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鼓樓附近網紅餐廳(從喜茶到哥老官,北京人想吃網紅美食有多難?)

时间:2024-06-03 02:52:54 编辑: 来源:

概300米,來到南大鼓樓校區的校園食堂。

此時,負一層的食堂內人頭攢動,座無虛席。不少已經買好午餐的食客在大廳內來回走動,尋找用餐座位。

在食堂一角的收銀處,看到南京大學后勤服務集團膳食中心貼出的告示。現金消費的用餐者需要在此購買餐券,再前往銷售點購買飯菜。校外人員按學校規定收取40%管理費。在此收銀的工作人員告訴,每天來購券的校外人員挺多的,賣出數十張不成問題。

打了韭菜苔、肉圓青菜湯、大雜燴和兩份烤鴨,份量兩個人吃足夠了,加了40%管理費后為28元。

采訪了在旁邊吃飯的余同學,她說,也有人會請南大學生幫忙刷飯卡。余同學就被借過卡,對方是來南大參觀游玩的學生。“不好意思拒絕,幫他們刷了。”她說。

河海、南師大:支持支付寶、買粉絲付款

還走訪了南京師范大學隨園校區以及河海大學本部。這兩所高校的食堂,都支持買粉絲和支付寶支付餐費。

飯點,南京師范大學隨園校區二餐廳顯得格外熱鬧。一位工作人員告訴,隨園校區共有三個餐廳,均支持買粉絲和支付寶支付。“附近上班族和外校來旅游的學生,都可以用手機支付。正因為如此,學校食堂的生意特別好,人也不算太多。”

食堂里有各種菜品,還有麻辣燙、水餃、石鍋飯等,品類豐富。留意到,一葷兩素的套餐飯在10至14元不等,還可免費加飯。

食堂大門敞開,讓這兩所學校贏得了許多“蹭飯族”的青睞。

小王和小鄧是來自安徽的大學生,這兩天到南京旅游。恰好經過南師大,想著也到了飯點,便決定在這里“解決”晚餐。小王說:“很多學校只支持校園卡支付,我們本來已經做好準備向南師大同學借卡了,沒想到竟然可以用手機支付,實在太方便了!”

注意到,高校食堂售的菜肴價格相較于校外快餐店要便宜不少。在某連鎖快餐店,一大葷兩素加米飯需要30元,而在高校食堂,兩大葷一小葷兩素只要二十元左右。

對高校食堂里的“蹭飯族”,在校學生的反應是怎樣的?高校態度如何?市民又有什么話想說?

支持方:適當開放未嘗不可

在探訪南大食堂時,就有一位校外人齊先生來購買餐券。“我是南大校友,畢業后就在附近上班,有時候會回學校吃中飯。”齊先生說,“外面一些餐飲店不太健康,衛生方面也不是很放心,高校這塊兒管得比較嚴,即使加收40%管理費也比外面便宜,所以我喜歡來蹭飯。”

齊先生認為,在不影響師生就餐的前提下,高校食堂對社會大眾開放食堂未嘗不可。

這種觀點也得到了不少網友的支持。微博網友“@link_lee612”表示,如果食堂在滿足師生就餐的前提下(開放),倒是無所謂。微博網友“@大雁兒”寫道:“又不是白吃,也要掏錢的呀。”

南大余同學也表示,并不覺得外來人員到學校食堂吃飯對同學們有什么打擾,可以理解。

反對方:對學校正常管理不利

也有人覺得,和學生“爭飯”不可取。

采訪中,南航大學生小毛就表示,“很多人都來我們學校吃飯,一到飯點收銀排隊就很長,也不利于學校的管理。”

這個觀點也得到了微博網友“@新之助”的響應,“學校飯堂的初衷是解決教職員工和學生的吃飯問題,開放給社會人士,本來就不是必選項。”

高校回應:不建議校外人員來就餐,保證師生用餐為先

對于校外人員到高校食堂“蹭飯”的現象,各大高校相關工作人員都表示,外來人員進校用餐確實是比較棘手的問題。

南京大學后勤服務集團一位工作人員告訴,學校原則上不建議校外人員來此就餐,但也不會將其拒之門外。“我們采取的政策是,在保證師生正常就餐的情況下,有限地對外開放。”

