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溫州海外旅游公司上海分公司(yatou0808尋求幫助~請告知各船公司的簡寫及英文,十分感謝~比如:OOCL-東方海外。)

时间:2024-06-03 03:16:46 编辑: 来源:

家,其中38家為全國無區域集團,6家企業跨入了全國知名鄉鎮企業行列,形成了以低壓電器、電子、機械、儀表、服裝、皮革、船舶修造、工藝美術等為主導行業的工業體系。樂清素有”中國電器之都“之稱。

樂清位于浙江省東南部沿海,東臨樂清灣,南臨甌江。全市陸地面積1174平方公里,海域面積270平方公里,轄21個建制鎮,10個鄉,人口116萬。這里氣候溫和,水土肥沃,自然資源豐富,素有“旅游勝地”、“魚米之鄉”之稱,在溫州、臺州、寧波、舟山沿海走廊中,樂清歷來是主要的經貿集散地。

樂清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遠在四千年前,東甌先民即在此繁衍生息,流下了許多石斧、石錛、石矛、石犁、石墜等石器。樂清歷史上曾有過王十朋、翁卷、李孝光、趙士楨、章綸、高友璣等名人。王十朋為南宋開科狀元,翁卷為南宋“永嘉四靈”詩派的杰出代表,李孝光為元朝一代文豪,《元史》稱他“以文章負名于世”,趙士楨為明代杰出兵器專家,其火器發明列為當時世界先進。鑄于宋元佑七年的能仁大鑊,屬亞洲第一大鑊,它折射出了樂清市悠久而璀璨的歷史文化之光。

樂清是中國市場經濟發育最早、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改革開放以來,樂清人扮演“弄潮兒“的角色,以敢為天下先而聞名四方,率先建立了以股份制為主要組織形式的經濟發展格局,引起了海內外新聞界、經濟界、學術界的普遍關注。從1993年開始,樂清跨入綜合實力百強縣(市)行列。2004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252.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45元,人均居住面積40.1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547元,人均居住面積41.8平方米,人民生活水平達到了中國政府提出的“小康”生活標準。

樂清已形成一個城鎮群,以市政府所在地樂成鎮為中心,全市分布著16個經省政府批準的對外開放重點衛星鎮,這些衛星鎮分布合理,建設頗具規模,其中柳市、樂成、虹橋、北白象四地人經濟綜合實力躋身溫州“十強”、浙江“百強”行列。

被稱為樂清海上門戶的黃華七里港區,是我國20個重點港口之一。海岸線長142公里,可建造萬噸級以上泊位36個,主航道150多年來恒穩不變,是寧波至廈門一線唯一而適中的深水港區。

現已建成七里港一期工程,港口年吞吐能力達401萬噸,七里港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將成為建設中的溫州大港核心。

瑞安市:瑞安,位居我國黃金海岸線中段,地處上海經濟區和廈漳泉金三角之間。這里氣候宜人,物z產豐富,屬江南魚米之鄉。自古市井繁華,商貿發達,人文薈萃,郭沫若曾題聯“玉成桃李,海涌波瀾”。瑞安陸域面積1271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060平方公里,轄12個鎮、19個鄉、6個街道,總人口114.61萬,是浙江省重要的現代工貿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是溫州大都市南翼中心

瑞安山水奇特,風光旖旎,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風景資源占國土面積20.8%,屬旅游資源大市,擁有七大風景名勝區:寨寮溪、圣井山、梅龍溪、桐溪、銅盤島、龍井、臥龍峽;十大旅游區點:水鄉古鎮林垟、玉海文化游覽區、江溪龍潭、白巖山、金雞山、隆山公園、山皇古寨、尖山八水、順泰梅尖、瑞安外灘;四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玉海樓、石棚墓、利濟醫學堂、圣井山石殿;一處國家級森林公園——花巖。瑞安風情浪漫,動感休閑。現有星級旅游飯店9家,其中四星級飯店2家;旅行社13家;旅游推薦單位22家;社會旅館200多家;上規模餐飲單位150多家,酒吧、迪吧、桑拿、保健等休閑娛樂場所設施齊全、功能完善,并開發都市休閑游、山海生態游、文化考察游、經濟探密游等路線。可以滿足不同規格、不同層次旅行團隊和中外旅客的需求。 行政區劃和人口

