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鐵柱老師買粉絲關注(面對洪澇災害,普通公眾應該如何防范保護生命安全?)

时间:2024-05-20 09:23:16 编辑: 来源:

知不覺就在貪,嗔,癡里。那就要有一定的辦法,就是要勤修“戒,定,慧”。貪,嗔,癡是從六樣里挑出的三樣,那六樣都是毒。戒,定,慧也是從六樣里挑出的三樣,這六樣是六度,六度總括萬行,菩薩就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般若就是智慧。挑出三個主要的就是持戒,禪定,般若,就是戒,定,慧。布施,精進,忍辱也就包含在里面了。

戒,定,慧稱為三無漏學。《首楞嚴經》曰:“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戒是攝心,最淺近的說,說是壞事不做,好事多做。真正講到徹底覺悟的時候,好事也不著相去做了,就離開好壞,就任運了。所做的沒有不是好事,像孔子,從心所欲不逾矩。所以戒的一個總的精神就是止惡生善,這是最基本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所以它是第一條。你總要做好事,不要做壞事。不要去傷害別人,不要去影響別人。現在有很多人都是把自己的利益建筑在別人的痛苦上頭,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這種情況很多很多,這都不好嘛!具體說呢,作為佛教徒,應該是受三皈五戒。三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受了三皈依就不能再去皈依其它宗教道門。皈依后這才是真進了佛門。也可以自己受皈依,自己在佛像前表示決心。我依止佛,依止佛給我傳的教法,我也皈依這一切奉行佛的教法的大眾。這就叫三皈依。有了三皈依就成為佛教徒。

再進一步,居士要受五戒。殺,盜,淫,妄,灑。這個五戒不一定全受。你五戒受那一條,受那一條都可以,比方說,灑我可以很容易就不吃了,我就受一條不喝灑。那你也受了戒了,你有了一條了。你做不到的事情,你不一定要受,所以受一條,受兩條,受三條,受四條都可以。受了五條就是具足的戒。因此受戒就不是很難了。但是受了之后就不能犯。再往上有八關齋戒,在家菩薩戒,修密宗有密戒。戒是寶塔第一層,你要蓋個寶塔,最底下這一層絕對不可缺。你不受戒不要緊,暫你可以用戒來要求自己。總之自己對自己有個要求吧!戒就能生定,定能生慧,戒是寶塔第一層,沒有戒怎么樣呢?就像一個東西是漏的。牛奶是好哇!你把牛奶倒一個破瓶子里,全給你漏光。你不受戒,受了戒你不持戒,破戒,都是漏器。你對自己一點約束都沒有,屬于漏器。現在大家沒有因緣受戒,可以按這個來要求自己,減少殺,盜,淫,妄,灑這些事情,不殺生,首先是不殺人,也不要為了口福大量吃很多活的東西。不偷盜,偷竊搶奪,貪污受賄,占公眾的便宜,私知吞別人財物等等都犯盜戒。在家人不邪淫,夫婦之間是不犯戒律。

所以剛才說到戒,還有菩薩戒,你守菩薩的戒律就是行菩薩道,就是初發心的菩薩。密教是金剛戒,三昧耶戒,三昧耶戒第一條最要緊的就要相信師父,對于師父要非常相信,要依照他的話去做,尊重他的話,而不是外表的恭敬,見了站起來鞠躬作揖的。你外表很恭敬,心里不恭敬更壞,虛偽。要真正從內心中對師父要真正了解,不是硬裝著的恭敬,真正有所了解了,而從內心中生起恭敬心來,這就如法了。你能不能學密,這一條就是如人飲水。可以檢驗自己,如果能從內心生出來根本的恭敬心,那你學密就能順利。受了戒就必須認真持戒,比方說,你不殺生,你要是沒有受殺戒,你不殺生沒有造孽就是了。你也就沒有別的功德。你又沒有救他,你有什么功德?但是你要受了殺戒的話,你就有功德,你有持戒的功德。從反而看,殺了生的話,要是不受殺戒的人殺了他,就是一個罪報,你欠他一條命,將來就要還它一條命。你殺它吃了,將來它把你殺了吃了,這樣才平等,不然講不過去。但是沒有破戒的罪了。要受了殺戒的人,你把鴨子殺了吃了之后,來生你變鴨子被它殺了吃,這樣還解決不了問題,你還要加上一個破戒的罪。破戒的罪就大得多,就比被鴨子殺了吃還要大得多了。所以持戒就是這樣,你要持住了,功德極大,要犯了,不僅僅是受殺生還命的報,而且加上一個破戒的報。所以要受戒。要有一個約束自己的心。還沒有受戒,就先拿戒條來求自己。不好的事情少做,利他的事情我要盡力去多做。

定:使心堅定在一個境上,不叫它散亂,就是定。三學中是禪定,也稱定學,指從修行中所得的禪定。梵名三摩提,翻譯為正定,等持。在三界中這是超過欲界,在色界與無色界中心地的作用,須勤苦修行才能得到。其中“四禪”是眾所周知的。這是佛教與外道都可修習的法。須要伏欲界的迷惑,上升色界天,所以這是天乘,修成功了也不能出六道輪回。

慧:是通達事理的作用。它能分別事理與決斷所疑。《唯識論》說:“云何為慧?于所觀境,簡擇為性(分別事理,決定是非)斷疑為業(破除疑念)。”慧不同于智,通達有為事相為智,通達無為之空理為慧。《大乘義章》說:“真心體明,自性無 為慧。”故慧實即般若。般若之用,能解了諸法。《譬喻經》云:“慧解可修經戒”梁僧傳序曰:“慧解開神,則道兼萬億。”“慧解開神”即是“真心體明,自性無 。”則無量無邊圣道,都在其中了。三無漏學中的慧學是般若,這個智慧不是世間說的智慧,世間的智慧很膚淺,不能跟佛的般若相比。佛的智慧,非語言分別之所能知,是不可思不可議。這個事情是你腦子里想不出來的,理解不了的,叫不可思。你用語言表達不出來的,你長一萬個嘴,一個嘴有一萬個舌頭,一萬萬個舌頭來表達也表達不出來表達不清楚,這叫不可議。這個智慧是不可思議的,戒是止惡向善,定是去亂 專,慧是除惑明理顯明自心。勤修此三無漏學,自然除滅三毒。三毒之中,癡是根本。癡正屬無明,無明當然不明白,不明白就是癡。行人勤修三學,生一分智慧,就去掉一分無明,見一分法身。勤修戒,定,慧就回頭是岸,背塵合覺了。

(五)真 覺路會歸凈土

勤修三無漏學,消除自他三毒,背塵合覺,直登彼岸。這是萬古顛撲不破的原則。至于具體行持,則有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可通覺岸。但當前已是末法,環境是五濁惡世,所選行門,切須合于時代,契于行人根器,所以不能不知決擇。善導大師說:“釋迦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愿海。”這就是說本師世尊為什么要出現于世?只是為了宣說阿彌陀佛廣大如海的本愿。也就是說:世尊說法四十九年,廣演種種經教,另開教外別傳,全部目的,只為眾生 歸凈土。《大集經》中佛說:“末法中億萬人修道,難見一個人得道,只有念佛法門仍能救度眾生。”藕益大師說:一句號,買粉絲十二部經論,禪宗一千七百則公案,一切戒律都在里面。又說一切禪定也都在里面。所以末法行人,洗砂應知淘金,探龍須能得珠,學佛須明佛心,入道咸歸凈土,才不負兩土導師苦心,才是真實佛子。

凈土法門是易行道,是心要中的心要,捷徑中的捷徑。《無量壽經》心“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小本《阿彌陀經》心“信愿持名”為宗。這就是凈土宗的宗要。也就是凈宗的正行。先師夏蓮老于正行外,兼及重要的輔行。寫了兩句話:“持戒念佛看經教,察過去習毋自欺”這兩句是一切凈宗行人,背塵合覺的要徑,包括了最主要的相輔的修持。上一句即是“勤修戒,定,慧。”頭兩個字是戒學。末后三個字“看經教”是慧學。“定須習,慧須聞,”多看經教,正是聞。一切依據圣言量,禪宗不立文字,但禪宗的司證,沒有不合于圣言量的。中間“念佛”兩個字是核心。念佛得念佛三昧。三昧就是三摩地,正定。念佛三昧是寶王三昧,是三昧中的王,三昧中的寶。念佛得正定,可見念佛正表定學,老實念佛就能暗合道妙,巧入無生。專心念佛,不起雜想,就暗合“無所住”,老實念佛,一念接一念,暗合“生其心”。于是暗合了《金剛經》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所以念佛,也是慧學。念佛時“都攝六根”豈但不做惡事,心中也不起惡念,所以念佛也攝“戒學”。念佛雖攝戒,定,慧,但夏師句中,還是指出了“持戒”與“看經教”,喚起大眾的重視。

