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重慶市中醫院買粉絲進不去(健康義診志愿服務的活動總結)

时间:2024-06-01 16:18:31 编辑: 来源:

禮堂,重慶市腫瘤醫院王維博士正在為臺下200余名當地機關(事業單位)部分職工、村委會干部、鄉村醫生、居民健康生活指導員及村民代表等講解健康知識。

當天的講座圍繞亞健康狀態與中醫養生防癌、提高健康素養倡導合理用藥等為主題,以鮮活實例為內容,采取現場互動的講解方式,對健康素養、合理用藥、慢病防治、優生優育、生殖健康、中醫保健等知識進行了深入淺出地講解。

今日上午,由重慶市衛生計生委、忠縣人民政府主辦,重慶市健康教育所、忠縣縣委宣傳部、忠縣文化委、忠縣衛生計生委承辦的“健康中國行走進重慶忠縣——百場健康巡講進基層”宣傳活動正式拉開帷幕。這也是20xx年“健康中國行走進重慶”主題宣傳活動周第六站。

忠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雷亞平宣布活動正式啟動、重慶市衛生計生委宣傳處處長袁禮文致詞并授旗、忠縣衛生計生委主任申繼旭出席并致詞、重慶市健康教育所副所長賴維云、忠縣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王志勇等出席。

據悉,忠縣于去年7月啟動“百場健康巡講進基層”活動,由縣衛生計生委組建健康教育專家宣講團,分赴各鄉鎮(街道)、村(社區)開展健康知識巡講,以實際、實用、實效為原則,根據不同群體的需求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健康巡講。計劃開展100場、目標受益人數30萬人。截止目前,該活動已舉辦了61場,惠及群眾近20萬人。

雖然此時已是烈日當頭,興峰鄉鄉政府廣場也聚集滿了從周邊趕來的村民。聽說有專家來巡講和義診,他們一大早就自發地從四面八方趕到鄉政府來。上午七點多,啟動儀式尚未開始,已經有上百名周邊村民趕到現場,排隊候診。

“注意不要吃辛辣的東西,不要抽煙、喝酒,少吃生冷、油膩的食物……”剛搭好義診展臺,縣級醫療專家們就打開帶來的儀器設備,為前來求醫問診的群眾詢病史、聽心肺、測血壓、發放免費藥品、耐心為他們解答各種醫療問題,并提出了治療建議。

針對當前農村健康意識普遍較為薄弱的現象,專家們還開展了有獎問答活動來宣傳健康知識,提高廣大村民的健康意識。活動中村民們也紛紛對此次巡講和義診活動表示歡迎。

來自南天村三組范和平說:“我這頭疼病很多年了,一直沒治好。早就想到市里的大醫院去看看,這不,這些知名專家現在來到家門口了,而且是免費義診。這對我們老年人來說,真是件大好事!”除了啟動儀式上活動外,部分專家還走進興峰村和太洪村,對部分特殊家庭,開展上門義診。

“通過對基層群眾進行巡講和義診活動,加強衛生保健、健康教育等知識的宣傳,增強群眾衛生保健意識,改善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狀況,讓老百姓真正得到實惠,使‘人民群眾得實惠’這一要求落到實處。”忠縣衛生計生委主任申繼旭表示。

據初步統計,活動當日有200余群眾接受義診、買粉絲問題。并現場免費發放了宣傳資料和藥品。

;

留意!這種血型更易發生血栓!記住幾點,簡單又管用

不管是腦血管還是心血管,不管是動脈還是靜脈……無論是人體哪根血管堵了,大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兇手”——血栓。

血栓堵在腦血管會導致腦梗

血栓堵在心血管會導致心梗

血栓堵在肺部會導致肺栓塞

……

北京安貞醫院藥事部藥師彭文星2018年在買粉絲買粉絲“京城藥師”刊文介紹,血栓通俗地說就是“血塊”,它會像塞子一樣堵塞身體各部位的血管,導致相關臟器沒有血液供應,臟器受損,嚴重的甚至會造成人突然死亡。 ①

這種血型更易發生血栓!

