慮到太平保險公司在香港、新加坡、馬來亞、印度尼西亞等海外地區設有分支機構,而新豐保險公司沒有海外機構,因此建議合并后的新機構定名為公私合營太平保險公司。

1956年3月21日、22日,兩公司董監事會在上海分別舉行,會議就兩公司合并、總部遷往北京、國內不再設立分支機構等一應事宜作出決議。

1956年8月1日、2日,太平、新豐兩公司在上海《解放日報》刊登聯合啟事,宣告:“自1956年8月1日起,我兩公司合并為公私合營太平保險公司,并將合并后機構遷移北京辦公,兩公司原在上海機構同時撤消”。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上海分公司亦同時刊登通告,“同意接受該兩公司在上海地區簽發的保險單尚未滿期的保險責任”。新的太平保險總公司設址于北京阜成門外天寧寺路。

太平、新豐兩保險公司的合并、遷京、停辦國內業務,標志著中國保險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全面完成,中國保險市場從此進入國家專營的時代。

根據兩公司最后一次董監事會議的決議,新的公私合營太平保險公司的任務是:加強國外分支公司的領導,積極開展國外業務,繼續為僑胞服務和替國家積累外匯資金。太平保險公司自此移師海外,致力于拓展國際保險市場。

這一去就是45年。 從1956年之后的數十年間,中國保險市場幾度風云變幻,太平保險在海外也是篳路藍縷,幾代太平人胼手胝足,在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地闖出一片天地,贏得了廣泛認同。

1998年,根據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撤銷,原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的海外經營性機構劃歸中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8月20日,中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太平保險公司和太平人壽保險公司于是成為中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兩支勁旅。

轉眼進入21世紀,隨著中國一步步逼近世界貿易組織的大門,中國保險市場擴大開放勢在必然。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向國務院和中國保監會提出了回國創業的請求,同時對旗下資源進行戰略性重組:在香港,將太平保險與民安保險公司、中國保險香港分公司合并,以香港民安保險公司名義對外營業;在新加坡,將太平保險與中國保險新加坡分公司合并,以中國保險新加坡分公司名義對外營業;將中國人壽保險公司香港分公司與太平人壽合并,以中國人壽香港分公司的名義對外營業。

2001年5月22日,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保監會批準太平保險公司和太平人壽保險公司全面恢復中國境內的保險業務。經過半年多的籌備,太平保險公司于2001年12月20日宣布開業,總部設在深圳。此時的太平保險公司已經過股權改造,由中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持股45.05%,中保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持股30.05%,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有限公司持股24.9%。太平人壽保險公司亦于11月30日開業,總部設于太平保險的發源地上海。

海外拓業近半個世紀,一朝榮歸故里,太平保險開始在國內市場大展拳腳。復業后第一年,太平保險在深圳、北京、廣東、上海等四地開設了分公司;2003年,又一口氣在天津、大連、四川、江蘇、浙江、湖北、河南、山東等8省市開設了分公司;2004年,開設湖南、青島、重慶分公司;2005年,設立山西、陜西、安徽、福建分公司。至此,太平保險已設立19家分公司,作為全國性保險公司的機構網絡布局基本形成。

馬應龍是什么

馬應龍

馬應龍是一家經國內貿易部認定的中華老字號企業,創始于公元 1582 年。 經過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馬應龍已經成為一家涉足于藥品制造、藥品研發、藥品批發零售、連鎖醫院等多個領域的專業化多功能國際化的醫藥類上市公司。

目錄

1簡介

2起源

3歷史成就

4經營業績

5主導產品

6上市公司

7所獲榮譽

8股份改革

9企業文化

經營宗旨

哲學觀

價值觀

經營觀

企業精神

10經營范圍

1簡介

四百年源遠流長·馬應龍一脈相承

馬應龍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馬應龍藥業”)[1]是一家有四百多年歷

馬應龍

史的中華老字號企業,創始于公元1582年(明朝萬歷十年)。1582年,馬應龍的創始人馬金堂于河北定縣(今河北定州市)開辦小型眼藥鋪——馬應龍生記藥店(總店后遷往北京),創制“八寶”眼藥。至清乾隆年間,馬金堂的后人馬應龍將“八寶眼藥”定名為“馬應龍定州眼藥”。四百多年來,馬應龍品牌薪火相傳,生生不息,譜寫了一段“懸壺濟世,妙手仁心”的傳奇故事。

