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tc貿易競爭力指數高說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論文)

时间:2024-05-20 04:25:18 编辑: 来源:

美國新農業法案取消了對花生補貼限額的規定,使所有的花生生產者都可以獲得固定的直接補貼和反周期補貼

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花生的生產和出口,提高了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阿根廷花生的RCA指數和TC指數都很高,國際市場占有率2005年開始超過美國

據阿根廷農業部2007年9月份發表的一份公報,2006年阿根廷出口花生40.9萬t,繼續保持世界第二大花生出口國的地位

由于阿根廷花生價格與中國接近,與中國花生出口最大的市場歐盟形成直接競爭

三、提升中國花生國際競爭力與出口創匯效益的對策 通過國際市場占有率、貿易競爭指數、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和出口價格的分析比較可以發現,中國花生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開拓市場的能力及潛力都較大

為進一步提高中國花生的國際競爭力,擴大中國花生的出口規模,并提高出口效益,我們根據中國花生貿易發展的現狀,提出以下幾點對策: 1.優化花生品種結構,嚴格控制農藥殘留和黃曲霉毒素污染 (1)優化花生品種結構

花生品種對其國際競爭力和出口效益有重要影響

如在日本市場上,日本產的低脂肪花生東幫1號每千克售價折合人民幣58元,而中國出口的魯花17和魯花4號每千克僅賣8元人民幣

長期以來影響中國花生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就是品質問題,中國出口花生的品質與美國和阿根廷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原因之一是適合出口的優質花生品種少,且退化混雜嚴重,新品種的選育和推廣工作比較落后

目前中國沒有形成油用、食用、加工、出口花生品種的專用化

近幾年農業技術部門雖然也選育了一些新品種,但真正在生產上得到推廣并形成一定出口規模的品種寥寥無幾

出口花生內在品質不高,影響了國際競爭力和出口效益

為此,我們應借鑒發達國家育種經驗,加速選育和推廣榨油專用型、食用加工型、營養保健型等市場競爭力強的優質花生新品種,使花生生產由產量型向商品型和效益型轉變

(2)嚴格控制農藥殘留和黃曲霉毒素等污染問題

這是影響中國花生國際競爭力的又一重要因素

目前,中國花生在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市場面臨的主要是黃曲霉毒素和農藥殘留超標問題

如日本實施肯定列表制度之前只對黃曲霉毒素和丁酰肼兩項進行檢測,實施肯定列表制度之后檢測項目增加到285項,將所有農藥殘留限制在0

01mg/kg

農藥殘留問題主要產生于生產環節,而黃曲霉毒素涉及生產、儲運、加工和出口整個過程

由于中國花生生產基本上是以農戶分散生產為主,因此政府相關部門、企業、農戶必須通力合作應對

2.調整花生出口結構,大力發展花生加工業 中國花生加工業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中國最大的花生企業天申集團比全國大多數從事花生加工的企業效率高10倍,但與美國企業相比差距相當大

中國出口花生主要以花生果、花生仁等初級產品為主,約占出口總量的60%,加工產品少,高附加值的花生嚴品出口更少

而花生制品如花生油、花生醬等出口時所面臨的貿易障礙卻要小得多,近幾年花生油生產企業的出口業績表明,花生加工成花生油后出口,不僅使出口受阻的問題得到順利解決,而且還可使產品的附加值大幅提高

因此我們應該加大投入,改變以往花生簡單加工模式,大力鼓勵(在信貸、稅收等方面給以優惠)花生深加工項目的發展,拉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提高出口創匯能力

鼓勵和引導花生加工出口企業積極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和生產工藝,加大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力度,開發符合國際市場需要的新產品,提高出口花生產品的加工深度和產品檔次,增強國際市場競爭力

3.大力發展行業協會,規范競爭秩序 目前中國花生出口企業眾多,為擴大出口各企業相互壓價,導致花生出口價格下降,農民、加工企業、國家都沒有從花生出口中獲得充分的利益

隨著中國花生出口規模的擴大,經營花生出口的企業數量還在不斷增加,2005年中國有花生出口實績的企業達到876家,比2004年增加9.1%

經營花生的企業數量大幅增加,大大降低了單個企業的市場占有率,也造成了無序競爭

天申集團年營業額超過10億元,但是其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僅為1%,而美國金花生公司在美國的市場占有率為20%

花生出口經營企業數量的膨脹加大了競爭的激烈程度,一些企業為了生存,在國內不顧質量高價搶購貨源,出口低價競銷

針對企業間的不正當競爭,各花生主產區應盡快建立花生行業協會,制定出口最低限價,并加強監管,切實加強對行業的指導和約束,實行行業自律,嚴肅查處無序競爭企業,避免惡性競爭;建立完善的協商、談判制度,保證既能多出口又能多創匯

值得欣喜的是,2003年以來在中國土畜產品出口商會花生分會的協調下,中國花生出口價格穩步回升

2003年、2004年中國花生仁出口價格分別比上一年增長29.5%、13.9%,但2005年又稍有下降

根據商務部的統計資料,2006年中國花生仁果平均出口價格比2005年增長6.8%,達到了平均每噸751.9美元,為最近10年來的最高水平

只有盡快建立花生行業協會,并切實發揮作用才能使中國花生產業的比較優勢盡可能地轉化為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提高中國花生出口的經濟效益

花生出口——受歡迎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論文

隨著國際貿易自由化、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趨勢日益加強,流通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以世界市場為目標的全球化經營是未來流通企業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途徑。相對于我國及一些發展中國家的流通企業來說,歐美流通企業不容置疑地在國際化經營的道路上走在了前邊。分析和借鑒其國際化經營的成功經驗,有助于提出符合我國實際的國際化經營戰略。

