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instagram如何備注關注的人(怎么學習韓語比較快?)

时间:2024-06-02 06:59:15 编辑: 来源:

式、新的消費場景和新的產業結構和服務的思考。未來的旅游業將更加注重體驗、創新產品和稀缺的文化資源,這就要求我們要有全新的產業發展觀。

拉美之旅總經理隋毅認為慢工出細活。以南極游為例,她說這個旅游市場將持久戰和持續改進。南極洲并不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去南極洲的游客數量每年都略有增加。所以南極旅游不會很快洗牌,而是會長期持續。慢慢做,做好,做到極致。

極地生態面臨挑戰。

到南極的游客大多降落在南極半島附近,這里是整個南極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方,也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大、冰蓋融化最明顯的地方。為了減少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國際上制定了一些防治措施。2009年,28個《南極條約》協商國一致同意對前往南極的游船規模和游客數量進行強制性限制,以減少人類活動對南極環境的影響。這些限制包括禁止超過500名游客的游輪登陸南極,南極每個地點每次只能有一艘游輪登陸,每次登陸游客不得超過100人。

然而,游客數量的不斷增加是一個不可逆轉的事實。野生地球教育創始人、資深極地專家姚透露,冰島2002年游客只有24萬人左右,2016年達到180萬,而芬蘭的游客數量十年間從170萬增長到320萬。北極地區的亞洲游客增長率超過任何其他地區。2017-2018年南極游客總數達到51707人,基本達到歷史最高點。她認為,氣候變化給南極游的安全和體驗帶來了挑戰,未來登陸地點可能會發生變化。一些野生動物越來越北移,會越來越難看到。一方面,極地旅游要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應不斷完善安全管理和可持續環保運營,以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

中華環保聯合會顧問馮小星表示,保護極地環境和發展極地旅游并不矛盾。從產業層面看,極地旅游的發展潛力不僅僅是經濟因素,還有極地可開發資源的承載能力、可持續性和穩定性。因此,極地旅游的快速發展也意味著極地保護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如何保護極地生態

極地環境是極地旅游的載體。如果保護不好,極地旅游的拓展和發展可能會成為泡影。姚認為,南北極正面臨著巨大的環境挑戰。要有教育屬性和明確的管理措施,政策制定者和利益相關者應該更加關注脆弱的極地生態保護。政府、企業和旅行者應該把環境保護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

今年2月初,國家海洋局頒布了《南極活動環境保護管理規定》要求,規定申請南極活動的人員應當編寫中英文環境評估文件,報送國家海洋局,對南極活動組織者和活動者使用航空器及應急措施作出相關規定,建立南極考察活動不良記錄清單,建立南極活動信息共享機制和南極活動環境保護管理協調機制。

2月底,國家海洋局辦公室發布《訪問中國南極考察站管理規定》,要求原則上在我國法定節假日舉行參觀考察站活動。每批合格參觀人數不超過100人,站內活動時間不超過1小時。該條例旨在保護南極環境和生態,規范來華訪問活動美國南極研究站。

北京市旅游發展委員會也已發布《關于加強赴南極等生態脆弱地區旅游活動管理的通知》,要求在組織南極等生態脆弱地區旅游活動前30天,旅游團必須向國家旅游監管服務平臺如實、準確記錄相關活動的人數、時間、周期、路線、行程、區域、內容等信息。此外,還要求盡可能減少旅游活動對環境和生態系統的損害,游客應簽訂環保承諾書,減少對南極生態環境的損害。

姚認為,每一個極地旅游從業者都應該成為一個環保主義者。極地旅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讓大家欣賞這些地方,了解當地環境面臨的挑戰,同時讓游客變成環保大使。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