瑞安市現行政區下轄安陽、玉海、錦湖、東山、上望、潘岱6個街道;塘下、莘塍、汀田、飛云、仙降、馬嶼、曹村、陶山、碧山、湖嶺、龍湖、平陽坑12個鎮;大南、順泰、梅嶼、荊谷、桐浦、芳莊、金川、林溪、潮基、鹿木、永安、桂峰、營前、東巖、高樓、寧益、楓嶺、北麂、北龍19個鄉。共有61個社區,910個行政村。瑞安市人民政府駐地安陽街道。2006年末全市總人口114.61萬人。

永嘉:永嘉縣隸屬于溫州,位于浙江省東南部,甌江下游北岸。地理坐標為北緯28°09′,東經120°41′。總面積2674.1平方千米。2007年末總人口91.33萬人。縣人民政府駐上塘鎮縣前路98號。郵編:325100。代碼:330324。區號:0577。拼音:Yongjia Xian。

“永嘉”作為縣名始自589年(隋文帝開皇九年)。“永嘉”二字,是“水長而美”的意思。永嘉風景秀美資源豐富。享“天下第一江”美譽的楠溪江國家4A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以水秀、巖奇、瀑多、村古、灘林美著稱。悠悠三里楠溪江,江流純凈澄碧、清澈見底,兩岸疊翠峰戀,茂林修林,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景區內植被良好,沒有任何工業污染,其地面水至今仍保持著最原始的水貌,純凈度超過國家一級地面水標準。

2000年,永嘉縣轄14個鎮、28個鄉。總人口727390人,各鄉鎮人口: 上塘鎮 79941 甌北鎮 125298 橋頭鎮 68569 橋下鎮 34334 黃田鎮 41627 烏牛鎮 37719 七都鎮 9685 沙頭鎮 16513 巖頭鎮 29095 楓林鎮 21337 巖坦鎮 6878 大若巖鎮 16026 碧蓮鎮 11953 巽宅鎮 12949 羅東鄉 19315 西溪鄉 20534 徐岙鄉 7056 峙口鄉 7813 陡門鄉 6270 渠口鄉 10490 花坦鄉 13422 下寮鄉 3378 五尺鄉 5902 表山鄉 2993 東皋鄉 7294 鵝盛鄉 8838 西源鄉 4159 嶺頭鄉 8432 溪口鄉 6357 鯉溪鄉 8311 張溪鄉 7510 黃南鄉 5607 昆陽鄉 8805 茗岙鄉 8154 山坑多 4200 大岙鄉 4240 石染鄉 4273 溪下鄉 5214 西岙鄉 5118 界坑鄉 6154 潘坑鄉 6763 應坑鄉 3864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平陽:

平陽縣位于浙江南部沿海。平陽老縣有1700多年歷史,西晉武帝太康四年(公元283年)建縣,名始陽縣,后稱羅陽縣或橫陽縣。五代十國時期為吳越國轄地,改名為“平陽縣”。

1949年以前,平陽縣為浙江省第二大縣,人口占溫州地區三分之一,面積達5700平方千米。 1981年6月18日,原平陽縣分為現今的蒼南縣和平陽縣。

平陽縣地處浙南沿海,隸屬溫州市。平陽是一個有1700多年歷史的老縣,也是國務院批準的首批沿海開發縣之一,素以物華天寶,文風鼎盛而著稱。

平陽旅游資源豐富,境內有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南麂列島、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南雁蕩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和三個省市級旅游區。

今年平陽旅游又一亮點是“紅色旅游”。 平陽縣是老革命根據地,山門、鳳臥一帶素有“浙江延安”之稱。現存革命遺跡眾多,形成了以紅軍革命史跡、閩浙邊根據地史跡、中共浙江省一大史跡、烈士紀念史跡和粟裕大將骨灰敬撒處等五大板塊為主的革命圣跡景觀群。今年2月6日,國家發改委、中宣部、國家旅游局等十三個部委正式發文,將溫州市浙南(平陽)抗日根據地列入國家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和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今后2-3年,平陽縣計劃投入紅色旅游資金1.1億元,打造一批具有強烈感染力和震撼力的精品項目。首游日推出的首游線路共有兩條:山門至鳳臥的線路;山門至南雁蕩山東西洞景區的線路。當前全國上下深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平陽這塊革命圣地將迎來越來越多的八方來客。

