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90年代中俄邊境貿易有多嚴重(詳細的俄羅斯國情)

时间:2024-05-21 00:21:12 编辑: 来源:

。旅游購物商品是邊境地區開展的“邊境游”中出境旅客委托報關企業以貨運方式報關出境的小批量商品。由于貿易方式比較靈活,貿易規模隨著市場需求而變化,此貿易方式在我國邊境地區發展迅速。

二、 中俄遠東貿易發展問題

在中俄雙邊貿易不斷擴大的背景下,兩國邊境貿易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尤其中俄遠東邊境貿易活躍,與此同時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新問題,這需要雙方合作解決。當前中俄遠東貿易發展的主要問題是沿邊地區對俄貿易后勁不足。長期以來,我國沿邊地區對俄羅斯出口的產品中,本地產品不到25%,絕大多數出口產品的貨源都是從其他省市組織的。沿邊地區沒能充分利用地緣優勢,吸引國內外投資,發展面向國外市場的生產能力,而只是把南方的產品倒過來再轉手賣到俄羅斯。是沿邊地區沒能建立起自己的產品生產基礎,特別是沒有推出自己的名優產品,除了少數幾個拳頭產品外,大多數產品出口競爭力較差,對俄貿易缺乏堅實的生產基礎,后勁嚴重不足。

通商“瓶頸”制約邊貿的發展,特別是在本幣結算、商務糾紛仲裁、保險制度等問題至今未能得到有效解決,嚴重影響了中俄遠東邊境貿易的正常開展。貿易結構“三低”狀態影響貿易潛力的發揮,貿易主體層次低、貿易商品附加值低、經貿合作領域級別低已經成為中俄邊貿難以闊步前進的結構性障礙,其嚴重性不可低估。近年來,俄羅斯警方多次針對中國商品采取“查抄”行動,“灰色清關”是其罪魁禍首,但至今雙方未能找到恰當的解決辦法。俄方的某些做法也對中俄邊境貿易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如2006年,俄方對旅游購物人員在免稅攜帶商品方面采取了嚴格的“限次限量”措施,造成雙方旅游貿易額大幅下降。再如,對于雙方早已達成協議的界河大橋建設,俄方至今未能完成審批手續。此外,俄方在口岸建設方面的速度也難以滿足雙方經貿合作快速發展的需要。

三、 推進中俄兩國經貿合作發展的意義

地緣政治關系是指國與國之間或國家與特殊地區之間由于地域上的鄰接而產生的政治關系,它應符合邊際效應規律,即兩個地理接近的國家,相互友好,則帶來的利益比相距較遠的國家會倍增:如果相互敵對,則帶來的災難也會倍增。中俄兩國在地緣上的直接接觸主要集中在俄遠東地區與我國毗鄰東北地區。

中俄關系的感悟怎么寫

中俄關系淺析

簡介:

在中國對外交往關系中,中俄關系始終占據重要地位。兩國均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維護世界和科和安全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兩國幅員遼闊、山水相連,有著近400年的交往歷史。400年來兩國關系經歷了風風雨雨。俄羅是世界大國,又是我國最強大的鄰國,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都是影響我國國家安全的關鍵性因素。在近期發生的科倫比亞事件,歐美各方采取對俄制裁措施,這無疑又會促進中俄關系的發展。

( 一)俄羅斯簡介

俄羅斯領土遼闊,總面積為1707.54萬平方公里,占前蘇聯總領土面積的大部分,目前居世界第一位。它橫跨歐亞大陸,東瀕太平洋,西接波羅的海芬蘭灣,東西最長9000公里,南北最寬4000公里。俄羅斯全國有180多個名族,主要有烏克蘭、楚瓦什、白俄羅斯、馬里、猶太、庫梅克,瓦圖等。人口分布極不均勻,西部發達地區人口稠密,而東部部分地區荒無人煙。

俄羅斯人口1.43億,居世界第七位。其實百分之七十的人受過高等教育,素質較高。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排在世界第一位,水資源排世界第二位。首都位于莫斯科,是有著850多年的國際大都市,也是俄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中心。

(二)清朝時期的中俄關系

十七世紀以前,中國和俄羅斯并不接壤,后由于俄羅斯不斷的擴張和兼并,才形成了今日版圖遼闊的俄羅斯。中國也就成為了俄國的鄰居。1840年以前,中俄是平等的國家關系,一方面中國實力強大,另一方面俄國實力擴張的重點在歐洲。1840年之后,俄國蠢蠢欲動,將戰火燒到了中國東北邊境,后清政府出兵,趕走了俄國侵略軍并簽訂了《尼布楚條約》。

第二次鴉片戰爭,俄國趁火打劫,侵占中國大片領土,與我國簽訂了《瑗琿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三)十月革命以后至新中國成立前夕

十月革命之后,俄國主動放棄了在中國取得的一系列特權,進而尋求名族解放運動的先驅們將目光投向了蘇聯的共產主義。當時如李大釗等先進知識分子積極研究宣傳十月革命,從蘇聯引入馬列主義。以蘇聯為首的共產國際幫助中國創建共產黨,幫助孫中山改組國名黨,促進國共合作,幫助創辦黃埔軍校,支持國民大革命和北伐戰爭。1945年8月,蘇聯宣布對日作戰,消滅了日本關東軍,加速了日本關法西斯的滅亡。