夏師的第二句:“察過去習毋自欺。”正表“息滅貪,嗔,癡。”“察過”就是檢查自己的過失。察是明察秋毫的察,要認真察看自己的過錯。“去習”去掉不好的習氣,一些不好的習慣叫作習氣。多生多劫的煩惱,成為積習,煩惱雖除,相習未盡,這就是習氣,所以要去掉習氣。“毋自欺”:要認真,不能自己欺騙自己。這句話就是不但要除貪,嗔,癡三毒,還要對煩惱所留的余習,都要檢查除去,不可欺騙自己,這才真是背塵。兩句話合起來,就是凈土宗的人,背塵合覺的,全面的,具體的,必要的行持,是凈土行人修行的要徑。我們要背沙土合覺,要證到本來是佛,要覺他要自覺,就須在這十四個字上用工夫。

在這十四個字中,要抓住“念佛”作為核心。凈宗與密宗的殊勝之處,就因為這是他力法門。前在介紹觀音耳根法門時,已經說了,觀世音菩薩入三摩地證入楞嚴大定這一少,經歷了多少修持,破除了多少層“能所”,一切所都破了,一切結都開了,覺也滅了,空也滅了,滅也滅了,一切生滅都滅盡了。于是寂滅,獲兩種殊勝,上與十方如來同一慈力,下與六道眾生同一悲仰,并得十四無畏。你念觀世音菩薩的名字,就可以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求長壽得長壽,乃至還應大涅盤得大涅盤。這就是他力法門,所求得的種種果寶,是靠觀音加被之力。密宗和念佛法門都是靠他力。也都是他力門。持戒,察過去習都是靠自己,必須自己振作,自己管自己,這是靠自力。但是這個自己很難靠,不是那么老實。進進退退,力量又很微弱,所以還要靠他力。沒有自力,自己根本沒有動力,也不中用。介是光靠自己也不行,要靠他力。《觀經》指出,至心念一句佛號,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念一句佛號有這么多的功德與作用。自力能行嗎?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劫是多長啊!說不清了,電子機算機都打不出來。單位是劫,八十億個劫,這時間是多少?那么重的多劫生死的罪,一句佛號能消。要不是《觀音耳根圓通章》講出道理來,今天大家理解《觀經》的話仍是很困難。觀世音菩薩以超越無比的大慈大悲的心,專精勤久,勇猛無畏的精進修持,證到期了兩種殊勝,與十方諸佛同一慈力,與一切眾生同一悲仰。所以就可以施無畏,有這個力量,可以讓你念觀音號的人得到無畏。因此你念就對了。我們抓住這個救生圈。密教說觀音是彌陀化身,所以念觀音正是阿彌陀佛化身的名號。念佛是核心。其余是輔助,也不可沒有。不持戒是個漏器,多少功德都會漏光。不看經教,行而不解,只是迷信。古德說:“行而不解,增長無明。”不但無功,反而增過,所以必須行解相資,使理解與實修互相促進,兩方面自然慢慢增長起來。所以“念佛”是核心,同時一方面持戒,一方面看經教,讀誦大乘。要多聞法,要多思維問題,要多問問題,這是第一句“持戒念佛看經教”。

另外一句“察過去習毋自欺”。你念了半天,你的效果表現在那里?都等臨死再檢驗,那就晚了。過去是不夠,到臨死才知道有什么用,落了個灰溜溜。灰溜溜就更壞,連勇猛勁都沒了。所以要早知道,要早知道就早日改變這種情況,要把我們的主動性,積極性,早日發揮出來。

科技館觀后感

就在這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們一行人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泉州市科技館參觀。以下是我整理的科技館觀后感,歡迎參考閱讀~

科技館觀后感1

昨天是我既高興又興奮的一天,因為我們參觀了廣西巡展金秀站“中國流動科技館”。

在科技館我們參觀到的展品有:“益智游戲”、“看不見的力”、“地震避險”、“畫五角星”、“報警訓練”、“食物金字塔”、“餐桌上的安全”、“健康誤區”、“用電知識問答”、“小鐵球歷險”……

其中,“地震避險”告訴你在不同的環境中怎樣躲開地震的傷害;“餐桌上的安全”讓你知道如何買菜、洗菜、炒菜……;“報警訓練”教會你在什么情況下打什么電話;“食物金字塔”告訴你哪些食物對你的身體有什么好處;“健康誤區”告訴你在生活上做哪些事情會對你的身體有什么壞處,如:不吃早餐、久坐不動等這些都是對身體有害處。

中國流動科技館以“體驗科學”為主題,集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與一體的互動展品,給我們帶來參與的快樂。讓我們能在體驗中產生興趣,在探索中提出疑問,在發現中了解原理,在思考中啟迪智慧!

今天是我收獲科學知識最多的一天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