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鋼材貿易行業風險對策(貿易順差的利弊)

时间:2024-05-05 01:57:46 编辑: 来源:

進行綜合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制訂和實施最優風險處理方案。企業的這些活動無疑直接促進了風險管理這一學科的產生,并迅速在全球范圍內發展。可以說風險管理是直接從一般企業管理中的安全管理和保險管理中延伸和發展起來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各國工業都有了較大的發展,企業越來越趨向大型化,生產中發生的事故及其影響已不再是孤立的,局部的事件,一旦發生事故便會造成連鎖的巨大災難。因此,生產中的安全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于是專門的安全管理部門和研究機構相繼成立。起初,安全工作的內容主要是檢修設備和宣傳安全生產的重要性,訂立一些安全制度以及處罰辦法。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科學手段被用于安全管理領域。例如,系統工程學的原理運用于風險識別和風險衡量,人們已經對此進行了一些研究,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后來經過不斷發展,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才過渡到全面風險管理。

1930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索羅門·許伽納博士認為,風險管理是在對風險的不確定性和可能性因素進行考慮、預測、收集、分析的基礎上,以最經濟合理的方法制定出包括識別風險、衡量風險、積極管理風險所造成損失等一整套科學系統的管理方法。1932年,由企業風險管理人員共同組成了紐約投保人協會(Insurance Buyer of New York),他們交換風險管理信息,并研究管理技術。于是,企業的保險管理逐步普及,并開始采用處理風險管理的其他手段。20世紀50年代以前,各經濟單位一直把保險作為唯一處理風險的方法,并且僅憑直覺和經驗來判斷所面臨的風險,及處理風險的方法是建立在對風險定性分析的基礎上。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運用,使得人們對風險的分析發生了質的飛躍,為完整的風險管理理論體系的建立做好了最后的準備工作。

到了20世紀60年代,很多學者開始系統研究風險管理。1963年,美國出版的《保險手冊》刊載了梅爾和赫奇斯《企業的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一文,1964年威廉姆斯和漢斯出版了《風險管理與保險》(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一書,引起歐美各國的普遍重視。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運用,使風險管理從經驗走向科學。風險管理的研究逐步趨向系統化、專門化,風險管理終于成為管理科學中的一門獨立學科。

風險管理作為一門新興的管理學科,在其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對風險管理出發點、目標和運用范圍等強調的側重點不同,學者們對風險管理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觀點,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應用領域的拓展兒不斷演變。但人們對風險管理的基本理論的認識逐步趨向一致,如風險管理是一項事前的準備工作,而非事后彌補工作。風險管理必須集中管理以發揮決策效益,分散執行、分工協作才能使風險管理工作獲得最佳效果。

3.現代風險管理理論形成

2009年11月15日,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正式發布了3個用于風險管理的標準:ISO 31000:2009《風險管理——原則與指南》、ISO指南73:2009《風險管理——術語》、ISO/IEC 31010:2009《風險管理——風險評估技術》(以下簡稱標準)。我國也于2009年底發布了國家標準GB/T2453:2009《風險管理原則與實施指南》。

標準定義了風險的概念、確定了風險管理過程、規范了風險評估程序、指出了風險管理的11項重要原則,明確提出風險管理的首要原則是創造并保護價值。并明確指出“風險”是不確定性對目標的影響,其中的“影響”有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可能存在機會,也可能有威脅。風險管理就是管理不確定性、減少威脅、放大機會、創造條件改變風險傳導的過程,使其有助于目標的實現。

ISO 三個“標準”的發布,標志著人類對風險管理取得了重大進展。是人類在管理領域的又一個里程碑式的成果,它的發布將改變世人對風險純負面的認識;“標準”將世界各國管理風險的先進理論及方法融為一體,開辟了人類管理風險、管理未來的新紀元。