(四)新中國時期的中蘇關系

常年的戰爭,耗費掉了中國大量的國力。新中國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走的是馬列主義路線,遭到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各國的仇視。新中國建立之初,與我國建交的國家并不多。蘇聯是第一個承認新中國,并第一個與新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1950年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中蘇結成同盟關系。蘇聯政府還給予中國政府在經濟上的較大的貸款。“一五”計劃時期,蘇聯援助中國156個大型項目,對建立起我國工業化的初步基礎起到了骨干的作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以來,中蘇關系逐漸惡化,中蘇走向嚴重對抗。八十年代末,中蘇實現了關系正常化。蘇聯解體后,中俄保持了正常的關系,并簽訂了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互信的協定。

(五)中蘇關系發展現狀

住俄羅斯大使不久前說過:中俄正處在歷史發展最好時期。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兩國建立起完善的高層定期會晤及其他各級別交流與會晤機制,二、兩國徹底解決了歷史一遺留的邊界問題,三、兩國在涉及核心利益問題上互相支持,四、兩國開展了廣泛的軍事合作,五、兩國經濟合作逐漸上升,經濟合作合作長期之后的局面有所改觀,中俄關系的物質基礎開始增強,六、邊境和地方合作日益成為兩國合作的新增長點,七、兩國民間交往和合作空間活躍,八,兩國在國際和地區方面合作卓有成效。

中俄發展友好合作關系,特別是建立和發展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不僅對中俄兩國,而且對本地區和整個世界都具有很多方面的重要意義。第一,兩國不用拿出巨大的資源防備對方,而是可以集中力量搞建設、發展自己。第二,兩國在國際舞臺彼此多了一個支持者。第三,兩國在一些重要領域形成了優勢互補、兩全其美。第四,中俄的戰略合作產生了良好的輻射效應,帶動了兩國各自與相關國家關系的發展。

(六)中俄關系的幾點看法

一.始終把增進政治互信放在發展中俄關系的首要位置,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增進雙方的政治互信。就國家關系而言,政治互信是一切合作的基礎和前提。以建立和發展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為標志,中俄政治互信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但增進政治互信是個沒有止境的進程,而且與兩國發展合作的需要相比,與世界范圍內一些國家的政治互信程度相比,中俄兩國的政治互信也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進一步增進中俄兩國的政治互信,需要解決一個核心思想認識問題,就是中俄兩國彼此如何看待對方的強大。中俄兩國都在走向強大。中國如何看待俄的強大?俄如何看待中國的強大?是否認為一方的強大將會對另一方構成威脅?這個問題解決不好,中俄政治互信的基礎就難說牢固。解決的辦法是,雙方真誠地歡迎對方的強大,為對方的發展高興,把它當作是自己、對整個世界有利的事情。中國一直是這樣做的,不擔心俄的強大。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俄十分困難的時候,中國沒有對俄做任何落井下石的事情,而是以極大的誠意同俄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將來中國更不會做對不起鄰居和朋友的事情。對這一點俄完全可以放心。中俄兩國解決了這個思想認識,就可以確保兩國關系不可逆轉,就可以破解歷史上和國際關系學界的一個魔咒,即兩個相鄰的強國不能長期和平共處、友好合作,兩國的同時發展和強大就可以為兩國的戰略協作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二.下大力氣把經濟合作盡快搞上去

政治合作與經濟合作是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鳥之雙翼,車之兩輪,要盡快改變經濟合作短腿的情況。這首先需要中俄兩國增強開放意識,彼此擴大市場開放,只有打開國門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才能不斷提高國家和企業的競爭力。中國的做法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中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已成為一個高度開放的市場,但中國并沒有被外來產品沖垮,反而成為世界貿易大國和機電產品出口大國。其次,努力創造便利的貿易和投資條件。中俄兩國貿易和相互投資情況不盡如人意,有兩國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結構、企業經營等方面的原因,也存在不少人為的貿易、投資方面的壁壘。兩國政府都要努力為兩國的企業和公民開展貿易和投資合作創造良好的法律、政策、住所環境,特別是要在消除投資壁壘、擴大投資合作方面下功夫。

三,邊境地區的經濟合作在兩國總體經濟合作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但基礎設施的不足成為阻礙兩國邊境經濟合作的瓶頸。兩國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努力推動跨境公路、鐵路、橋梁、口岸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為邊境經濟合作創造更好的條件。

(七)關于中俄關系的感悟

一.在大國的博弈中,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二.現在西方國家倡導的民主,是強權下的民主,是強者的民主,弱者的專制。

三.國家綜合實力的興衰和國家意志的強弱在左右著這個國家在國際舞臺上的地。

四.國家之間的外交如此,任何人之間的交往更是如此。花大力氣和別人搞好關系,不如先壯大自己,這個社會依然是強者的社會!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