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深圳市源鼎盛貿易有限公司(深圳科技鋰離子二次電池有嗎)

时间:2024-05-19 11:21:52 编辑: 来源:

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5%以上。

證券業

深圳是全國證券資本市場中心之一。

全國兩家證券交易所之一的深交所進入規模化、市場化發展新階段。

創業投資

深圳創業投資發展迅速,機構和資本均居全國第一,成為國內創業投資集聚力最強的地區。

2006年共有注冊登記的創業投資公司500余家,約占全國1/2。

保險業

深圳是中國第三大保險城市。

保險公司總部增至7家,分支機構29家,保險從業人員達約3.5萬人。

2006年深圳保險業總資產272億元,占全國保險公司總資產的13%。

外資保險機構代表處8家,在深各外資保險分公司累計實現保費收入16.16億元。

外資金融機構

1982年1月,南洋商業銀行深圳分行開業,是建國以后中國引進的第一家外資銀行。

2006年再次迎來外資銀行入深潮。

先后有永隆、大新、上海商業三家港資銀行開設分行。

中信嘉華銀行、工銀亞洲在深開業。

東亞銀行、恒生銀行開設了支行網點。

目前深圳擁有外資金融機構38家,其中,營業性機構31家,代表處7家。

2006年末人民幣對外資銀行全面開放后,深圳29家外資銀行加大了業務拓展力度。

深圳擁有完備的公益文化設施,文藝活動精彩紛呈,整個城市書香飄溢,充滿愛心。

文化藝術事業

深圳文化事業日益繁榮。

有10個文藝家協會,19個專業藝術團體。

擁有3000多人的文藝工作者隊伍。

塑造了“大劇院藝術節”、“國際水墨畫雙年展”、“國際雙年鋼琴比賽”、“中外藝術精品演出季”等文化節慶品牌。

2006年,全市文化系統共獲省級以上獎項349項,其中國際級獎26項,國家級獎152項。

全年文化系統內藝術表演團體演出218場,藝術表演場所藝術演出247場。

博物館

深圳的博物館不僅展示了深圳市經濟特區發展的歷史,同時還有本地的風土人情介紹,可以更深刻地認識這個歷史短但發展快的年輕的城市。

其中最具特色的有深圳市博物館、皇崗博物館、大鵬古城博物館、龍崗客家民俗博物館、東縱司令部舊址紀念館、天后博物館、璽寶樓青瓷博物館和中英街歷史博物館。

除1座 *** 辦博物館外,私立、集體、公私合作等不同模式的博物館16個。

圖書館之城

2003年深圳啟動“圖書館之城”創建活動,如今已經初見雛形。

截至2006年末,全市公共圖書館577座,公共圖書館總藏量1079.47萬冊(件),總流通1245.60萬人次。

根據有關規劃,至2010年,全市各級圖書館達到600余座,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達到1800萬冊(含電子文獻),常住人口人均藏書達到2冊,全市書香更加濃郁。

鋼琴之城

深圳在一系列國際鋼琴大賽中取得成就。

李云迪獲肖邦國際鋼琴大賽第一名,打破了該項著名賽事13年來第一名空缺的歷史。

陳薩、張昊辰等國際一流鋼琴人才,在國際大賽上嶄露頭角。

以深圳藝術學校為代表,深圳鋼琴教育水平在全國居于前列,一代鋼琴師但昭義教授培養出世界一流的鋼琴苗子,影響遠及海外。

鋼琴藝術在深圳中小學生中普及率較高,深圳鋼琴擁有量在全國城市中突出,每百戶擁有量8.2臺。

一批鋼琴大師把深圳作為事業發展的重要基地。

設計之都

深圳設計行業的發展為香港設計業所帶動,逐漸形成一些比較優勢。

深圳擁有為數眾多、影響全國乃至世界的設計精英,陳紹華、韓家英、張達利等平面設計師在國內設計界久負盛名。

中國申奧標志就是由深圳人設計的,一批受到國內外設計界好評的作品和作者大都源于深圳。

動漫基地

深圳是國家動漫產業基地之一,是全國最早為海外加工動畫的城市。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內地第一個港資動漫公司翡翠動畫落戶,鼎盛時期曾匯聚了全國近70%的動畫創作人才,為國內外加工制作了大量的動畫片。

深圳動漫行業以低成本、國際性的加工能力,成為全球動漫游戲產業重要的生產制作基地之一,具有雄厚的漫畫、二三維動畫和游戲軟件的加工能力。

文化藝術設施

深圳已建成與在建的市級主要文化設施24個,總占地面積約40.99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70.12萬平方米,總投資約47.95億元。

