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漳州陳字貿易有限公司很難進嗎(介紹世界名城)

时间:2024-06-03 12:48:14 编辑: 来源:

意思。

它辟于15世紀末,本是個貿易市場。以后,沙皇政府經常在此發布政令,

召集群眾。十月革命后,紅場成了舉行慶祝活動的地方。曾經用黑色和紅

色大理石砌成的列寧墓,就在紅場一旁的克里姆林宮宮墻下。

莫斯科氣溫較低,以前樹木很少,曾被稱為"沙漠城市"。自1928年

開始進行大規模綠化,建立了從市中心向郊外輻射的八條綠色林帶。市內

有很多大小公園和街心花園,還在市郊建立了11個自然森林區,過去曾一

度絕跡的野鹿已繁殖到幾萬頭。如今市區綠地面積已占總面積的40%,平均

每個莫斯科人擁有綠地44平方米。生態環境的改善,美化了市容,調節了

氣候,使莫斯科摘掉了"沙漠城市"的帽子,成為全世界羨慕的綠色首都。

沙漠古都--開羅

非洲最大的城市開羅,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的首都,也是著名的旅游

城市。

開羅位于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三角洲的頂部附近,東、南、西三

面都被撒哈拉沙漠所包圍,氣候炎熱干燥,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城市。公元

969年,美洲大陸還沒有被發現之前,開羅已是阿拉伯帝國法蒂瑪王朝的國

都了。"開羅"在阿拉伯文字中也就是"勝利"的意思。13世紀城市規模

進一步擴大,成為遠近的貿易、文化中心。

開羅既有反映阿拉伯民俗傳統風格的老城,也有按西方現代建筑風格

建設起來的新城;現代文明與古老傳統相互融合,彼此并存,是開羅的一

大特色。

與尼羅河平行的科尼奇大街是開羅的主要交通線,開羅的市區分布在

尼羅河兩岸。東岸,有著建于11-16世紀的老城,開羅的名勝古跡大都集

中在這里,僅古跡就有400多處。其中有建于12世紀的薩拉丁城堡和許多著

名的清真寺,還有具有阿拉伯古代風貌的大市場,市場上陳列著銅器、紡

織品、地毯、琥珀、香料等物品,任人挑選、購買。老城區的房屋比較低

矮,街巷狹窄,保持著古代風貌。

尼羅河西岸,是19世紀以來迅速發展起來的新市區。新市區內高樓林

立,187米的開羅塔高高地俯瞰著全城。在寬闊的新區馬路上,到處奔馳著

電車和汽車;而在老城的街道中,卻不時可以看到古老的馬車和沙漠特有

的駱駝在往來。

伊斯蘭教是埃及的國教。開羅的500多萬埃及居民中,穆斯林占80%以

上。開羅全城分布著一千多座清真寺,寺頂的塔尖,好似滿天星斗,點綴

在城市上空。開羅這個沙漠古都因而又獲得了"千塔之城"的稱號。

開羅西南郊的大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更使開羅成為令全世界游人非

常神往的歷史名城。

七丘之城--羅馬

意大利首都羅馬,位于國境中部的臺伯河兩岸。關于它的起源,有一

段有趣的傳說。相傳羅慕洛斯和列慕斯是希臘戰神馬爾斯的一對雙胞胎,

出生后母親被仇人殺死了,他倆被放在筐子里投入臺伯河中。可是筐子并

沒有下沉,他倆被漂流到了岸邊。一只母狼將他倆叼回去用狼奶喂養。后

來給獵人拾去撫養,練就一身本領。他們長大后殺死了仇人,報了殺母之

仇 。哥哥做了國王,在臺伯河河邊7座山丘之上建立起一座城堡,用自己

的名字命名。"羅慕洛"念快了就變成"羅馬"。所以羅馬又稱"七丘之

城",現在的羅馬城徽上還是用母狼喂孩子作圖案。

現在的羅馬包括古羅馬城和20世紀以來擴建的新市區。建于"七丘"

之上的古羅馬城,本是歷史上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的首都。公元4 世紀末,

羅馬帝國崩潰后,受到教會的庇護和教皇的統治,直到1867年才成為意大

利的首都。

被城墻環繞著的古羅馬城,簡直是一座巨大的歷史博物館。在寬廣的

帝國大道兩旁,有著許多著名的廣場、教堂和宮殿。三座凱旋門和兩根凱

旋柱,分別記載著曾經地跨歐、亞、非三洲的羅馬帝國的業績。

動人心魄的科洛塞奧競技場,就建在市中心附近的一片盆地上。競技

場占地2萬平方米,周長527米,圍墻有57米高。四層高的建筑物用淡黃色

的巨石砌成,外面看去呈圓形。這座宏偉的建筑建于公元1世紀,據說它是

當年羅馬帝國征服耶路撒冷后,為了顯示盛大的武功,強迫8萬名俘虜花了

10年時間才建成的。場內有很多關鎖獅、虎的地窖,競技場、斗獸處設在

場中心,周圍能容納5萬人觀看。據記載,競技場開幕時,3 000名角斗士、

5 000頭雄獅、猛虎,在此進行生死搏斗,足足表演了100天。現在這座競

技場成了世界八大名景之一。

梵蒂岡是羅馬的城中之國,處于古羅馬城西北角的梵蒂岡高地上。面

積只有0.44平方千米,居民2 000人。它由天主教教會首領教皇統治,是全

世界天主教徒的精神中心。城國中的圣彼得大教堂,圓頂距地138米,是羅

馬最高的天主教堂,在羅馬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正像過去北京城中的建

筑都不得超過紫禁城內的宮殿的高度一樣,過去羅馬的所有建筑都不允許

超過圣彼得大教堂的圓頂高度。

楊萬里的資料

楊萬里的資料: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漢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學家、愛國詩人、官員,與陸游、尤袤、范成大并稱“南宋四大家”、“中興四大詩人”,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官至寶謨閣直學士,封廬陵郡開國侯,卒贈光祿大夫,謚號文節。

