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英國得自對外貿易的財富讀書筆記(讀書筆記–013《萬物靜觀皆自得》)

时间:2024-06-01 13:25:43 编辑: 来源:

都不能和后來英國相提并論,當然這當中有人口,戰爭等方面的原因,然,我們卻可以下定論,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前面的三國都把所掠奪的財富用于消費與享受,而后者則把掠奪的財富用于國內的生產,這就是英國的“重商主義“,特別是后來發展成的”重工主義“

其結果的不同是,前者使前三國的國內,從上到下形成一種奢華靡費,只知道享樂的風氣,以及本國白銀的大量外流,而后者則使英國日漸強大,建立起完備的工業體系

這讓我想起了那句話:生產才能產生價值,消費不能產生價值

三 經濟,政治與軍事 由下面的這樣一個史實可以得出這樣的論斷:經濟,政治,軍事三者本是一家,那就是德國的統一之路

到十九實際上半時期,德意志還是一塊分崩離析的土地,當時的歐洲列強都不希望德意志的統一,而德意志內部的分歧也是及其嚴重,內部各邦國之間互收稅費,極大地阻礙了經濟的發展

為了完成統一,德意志民族的代表普魯士采用了政治,經濟,軍事三種手段,最終成就統一弘愿

政治上拉攏沙俄,鉗制法國;經濟上李斯特提出德意志內部互免關稅,促進了經濟的發展;軍事上打敗奧地利與法國

而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在于經濟手段,當德意志達成經濟上的統一時,政治上的統一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這便是典型的經濟影響政治

四 效率與公平 蘇聯的歷史讓人感嘆,曾經的無比強大在瞬間剝落,在解體的那一剎那

對于蘇聯解體的原因,自然有很多爭論,并且很多都是對的,我個人認為一點就是社會主義國家基于其性質要過多的強調公平,并且很容易在公平的理解上走向極端,認為大家都完全一樣就是公平,其結果就是在體制的創新上趕不上以效率為上的資本主義,以至于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

事實上后來為了趕上美國,蘇聯的后幾任領導人都曾嘗試著政治,經濟向效率側重的改革,只不過是戈爾巴喬夫下的藥最猛最急,于是蘇聯就敗在了他的手里

效率與公平似乎是兩個對立的矛盾體,在現實中必須有所側重,而這個度將決定一個國家的發展與穩定

五 霸權主義 歷史上有很多個人,有很多強國都妄圖依仗其自身實力稱霸世界,其結果呢,各個殖民帝國相繼土崩瓦解,拿破倫兵倒,希特勒自殺,日本戰敗,蘇聯解體

歷史反復證明: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永遠獨霸天下,最多只是暫時的,九個大國的興衰沉浮變是最好的證明

世界必然向多級化發展,這是一個簡單的納什均衡,是歷史的潮流,是發展的必然

然而,很顯然,美國人并不愿意承認這一點,所以才有現在的伊拉克戰爭和反恐困境

我想這為我們國家在不久的將來崛起之后的對外政策是一個警示吧!注:個人意見,可能有史實記錯或理解上的偏差,希望原諒!

搜索关键词: