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隋唐對外貿易出口商品以什么為主(如何理解“明清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農民身份的提高,租佃制普及到全國”?)

时间:2024-05-24 00:24:52 编辑: 来源:

藝百科全書”。

二、古代商業的發展

1.商朝的商業

(1)商朝重視商業,商民善于經商,后世將經商的人稱為“商人”。

(2)商朝以貝作為貨幣。

(3)商朝都城已成為繁榮的商業都市,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極”之稱。

2.春秋戰國時期的商業城市

(1)春秋戰國時期,商品交換發展迅速,商業發達,各地土特產品交流頻繁。在中原市場上可以買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馬,東方的魚、鹽和西方的皮革。

(2)許多城市成為繁華的商業中心,如齊國臨淄、趙國邯鄲、楚國郢等,經濟發達,都聚集著許多人口。

關鍵提示

春秋戰國時期的城市特點是以政治中心為主,主要是諸侯國的都城。

3.隋唐時期商業的繁榮

(1)隋唐時期的商業比前代更為繁榮,商人的足跡遍及全國。交通要道上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備有“驛驢”,供客商騎用;運河、長江上商船往來不絕。

(2)隋朝的貨幣是五銖錢;唐高祖以后,“開元通寶”成為通用的貨幣,唐以后歷代的貨幣都以它為范式。

(3)隋唐的市場較前代更為發達,城市里有固定的貿易場所——市,市中有邸店和柜坊,柜坊是我國最早的銀行雛形,這比歐洲地中海沿岸一帶的金融機構要早六七百年。一些繁華大城市里有了夜市,廣大農村和偏遠地區有定期舉行的草市。

(4)唐政府允許外商在境內自由貿易,胡商遍布各大都會。

關鍵提示

古代商業的發展一般從商品種類的增多、市場的擴大、商人的活躍、交通的發達、貨幣的種類、城市的繁榮等方面表現出來,海外貿易也是商業發展的表現。

跟蹤思考

隋唐時期商業繁榮的條件是什么?有哪些具體表現?

4.明清時期的商業繁榮和對外貿易狀況

(1)明清時期商業繼續繁榮的表現:國內市場擴大,大量農產品和手工業品投放市場;區域間長途販運貿易發展較快;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商貿城市,全國還出現數十座較大的商貿城市;商品經濟向農村延伸,江浙地區以工商業著稱的市鎮蓬勃興起。

(2)對外貿易狀況:清朝統治者實行閉關政策,一方面禁止國人出海貿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來華貿易;中國的出口商品僅占市場商品總量的3%左右,對外貿易在整個經濟中的份額極小,難以促進工商業的發展。

關鍵提示

對外貿易既屬于商業范疇,又屬于對外關系范疇。

跟蹤思考

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有哪些重要表現?

三、中國古代城市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

1.夏、商、西周

夏、商、西周的都城是全國政治、交通中心,都城都有城門供居民出入,城內有整齊寬廣的街道。

2.春秋戰國

諸侯國的都城如齊國臨淄、趙國邯鄲、楚國郢等,都聚集著許多人口。

3.隋唐城市的興旺

隋朝修建了大興城,唐朝擴建為長安城。該城整體設計合理,建筑規模宏大,體現了城市建筑的高超技術。隋唐兩朝,長安和洛陽是全國的商業大都會。長江流域的商業城市,以揚州、成都為東西兩個中心。唐朝后期,揚州為全國最繁華的工商業城市,經濟地位超過了長安和洛陽,繁華的夜市是當時揚州城的一個特點。

4.明清時期

明成祖時,在元大都的基礎上營建了北京城。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商貿城市,全國共出現數十座較大的商貿城市。

5.城鎮化進程的加速

城鎮化又稱城市化,是指人口、用地和經濟、文化模式由農村型轉向城市型的過程和趨勢,是衡量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

關鍵提示

關于城鎮化進程問題,注意與地理學科的聯系,注意聯系近代中國城市興起的區域,并聯系我國的沿海開放城市等內容。

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城鎮化進程十分緩慢。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社會的全面進步,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1978~2000年,城鎮數量由193個增加到663個,小城鎮由2173個增加到20312個,市鎮總人口由1.7億增加到4.56億,城鎮化水平由17.9%提高到36.1%。

我國城鎮化的道路是多樣的,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成為農民實現向非農業領域轉移的重要途徑。農民進城務工經商的人數大增,使小城鎮迅速崛起,在城鎮化過程中也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進入2l世紀以來,我國城鎮化進入高速發展階段。2002年,政府提出實施積極的城鎮化戰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多樣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鎮體系。

跟蹤思考

中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城市?當前,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四、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發展、夭折

1.明朝中后期,在江南一些地區的一些生產部門,稀疏地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明朝中期以后,以生產商品為目的的紡織業逐漸興起,并在江南一些地區發展成為獨立的手工工場。如蘇州出現以絲織為業的機戶,開設機房,雇用機工進行生產。機戶和機工之間的雇傭關系是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關鍵提示