一、流通企業國際化經營的內涵

流通是從總體上看的商品交換。流通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則是指企業經濟活動的社會化程度超出一國的范圍,越來越具有國際的性質,它是國際分工和生產社會化所導致的必然結果。流通企業的國際化經營應包含以下基本內容:

1、流通企業的經濟活動范圍不僅局限于國內市場,而且應當有相當大比重的經營活動是面對國外市場或直接在國外進行的,這是流通企業國際化經營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標志。

2、國內流通領域的經濟運行機制和制度規范與通行于世界經濟的現代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和制度規范相一致,這是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對接的制度前提。

3、流通企業的動力與約束機制符合參與國際競爭的要求,其行為方式符合國際市場通行的慣例。

4、國內流通企業與外國流通企業在組織、資本和營銷活動等方面有相當程度的融合或聯合。

5、國內流通領域實現較大程度的對外開放,使國外流通的行為主體能夠較自由地到國內進行投資、經營。

經濟國際化的發展歷程已清楚地表明,隨著國際化程度的提高,國際間經濟交流形態從“商品流”發展到“資本、商品流”,又發展到“資本、商品、技術、人才信息流”,流通層次越來越高,流通渠道也形成了一個遍及全球的網絡系統。這些都標志著流通國際化程度由低級向高級的發展。

二、目前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流通企業國際化經營在目前的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系列問題:

1、宏觀管理不得力

我國流通企業開展跨國經營的起步較晚,政府的宏觀管理措施與現實存在脫節、相悖現象。1983年1月,國務院雖正式授權由國家對外經濟貿易部審批和歸口管理境外企業的工作,但實際上還有幾個部委也都參與此項管理工作。由于政出多門,不僅企業無所適從,而且至今未能形成一個統一的長期規劃,以致開展跨國經營的流通企業的發展方向、領域和重點都難以確定。同時,管理機構的混亂,亦必然帶來監管上的不利。

2、對外投資規模小,實力差的企業占多數。

投資規模較大的企業,容易形成規模經濟,經受得住意外沖擊;而投資規模小的企業,則生存困難。歐美許多發達國家的跨國流通企業進行對外投資時,均集中于優秀的企業,進行大規模投資,其單項投資平均水平已經達到600萬美元,而我國企業的平均對外單項投資規模卻只有100萬美元左右,不能形成集團優勢,一致對外,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國際市場上是很難站得住腳的。

3、人才匱乏,服務滯后。

跨國流通企業對人才的要求條件極高,既要求其管理人員熟悉當地語言、風俗和法律知識,又要求其具備海外企業工作的專業知識、技能和開拓能力,而現實中的若干對外投資流通企業,特別是企業領導層缺乏這種能力。而且,我國企業開展跨國經營時,國內相關服務部門之間的相互推諉常常貽誤最佳投資時機。

三、歐美企業的成功經驗

1.高度集權型組織結構能夠保證實現全球資源配置最優化,進一步實現全球戰略。

美國的國際流通企業采取的是高度集權型的組織結構。這種組織結構使整個國際流通企業成為一個相互依存、相互支援的資源共享體系,母公司可以通過層次性組織有目的、有步驟地展開資源的開發、利用和有效配置。這種組織結構還由于能夠根據市場的變化,迅速作出決策,使經營資源的配置也能迅速適應國際市場的變化,從而更大限度地實現資源的全球化配置和共享效益,達到企業的終極目標-全球戰略。

2.市場機制健全,市場化程度高,市場渠道暢通,法律體系完善。

歐美等發達國家由于實行市場經濟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市場機制健全,市場化程度高,市場渠道暢通,法律體系完善,因此流通企業在軟、硬環境兼備的情況下,實行跨國經營勢必管理有序,大而不散,活而不亂。

3.歐美流通企業崇尚外部集中的效率觀

歐美流通企業具有強有力的資源配置能力,可以將分布于全球的經營資源集中到所需的地方,有利于發揮資源的規模經濟效益,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而且由于歐美跨國流通企業是通過水平或垂直兼并發展而成的遍布世界的網絡,因而歐美企業的傳統做法就是通過兼并購買的手段從事經營,促進了經營資源的集中,并且利用這一手段實現了進入多個經營領域的目的,順應了多角化經營的趨勢。

4.歐美流通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思想上重視契約主義原則、個人主義原則、機能主義原則等。

在上述管理思想的指導下,跨國企業的海外分支機構與國內一樣,對海外人力資源的管理采取短期雇傭制的做法,將工人提供的勞動能力作為一種商品來對待,體現了契約主義的管理思想。

跨國企業的人力資源是國際競爭力的最關鍵因素。歐美流通企業這種高流動的雇傭制度可以使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負擔。由于普通職工很容易從各國當地市場上獲得,人力資源來源的不同則主要體現在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上,美國采取“開放式”的管理模式,即選擇一個具有職業經驗的人擔任子公司的總經理,不考慮其國籍,子公司的經營要完全置于總公司的監督之下。這種模式反映的是“地球中心論”,對于人力資源的來源以能否勝任本職工作為衡量標準,其優勢在于有利于培養具有全球戰略思想和豐富國際經驗的管理人才。

5.歐美國家由于綜合國力強,科技水平高,其國際流通企業在發達國家設立子公司時,只有35%的企業采用合資的形式,在發展中國家的子公司也只有40%采用合資的形式,其余子公司均采用獨資的形式。

歐美跨國企業經濟實力與技術實力強,市場進入早,公司的成熟度高,尤其是美國企業多信奉“個人能力主義”,不太重視協作,而是注重公司結構的控股和集權。這種做法優點在于可以提高規模經濟效益,統一籌措和運用資金資源;便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