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瓷器在宋代對外貿易中的地位并分析其原因(瓷器成為我國對外貿易重要商品始于哪個朝代)

时间:2024-06-01 11:15:23 编辑: 来源:

國民經濟因此走上了良性循環的軌道。

此外,當科技的進步帶動生產力水平提高,使生產力的發展水平達到一個嶄新的層次之后,改造舊有的,不適合生產力發展水平要求的生產關系就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為此,無數“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先哲們開始了對改造舊有生產關系的思考。小到單個生產作坊的管理,產品的營銷(微觀經濟學?);大到政府機構的改革,國家大政方針的制定(宏觀經濟學?),宋朝的知識分子們所做的研究是廣泛和深入的。這些研究拿現代意義的學科分類來衡量,所涉及的領域不僅包括經濟學范疇,更包含哲學,社會學,政治學以及管理學等社會科學諸多學科的諸多方面。這些研究不僅造就了宋朝的經濟繁榮,更實現了宋朝文化 教育 事業的昌明。作為一個實現了“文官政治”的王朝,宋朝的知識分子數量之多,地位之高,學術環境之寬松,也是中國歷史上所僅見的。這也從一個方面保證了科技的持續創新能力和政府機構的執政及應變能力能夠適應經濟快速發展的要求。

上文提到過,人地比例的變化還會造成另一個后果,那就是勞動力價格的下跌。在勞動力的供給增加,而土地的供給又相對減少的情況下,土地的所有者在選擇土地的租種者的時候往往會更加地慎重。一方面是地價的上漲導致他們經營土地的機會成本增加,風險加大;另一方面是勞動力供給的增加使土地所有者的選擇空間加大。二者疊加的結果是土地的經營者只會將土地租給信譽良好,生產技術水平相對較高的農戶去經營,以降低自己的風險,保證自己的收益。對于土地的租種者而言,則必須想方設法提高自身的耕作技術和經營能力,

以防止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從中我們不難發現農業生產效率提升的內在“原動力”,土地的使用效率提高也就成了這種機制下的必然的結果。

另一方面,農村勞動力資源的過剩,勞動力市場競爭的加劇還會導致社會失業的增加。這就必然導致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要向其他產業進行分流。在此我們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一方面是原本從事土地經營的資本從農業中抽離出來,在市場上“尋租”;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剩余勞動力也從農業勞動中被釋放出來,被推向了市場。這一切都為二者在其他產業里的重新結合提供了條件,同時也為工商業的大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我們知道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資本的支持和勞動力的補充,宋朝當時的社會條件恰恰實現了二者在工商業領域的有機結合,產業的繁榮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再來看看流通領域,宋朝在流通領域中的商品無論從數量上還是價值上都可謂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單就反映流通領域商品價值量的貨幣總供給來看,北宋中期以后平均每年的鑄幣量就要超過唐朝幾十年鑄幣量的總和。可以想象當時以交換為目的,輸入到流通領域的商品數量是何等的驚人。傳統農業社會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是不可能生產出能夠滿足流通領域如此巨大需求的產品的。因此,我們沒有理由懷疑在工商業如此繁榮的宋朝存在大量的以雇傭勞動為特征的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以雇傭勞動為特征的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在宋代就應當得到了大規模的推廣。從經濟發展史的角度來看,從封建社會的小農經濟到資本主義社會的機械化大生產堪稱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跨越”。值得我們自豪的是,這種跨越應該首先發生在公元十一世紀,世界的東方!而不是像大多數學者所認為的那樣,來自于地球的另一半,亞平寧半島上那個叫做“佛羅倫薩”的地方。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們更加可以看出,在宋朝歷任統治者“專修內政”的政策指引下,宋朝政府不僅成功地為國家的經濟建設贏得了長久的和平環境,而且一如既往地關注實際有效控制區域的治理。在經歷了長期的和平發展和休養生息之后,當人地比例發生變化時,又懂得利用經濟規律,采用資本和勞動力向其他產業分流的辦法一勞永逸地解決了人地比例矛盾這一始終困擾歷代封建王朝發展的尖銳問題,成功實現了產業升級。與此同時,政府通過對知識分子的寬松政策實現了科技與管理水平的飛躍,這種飛躍又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原動力”。在旺盛持續的社會需求的拉動下,最終實現了工商業的空前繁榮和社會經濟文化的百年盛世。種種這些按照經濟規律辦事的做法即使是在當今社會也應該被看成是非常有創造力和建設性的創舉。

宋代的介紹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歷史階段,共十八帝,享國三百十九年。

公元960年,后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宋太祖為了避免中晚唐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的亂象,采取重文抑武的施政方針,一方面加強了中央集權,另一方面剝奪武將兵權,至宋真宗、宋仁宗時期步入治世。1125年金國大舉南侵,北宋覆滅。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繼位,建立了南宋,紹興和議后與金國以秦嶺淮河為界,后期爆發宋元戰爭,1276年元朝攻占臨安,崖山海戰后,南宋滅亡。

宋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宋時出現了宋明理學,儒學得到復興,科技發展迅速,政治也比較開明。

著名史學家陳寅恪曾說過:“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

宋代國號的釋義

后周恭帝繼位后,命趙匡胤為歸德節度使,歸德軍駐扎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次年,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即位,因其發跡在宋州,故國號曰“宋”,定都汴梁(今開封),靖康年間,金兵攻陷汴京,北宋遂亡。徽宗第九子趙構在臨安(今杭州)重建宋王朝,史稱“南宋”。

瓷器成為我國對外貿易重要商品始于哪個朝代

是唐代。

唐代伊始,瓷器開始多元化并傳到多個國家。但真正繁榮起來是在宋代。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