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本質特征是雇傭剝削關系。

2.清朝資本主義萌芽繼續發展

在清朝,資本主義萌芽繼續發展。手工工場的規模擴大了,分工細密了,具有資本主義萌芽的部門和地區增多了。

3.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原因

資本主義萌芽從明朝中后期出現,到鴉片戰爭前夕,雖有壯大,卻無突破,始終在萌芽狀態中徘徊,整個生產未能進入工場手工業階段,其力量遠不足以分解封建生產方式,在全國范圍內,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仍占主導地位。究其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嚴重地阻礙著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這主要表現在:第一,農民遭受殘酷的封建剝削,極端貧困,因而無力從市場上購買手工業晶。第二,地主和商人將賺來的錢大量買房置地,嚴重影響手工業的擴大再生產。第三,封建國家設立眾多關卡,對商品征收重稅,并嚴格限制手工業生產規模。第四,清政府實行閉關政策,數次禁止海外貿易。

4.鴉片戰爭后中國資本主義萌芽被摧殘

鴉片戰爭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遭受嚴重摧殘。中國舊有的手工作坊多數破產,真正能從手工作坊發展成為近代企業的寥寥無幾。

跟蹤思考

資本主義萌芽在中國出現的主要標志是什么?清朝前期的資本主義萌芽為何發展緩慢?后來,中國資本主義的萌芽是否長成一棵近代資本主義的參天大樹?

思維拓展

拓展1:古代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之間的關系

農業的發展特別是經濟作物的推廣為手工業發展提供了原料,農業生產力革新的要求又為手工業發展提供了市場;農業、手工業生產技術的提高和產品商品化的趨勢為商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商業的繁榮又反過來刺激了農業和手工業的商品生產。所以盡管古代統治者始終把農業看作“本”業加以重視,而把工商看作“末”業來加以限制,但由于農、工、商之間這種互動的關系特點,古代的工商業還是代代有所發展甚至出現繁榮局面。

拓展2:中國古代手工業的三種主要經營形態

官營手工業、民營手工業和家庭手工業就成為古代中國手工業的三種主要經營形態。官營手工業由政府直接經營,進行集中的大作坊生產,主要生產武器等軍用品和供官府、貴族消費的生活用品。它利用國家權力征調最優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產不計成本,產品大多非常精美。民營手工業由民間私人經營,主要生產供民間消費的產品。家庭手工業是農戶的一種副業,產品主要供自己消費和交納賦稅,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場上出售。在中國漫長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時代,家庭手工業占有相當的比重。(引自新課程標準人教版教材)

拓展3:中國古代商品經濟的作用

在封建社會的不同時期,商品經濟對封建制度和封建統治起著不同的作用,具體可分為三個階段:①封建社會初期,商品經濟發展促進封建地主階級的形成和封建統治的加強。戰國時期,新興地主階級中很大一部分人就來自擁有雄厚資產的商人。一些商業繁榮的城市,成為封建政權的中心,如臨淄、邯鄲、大梁、郢等。②封建社會中期,商品經濟發展,有利于封建政權的鞏固和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隋、唐、北宋的都城洛陽、長安、開封都是當時的商業中心。商業稅收在國家財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步增大。③封建社會后期,商品經濟的發展對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明朝中后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工場手工業。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和緩慢發展,在經濟上瓦解著封建制度,在政治上動搖著封建統治秩序,在思想上沖擊著封建制度。由于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導致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產生。黃宗羲作為民主思想的代表,猛烈抨擊君主專制,指出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

拓展4:對古代重農抑商政策的評價

(1)農業是我國古代決定性的生產部門。重農抑商政策實質上是保護封建地主經濟。

(2)評價重農抑商政策,要注意它的歷史階段性。在封建社會前期,它的實行對于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鞏固新興地主政權,起了積極的作用。但是隨著農業、手工業的發展,產品的流通和交易又是必然的,而抑商政策阻礙了產品的流通,妨礙了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到明清時期,重農抑商政策的消極作用成了主要方面。明清統治者把商業和農業對立起來,采取各種措施,極力壓抑和束縛資本主義發展。這些做法違反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導致國家落后,也就失去了最初的積極作用。

拓展5:明清時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有利和不利條件

有利條件:①發達的農業。明朝中后期,農作物產量提高,經濟作物普遍種植,為手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②發達的手工業生產。明中期紡織、制瓷、礦冶等行業規模大,水平高,培養了一批熟練工人。③發達的商業。全國30多座大中商業城市的興建,農產品、手工業產品廣泛投入市場,對外貿易的繁榮都促進了商品經濟的活躍。④充足的貨幣條件。大量貨幣流通,到明朝中后期,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⑤傳統科技的發展。

不利條件:①自然經濟的頑固性和封閉性,造成國內市場狹窄。②缺乏資本積累,手工業難以擴大再生產。③封建制度的束縛。重重關卡,征收重稅,抑制工商業的發展。④對外轉向閉關自守,未能形成海外商品市場。⑤傳統觀念習俗的影響,自然科學和技術不能使生產力發生質變。

拓展6:城市化的含義

城市化是人類社會歷史進程中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出現的、變傳統落后的鄉村社會為現代先進的城市社會的自然歷史過程。城市化的內涵十分豐富,主要內容包括:農村人口向城鎮人口轉化;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由鄉村型向城市型轉化;傳統的農村文明向現代化的城市文明轉化。城市化是反映一個國家和地區社會經濟、社會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

城市化是實現現代化的基礎,現代化是在城市化的基礎上,以先進的科學技術和高度發達的生產力推動整個社會、經濟、文化等領域進行優化的過程。城市化有三個主要標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規模擴大。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