近幾年國內外重大事件的爆發再一次驗證了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在2008年爆發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中,有的金融銀行由于防范不利,準備應對風險措施不足,從而被風險擊斃;有的則獲益良多,為什么?就是因為這些收益組織充分運用了風險管理手段,預測到風險可能發生,采取了有利應對措施、調整了投資結構,當危機爆發后主動應對,變威脅為機遇,獲得較好收益。汶川地震中,安縣桑棗中學因長期開展防災逃生的應急訓練,當地震突發時,2200多名師生在1分36秒內安全轉移,創造了大地震中的“零傷亡”奇跡。大量的事實說明,有無風險意識及防范風險措施,后果大不相同。

為了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式變化的需要,提高人們的風險意識及管控風險的方法技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于2010年9月頒布了國家級“風險評估職業”培訓證書。該證書旨在通過系統專業培訓,使學員具備風險評估崗位要求的技能,協助組織開展全面風險評估應對工作,從而抓住機遇,規避威脅,為目標的實現提供保障。 

當前經濟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及對策?

美國經濟危機對中國的影響

主要是對資本市場的沖擊;對我國外匯儲備縮水的影響,進而影響國內部分金融機構的業績。如果我國持有的一些美國公司的債券并且該美國公司面臨倒閉,不言而喻,這部分借款面臨無法收回的風險,畢竟有一些債券是無抵押債券,因此,相關部門就該相應地計提相關損失。

我國歷年持有國外債券的比率不足國際投資總頭寸資產的10%。如果把貸款也考慮其中,這一利率為13.5%(2007年),17.9%(2006年),15.4%(2005年),16.2%(2004年)。國際頭寸資產中主要還是以外匯為主。分別占頭寸總資產比重為66.8%(2007年),64.9%(2006年),67%(2005年),65.6%(2004年)。國際投資的資產負債率分別是35.6%(2007年),38.6%(2006年),39.6%(2005年),40.7%(2004年)。綜合以上數據,說明我國對帶外匯儲備的管理一直保持著謹慎和穩健的投資態度,始終貫徹執行合理有效的風險管理。因此,我們認為美國信貸危機的爆發,即使有國美大投行的倒閉對我國外匯儲備影響是相對有限的。但是如果考慮到美元因素的話,我國外匯儲備受到美元等貶值因素的影響比較大,畢竟我國外匯絕大多數是外匯形式存在。

同時,國內一部分銀行也持有的美國此類公司債務。因此,目前我們需要了解國內外匯儲備中的債券所占比率以及外管局所持有的債務類別等情況以及國內部分銀行所持有的美國乃至歐洲國家的債券數額和債券的屬性。

另一點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如果國外投行的倒閉清算時,畢竟會將其全球投資組合中的資產頭寸進行結算,如果我國的金融資產是其投資組合的一部分,那么這部分金融資產的拋售勢必又加劇了國內資本市場的緊張局勢,最近港股市場的大跌就應該于此有很大的關系。值得慶幸的是,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程度不高,相信受此影響不會很大,多為心理上的沖擊而已。

目前65家QFII實際規模為106.7億美元,如果未來雷曼正式破產清算,則對于其所持股票的處理將會對部分個股產生沖擊。

如果考慮到QFII所重倉的股票多為優質股票,如果公司基本面未發生變化且遭到QFII大量拋售的話,相信對投資者來說是不錯的介入時機,上周中國中鐵的走勢就說明部分資金本著“人棄我取”投資策略入住中國中鐵H股和A股。

●間接影響:

主要是對我國實體經濟的沖擊;美國次債危機演變成美國的經濟危機,而且號稱“百年一遇”的經濟危機,對美國這樣一個國家經濟的沖擊是非常巨大的。同時,歐元區經濟體經濟同樣會受到嚴重沖擊。而我國雖然金融市場并未全面開放,但我國的經濟目前對外依存度高達60%,而國內出口最大的就是歐元區和美國等經濟發達國家。如果對外出口國家經濟出現大幅下滑,其國際需求的大幅下降勢必影響到我國的出口,而國內月度出口數據正說明此趨勢。然而,我國經濟的一大特點就是出口拉動國內投資,從而推動國內GDP高速增長,如果出口出現了問題,那么國內固定資產投資必定會受到影響,國內經濟毫無疑問會出現較大幅度的回落。表面上看,我國GDP仍有很大提升空間,因為我國內需還尚未充分激活,未來通過擴大國內消費來刺激經濟發展的潛力還很大。但是目前看這一經濟發展趨勢還需要較長的時間。

原因一:我國產業結構決定我國目前仍處于世界工廠的地位,處于給西方發達國家“打工”這么一個狀態。目前看我國“打工”這塊收入-即未來出口這塊收入受到沖擊顯而易見。同時,有數據表明,我國目前的經濟增長對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的彈性比較大,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小幅增長就會拉動我國經濟較大幅度增長;反之,西方國家經濟小幅回落勢必對目前國內經濟有較大負面影響。而美國和歐元區是中國的貿易順差主要來源,一旦西方發達經濟體出現衰退,可想而知對中國出口會造成比較大的打擊。

原因二:刺激國內內需以拉動我國GDP增長時機未到。目前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還比較低,沒有到達隨意享受生活的條件,尤其在高通脹時期的經濟敏感時期,盲目刺激國內內需更是不明智的;

原因三:國內產業升級以及產業結構調整是需要時間的;

原因四:國內有些行業目前可能面臨生產過剩的尷尬局面。即使前期國內貨幣政策出現松動,也只是緩解部分企業的“燃眉之急”的局面,但未來短期內大幅向市場或者實體經濟注入資金的貨幣政策可能不會出臺。

綜合以上,我們判斷,我國經濟會在此次美國經濟危機導致的全球經濟增速減緩甚至負增長時會出現較大幅度的回落,如果考慮到國內目前房地產行業低迷現狀,相信我國經濟回落可能會持續較長時間。

08年以來至今,國家上半年對控制國內通貨膨脹局面制定眾多政策,但似乎對房地產行業并未給予重點“關注”。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一,政府“期盼”已久的房地產價格終于有所回落,屬于良性回調并尚在可控范圍內;二,從上半年出臺的幾個針對房市的政策,我們可以看到,政府對房地產行業的“曖昧”態度,一方面不希望房價大跌,一方面又“不太好意思”出面抑制房價的下跌的政策,只能從給老百姓減負,如提高個稅起征點;停征個體的工商戶管理費和集貿市場管理費等。可以看出政府開始給中國老百姓減負,也就是設法變向地提高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這一重要環節上。當然,這對穩定我國樓市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會起到激活我國房地產行業剛性需求,有利于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穩定。從而穩定中國金融市場乃至實體經濟的穩定。 1.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趨勢明顯。

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速放緩將成為大勢所趨,出口以及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是必然趨勢。據亞洲開發銀行16日發布的年度報告《2008年亞洲發展展望更新》預計,中國經濟增速將從2007年的11.9%回落到2008年的10%;2009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進一步回落至9.5%。主要原如下,

①由于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出口增長減速遠超出預期;

②通貨膨脹率升高的趨勢將使政府采取更嚴厲的緊縮貨幣政策,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企業倒閉潮出現,工業利潤增長大幅放緩;

③信貸緊縮下房地產市場降溫,可能出現比2008年更為嚴重的危機;

④宏觀調控下,房地產、鋼材、水泥、鋁合金和汽車產業投資增速回落;

⑤每年1000萬個新就業崗位完成很困難。農民工回農村種地回潮,農村隱性失業大量增加;

⑥由于明年油價和電價可能會進一步上調帶來PPI繼續上升的傳導因素,2008年中國全年CPI漲幅預測值從先前的5.5%上調至7%。2009年預測值從2008年4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