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香港南天貿易公司百科(澳大利亞屬于哪個洲)

时间:2024-05-24 07:08:18 编辑: 来源: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4.4 (1983):51-101。

〈漢代的父老、僤與聚族里居──「漢侍延里父老僤買田約束石券」讀記〉,《漢學研究》1.2 (1983):355-377。

〈古代兩河流域的君主與法律──從三種比漢摩拉比法典更早的西亞法典說起〉,《食貨月刊》13.11 (1984):1-11。

〈秦胡小議──讀新出居延漢簡札記〉,《傅樂成教授紀念論文集:中國史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5),頁141-158。

〈漢代故事考述〉,《勞貞一先生八秩榮慶論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頁371-423。

〈漢代壁畫的發展與壁畫墓〉,《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7.1 (1986):139-170。

〈從安土重遷論秦漢時代的徙民與遷徙刑──附錄:論遷徙刑之用與肉刑之不復〉,《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7.2 (1986):321-349。

〈從「如故事」和「便宜從事」看漢代行政中的經常與權變〉,收入氏著,《秦漢史論稿》(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7),頁333-410。

〈秦漢皇帝與「圣人」〉,收入楊聯升、全漢升、劉廣京主編,《國史釋論:陶希圣先生九秩榮慶祝壽論文集》(臺北:食貨出版社,1988),下冊,頁389-406。

〈漢代案比在縣或在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0.2 (1989):187-221。

〈漢侍廷里父老僤買田約束石券再議──兼與俞偉超先生商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1.3 (1990):761-782。

〈羅馬帝國軍隊常備職業化的特色〉,《臺大歷史學報》15 (1990):231-251。

〈略論漢代護軍的性質〉,《大陸雜志》82.3 (1991):112-113。

〈“率歲千余口而一人”解〉,《大陸雜志》82.4 (1991):171-173。

〈從蘇東尼烏斯《十二西澤傳》看奧古斯都的形象〉,收入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編,《第三屆史學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1991),頁209-234。

〈論漢代的以貌舉人──從「行義」舊注說起〉,收入宋文熏等編,《考古與歷史文化──慶祝高去尋先生八十大壽論文集》(臺北:正中書局,1991),頁253-265。

〈從居延簡看漢代軍隊的若干人事制度──讀《居延新簡》札記之一〉,《新史學》3.1 (1992):95-130。

〈漢武帝在馬邑之役中的角色〉,《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3.1 (1992):1-31。

〈漢簡中人名與《急就篇》人名之相合者〉,《漢簡研究現狀と展望》(大阪:關西大學出版部,1993),頁274-289。

〈漢代邊塞軍隊的給假、休沐與功勞制──讀《居延新簡》札記之二〉,收入李學勤主編,《簡帛研究·第一輯》(北京:法律出版社,1993),頁192-205。

〈漢代邊塞吏卒的軍中教育──讀《居延新簡》札記之三〉,《大陸雜志》87.3 (1993):1-3。后收入李學勤主編,《簡帛研究·第二輯》(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頁273-278。

〈傅斯年、胡適與居延漢簡的運美及返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6.3 (1995):921-952。

〈漢碑、漢畫和石工的關系〉,《故宮文物月刊》14.4 (1996):44-59。

〈漢代畫象內容與榜題的關系〉,《故宮文物月刊》14.5 (1996):70-83。

〈讀居延漢簡札記〉,見簡牘學會編輯部主編,《勞貞一先生九秩榮慶論文集》(收入《簡牘學報》〔臺北:蘭臺出版社,1997〕,第16期),頁55-65。

〈東漢的方士與求仙風氣──肥致碑讀記〉,《大陸雜志》94.2 (1997):1-13。

〈秦漢帝國與「西方世界」〉,《大阪府立近つ飛鳥博物館館報》2 (1997):7-11。

〈尹灣漢墓木牘文書的名稱和性質──江蘇東海縣尹灣漢墓出土簡牘讀記之一〉,《大陸雜志》95.3 (1997):1-13。

〈漢代中國與羅馬帝國關系的再檢討 (1985-95)〉,《漢學研究》15.1 (1997):1-31。后收入王元化主編,《學術集林》(上海:遠東出版社,1998),第12卷,頁169-202。

〈月令和西漢政治──從尹灣集簿中的「以春令成戶」說起〉,《新史學》9.1 (1998):1-54。

〈居延出土的漢代刻辭箭干〉,《居延漢簡補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8),頁20-29。

〈古代羅馬的公共澡堂〉,《西洋史集刊》8 (1998):71-109。

〈從簡牘看漢代的行政文書范本──「式」〉,《嚴耕望先生紀念論文集》(臺北:稻香出版社,1998),頁387-404。后轉載中國社會科學簡帛研究中心編輯,《簡帛研究·第三輯》(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頁295-311。另收入孫敦恒、錢競編,《紀念王國維先生誕辰120周年學術論文集》(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9),頁90-107。

〈漢代書佐、文書用語「它如某某」及「建武三年候粟君責寇恩事」簡冊檔案的構成〉,《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0.3 (1999):559-588。