蒼南:

蒼南縣位于浙江省的最南端,瀕臨東海,南連福建,1981年6月從平陽析出獨立建縣,因地處玉蒼山之南,取縣名為蒼南。地處浙江省最南端,素有浙江“南大門”之稱,東與東南瀕臨東海,西南毗連福建省福鼎市,西鄰泰順縣,北與平陽、文成兩縣接壤。蒼南縣轄20個鎮、14個鄉和2個民族(畬族)鄉,總人口122.4萬。除漢族外,還聚居著畬、回等少數民族3萬多人,是浙江省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縣。蒼南也是浙江省的海洋大縣,海洋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有相當份額。蒼南1988年經國務院批準為沿海對外開放縣,縣城在靈溪鎮。

蒼南平原占三分之一,山區、半山區占三分之二。其中平原地區河道密布,古樹、小橋、流水、人家,構成了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溫暖濕潤,四季分明。蒼南是農林牧漁的綜合產區,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名特優稀產品有四季柚、荔枝、甜橙、梭子蟹、對蝦、石斑魚等,許多產品遠銷海外。“世界礬都”礬山明礬儲藏量占全世界的60%。水陸交通方便,沿海有7個港口,公路通達全縣每一個角落。

蒼南縣旅游條件優越,金色沙灘,彩色島礁,山巔石海,古老村寨,構成了蒼南獨有的自然和人文旅游景觀。“濱海—玉蒼山”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面積達210.5平方公里,由漁寮、炎亭、玉龍湖、玉蒼山、莒溪等五個景區和碇步、蒲壯所城兩個獨立景點組成,其中漁寮、炎亭、玉蒼山是國家AAA級旅游區,另有石聚堂、鯨頭、燕窠硐三個縣級風景區,構成以靈溪鎮和龍港鎮為依托的風景旅游體系,可開展山水游、人文游和商務游。

洞頭

文成

泰順:

溫州交通

溫州高速公路有通往麗水,金華的金麗溫高速公路

通往寧波,臺州,紹興方向的甬臺溫高速公路主線與臺州境內的上三高速。

另外再建中即將完工的諸永高速公路,溫州繞城高速公路也將讓出行更加方便。

機場有永強機場可以通往全國許多城市,并開通了香港的定期航班。

溫州港是全國最大的沿海集裝箱碼頭之一

鐵路有全國第一條全民捐款,自主修建自主管理的金溫鐵路。再建中的溫福鐵路,甬臺溫鐵路。

新開通的甌海大道龍灣段:

它是橫貫城區東西走向最主要的快速交通之路;它是串聯鹿城、龍灣、甌海三大城市中心區域及機場、鐵路的門戶之路,并將成為溫州最重要的迎賓大道之一;它也是穿越三垟濕地,充分展現溫州山水特色的景觀之路。。�

溫州教育概況

溫州是浙江省的教育大市。全市現有各級各類學校3034所,在校生153.7萬人,教職工10.5萬人,教育人口占全省近五分之一。其中,普通高校6所,在校生6.4萬人,成人高校1所,在冊生4.6萬人,遠程高教站點39個,在冊生1.6萬人。職業學校97所,在校生9.6萬人。普通高中139所,在校生15.4萬人;初中342所,在校生33.1萬人;小學929所,在校生57.7萬人;特殊教育學校12所,在校生0.2萬人;幼兒園1508所,在園幼兒25.1萬人。

由于地理、歷史、人口等原因,從新中國成立一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溫州作為人均投資最少的城市之一,教育事業長期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溫州借助民間資金豐裕和市場機制靈活的區域經濟優勢,率先進行教育投資和辦學體制改革, 走出了一條政府為主、全社會辦教育的發展路子,用占全省11%的財政性教育經費支撐著占全省20%人口的教育,創造了令人矚目的卓越成就。從1989年普及初等教育到1997年普及義務教育,從2002年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到2004年普及學前三年到高中階段十五年教育,溫州教育事業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實現了教育事業一次又一次的跨越式發展,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體系。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