楊萬里一生作詩20000多首,但只有4200首留傳下來,被譽為一代詩宗。楊萬里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為七言絕句,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抒發愛國感情的作品,創造了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誠齋體”。著有《誠齋集》等,代表作有《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閑居初夏午睡起》、《新柳》、《舟過安仁》等。

楊萬里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他八歲喪母。其父楊芾精通《易經》,常忍著饑寒購買書籍,在十年之內,積得藏書數千卷。在父親的影響下,楊萬里自幼讀書非常勤奮,廣師博學,鍥而不舍,曾從師于高守道、王庭珪等人。

紹興二十年(1150年)春,楊萬里赴臨安參加禮部試,落第而歸,仍繼續求學。

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楊萬里進士及第。

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楊萬里拜劉才邵為師。

吉鴻昌的故事作文300字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鴻昌將軍被蔣介石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船到美國,吉鴻昌就接二連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頭等旅館不接待中國人,而對日本人卻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鴻昌要往國內郵寄衣物,郵局職員竟說世界上已經不存在中國了,吉鴻昌異常憤怒,剛要發作,陪同的使館參贊勸道:“你為什么不說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禮遇.”吉鴻昌當即怒斥:“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嗎 ,可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為抗議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來一塊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寫上:“我是中國人!”

在國外,吉鴻昌利用記者的采訪,以事實揭露了日本侵略中國的種種罪行,并斥責英國縱容日本侵略中國和蔣介石對日妥協的丑惡行徑.

編輯于 2015-12-15

9塊9搶的洗車機!沒想到超好用!省下幾百洗車費!

00:15

拼多多-超低價

查看詳情

拼多多-超低價

廣告

吉鴻昌的故事作文300字

3.5萬情感專家在線答疑

5分鐘內響應

極速提問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有關愛國人士的故事作文300字

楊靖宇獻身抗日 民族抗日英雄楊靖宇曾擔任“南滿抗日聯軍”司令,從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場獻身為止。在艱苦征戰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擊日寇。面對敵人的重兵圍剿,楊靖宇率部頑強戰斗,使敵人坐臥不安,惶惶不可終日。日酋對他又怕又恨,調集重兵圍困。有人勸楊靖宇投降,他斬釘截鐵地說:“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后,彈盡糧絕,楊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顆子彈后壯烈犧牲。敵人殘忍地用刺刀剖開他的肚子,楊靖宇肚里沒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樹皮、草根和棉絮。 華羅庚毅然回國 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后,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后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并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南宋末年,元兵南逼。宋皇從杭州敗移福州。景炎帝二年(即公元一二七七年)的春天。文天祥為了抗擊元兵,率師從閩西進軍漳州,所聞福州失守,宋帝敗逃海上,他只好西撤,翻越閩南與閩西交界的坂寮嶺,退到險要的倒嶺趕筑營壘,沉著應急。元兵來勢兇猛,緊迫在后,文天祥的兵馬渡過下畬溪的木橋,仰望天空,說了聲“天助我!”立即,風起云涌,電閃雷鳴,咆哮的山洪把元兵阻隔在崎嶇的對岸。 那拆掉的雖是木橋,卻系交通要道。文天祥考慮到戰后百姓過往的需要,特地為當地留下不少金銀,以備復建之用。當他帶兵馬要經過倒嶺下的梅子坑村,老百姓聞訊接應,紛紛主動把家里的門板桌面都搬來鋪架臨時便橋。文天祥萬分感激,當場為此橋取名為“大義橋”,后人也有傳說為“待御橋”。 南宋時期, 岳飛出世于湯陰縣, 由岳母悉心教導成人, 并得周侗傳授一身好武藝. 適逢國家多難, 飛立志從戎, 岳母遂在其背刺上'精忠報國'四字作為訓誡. 飛為徽宗效力, 遇上金靼子出師入寇. 奸臣張邦昌媚敵求和, 飛上書直諫皇上, 但反被斥責. 其時, 金兀術再度進攻, 并把康王二帝擄走, 飛再次被召出征. 岳軍勇猛非常, 在朱仙鎮迫得金兵走投無路. 漢奸秦檜被金人收買, 下十二道金牌召飛回國, 更將飛困在獄中, 迫使飛含冤而死.

336贊·11,130瀏覽2017-05-05

抗日英雄故事300字左右

74贊·15,004瀏覽2019-10-09

關于愛國人物的故事(250-300)字

一、愛國名人的故事250字篇: 鄧世昌是我國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中的一個,是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他有強烈的愛國心,常對士兵們說:“人誰無死?但愿我們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國和日本之間爆發了甲午戰爭。鄧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艦相遇,遇到危險,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這年9月的一天,日本艦隊突然襲擊中國艦隊。一場海戰打響了。中國擔任指揮的旗艦被擊傷,大旗被擊落。鄧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艦上升起旗幟,吸引住敵艦。他指揮的致遠號在戰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齊開火,連連擊中日艦。日艦包圍過來,致遠號受了重傷,開始傾斜,炮彈也打光了。鄧世昌感到最后時刻到了,對部下說:“我們就是死,也要壯出中國海軍的威風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