文化館、圖書館、電影放映等群眾文化網絡遍布全市。

公共圖書館577座。

博物館、紀念館19座。

電影放映單位114家,年票房收入3000多萬元,年觀眾150余萬人次。

深圳音樂廳、深圳市博物館、深圳大劇院、何香凝美術館、關山月美術館等。

廣場文化

1986年7年,紅荔路青少年活動中心廣場上,用磚頭、水泥砌成一個簡易露天舞臺,舉行形式新穎的晚會:觀眾不用買票進場,表演者卻要花五毛錢才能登臺表演。

這種自娛、自演的群眾性活動,就是“大家樂”。

十幾年間,大家樂舞臺共舉辦各類文藝演出2萬多場,主題活動6200多場。

深圳形成小區、街道、行政區三級文化廣場網絡,大小廣場將近200個,幾乎天天舉行文化活動。

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在深圳正在成為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第四大支柱產業”。

目前,深圳已經形成了新聞出版業、廣告業、文化產品制造業、文化娛樂業、體育業、文化旅游業、廣播影視業等一批骨干文化產業,其中印刷、媒體、文化旅游等產業,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

文化市場:深圳有歌舞娛樂場所480家,游藝娛樂場所134家。

文化市場經營單位近5000家,從業人員逾10萬人,總產值約200億元人民幣。

深圳演出公司樹立了品牌形象。

印刷產業:深圳是全國重要印刷產業基地,總體工藝設計水平、生產規模和實力、印刷設備和技術、企業管理以及產品質量等指標,在全國同行中處領先地位。

全市共有印刷企業1580余家,從業人員12萬余人,注冊資金總額70多億元。

深圳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曾獲得有世界印刷業“奧斯卡”之稱的“BennyAward”金獎。

文化活動

主要文化活動有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深圳讀書月、市民文化大講堂、深圳外來青工文化節、深圳社科文化普及周。

此外,“中國(深圳)國際鋼琴協奏曲大賽”、“深圳沙灘音樂節”、“鵬城金秋”藝術節、“深圳國際旅游文化節”、“青春之星電視大賽”等數十個文化節慶活動在深圳也有廣泛影響,深受市民喜愛。

對外文化交流

隨著國際化城市的建設進程,深圳對外和對港澳臺文化交流與合作呈現出更加活躍和蓬勃發展的態勢,無論是從交流的數量與質量方面,都比前幾年有明顯的增加和提高。

深圳常設性的國際文化交流活動有“國際文化交流博覽會”、“深圳大劇院藝術節”、“深圳國際民間藝術節”、“深圳國際水墨畫雙年展”、“歡樂谷國際魔術節”、“亞洲兒童藝術節”等。

香港的資料

2011-9-19 22:24 熱心網友 香港是亞洲繁華的大都市,地區及國際金融中心之一,條件優越的天然深水港,1842年至1997年是英國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回歸中國。面積約1104平方公里,人口超過700萬,主要產業包括零售業、旅游業、地產業、銀行及金融服務業、工貿服務業、社會和個人服務業。香港把華人的智慧與西方社會制度的優勢合二為一,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以及完善的法治聞名于世。

中文名稱: 香港

外文名稱: Hong Kong

別名: 東方之珠,購物天堂

行政區類別: 特別行政區

所屬地區: 中國華南

下轄地區: 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

政府駐地: 港島中西區

電話區號: +852

地理位置: 珠江口東南部

面積: 約1,104平方公里

人口: 702.64萬(2009年)

方言: 粵語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維多利亞港,迪士尼樂園,海洋公園等

機場: 香港國際機場

火車站: 紅磡站、羅湖站等

香港自秦朝起明確成為當時的中原領土(中原指以陜西中部、河南西部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直至19世紀中葉清朝戰敗后,領域分批被割讓及租借予英國使其成為英殖民地,香港從而開通港口發展。1982年9月,中、英兩國落實香港前途問題,于1984年簽訂《中英聯合聲明》,決定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方承諾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香港將保持資本主義制度和原有的生活方式,并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也就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香港是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以及完善的法治聞名于世。歷史的變遷,讓香港從一個當年人口只有五千人的小漁村,演變成今天有“東方之珠”美譽的國際大都會。

歷史沿革

香港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先后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個郡,香港隸屬南海郡番禺縣,由此開始,香港便置于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漢朝香港隸屬南海郡博羅縣。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隸屬東莞郡寶安縣。隋朝時香港隸屬廣州府南海郡寶安縣。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寶安縣為東莞縣,香港仍然隸屬東莞縣。宋元時期,內地人口大量南遷香港,促使香港的經濟、文化得到很大發展。明朝萬歷元年(1573年),香港隸屬新安縣。 香港是一個優良的深水港,曾被譽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國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不惜以鴉片戰爭來從滿清政府手上奪得此地以便發展其遠東的海上貿易事業,從而展開了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的歷史。1842年至1997年6月30日,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 香港全境的三個部分(香港島,九龍,新界)分別來源于不同時期的三個不平等條約。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后,英國強迫清政府于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于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區。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后,英國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