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宗旨是什么(保護瀕危野生動物的措施)

时间:2024-05-21 15:03:41 编辑: 来源:

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峽基地基建工程,位于雅安碧峰峽生態樂園風景區內,總投資2760萬元。又如,為保護瀕危物種藏羚羊,國家將投資2900多萬元在西藏拉薩市當雄縣和那曲地區雙湖特別行政區噶措鄉建立藏羚羊人工繁育研究中心和藏羚羊放養基地,將設藏羚羊繁育研究室、藏羚羊疾病診斷防治研究室、藏羚羊人工飼養研究室等機構。這些瀕危動物的繁殖中心當然有取得成功的,在保護這些瀕危動物的野外生存種群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對朱、麋鹿、普氏野馬等。

基因資源保護

至2005年,我國已擁有作物種質資源近40萬份,陸續興建了果樹(17個)、糧食作物(4個)、經濟作物(8個)和牧草(1個)共30個種質資源圃和兩個試管苗庫。興建了作物遺傳資源中期庫27座。建立了中國家養動物牛、羊精子庫和胚胎庫。目前,正在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建設我國首座國家級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將包括種子庫、植物離體種質庫、DNA庫、微生物種子庫、動物種質庫、信息中心和植物種質資源圃,將收集保存1.9萬種19萬份(株)種質資源。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不過在生產實踐中,由于優良品種的推廣,許多當地品種仍然在不斷地迅速喪失,如何實施政策估計發展和充分利用多樣化的當地品種仍然是我國面臨的重要難題。

為了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2001年,國務院頒布實施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對我國農業轉基因生物的研究、試驗、生產、加工、經營和進出口活動進行規范化管理。根據國務院條例,農業部于2002年發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進口安全管理辦法》,《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和《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了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制度和措施,加強了農業轉基因生物的管理力度。

但在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方面,我國顯然在商業化轉基因產品對環境,特別是對生物多樣性方面的研究、監測和重視都是遠遠不足的。我國目前對轉基因產品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基本停留在引用國外的研究文獻水平上,國內在這方面研究的長期性和深度都是不夠的。因此,基本上提不出關于轉基因產品的危害性實證,這成為我國轉基因產品的數量、種植面積和種類都在以比其他國家快得多的速度發展,不僅威脅到我國的本土農產品遺傳資源的保存,同時給我國的生態環境帶來了重要的、我們卻還沒有充分認識到的影響。

我國雖然在主要城市對轉基因食品的標識管理已逐漸規范,但是許多公眾仍然不太了解。2004年,中國人民大學通過對北京市12個超市1000位消費者的現場問卷調查,揭示了消費者中有64.9%的人對轉基因生物和產品不太了解或不了解,非常了解的僅有2.3%。

控制外來入侵種

害蟲和雜草的控制在中國已經有了很長的歷史,但外來入侵種的概念開始在中國廣泛使用是到了上世紀90年代以后。2003年發布中國第一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同年發布《關于開展外來入侵生物滅毒除害試點行動的通知》和《2003年外來入侵生物滅毒除害試點行動方案》。2004年制定了《外來生物入侵預防、管理和控制國家發展策略及框架》。建立了水生和陸地野生動物引進的審批制度。2004年發布了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名單。

但是,2000~2002年我國開始熱忱地討論外來入侵種以來,有關已經入侵的生物進一步擴散和發現新的外來入侵種的報道不斷。我們現在面臨的外來生物入侵問題比5年前更加嚴重。5年來,關于外來生物入侵的控制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過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少數幾種外來入侵種上,通常都是引起嚴重經濟損失的物種。在檢疫名錄的長度有限地增加之外,通過特別通知或控制政策來控制突發的外來入侵種事件,如典型的是對食人鯧和紅火蟻的專門通知。這些顯示了我國對外來物種的入侵的反應速度可能是加快了,但在本質上和過去的檢疫措施和政策并沒有太大區別。對于外來入侵種的控制仍然局限于狹小的范圍,對于對自然構成威脅的更加多得多的外來物種都沒有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和手段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