〈漢代畫象中的「射爵射侯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1.1 (2000):1-66。

〈漢長安未央宮前殿遺址出土木簡的性質〉,《大陸雜志》100.6 (2000):1-4。

〈古代中國及歐亞文獻、圖像與考古數據中的「胡人」外貌〉,《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所集刊》9 (2000):15-99。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從尹灣出土簡牘看漢代的「種樹」與「養老」〉,收入宋文熏、李亦園、張光直主編,《石璋如院士百歲祝壽論文集:考古‧歷史‧文化》(臺北:南天書局,2002),頁531-551。

〈格套、榜題、文獻與畫象解釋──以失傳的「七女為父報仇」漢畫故事為例〉,收入氏編,《中世紀以前的地域文化、宗教與藝術──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歷史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2),頁183-234。

〈從古代天下觀看秦漢長城的象征意義〉,《燕京學報》新13 (2002):15-64。

〈行役尚未已,日暮居延城──勞干先生的漢簡因緣〉,《古今論衡》8 (2002):43-62。

〈從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論秦漢的刑期問題〉,《臺大歷史學報》31 (2003):311-323。

〈張家山〈二年律令〉讀記〉,《燕京學報》新15 (2003):1-46。

〈夏鼐發現敦煌漢簡和晉泰始石刻的經過〉,《古今論衡》10 (2003):61-69。經修訂另收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硏究所編,《夏鼐先生紀念文集:紀念夏鼐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頁332-338。

〈允文允武:漢代官吏的一種典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5.2 (2004):1-66。

〈漢畫象孔子見老子圖過眼錄──日本篇〉,《九州島學林》2.2 (2004):313-325。

〈羅馬帝國禁衛軍、地方軍團和一世紀后期至三世紀的皇位繼承〉,《成大西洋史集刊》11 (2004):1-50。

〈赫拉克利斯 (Heracles) 在東方──其形象在古代中亞、印度與中國造型藝術中的流播與變形〉,收入榮新江、李孝聰主編,《中外關系史:新史料與新問題》(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頁15-47。

〈月令與西漢政治再議──對尹灣牘「春種樹」和「以春令成戶」的再省思〉,《新史學》16.1 (2005):159-170。

〈漢代畫象胡漢戰爭圖的構成、類型與意義〉,《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19 (2005):1-72。

〈中國古代的地圖──從江蘇尹灣的「畫圖」、「寫圖」說起〉,收入中山大學藝術學研究中心編,《藝術史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5),第6輯,頁105-124。

〈從金關、懸泉置漢簡和羅馬史料再探所謂羅馬人建驪靬城的問題〉,《古今論衡》13 (2005):49-72。另收入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編,《長沙三國吳簡暨百年來簡帛發現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05),頁361-379。

〈湖南龍山里耶J1(8)157和J1(9)1-12號秦牘的文書構成、筆跡和原檔存放形式〉(連載一),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網站,2005.11.14。(搜尋,2007.07.19)

〈湖南龍山里耶J1(8)157和J1(9)1-12號秦牘的文書構成、筆跡和原檔存放形式〉(連載二),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網站,2005.11.14。(搜尋,2007.07.19)

〈張家山《二年律令》行錢行金補證〉,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網站,2005.11.14。(搜尋,2007.07.19)

〈從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重論秦漢的刑期問題〉,《臺大歷史學報》36 (2005):407-432。

“Heracles in the East: The Diffus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His Image in the Arts of Central Asia, India, and Medieval China,” trans. William G. Crowell, Asia Major 18.2 (2005): 103-144.(實際出版年為2006)

〈陜西旬邑百子村壁畫墓的墓主、時代與「天門」問題〉,《故宮學術季刊》23.3 (2006):1-38。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讀記〉(訂補稿,連載一),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網站,2006.01.14。(搜尋,2007.07.19)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讀記〉(訂補稿,連載二),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網站,2006.01.17。(搜尋,2007.07.19)

〈湖南龍山里耶J1(8)157和J1(9)1-12號秦牘的文書構成,筆跡和原檔存放形式〉,收入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辦,《簡帛·第一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頁275-296。

〈太平經里的九等人和凡民奴婢的地位〉,《燕京學報》新21 (2006):23-33。

〈貊炙小考──漢代流行烤肉串,還是烤全羊?〉,見簡牘學會編輯部主編,《勞貞一先生百歲冥誕紀念論文集》(收入《簡牘學報》〔臺北:臺北市簡牘學會,中華簡牘學會,2006〕,第19期),頁213-232。

〈論馬王堆漢墓“駐軍圖”應正名為“箭道封域圖”〉,《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1.5 (2007):12-19。

〈龍山里耶秦遷陵縣城遺址出土某鄉南陽里戶籍簡試探〉,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網站,2007.11.03。(搜尋,2008.01.24)

〈漢代簡牘的重量、體積和使用──以中研院史語所藏居延漢簡為例〉,《古今論衡》17 (2007.12):4-41。

〈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明代木牘試釋〉,收入汪濤、胡平生、吳芳思編,《英國國家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