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琉璃海外的文物的圖片(琉璃河鎮的文物古跡)

时间:2024-06-08 14:24:50 编辑: 来源:

目具有重要意義,現在收藏在京都龍谷大學學術情報中心大宮圖書館。歐陽洵《化度寺碑》(翁方綱本)是唐拓孤本,現收藏在京都大谷大學,虞世南《孔子廟堂碑》和褚遂良的《孟法師碑》也是唐拓孤本,現在收藏在三井紀念美術館。

流失故事:據《日本侵華對文物的破壞》一書作者孟國翔介紹,戰后日本歸還了一部分戰時掠奪的文物,有158000多件,其中有2000多件是比較珍貴的,但這只是很少的部分。此后由于多種因素我國沒有再繼續追討。

中華國寶: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東洋館又稱亞洲文物陳列館,1968年正式開放,設10個陳列室,分綜合陳列、中國藝術等部門,每年只輪換展出館藏品中的一小部分。一號展廳是名為“中國雕刻”的特別展覽,26件南北朝與唐代的文物,大部分是來自陜西、山西、河北等地的石佛。此外,東洋館一層還有一些特別專題,展示中國文物與東南亞文物之間的文化淵源,比如銅鼓、青花瓷。

東洋館的第二層可以說就是中國專館,一共五個陳列室,其中四個為中國考古,剩下一個是中國繪畫書法。中國考古的第一陳列室是從新石器時代到漢代出土的早期文物,一共111件展品,涵蓋了骨器、石器、陶器、玉器、青銅器等品種。陶器部分,歷史脈絡清晰,縱向延伸完整。玉器部分,既有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玉斧、玉璧、玉環、玉飾,二里頭文化(公元前2000年)的玉刀,也有商周時期的饕餮紋佩玉、龍紋佩玉、玉龍、玉魚、玉鳥,戰國時代的琉璃象嵌玉、夔龍紋玉等。

“中國考古”的瓷器陳列室一共有33件從三國時期到唐代的加釉彩陶器及43件宋代到清代的瓷器。尤其是元、明、清瓷器陳列,幾乎就是一部景德鎮陶瓷發展史。此外,這里還單獨辟出清代犀角、中國漆工等專題展覽。

琉璃河鎮的文物古跡

琉璃河境內有西周燕都遺址,西周燕都遺址是西周燕國的都城,建于公元前1045年,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境內還有琉璃河大石橋和琉璃河岫云觀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琉璃河商周遺址位于房山區琉璃河內。距市區43公里。范圍包括琉璃河北部的三街、洄城、劉李店、董家林、黃土坡、立教、莊頭/西南呂等村。遺址東西長3.5公里,南北寬1.5公里。包含居住址、古城址和墓葬區3部分遺存。這處古文化遺址從70年代初開始發掘,通過對出土器物的分析和研究,認定屬商周二代的古文化遺存。境內還有僅次于盧溝橋的琉璃河大橋,琉璃河大橋位于琉璃河段的京石公路上,是房山區境內最大的石橋,其規模僅次于盧溝橋。琉璃河又名大石河,古稱圣水,流經這里東行,匯入拒馬河,每到汛期,原建木橋常被沖毀。嘉靖十八年(1539),修此橋。嘉靖二十五年建成。石橋南北向,橫跨琉璃河上,全長165.5米,寬10.3米,高8余米,共11孔,中孔最大。拱券正中雕有精美的獸頭。橋體全部用巨大的石塊砌筑,橋上建有實心欄板和望柱,其上均雕有海棠線等紋飾。嘉靖四十年(1561),向南北兩方督修路堤。堤寬19.8米,高近4米,總長約2000米。堤面鋪以巨型條石。為傳說中的五里長街。從修橋到路堤建成,前后20余年。琉璃河石橋,是北京地區保存較為完好的古代石橋之一。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