1919年企業南遷武漢后,馬應龍生記藥店又開發出其他系列產品,生產和經營迅速發展,并先后榮獲當時國家農商部、鐵道部等授予的國家級嘉獎,產品在東南亞華人中享有盛譽,成為中國最早向海外出口商品的四大企業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馬應龍生記藥店成為國有獨資企業——武漢第三制藥廠,1993年改制為武漢馬應龍藥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通過國有股股權轉讓,由我國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的中國寶安集團控股經營。2008年5月16日經2007年度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將公司名稱變更為“馬應龍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起源

于歷史久遠,在我們及前輩對“馬應龍”歷史的整理研究過程中,始終沒有能夠找到和馬應龍起源年代有關的史料與實物證據。對于馬應龍的起源年代,只能從流傳

于民間的傳說中了解到,在明朝萬歷年間馬氏家族先人馬景標在河北定州完成眼藥創制。因此,我們暫且將明朝萬歷年間定為馬應龍眼藥的前身即馬氏眼藥成方的起

源年代。

在明清時期的手工業中,沿襲著字號以先父之名命名的傳統。在“馬應龍”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也遵循了這一傳統。馬氏眼

藥經過數代傳承,在清朝末年,由馬萬興啟用其父馬應龍之名作為字號名,并在清光緒元年從河北定州遷址到北京前門西河沿開設“北京馬應龍眼藥鋪”,自此以

后,北京西河沿始終是馬應龍眼藥傳承和生產的中心。

其后,馬萬興之子馬麗(立)亭,鑒于“同仁堂”始終保持其字號,生意日漸興旺,意識到消費者有只認字號不認人的心

理,在繼承北京馬應龍眼藥店后決定從此打破傳統,世代沿用“馬應龍”為字號。因此可以說,是馬麗(立)亭的突破創新及其對品牌價值的認識,才得以確立并最

終沿用“馬應龍”的品牌。[2]

3歷史成就

北京是馬應龍眼藥的重要發展地。“馬應龍”的歷史,也就是以北京馬應龍眼藥店為主線的歷史。

根據記載,繼任者馬麗(立)亭于1923年將北京馬應龍眼藥店定址在北京前門西河沿52號(現店址尚存,牌匾依稀可

見)。并從1930年開始,先后通過設立分店和郵寄的方式,將馬應龍眼藥銷售到包括天津、南京、上海、鎮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蘇等省市,實現了

馬應龍眼藥以北京馬應龍眼藥店為中心向全國大規模推廣的突破,并在上海通過好友吳麟閣先生的引薦辦理了出口歐洲的證件,率先開創了中醫眼藥出口海外的先

河。

在其經營時期,北京馬應龍眼藥取得了矚目的成績:民國5年5月,獲得農商部獎三等獎;民國24年獲得實業部優等獎狀,同年獲得鐵道部全國鐵路沿線出產貨品展覽會一等獎;民國25年,獲得南京政府優等獎;民國26年獲得美國舊金山巴拿馬博覽會獎章等。

北京馬應龍通過藥品的療效不僅獲得了經營上的佳績,同時也贏得了西方人對中國傳統中醫乃至東方文化的認同。根

據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官方網站的記載,該大學杰斯特(Gest)東方圖書館的捐贈人——美國工程師莫爾·杰斯特(Moore

Gest)于上世紀30年代前后在北京期間曾使用馬應龍眼藥醫治他的眼疾并取得很好療效。此事促成他購買了一批中國傳統醫書,這批書籍成為日后普林斯頓大

學東亞圖書館的第一批館藏。

4經營業績

馬應龍

通過1995年引入寶安集團先進的經營機制和理念,馬應龍藥業進入協調發展的快車道。并控股成立了吉林馬應龍制藥有限公司、四川馬應龍制藥有限公司和武漢馬應龍制藥有限公司。十多年來,馬應龍藥業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產權制度改革,形成了多元化的股權結構和比較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不斷引入先進的經營方式、管理機制和思想理念。馬應龍藥業堅持品牌經營戰略,以市場為導向,強化核心競爭力,以品牌為紐帶,整合社會資源,滿足客戶需求,培育客戶忠誠,在品牌的旗幟下與時俱進;堅持資本經營戰略,以產業經營為基礎,以資本經營為超常規發展的手段;堅持聯盟經營戰略,與上下游、國內外的合作伙伴建立雙贏的聯盟合作關系;堅持以創新的思維整合厚重的歷史資源和悠久的傳統觀念。現代經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