她表示:“對校外人員收取40%的管理費,也是希望通過這種方法,引導校外人員不要與在校學生‘搶飯吃’。”據她介紹,這種方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數據顯示,目前外校人員來校就餐的比例不超過5%。

河海大學本部后勤服務中心飲食服務中心一位工作人員告訴,學校原則上不支持接待校外人員,除非是一些特殊情況。“我們食堂是有補貼的,高校食堂的伙食比較優惠,福利要優先保障師生。”

該工作人員還說,“等我們把一卡通系統升級了以后,就不允許現金支付了。就是我們所有的卡機、支付寶、買粉絲都會給師生做身份識別,非在校師生可能會加收一定的費用,或者不支持就餐。如果實行,所有校區都這樣。”

從喜茶到哥老官,北京人想吃網紅美食有多難?

在北京,網上流傳著一條排隊定律:“如果想要晚上在一家網紅餐廳坐上桌,早餐別吃就得去。”

文 | 周子豪 李小趣

編輯 | 趙磊

運營 | 月彌

生活在北京的人們似乎早已習慣這種景象:一家新開的網紅餐廳,要么排一整天的隊,要么過三個月再吃。更讓北京人民難以接受的是,為什么很多網紅品牌已經在其他地方火了很久,開了許多家店,卻總是很晚才來到北京,但真當它們來的時候,排隊又成了一種心甘情愿,這也大大提高了排隊的辛苦程度。

八月初,美蛙火鍋哥老官在北京朝陽大悅城開了北京首店,排隊盛況再次上演。作為2014年就成立的餐飲企業,哥老官已經在全國開了60多家分店,當它因食品安全上熱搜的時候,許多北京人民還發出疑問,這是家什么店?早在2019年,哥老官就在天津開了一家店試水,直到最近才姍姍來到北京,許多人都在其買粉絲和微博留言:“趕緊來北京!想吃哥老官還得去天津吃,太難了!”

這不禁讓人困惑,是北京憑“實力”讓外地 美食 沒有市場,還是地方餐飲實在不敢進京趕考?

哥老官來了,一天都沒了

十點半到店,前面還有三百桌。

開業第三天,一個周一的早晨,常年混跡京城各大網紅餐館,靠倒賣排位號發財的張全亮早早來到了大悅城門外,等待商場開門第一個沖進去。料到可能會排長隊,他特地雇了幾個幫手一起來輪換取號,準備從中大賺一筆。

但今天有些意外。等張全亮挺著四十多歲中年男人的啤酒肚一路小跑奔到哥老官門店前時,許多年輕人都已經排成S型的隊伍拐了好幾個彎。看到眼前烏泱泱的排隊人群,張全亮一時間愣了神,沒反應過來。

“這還能賺啥錢?”猛敲著腦袋的他也沒明白自己輸在哪:“不是十點鐘才開門的嗎?他們到底是從哪兒躥上來的?”

開業不到兩天,小紅書上就已流傳起一套評論過千的早起排隊秘籍:到大悅城樓下的超市坐貨梯上樓,蹭輔導機構的早課電梯上樓,從地下車庫繞道走樓梯上樓…即使商城的大門緊閉,也有大約兩三百人通過各種途徑爬了上來。

家住海淀區的王杰已經第二次來排哥老官了。開業首日那天他中午12:00取的單,直到晚上10:00左右都沒吃上。作為北京的地道吃貨,在他印象里,“只要是外地來的 美食 ,不排隊反而不正常。”前不久牡丹園附近開了一家廣州順德菜館,王杰下午三四點鐘取號時就已滿座,也是足足等了四小時才上桌。這一次,時間正值工作日,王杰特地調休了一天,早上七點就起床開車跨越半個北京,從西邊一路開到東邊,才取上了個第60號。