其實,血型與血栓的形成也有關聯,有些血型可能更容易發生血栓。

如果你是O型血:那么恭喜你,你是不容易得血栓的血型。

循環雜志《Circulation》2016年刊登的一項關于歐洲人群的研究顯示:非O型血人群,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風險是O型血的1.92倍,發生肺栓塞的風險是O型血的1.75倍。 ②

O型血與非O型血人群發生包括心肌梗死和腦卒中的動脈血栓風險雖然相差不大,但非O型血仍略高于O型血人群。 ②

如果你是AB型血:那發生血栓的風險可能是所有血型中最高的。

研究顯示,AB血型人群發生血栓的風險比O型血高4%。其中腦卒中的發生風險比O型血增加20%。AB血型是血栓的一大重要風險因素,約占血栓病因的20%。 ③

A型血和B型血的人群發生靜脈血栓的風險相似,但均高于O型血,這可能與這兩種血型攜帶O等位基因有關。

北京安貞醫院藥事部藥師彭文星在上述文中提示,如果你是危險血型的人群,一定更要注意自己血栓的風險,但也不必因為這種“先天因素”而總是憂心忡忡。

因為,血栓的形成還有很多“后天因素”,這些“后天因素”有時候可能比“先天因素”更為重要,比如生活方式、合并癥等因素。 ①

這5類人容易出現血栓!

除去血型因素,這幾類人容易出現血栓,需引起重視:

1. 久坐族

北京石景山醫院血管外科醫師黃柳桓2018年在 健康 時報刊文表示,久坐已被證明與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有關,尤其長時間乘坐飛機、動車的時候會使得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風險增加2~4倍。

出差族在長時間乘坐飛機、火車時候,尤其是坐在飛機的經濟艙座位,空間狹小,乘客的腿部屈曲不動,更容易導致靜脈血液在下肢深靜脈處凝結,這種情況也被成為“經濟艙綜合征”。

2. 孕媽媽

北京協和醫院產科主任醫師馬良坤2018年在 健康 時報刊文表示,妊娠期孕婦的血液處于高凝狀態,為血栓形成提供了有利環境,這使得孕產婦成為血栓性疾病的高發人群。

除了門靜脈和腸系膜靜脈血栓外,臨床上還經常見到產婦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甚至肺栓塞。孕期的準媽媽發生靜脈血栓的風險是非妊娠期的4倍,孕晚期以及產后六周是靜脈血栓栓塞的高風險期。

3. 腫瘤患者

重慶市腫瘤醫院營養科醫師馮長艷2018年在 健康 時報刊文表示,癌癥患者發生靜脈血栓的風險是非癌癥患者的6倍。因為惡性腫瘤患者的血液常常處于高凝狀態,如果飲食結構不當或飲食習慣不良可能導致血栓的形成,進一步導致合并血栓性疾病。

而且,由于惡性腫瘤是消耗性疾病,患者常常需要長期臥床休息,血流緩慢,這些也可誘發患者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

4. 骨折老人

廣東省佛山市中醫院骨傷科骨質疏松專科侯蕾2018年在 健康 時報刊文表示,有的老人骨折后,認為“傷筋動骨一百天”,于是長期躺在床上不活動,導致血流緩慢。

再加上有些人原本就有“三高”等病,血流黏稠很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漂流”進入肺循環,就可能發生致命的肺栓塞。

骨折后一旦發生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難、胸痛或是下肢腫脹、疼痛等,應高度警惕肺栓塞的可能。

5. 髖關節置換后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骨科雷瑋2018年在 健康 時報刊文表示,患者在進行髖關節置換后,康復期常常會忽視一種常見的并發癥——深靜脈血栓形成,這種疾病占髖關節術后死亡患者的50%以上。

髖關節置換手術后,患者血液高凝狀態、靜脈血流緩慢、血管內皮損傷是形成深靜脈血栓的三大要素。

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早期診斷、預防性治療可盡量減少肺動脈血栓栓塞癥和遠期下肢深靜脈功能不全的發生率,促進患者的早期康復。

預防血栓,記住幾點,

簡單又管用!

1. 抬抬腳

航空總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金永健2019年在 健康 時報刊文表示,我們腳上有一個化血栓的開關,只需一個小動作,那就是抬腳。抬腳在醫學上有個專用名詞叫“踝泵練習”。踝泵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消退下肢腫脹,降低下肢靜脈血栓形成。

跖屈: 平躺或坐位于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吸氣,緩緩勾起腳尖,盡力使腳尖朝向自己,至最大位置時保持5~10秒,呼氣,再慢慢放下。

背伸: 平躺或坐位于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吸氣,慢慢繃起腳尖,盡力使腳尖朝下,至最大位置時保持5~10秒,呼氣,再慢慢放下。跖屈和背伸可以連貫做,中間不做停頓。

2. 勤喝水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臨床營養科營養師夏朋濱2018年在 健康 時報刊文表示,每天喝好五杯水能預防血栓。

第一杯水:起床后

第二杯水:晨練前

第三杯水:飯后半小時

第四杯水:下班前

第五杯水:睡覺前

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有助于降低血黏度,從而降低血栓風險。注意,牛奶、果汁、冰水及鹽水都不適合作為早上第一杯水飲用,溫白開水是最好的選擇。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