哥老官的北京門店不算大,大小桌合一塊兒不一定有五十桌。雖然有2.5小時的規定用餐時間,但翻臺的頻次還是略低,一般三小時才過號十幾桌,這意味著取號第200桌后的基本沒有希望在當天吃到。這樣一來,代排、黃牛黨紛紛坐地起價,晚高峰時一張現入座的黃牛號票價炒到150元。

哥老官門口排隊等號的食客們。圖 / 樊夢悅

北京市民們為了吃上最火爆、最潮流的 美食 ,比其他地方要艱難得多。自掏腰包買張“入場券”,成了許多人迫不得已的選擇。

大學生凱東是代排人群中的一員。潛在一個北京探店福利群的他,2019年便開始兼職北京內火熱餐館的代排業務。“每單價格看排位號和具體餐館的火熱程度,一般像哥老官這種,取上號代排三小時才能用上餐的,最低也要80元。”考慮到最后能雙保險把錢賺走,凱東往往會把各種桌型的號都取一遍。在他的觀察里,大桌的翻臺率會比小桌更快。

與此同時,商家似乎也耍著小聰明:排三人位號比較少時,明明是四人位的中桌,店員也會先安排兩人進去坐。“這不也是種資源浪費嗎?讓人家故意在外面等著?”

看著身邊紛涌而至的人流,凱東感到哭笑不得:“你說能有多好吃嗎?我在杭州嘗過,味道也就是正常火鍋味,排7個小時其實真不值得。多虧這是北京,啥外地來的網紅餐館都能火一陣兒。”

某 美食 相關平臺上,不少消費者給哥老官打了低分,原因是排不上隊和黃牛橫行。圖 / 手機截圖

北京 美食 ,進不來也出不去

北京人想吃吃不上的網紅店,不止哥老官一家。

如果你還記得2017年末喜茶北京首店開業的盛況,那么哥老官的S形隊伍,只能算小場面。某種意義上,喜茶的入駐 “打響了北京網紅餐飲排隊史的第一槍”:根據當時的報道,三里屯太古里店、朝陽大悅城店的平均排隊時長超過4小時。喜茶朝悅店開業10小時,已接待1299人,在每人限買3杯的情況下,平均每分鐘賣出4.33杯。

北京人民饞喜茶久矣。根據喜茶官網,這個創建于2012年的廣東茶飲品牌,先是在東莞、中山等廣東城市全面鋪開,2015年就入駐了深圳、廣州和廣西南寧。2017年入駐杭州和上海后,喜茶才決定進入北京。也就是說,一線城市里,北京人民是最后喝上多肉葡萄的,甚至還晚于一些二三線城市。

不僅喝奶茶比別人慢半拍,最近獲番茄資本近億元投資的網紅火鍋店巴奴毛肚火鍋,2001年就從河南起家,主打適合北方人口味的川渝火鍋,開了數十家店后,2012年從河南出來先是進軍無錫市場,直到2018年才踏入北京,一年后才開了第二家北京分店。根據美團點評數據,兩家店分別入選2019必吃榜·北京必吃餐廳與西單火鍋Top2。喝不到茶顏悅色也就罷了,就連鄭州人開的川渝火鍋,北京人也嘗不到“鮮”。

在新中式正餐領域,外婆家、綠茶、九毛九等全國門店數超100家的超級餐飲連鎖品牌,都在北京“姍姍來遲”。就連算命算出“遇海必返,逢京必發”的西貝莜面村老板賈國龍,在北京起步后向南方擴張,目前西貝莜面村在上海的門店數量已經超過北京。

不僅外地網紅店入駐慢,北京的本地餐飲品牌也難以走出去。創始于北京的餐飲連鎖品牌眉州東坡,目前全國約有門店62家,北京轟轟烈烈地開了45家,上海僅有2家,深圳、廣州查無此店。根據大眾點評數據,眉州東坡在眉州,開店3家,平均打分4.6。而外地游客必打卡的北京 美食 之胡大麻小、四季民福烤鴨,前者專注于簋街,后者僅在北京開了18家分店,尚未有向外地發展的勢頭。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